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信仰

  • 圣诞礼物

    作者:【美】约翰•麦克阿瑟 著

    圣诞节满载的是庆贺、歌声、良好的愿望和美食,圣诞节也是家人与朋友相聚的时刻。但庆祝圣诞节仅仅是为了这些吗? 本书从耶稣的降生讲起,讲到降生时所发生的事情、耶稣名字的真正意义和那些与圣诞失之交臂的人(客栈老板、希律、宗教领袖……),从几个方面告诉我们: 圣诞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耶稣究竟为什么而来? 圣诞节为什么对你我如此重要? 愿本书帮助你明白这份圣诞礼物的意义。
  • 蘋果教我的事

    作者:木村秋則

    當所有人都做錯,你是否有勇氣做對? 藉著蘋果,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男人 *暢銷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主角木村阿公,親筆寫下第一手的真摯告白 *《商業周刊》1138期封面故事,NHK「專家的作風」、TBS「NES23」、東京電視台「rubikon的決斷」、《中國時報》、東森新聞、TVBS專題報導,感動全日本、影響全球自然農業概念的蘋果農家 蘋果樹教他傾聽大自然的訊息,也教他謙卑的面對這個世界 他證明了自己與眾不同的選擇是對的,更是留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木村阿公相信自然農法才是對人們最好的,他奔波於日本及世界各地進行演講或農業指導,並輔導日本、韓國、歐洲、非洲等國家進行無農業、無肥料栽培,已經有十八年的光陰。 當年因為擔心妻子的健康而停用農藥,因為買下不小心弄髒的自然栽培書籍,因為爬上高山尋死而找到突破困境的契機……彷彿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敦促木村阿公走上這條打破傳統、從零開始的革命之路。木村阿公肩負大自然賦予的使命,用歲月去換取人人受用無窮的心靈禮物: ●考慮放棄的時候,大女兒反而質問:「那我們之前辛苦是為了什麼?爸爸,你做的事很了不起,你在一個沒有答案的世界,從零開始挑戰。」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安慰。 ●如果我是樹,如果我是高麗菜,如果我是番茄……當設身處地地站在農作物的立場思考時,它就會告訴你答案。 ●我每年都會四處拜託周圍的果農,「請讓我今年也可以繼續」。因為,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生活在這裡。 ●千萬不要忘記,人類的身體無法種出一粒米,結出一顆蘋果,我們只是在照顧稻子和蘋果樹而已。 ●所有新事物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相反地,古老時代的經驗往往才是真諦,是經過實踐所證實的。 ●大自然不會說話,因此,人類必須磨練感性,去感受大自然。 ●每天接觸自己栽種的農作物,心情會變得溫柔。農業可以促進人心變得溫柔。 ●雖然我的人生出乎意料地經歷了驚濤駭浪,但我想告訴年輕人──「這樣也很快樂」。
  • 做个真女人

    作者:[美]卡罗琳•马哈尼(Carolyn M

    •我的婚姻是否可以有持续一生的浪漫? •如何与不完美的丈夫和孩子相处? •如何成为幸福蒙爱的女人? •《圣经》认为真正的“女人味”是什么呢? 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找到答案。《做个真女人》通过《提多书》2章所列举的女性品质,把我们带进女人被造之时那原初的美好之中,不仅帮你塑造成为合神心意的女性,更能帮助你在生活中做美好的见证,让关注我们的还未信主之人看到福音的魅力。 http://www.bystream.com/zuogezhennvren.php
  • 说禅论道

    作者:庄祖鲲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内容简介:第一,这不是一本学术性的论著。虽然注明出处,引经据典,但这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尽量避免过度地介入纯学术性的讨论及冗长的辩论。第二,这不是一本批判性的书。虽然为了比较,会介绍基督教在相关议题上的观点。但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批判别的宗教,而是要沟通。 第三,这是一本宗教对话的书。所谓“对话”,就是借着“各说各话”的途径,达到彼此交流、相互了解的目的,并可以澄清误解。 今天有太多人对诸多议题,都有先入为主和想当然的成见,这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有人说这好比是两个人吵架,却吵不对头。因此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要搭起一座平台,使得大家可以在正确的认知上,相互欣赏、彼此沟通甚至不妨相互辩驳,以达到互通有无、自我省察的目的。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也是我们透过深刻反省来更新中国文化的时机。儒、释、道三家的人生观,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而基督教的思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透过这样的对话,希望能达到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造之目的。
  • 摄影师的朝圣

