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信仰

  • 理性与信仰

    作者:唐逸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一种偏见,认为中世纪只是扼杀个人的神权统治。实际上,现代社会的体制和思想,多承袭于中世纪。在蛮族入侵的文化荒原上,是修道院保存了希腊罗马思想文化。本书从现代人的见地,以严格学术方法,论述了中世纪思想文化,尤重其与现代思潮的关联,对于全面理解西方文化与思潮,实乃必读之书。
  • 信仰与重负

    作者:卡博(法)

    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 尽管这些一思想家们的思想、经历、理论旨趣相迥各异,但 他们却共同继承了法兰西人文精神的传统:他们那样热切地 关注着人的现实,关注着人的命运与未来,探求着解释人 这个千古难译之迷的道路…… 他们追求看来并非‘有用’却极崇高的东西。为着这‘无 用’又‘无功利’的信仰,他们苦苦探索,历尽心灵的种种磨 难,宁愿付出任何代价,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财 富。
  • 史怀哲传

    作者:华姿

    《史怀哲传》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伟人中的伟人”,阿尔伯特•史怀哲既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和伟大的行动家。他在青年时代就拥有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史怀哲这个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在年少的时候,他便被非洲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因此,21岁时他立下志向:30岁之前为学术和艺术而活,30岁之后为直接服务于人而活。为此,30岁时他开始学医,38岁时他毅然前往非洲,成为一个以行动实践信仰的丛林医生。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史怀哲以不知疲倦的直接服务于人的方式,践行着他对基督的追随、他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他与生命的休戚与共。可以说,他是真正“为了人而成为人”的人,也是真正“在最完整的意义上成为人”的人。 1953年10月,因为对人类自由与和平的热爱,以及在为非洲人民服务上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史怀哲获得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史怀哲传》以丰富细腻的文笔,真诚地讲述了史怀哲伟大而传奇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引导作用。
  • 觅人的上帝

    作者:(美) 亚伯拉罕·海舍尔,郭鹏,吴正选

    在基督教和基督教神学中,人对上帝的追求是单向的,上帝依靠人的悔罪和皈依而拯救人,但不主动屈尊而需求人。在犹太教传统中,上帝与人的盟约有双向性:上帝允诺赐给以色列人“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使之子孙繁多,还为他们颁布了神圣的“律法”,反过来,以色列人必须服从上帝,并永远遵循上帝的教诲行事。这样的盟约是上帝和以色列人双方的,而不是单向性的;上帝有责任信守诺言而永不放弃其“选民”,而以色列人则必须永远奉行神圣的律法。圣经犹太教中的这一传统在现代犹太哲学中仍然清晰可见,而且在某些哲学家那里得以发扬光大。罗森茨维格这位维特根斯坦式的哲学天才指出:上帝、世界和人是通过“创造”、“神启”和“救赎”关联在一定关系中的,世界通过创造与上帝相联系,上帝通过神启和人相联系,世界通过救赎和人相联系。在这三重关系构成的“救赎之星”之中,“上帝”、“人”以及“世界”都是平等的范畴,人的救赎(以及世界的存在)固然需要上帝,然而也反过来需要人(和世界)来实现和表现自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马丁•布伯那里,上帝是绝对的“永恒的你”。 然而,正如孔子所谓“我欲人,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一样,布伯的上帝也不是遥不可即的。人与上帝相遇而达成一种真正的“我-你关系”,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融合,不必等到人死而复活后上升到天国,而是现实生活中既可遇,又可求、可得的事情。海舍尔在他的《人是谁》和《觅人的上帝》中更是把上帝与人的这种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而最终的意义则在于上帝。因此,人需要并且追寻上帝。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上帝也需要人。“《圣经》所描绘的全部人类历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上帝在寻找人。”(第274页)上帝之所以需要人,是因为他需要人来实现他的目的,他需要人的肉体和灵魂,需要人去实现正义、和平、爱和美;而这也是他与人订立契约的缘故。上帝是活生生的在者,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虔敬的人当与上帝同行。人是被他者所需要的存在。当人被人所需要时,他总有一种快意和幸福感,而当他意识到他也被上帝这一无与伦比的存在所需要时,他该是多么地幸福、荣耀和神圣啊! 另外一本很好的哲学书是美国的亚伯拉罕·海舍尔写的《觅人的上帝》,关于犹太教的哲学。“灵魂渴望对它自己的判断做出判别,渴望超过确定和有限的樊篱去寻找意义——总而言之,灵魂对升到它自身的智慧之上的渴望——是宗教信仰之根。”海舍尔提供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宗教哲学。就像威廉·盖斯的触类旁通,他们的疆域灵动宽广。
  • 重返理性