    作者:(日)野町和嘉

    《摄影师的朝圣:一位摄影师30年的伟大旅程》主要讲述了:人类朝圣的脚步从不曾停歇,从撒哈拉到西藏高山佛国的甘露,从伊斯兰圣地麦加到世界文明摇篮尼罗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理念,相同的是朝圣者同样的虔诚,一个摄影家三十年的朝圣路途,见证着人类不朽的信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著名摄影师野町和嘉,二十年来游历撒哈拉沙漠、中国西藏、印度、埃塞俄比亚、麦加、麦地那、埃及以及安第斯山,用镜头捕捉各种宗教朝圣路上的虔诚面孔。在全球化的力量残酷压碎多样文化织锦的今天,当我们的内心渴求孤舟靠岸、明灯指路的时候,野町和嘉为我们献上精神的朝圣之路上的别样景色,让我们学习拥有多样性的智慧,承认看待世界有不同的方法,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 天职

    作者:马克斯.韦伯

    清教徒的职业思想“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有着深刻的信仰背景。当时的清教徒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工作,尽力为自己扩大产业、积蓄财富。他们把产业和财富当作是上天赐福的记号,甚至有些人以为是得救的依据。这样的职业思想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兴旺、财富的迅速增长。在美国的建国期间,面临创业的艰难,清教徒需要勇敢地创建基业,需要不怕艰苦凭信心开荒拓土,需要创造大量的财富。创业实在需要资金,故此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是必须的。然后再将赚到的财富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从而获得了圆满的一生。 今天的时代,人们对待自己的职业,欠缺的就是这种神圣感,仅仅把职业当作牟利的工具,当作一天得过且过、月底能拿点薪水的生活方式,而没有把职业与自己的生命追求联系起来。人们在工作当中,总是不认真、不全力以赴,更没有自己开创事业的动力和为公司不断创造业绩的精神。信仰的缺乏导致神圣感的丧失殆尽,对任何工作和事情都不虔诚和执着。这种精神状况是最不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匮乏的就需要滋补,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人们所急需补充的,就是这种清教徒的对待职业的神圣情感和执著精神。
  • 如果沒有耶穌

    作者:D.James Kennedy,Jerr

    作者寄语 甘-雅各(James Kennedy): 新世纪来到,许多人对未来怀着无限的憧憬, 然而如果没有耶稣,很可能你早已落在一个你无法想象的情况里.如果没有耶稣,今日世界的光景将是如何? 杰利-纽康( Jerry Newcombe): 本书穷究了人类生存的零零总总-包括个人自由,医药,艺术,经济,性,教育和道德 .它的叙述令人折服,并且替你准备好响应各项尖酸刻薄诘难所需要的论证. 亚马逊网络书店评为五颗星,销售量至今(2000年3月)已达978,014本. 目 录 ----------------------------------------------------------------- 作者序 真理的阐明 我们活在一个只容忍一种偏见的世代中——一种反基督教的偏见。杰出的专栏作家诺瓦克(Michael Novak)曾经说过,这个时代你不能再对大众所嘲讽和讪笑的对象紧抓不放了,譬如那些住在非洲的美国人,或是住在美国的印地安人,或是任何的女人、或同性恋者,今天能让你不断嘲讽的对象只剩下基督徒了。因此,攻击教会和基督教仍是当今最司空见惯的事。正如布坎南(Pat Buchanan)曾说:「对基督徒猛然一击,是今日最受欢迎的室内活动。」 然而真理却非如此:如果耶稣从未出生,这世界将远比今日更为悲惨。事实上,许多人类最高贵和最仁慈之行为的动机,都是来自于对耶稣的爱;而一些最伟大的成就,也源于对这位拿撒勒卑微木匠的事奉。 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这个真理。 . 第一章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之影响 第二章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影响 第三章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第四章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第五章 基督教对美国建立的冲击 第六章 基督教对公民之言行自由的贡献 第七章 基督教对科学的影响 第八章 基督教对经济的影响 第九章 基督教对性及家庭的影响 第十章 基督教对健康与医疗的影响 第十一章 基督教对道德的影响 第十二章 基督教对艺术和音乐的影响 第十三章 奇异恩典:被耶稣基督改变的生命 第十四章 历史上基督教的负面影响 第十五章 残酷的世界:这世界若除去基督教的约束,会发生什么事呢? 第十六章 完成我们的任务
  • 异乡客

    作者:侯活士,威廉姆

    教会就是一个“拓荒地”,一个异质文化中的孤岛。在受浸(洗)时,人们改变国籍臣服在另一个权柄之下。人们发现,无论身在何种文化他们都是异乡之客。作为一名牧师加一名平信徒,本书作者打算根据自身在“拓荒地”——教会的经历,以此书为牧师以及他们的教会作出一种批判、同时又满怀希望的反思:批判,是因为觉得当今教会的思想以及生活都需要扭转方向;满怀希望,是因为在教会中,“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 领袖狮子心

    作者:韩弘

    《领袖狮子心》从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一个领袖该具备的素质和勇气,是一本卓越领导力的培训与成功励志的畅销经典。书中的约书亚是一位面对不可能的挑战与巨大的目标时,仍以狮子般勇敢、坚毅的心向前迈进的领导者——他有如刀的宝力,又有像刀鞘一般懂得自我节制的品格。本书将帮助读者学习这两者兼具的领导力,成为真正的能担负重任也具有美好品德及向心力的领袖。
  • 中国冥界诸神

    作者:马书田

  • 中国人的信仰

    作者:(法) 葛兰言

    《中国人的信仰》内容简介: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知己文库另包含其他四册供选择。
  • 宽容的不宽容

    作者:(美)卡森(D.A.Carson)

    “宽容”正在西方社会占据至高地:如果有人胆敢挑战“宽容”,会被认为是野蛮和愚蠢的。但是,在《宽容的不宽容》一书中,卡森所要做的正是在质疑“宽容”(或者说至少是西方人当下所理解的“宽容”)。 卡森追溯了近些年我们所理解的“宽容”经历了怎样一种微妙但却剧烈的转变——从为维护持不同信仰者之权利而提出的一种“旧宽容观”,到认为所有信仰都是同样合理正确的另一种“新宽容观”。他回顾这一转变的历史,并讨论了此变化对今日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对民主、善与恶之讨论和基督教真理宣称的意义。 据此,卡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宽容观”对社会具有危险性,也会让人的知性衰弱;不仅如此,这种“新宽容观”实际上将人引向一种对所有持守自己信仰者的真正的不宽容。在本书中他引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这一观点,这些例子有时会让人发笑,有时却也让人热血沸腾。
  • 契合与转化

    作者:庄祖鲲

    《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作者庄祖鲲博士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很不寻常。他是多年在从事工业技术操作和深层的研究之后,才正式进修神学和文化学的。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既有思想的层面,也有个体的深切领悟。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道德之重重危机,可说是促使他书写《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主因。
  • 现代化的本质