    作者:(美国)凯利·詹姆斯·克拉克

    本书旨在阐述证据主义者的双重缺陷。我认为信仰上帝的证据确凿,虽然不见得会被证据主义的反对者或福音派的护教家接受。更主要的是,我要指出,当证据主义声称人需要证据来维系对上帝的信仰时,他们完全错了。我们需要的只是关于合理性的全新观念,一种对宗教信仰更包容的观念。让我们远离启蒙运动的毒害,重返理性。 本书没有回答哲学的专业技术问题,而是要介绍当代关于理性与信仰之间关系这个哲学命题方面的一些激动人心的进展。
  • 旷野呼告 无根据颂

    作者:(俄)列夫・舍斯托夫

    本卷包括《旷野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哲学)》与《无根据颂》两部分:在《旷野呼告》中,舍斯托夫始终把自我堕入绝望之境的克尔凯郭尔的呼告,作为自己的思考的引导,或者说是一种映衬背景声。舍斯托夫始终将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考比拟为“旷野的呼告“,恰恰在于他认识到一个偏离哲学正统轨道的思考境界。他们在旷野上赤裸着身体,踯躅徘徊,成了一个思想的乞丐。绝望是他们手中的扶杖。《无根据颂》是舍斯托夫的早期作品,大约是1903年开始撰写,1905年在彼得堡出版。它当曾以其格言体形式、犀利的观点引起轰动。本书是一本打破以逻辑关联、成熟体系面貌出现的书,强调的是人的奇思异想。无需逻辑连贯性,无需根据,无需概念,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矛盾及对传统的破坏。
  • 论三位一体

    作者:奥古斯丁

    《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最重要的神哲学著作之一,是从上帝三位一体自身的角度来讲神人关系,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不可分割,同其一个实体。其中后八卷关于“人是三位一体的形象”的心智结构的讨论,无论是在西方神学史上,还是在哲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代西方的许多的哲学史家,都从这后八卷里找到了笛卡尔及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奥古斯丁来源”。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7岁入小学,12岁入文法学校,17岁到边太基就读于雄辩术学校,19岁对哲学发生了兴趣,探索善恶的来源,因而信摩尼教;从雄辩术学校毕业后,在迦太基教雄辩术达八年之久,后来又到米兰教雄辩术;33岁时,因厌弃摩尼教而改信基督教;公元396年任北非西北部的希波地方的主教;公元430年逝世。 奥古斯丁用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使哲学与宗教结合。他用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灵魂不死等理论解释《圣经》,并且有所发挥和创造,为基督教奠定了理论根据。因此,他所创立的基督教哲学,成为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院哲学所依据的权威之一。他在《忏悔录》这部重要著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 放飞梦想

    作者:(美)闻道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沉淀已久的神圣梦想。全知全能的上帝在我们里面放下了属天的宝藏、有待发掘的潜能——尚未使用的能力、尚未完成的梦想、尚未发掘的天赋、尚未发展的才能、尚未使用的精力、尚未享用的成功。但这些梦想大多都没能插上翅膀腾飞,而是被埋没,未被挖掘出来。在每个梦想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且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能量。 本书回应了以下问题及困惑: 我们的潜能是如何被埋没的; 梦想放飞者的3种特质; 扼杀梦想的8大杀手; 放飞梦想者的3把金钥匙; 如何释放你梦想中蕴藏着的巨大潜能; 如何成为他人的梦想放飞者。 在这本书中,闻道乐以轻松、亲切的笔触将放飞梦想的力量和如何成为一个放飞梦想者的奥秘娓娓道来。《放飞梦想》将改变你对人生梦想的看法,赋予你实现梦想的动力!
  • 人生观的故事