    作者:于歌

    畅销书《美国的本质》作者的最新力作 用韦伯理论通俗解读500年大国崛起的精神动因 特别推荐: 这是一本充满思想穿透力和时代关切点的著作。作者将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与各国背后的宗教勾连起来,立场论点振聋发聩。在某个意义上,超越了中国思想界迄今为止对现代化道路的全部理解。 ——王怡 作家、学者 读于歌《美国的本质》,对美国有很意外的深入了解。再读《现代化的本质》这本新书,对宗教与现代化的进程、宗教与近代世界各国的兴衰,又有了意外而深入的了解。 ——何东 作家、凤凰网主持人 从《美国的本质》到《现代化的本质》,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在制度建构、社会转型过程中宗教起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常被我们忽视的角度,读来很有启发性。 ——张越 著名电视主持人 在世界,我们有韦伯关于宗教与社会的辉煌著作;在中国,我们现在有了于歌的这一本《现代化的本质》 ——赵晓 著名经济学家 现代化,一个近百年来令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一个充满着标准差别和价值观斗争的话题,甚至关于什么是现代化,也因标准、角度甚至利益的不同,曾经众说纷纭。 本书介绍了一种在现代西方社会学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观点,最初七章是基本概念的说明,包括现代化的意义、本质、起源以及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四个方面的现代化,紧随其后阐述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现代化特点,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日本等。全书通俗平易地向读者介绍了一个关于现代化的新鲜而刺激的话题。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是什么? ——西方社会学对现代化的认识1 第二章 现代化的本质:近代化16 第三章 现代化的起源:清教徒主义运动与现代化 ——韦伯的现代化理论21 第四章 文化的现代化 ——清教徒主义对巫祝意识、传统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克服31 第五章 社会的现代化 ——清教徒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诞生及理性化社会关系的形成49 第六章 政治的现代化 ——清教徒主义与民主政治的诞生61 第七章 经济的现代化 ——清教徒主义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85 第八章 清教徒主义与英国的崛起 ——清教徒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的五百年霸权(一)95 第九章 清教徒主义与美国的崛起 ——清教徒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的五百年霸权(二)109 第十章 欧洲第二条现代化道路:启蒙主义下的现代化道路 ——法国反宗教世俗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踯躅与跌撞136 第十一章 启蒙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派生:斯拉夫社会主义 ——苏联共产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挫折171 第十二章 天主教地区现代化的特点:在抵抗与接受之间 ——意大利、波兰以及拉美世界的现代化186 第十三章 宗教与中国的现代化:隔绝与探索 ——儒道信仰与中国的现代化198 第十四章 日本的宗教与现代化:隔绝之间暗藏的通道 ——儒释信仰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229
  • 一掷千金的上帝

    作者:提姆·凯乐

    《陶造生命系列:一掷千金的上帝》讲述有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分家产,在得到家产之后他就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在纸醉金迷、放纵声色中耗尽了所有。在忧伤痛悔的觉悟中他决定回家,没想到父亲竟然伸开双臂迎接他。但这个欢迎却让大儿子极度生气。故事最后父亲规劝大儿子一起来接纳并赦免他的弟弟。在寻求意义和价值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正如这故事中的儿子。或是如小儿子,放任自我颠覆传统;或是如大儿子,顺服自律,心却早已远离。无论我们是何种类型的人,都迷失在外。我们的内心要如何才能由“小儿子”的恐惧、“大儿子”的愤怒,转变为喜乐、爱与感恩呢?《陶造生命系列:一掷千金的上帝》向我们显明上帝是一位花费极大耗尽所有的上帝(Godof Great Expenditure)。对他的儿女来说,若不说他是“一掷千金”地施恩在我们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陶造生命系列:一掷千金的上帝》的主题。
  • 靈魂倖存者