    作者:[美] 查尔斯•寇尔森,哈罗德•费科特

    “水门事件”中锒铛入狱的尼克松总统的首席顾问寇尔森的人生意义追寻之旅 寇尔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犀利的思想家和文化分析家之一。 ——华理克(《标杆人生》作者) 读者对象: 寻求人生意义、命运与信仰等问题的读者。 尼克松总统的首席政治顾问寇尔森,在“水门事件”中锒铛入狱,却因此蒙恩,领悟人生真意,从此活出另一番丰富的人生。在本书中寇尔森追寻我们每个人都问的基本人生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描述了很多努力寻求美满人生的人们的生命历程。并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那些生命中的重大选择?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以文字勾勒的图画帮助读者发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真理,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与之回应。在本书末尾的章节中,作者给出他所知道那个被许多人的生命经历所证实的关于人生的答案。 目录: 前言:美满人生 第一部 美满人生的追寻之旅 第一章 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章 破碎的人生 第三章 重要的悖论 第四章 美妙的人儿,美妙的派对 第五章 采购圣杯 第六章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第七章 有意义的人生 第八章 安静的告别 第九章 我的快乐,管它对错 第十章 这是谁的生活? 第十一章 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第二部 美满人生与奉献 第十二章 鲜活的遗赠 第十三章 没有比这更大的爱 第十四章 我的生命,为他人而活--但目标为何? 第三部 美满人生与寻求真理 第十五章 通往幻想的旅程 第十六章 活在真理中 第十七章 我们能认识真理吗? 第十八章 生命有价? 第十九章 上帝的“智能设计” 第二十章 道德和自然律 第二十一章 辨别对错的恩赐 第二十二章 美丽:上帝护理的印记 第二十三章 刻在心版之上 第二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者的康复 第二十五章 盼望,自由,和幸福 第二十六章 坏消息 第四部 活出美满人生 第二十七章 上帝的护理 第二十八章 平安的死亡 第二十九章 终极的真理、永恒的爱 后记:回到最初 致谢
  • Knowing God

    作者:J. I. Packer

    For more than 30 years, J. I. Packer's classic book Knowing God has revealed to well over a million readers the wonder, glory and the joy of knowing God. It continues to sell in tens of thousands to Christians around the world.
  • 师徒之道

    作者:(美) 侯士庭

    导师的角色在古今中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导师影响了无数人的生命。人们遇到新的环境,自然希望寻求良师的指引。然而,谁是真正的导师?侯士庭深入剖析了人类文化中三种典型的导师模式:追求感官或享乐的英雄模式,遵循道德的斯多葛模式,崇尚个人心理健康的治疗模式。他指出,这些模式都无法达到培养“完全人”的宗旨;唯有耶稣基督才是真正的导师,能将自然的个人塑造成位格性的人。跟随基督的门徒生涯,是透过信靠三一真神,借着上帝的话语和祷告,得蒙引导,最终达到敬拜的目的。本书将为今日迷茫的一代提供清晰的人生指引。
  • 漫长的人生归途

    作者:(美)葛尼斯 著

    追寻生命意义的寻道者地图 ——《漫长的归家旅途:寻找人生的意义》 人生如同一次漫长的旅程。 1932年爱因斯坦在著名的演讲《我的信念》中说:“我们在世上的处境似乎很奇怪。我们都不是自愿来的,也未受邀作短暂的停留,更不知道为何而来,要去哪儿。” 置身于一个充满诱惑与歧途的时代中,多数人抱着及时行乐的态度生活着,然而每个人也都在这趟旅途中不断地探索着生命的意义与目的。 美国南加州大学哲学教授魏乐德((Dallas Willard)说:“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将带领我们回到真正的心灵家乡,另一条则通向绝对的虚无与空洞。对我们来说,在通往心灵家乡的这段路程上,没有其它同伴或向导可以和葛尼斯相比。他熟悉心灵世界的风景,也为我们搜集了当代智者们的洞见。在与他的交流中所发现的一切,将让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得尝真理的滋味。” 本书特别为那些在乎生命,并对人生保持开放态度的人而作。这是一张追寻生命意义的寻道者地图,它标示着数世纪以来无数认真的寻道者所走过的足迹,并且告诉活在今日的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找到生命的意义。 拿起本书,你的明天将大为不同……
  • 领导力