    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

    書介:《劫難後的靈魂》文雲怡 敏感的話題 美國著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的新作《劫難後的靈魂(Soul Survivor)》,是一本難見的好書。整本書詳細敘述了作者追求和探索真理的過程,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教會的失誤和缺點。這正是許多基督徒不敢談的話題。因為一觸及這些問題,許多教會就會不知所措。 然而楊腓力卻大膽地指出了這些缺點與失誤。他早期對教會十分失望,這失望幾乎摧毀了他對上帝的信仰。但也讓他深深思考人的本相,以及教會所反映出的人被罪污染的形像。 他所處的六十年代的喬治亞州,牧師在講台上公開宣稱黑人是上帝所咒詛的,甚至引用《創世記》中的一節經文,來意義模糊地支持這觀點。 在他讀基督教大學時,校方為了表明開放和進步,收了一名黑人學生。但為了安全起見,卻又指定這學生與一個波多黎各來的學生同房。學校有非常詳細的校規,長達六十六頁,從男生的頭髮應長幾公分管到女生裙子的長度,對外面的世界卻漠不關心。教會裡也充滿了自以為義的基督徒。 小時候,楊腓力以為這些都是對的。成長後卻知道,教會的教導並不全是真理,甚至曲解了聖經。做為一個真基督徒,一個追尋真理的人,楊腓力認為,教會需要改變。數十年來,他一直在尋找答案,為教會尋找改變的方向,為受傷的靈魂尋找治療之方。 光彩十三人 在三十多年的記者生涯中,楊腓力有機會接觸和調查各式各樣的人物,也研讀了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哲史各樣的著作。他發現其中有十三位人物給他帶來心靈的震撼,讓他從新的角度來反思與瞭解基督教信仰。這十三位人物,橫跨歐、亞、美、非四大洲,縱越三百多年。其中有醫生、牧師、詩人、政治家、小說家,國籍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印度、英國和蘇俄。有男有女,有的人現在還活著,有的卻已過世多年。 楊腓力遂用他犀利的文筆,著下《劫難後的靈魂》一書,描述了這十三位的豐盛的生命以及他們對真理的認識。他在書中又很自然地和他們進行心靈與經驗的溝通。順著他的引導,讀者會發現,自己與作者一樣,在和書中人物接觸之後,對人生的痛苦和衝突有了新的詮釋和認識。 創傷到康復 第一章“由創傷到康復”。作者從他六十年代喬治亞州的青少年時期講起,狹窄的教條主義,對聖經的曲解以及種族優越論,是當時主流教會的共識。凡是與教會有不同看法的全被否定和排除,基督徒的行為常和聖經真理背道而馳。 這樣負面的教會經驗,迫使作者對自己的信仰經常反省和重新評估。有一段時期,他排斥教會,拒絕神。但是由于他始終沒有放棄對真理的追尋,經歷漫長的探索後,他重新肯定了信仰,回到神慈愛的懷抱。 而本文前面所提及的那十三位人物,雖然他們並不全是正統的基督徒,其中甘地甚至拒絕了基督教信仰,但是他們都因接觸了耶穌基督而有生命的改變。他們是雲彩般的見証人,正是他們幫助作者重新找到那散失的寶藏。 長夜到黎明 第二章,“漫漫長夜到黎明”。介紹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一生。由于作者在亞特蘭大長大,他對當時黑人的處境有親身的体驗。他的教會就是反對馬丁路德金的。馬丁路德金的一生面對各種的壓力,他之所以能夠平靜泰然地處理事物、面對人群,是因為他依靠神。 當時的聯邦調查局誣報馬丁路德金是共產黨,馬丁路德金在各種威脅和迫害之下挺身而出,為真理、為正義發出呼聲,主張以愛來消除種族仇恨,以非暴力示威來對抗暴力。他身為南方浸信會的牧師,作為主忠心的僕人,經過種種的患難和逼迫,最後被人槍殺。 馬丁路德金並非完人,他也曾軟弱失敗,他的婚外情讓作者和許多其他的人對他的信仰產生過懷疑。作者研究金的演講、證道和他的作為,認為金可比為舊約時代有異象、有神同在的先知,他的講道充滿了從上而來的能力,喚醒了美國人沉睡的良心,他的民運精神至今被人紀念。 作者引用金在孟菲斯最後的演講,說明金力量的來源:“今晚我很高興,我不為任何事憂慮,我不畏懼任何人,因為我已經眼見將要來的主的榮光。”金對神的信心至死不變,作者從他身上看到神的愛和饒恕,如同活水的江河湧流不息。 岸邊的聖物 第三章,“海岸邊遺留的聖物”。作者介紹吉柯查斯特頓(G.K. Chesterton)其人與其著作。查斯特頓提出,喜樂是基督徒最大的奧秘。他將這個世界比作一艘遇難的船,而尋找人生意義的人,則像從沉睡中醒來的水手,會在海邊發現一些文明的遺物(雖然他已經記不起這些東西的意義和價值)。 查斯特頓並不迴避人的痛苦,可是他更強調人正面的快感:男女歡愛,遊戲,藝術創造……他教人欣賞大自然,學習孩童的天真,長存感恩的心。他強調基督教信仰是人類喜樂的來源,神是公正的。 他一共寫了一百多本書,他的書詼諧,活潑,歡欣。當信心低落時,楊腓力常在查斯特頓的書中找到無限的樂趣。 找到快樂泉 第四章,“峰迴路轉到快樂之泉”。當楊腓力寫《有話問蒼天》(台灣校園出版社)一書時,發現了保羅班德醫生(Paul Brand)的《疼痛是一件禮物》一書。班德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外科醫生,他太太則是眼科醫生。作者訪問他們,花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瞭解他們。 班德的父母是在印度的英國宣教士。班德幼年在印度九年,然後回英國受教育。他後來專門治療麻瘋病人,照顧、愛護被社會摒棄的、最低層的、最骯髒的麻瘋病患者,替他們重新安裝手腳,為他們的眼睛開刀。 以班德的技術和名望,他絕對可以在有名的醫院或者醫學院,過受人景仰的生活。但是他卻選擇到一個偏遠而且沒有人願意去的麻瘋病院,照顧別的醫生不願意治療的病人,讓他們重新燃起人生的希望。他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成就,使一千五百萬的麻瘋病人,可以保住手指、腳趾和視力,也讓許多糖尿病患者不必截肢。 班德對人的愛心是他信仰最有力的見証。他是一個謙虛捨己的人,是好醫生、好父親和好丈夫。他與神的關係很近,是現代人中少有的喜樂又滿足的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基督徒的榜樣,基督教的理論以及神的愛都不再只是空談。 楊腓力追隨班德醫生到印度的村莊,到路易斯安那的麻瘋病院。他在班德醫生的身上看到了美好的見證,這幫助他自己重新燃起信仰的熱誠。 貧病的孩子 第五章,“幼嫩的生命和宇宙的攻擊”。羅伯特寇爾斯(Robert Coles)是精神病科專家,書香門第,哈佛大學畢業,《時代》雜誌在1974年選他為“最有影響力的精神病科醫生”。他花了四十年時間,探訪窮困殘疾孩子的家庭。他發現貧窮的人常常也是受祝褔的人,他們有勇氣、愛與依靠上帝的心,懂得人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環境,是內心深處的依靠。 寇爾斯堅信聖經真理,他讓楊腓力瞭解到,人人都有神的形像在心裡,人類有上帝賦予的尊貴。 寇爾斯不僅一生都以耶穌為榜樣,而且也教導自己的學生學習謙卑、認識耶穌,為受苦的孩童帶來希望。他還寫了許多本書。同為作家,楊腓力從他身上學習到,一個真正成功的基督徒作家,絕不能只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他必須主動發掘生命的奧秘。 絕對的恩典 第六章,“追逐恩典”。托爾斯泰(Leo Tolstoy)和陀思妥耶夫斯基(Feodor Dostoevsky),這兩位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家,立志為基督教理想獻身。托爾斯泰對現世和理想世界有長期的探索,他想做一個誠實的好基督徒。他向未婚妻坦白他的不光明的歷史,讓家人備受折磨。他又解放家僕,將財產捐給窮人。他一生都在嘗試去做神聖、高貴、完美和理想的聖人。但他失敗了,他發現自己做不到。他活在痛苦與折磨裡,一直到死。托爾斯泰的自傳給楊腓力很大的震撼,從托氏的身上,楊腓力看到自己的影子。 陀氏則一生中犯過很多錯誤,他在監牢裡與小偷、殺人犯、酒鬼為伍。他的作品探索人的內心世界,他的結論是:人因被愛才學會愛人,人若相信永生,他的今生才有意義。 這兩位作家成為楊腓力的精神領導,因為他們合起來回答了楊腓力心中最重要的問題:為甚麼聖經的理想不能在我們身上實現?他們讓楊腓力看到,人應該追求、但也該知道,靠自己無法達到聖經標準。唯有認清自己的罪性與不完全,人才會依靠神的恩典,從神那裡支取力量。 從這兩位偉大的俄國文學家的作品中,楊腓力更透徹地瞭解到基督教真理的核心,那就是神的絕對恩典。 身体力行者 第七章,“陌生土地的迴響”。講甘地(Mahatma Gandhi)的一生和他對世界的影響。甘地雖不是基督徒,卻受基督教影響甚深。他問:“為甚麼我們不遵行我們所教導的?” 甘地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領導印度走向獨立和民主,他看到西方世界的缺點:物質主義,頹廢,武器的衝突。他尋求一條新路。他的力量不是來自物質,而是來自精神。他閱讀了托爾斯泰的《神的國度在你心中》一書,決定接受登山寶訓,以一生實踐和平相處和愛仇敵。他的跟隨者也都承認這一理念來自基督教的影響。 甘地與窮人認同,與最下層階級的人稱兄道弟,因為他相信人是有尊嚴的,而人的尊嚴也當被尊重。 楊腓力從甘地的身上看到了基督教真理的實踐、福音的力量和耶穌的力量,因為甘地一生的哲學和原則都是效法耶穌的。 