    作者:[美] 约翰·麦克阿瑟

    本书以《使徒行传》和《哥林多后书》为基础,以使徒保罗为典范,从他在第三次传道之旅被抓谈起,探讨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和形成方法,为你揭示领导力的奥秘。阅读本书,你会了解: ·真正领袖所具备的26项特质; ·领袖容易犯的错误; ·保罗的领导原则:做事主动、带动他人、以身作则、诚实待人、百折不挠。 作者认为,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学习领袖的功课,了解领袖的要素。本书对于那些在各个行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处在领袖地位上的人,同样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本书不仅能提高你的领导能力,而且让你知晓如何成为一个蒙神祝福的领袖。
  • 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

    作者:汪咏梅

    《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内容简介:C.S.路易斯(CliveStapleLewis,1898-1963)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集作家、文艺评论家、基督教护教学家于一身,享有“最伟大的牛津人”之称。《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当属国内首例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作者以路易斯的神学和文学著作为第一手研究资料,以启蒙运动以降的现代基督教思想史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式,对路易斯的神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述,突出了其思想的三大柱石——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读者从中可以了解路易斯的生平和思想渊源,看到他对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正统基督教思想的继承,对以尼采为代表的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新教自由派神学等的强烈批判。路易斯在爱、祷告、苦难、神迹、基督徒的灵性生活等问题上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永恒的真理和价值观的坚持,对于生活在后现代时代的人们思索终极价值、道德伦理、人之为人等人生重大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适用于:基督教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对基督教基本主题和人生重大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我心狂野

    作者:(美)艾杰奇

    《我心狂野:男人就要活出男人的样子》作者认为,一般社会要求男人做“好男人”的观念,正是造成许许多多觉得无聊的男人、寂寞女子以及父亲缺席的子女的原因。他写道:“我们仅仅叫男人当个好好先生,却夺走了他的梦想。”路易斯(C.S.Lewis)也说过:“我们对待男人,就像对待一匹雄壮的战马。”其实,男人就是要活出男人的样子。作者经由《我心狂野:男人就要活出男人的样子》,邀请男人去探索男性的灵魂与力量,活出他内心深处那份上帝在创世之初就放下的热情;同时也希望女性朋友能够接纳男人“狂野”的本质和力量。
  • 认识佛教

    作者:释净空

    《认识佛教》内容简介: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 不再一样

    作者:[美]斯图亚特•布里斯柯(Stuart

    人每天都要面临选择。很多人做了某种选择,却不清楚这选择的后果将会如何,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 然而,有了渊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审慎的态度,人就一定能避免错误选择、以及错误选择之后的悲惨经历吗? 《不再一样》以《箴言》经文为基础,讲述了什么是真理?真理从哪里来?在您做选择时,真理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将您的价值观建立在上帝主权的根基之上,用合神心意的价值观替换错误的价值观?本书将帮助您学会做正确的选择,获得丰盛、自由的人生。
  • 婚姻灵修学

    作者:Gary Thomas

    坊間許多書籍都在教你如何追求幸福婚姻的美夢。但是,如果神在你婚姻中的最高旨意並非使你快樂……而是讓你成聖呢?如果婚姻的意義取決於你與神的關係,更甚於你和配偶的感情呢? 本書認為婚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個潛在預言,它能為你啟示基督的生命特質。作者從婚姻生活的體驗中,為你揭開神無所不包的奇妙旨意,包括: □你對配偶的尊重 □你所謙卑尋求與慷慨給予的饒恕 □肌膚之親的狂喜、莊嚴與全然的歡愉 □你和另一半共同寫下的生命歷史 □更多夫妻間的點點滴滴 閱讀本書可能就此改變你的婚姻,更大的可能是:它將改變你的生命。因為,無論婚姻對你而言是甘是苦,它都能幫助你與神更親密同行,藉此培養出真實美好的靈命,使你成為周遭世界的鹽,散發出基督的風味。
  • 浪子回头

    作者:(荷)卢云神父

    《陶造生命系列•浪子回头:一个归家的故事》讲述了半瞎、面露慈怜的父亲,伸出手,坚定温柔地拥着沧桑、衣衫褴褛的小儿子;一旁站着的是双手拘谨地交叉胸前、神色怀疑不悦的大儿子。画家伦勃朗让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事,鲜明生动地跃上画布。经过一百年,作家卢云与画作偶然相遇,开启了漫漫的心灵之旅。到底谁是真正的浪子?是挥霍浪荡的小儿子?是怀怨生气的大儿子?是你?是我?到底人的心灵深处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人如何能归回真正的家园,与父亲同享欢喜快乐?
  • 白昼提灯

    作者:林治平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