從政的榜樣 第八章,“公共廣場的蛇和鴿子”。小兒科醫生愛威睿克普(C. Everett Koop),在兒童醫院拯救了無數早產兒。三十多年來,楊腓力一直與克普保持聯絡。 1980年克普在接受雷根總統的邀請,成為政府要員。在任期內,他非常坦誠地公開宣佈他的基督教信仰。他不以一個審判官的形像出現,但也絕不妥協。他是個黑白分明的人,但他也把罪與罪人分開來看。他稱同性戀的行為為所多瑪,但是當他在波士頓與一萬二千個男同性戀者說話時,卻能獲得他們的信任。 他堅決反對墮胎,但他也是一個誠實的科學家,將墮胎對婦女健康的影響很誠實的報告給白宮,並不誇大。不料消息部份走漏,他成了“墮胎的支持人”,這使媒体和公眾對他毀譽交加,甚至基督徒也對他有誤解。 他的從政經驗,證明了基督徒在政治圈中的困難,以及平衡公義與恩典的不易,楊腓力認為克普醫生靈巧像蛇、溫馴如鴿子,可為基督徒從政的榜樣。 垂死的安慰 第九章,“當他垂死時”。十六世記的詩人和牧師約翰董(John Donne),在醫生宣告他無救時,寫下了他的掙扎。董牧師曾主持倫敦最大的聖保羅教堂,期間三次瘟疫橫掃倫敦,僅僅第三次就死了四萬人,倫敦的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倫敦幾乎成了鬼城。人們來找董牧師尋求答案,尋找安慰。但不久他自己也染上瘟疫。 董牧師在病中六個星期裡寫了一本靈修日記,他在日記中與神摔跤,提出各樣的問題,如人生的痛苦、疾病和死亡,有甚麼意義?深思的結果,他仍決定信靠神。痛苦成為神訓練他的工具,他從病痛與死亡中學會謙虛、感恩與信心交託。 他的著作到今天仍然帶給人安慰,楊腓力在朋友的葬禮上即朗誦其詩文。 平凡與璀燦, 第十章,“平凡中的璀燦”。安妮笛拉德(Annie Dillard),與作者第一次見面是1977年。笛拉德得過普立茲文學獎及其他許多文學獎。認為寫作是神聖的呼召,她在文壇上的成功反而使她更謙虛。 她在大自然與平常的事物中看到神的榮光,但她也坦白承認她在信仰上有過懷疑和掙扎。她努力做一個基督教作家,作者認為安妮的作品對別的基督徒有安慰作用,她的文章能添加別的信徒的信心,為他人在精神上開闢一條路。 翅膀的低語 第十一章,“翅膀的低語”。費德銳克布期納(Frederick Buechner)在當牧師之前是小說家。他十歲時父親就自殺身亡,後來他的叔叔也自殺身亡,有人認為他之所以進神學院是因為一直在尋找他幼年失去的父親,但是費德銳克卻認為那是上帝神聖的恩典,他認為上帝雖然沉默,但是祂的確存在,人可以在心底聽到祂的聲音。在日常生活中,在各樣小的事件裡,你都可以聆聽祂的聲音,你的生命就是恩典。 他對教會有許多批評,他寫了十五本小說,也寫了很多本散文和雜文。從他的生命和他的筆下,作者學到了一門難學的功課,那就是,真理是可以用文字表達的。 另一種園地 第十二章,“反叛者的園地”。遠藤周作(ShusakuEndo)是現代日本小說家,他對人的內心說話。他的小說給當時的基督教文化帶來新的光亮。 在基督徒人數佔不到百分之一的日本,遠藤所描述的基督是那位被人拒絕的耶穌。由于對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瞭解,遠藤把真理用另外一個形式表現出來,在他的書裡,耶穌是為叛離他的人而上十字架的。楊腓力從遠藤的著作中領悟到:真理是可以超越文化的。 受傷的醫護 第十三章,“受傷的醫護者”,作者介紹盧雲(Henri Nouwen)和他的著作。盧雲是名校教授,由于自己經歷過掙扎,對人有特殊的憐憫。他放下舒適的生活,去照顧一個智障殘疾的年輕人。 他對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有獨到的瞭解,他所寫的《負傷的治療者》(香港基道出版社),對人生的痛苦有透徹的看法。他說人有兩條路,一條是往上的,也是美國文化的特徵──不能控制地追求地位、權力和野心;另一條是往下的,也是聖經上所說的,道成肉身上帝成為人,住在人間,成為奴僕的樣式。這條往下之路能帶來真正的與全然的自由。 在他人生最後十年,他放下世人所重視的一切,去照顧智障病患。從他的生命,作者可以看見耶穌的形像,看到教會雖不完美,卻能帶給人希望。 經緯交織圖 現代基督徒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讓人回到神的懷抱。楊腓力即藉著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生命的故事,以他本人從這些生命中找答案為經,以十三位雖不完美卻效法耶穌的偉大靈魂為緯,穿針引線,編織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也給我們往上指出一條可行之路。 《劫難後的靈魂》是一本基督徒必讀的好書。尤其是那些對教會失望的基督徒,這本書能帶領你在靈命上更上一層樓。□ 作者現住美國北加州。
  • 我的人质岁月

    作者:格蕾莎·伯纳姆

    2001年5月27日,一对来自美国的宣教士伯纳姆夫妇和其他18名游客在菲律宾遭到15名恐怖分子绑架。在整整376天的漫长日夜里,伯纳姆夫妇经受着饥饿、恐惧、疾病、虐待,面临着枪林弹雨,遭遇了同伴被屠杀,最终一死一伤……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下,他们痛苦地发现自己暴露出来的罪性,而谎言更引发了他们的信仰危机…… 这是一个险象环生又不乏动人温情的故事,是一场信念与邪恶的殊死较量。在噩梦般的376天遭绑架的日子里,见证了比刀剑更可怕的,是人内心的黑暗;比仇恨更有力量的,是信念和爱。 这是一个发生在他人身上,但可以改变你生命的故事。始终不渝的信心和博大精深的爱,令人震撼,回味悠长,不仅带给你鼓舞和希望,更激励你勇敢面对生命中任何的困难和挑战。
  •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美)马丁·路德·金,霍玉莲

  • 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

    作者:临风

    本书从画家的信仰世界及所处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其作品和意义,涵盖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的20多位重要人物及百余幅精美画作。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文艺复兴三巨头——藏在表象后面的心灵;讽刺画与苦难——对人性和暴政的控诉;天才与罪人——伟大与平庸间的距离;画家与政治——让人沉醉、迷失的不只酒精;独树一帜的田园画家——在平凡和纯朴中走近上帝;叛逆的心灵与存在的焦虑——存在的“焦虑”是“信仰”的母亲;绘画与商业——苦日子过去了。透过大师们珍贵的作品,向读者呈现出五百年绘画艺术史的脉络,帮助读者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和信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