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七版)

    作者:[美] 乔治·瑞泽尔

    ◎ 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 ◎

    ◎ 第7版中文全译 ◎

    ◎ 博观约取 入门佳作 ◎

    ◎ 快速全面了解西方社会学的案头书 ◎

    ★ 编辑推荐 ★

    ▎ 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第7版中文全译,社会学专业学者倾力翻译。

    ▎ 视野开阔,细致全面,条分缕析,入门佳作。

    ▎ 聚焦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发展 阅读此书就如进入社会学理论的万花筒:从社会学的萌芽到对后现代的反思,从结构功能主义到当代女性理论,从常人方法学到消费理论和全球化……

    ▎ 正文穿插“人物小传”,文末附章节总结,有助于掌握要点和温习反思。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乔治·瑞泽尔社会学理论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在美国乃至全球被广泛使用。相比于一些罗列冗长注释和艰涩概念的学术著作,本书更能有效地引导初学者一窥社会学的全貌。本书采用一卷本形式,将社会学理论家及其著作置于历史、社会与政治背景中,以轻松的写作风格,使枯燥的理论有趣、清晰,易于理解。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性地介绍了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以古典社会学为代表的早期阶段和以现代、当代社会学为代表的后期阶段;第二部分即“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为本书主体,占据了全书大约二分之一的篇幅;在第三及第四部分,瑞泽尔侧重强调自后工业社会以来社会学界整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分歧的努力,对现代性思潮的批判以及对全球化现象的特殊关注

  • 自由意志

    作者:[德] 迈克尔· 弗雷德 著 / [美] 安东尼· 朗 编

    解读“自由意志”的思想起源

    哲学史编纂学的里程碑著作

    “自由意志”不仅是哲学,尤其是伦理学以及宗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信念之一。在此意义上,这一概念就不能被视作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而被“理所当然地”接受下来,而是应当如本书作者所主张的,进一步去追问这一概念或信念背后的历史起源与实际意义。本书完成了一次对“自由意志”概念的古典思想起源与发展脉络的完整梳理。

    这本书有可能成为哲学史编纂学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它还呈现了迈克尔·弗雷德在其最出色的写作中经常显露出来的那种魔力。他曾经跟我说过,他最早学到的教训之一,就是不要把那些在根本上简单清楚的事情修饰得太复杂。而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再一次看到他的这种能力:不带任何矫饰地给出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视角,同时又伴随着明澈、耐心以及深刻犀利的视野,令人着迷。——戴维·塞德利

    --------------------

    “意志”“自由”以及“自由意志”向来是哲学史上受争议最多的概念,这些繁杂与无休止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它们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从何时开始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这时使用的是怎样的自由意志概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是否就具有缺陷?

    弗雷德凭借深厚的哲学素养,结合文献学的方法,在宏大的视野下同时关注文本细节,为这些争论引入了极富启发的视角和新的解读可能。

  • 智性与激情

    作者:[法] 贝阿特丽丝 ·穆斯利

    【编辑推荐】

    “我是一个流浪者,我从发现事物、相逢与交流中得到乐趣。”——苏珊·桑塔格

     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 法兰西学院传记大奖得主力作,显影雄心勃勃的女性知识分子的传奇人生

     直面“公众良心”的时代之思, 勾勒20 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界思想图谱

     援引桑塔格离世后开放的大量档案(桑塔格生前捐赠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大量个人文件 | 桑塔格生前身后出版的大量作品),为读者了解桑塔格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开启了多种认识和理解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苏珊·桑塔格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桑塔格的著作是为了寻求对所处时代的理解。她的人生经历,也折射着20世纪30 年代至21 世纪初期西方知识界、文化界的思想图谱和文艺风潮。

    法国文学史学者贝阿特丽丝·穆斯利借助桑塔格生前身后的档案文件、出版作品,以时间为轴,以桑塔格人生各阶段的重要事件为聚焦点,将桑塔格的艺术评论、文学创作、政治见解与精神历程置于历史中加以考察,勾勒出这个“包罗万象的灵魂”一生的智性之旅。

  • 杉木与帝国

    作者:[美]孟一衡

    ◆ 编辑推荐

    ☆“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宋朝开启的森林时代”——以森林为视角的全新中国史

    ☆观点耳目一新,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历史地理学者文榕生、环境史学者梅雪芹、汉学家宋怡明推荐

    ◆ 内容简介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 总体屏幕

    作者:[法]吉尔·利波维茨基 / [法]让·塞鲁瓦

    ☆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法国当代电影评论家让·塞鲁瓦的经典著作。

    ☆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的一本,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 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当我们穿梭在小屏幕与大银幕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在电影—生活之中,我们如何存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现代的阶段,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超电影。超电影呈现出三大基本逻辑,即夸张化、影片时空的去限制化以及时空形式的复杂化、自我指涉,由此又构成了三种影像概念,即过度—影像、多路—影像、距离—影像。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 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电影受到来自其他媒介的冲击与威胁——电视、广告、信息屏幕、娱乐屏幕(电子游戏/MV)、表达屏幕(录像艺术/数字艺术),电影的类别身份和符号身份被置于危机之中。然而我们见证的不是电影的没落,而是在这种媒介文化中超电影逻辑和精神的全面扩张,它渗透到各种媒介之中,世界从此被建立在电影—风格之上的影像所塑造,存在从此成为一种电影—生活。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作者:谭其骧 / 葛剑雄 孟刚 选编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葛剑雄教授从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汇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书前设导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书后附录“历代疆域政区概述”,各朝代政区一目了然。全书精心编排,充分体现了严谨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 正仓院

    作者:[日]东野治之

    ★从7~9世纪以唐代器物为首的各国艺术珍品,窥见近1300年前亚洲贸易与文化交流之繁盛

    ★自工艺、质地、纹样、图案入手,解读精美工艺品背后的工匠、商人、各色购买者与使用者

    ★作者东野治之为奈良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2017年获“文化功劳者”称号,2020年获“瑞宝重光章”。他从自身治学领域出发,结合平城宫遗址出土木简与日本古代文献,探索了正仓院宝物的更深层价值

    位于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保存着大量7~9世纪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的精美工艺品,以及同时代的古文书。这些“宝物”上至天皇与贵族的生活用具,下至平民百姓的户籍,种类与数量繁多,不仅有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鸟毛立女屏风等名品,亦有习字草稿、典籍外借记录等日常生活的留痕。历经千年,这些“正仓院宝物”幸运地躲过战乱与天灾,像一颗时光胶囊,将一个时代带到我们面前。

    正仓院的藏品大量来自海外,展示了当时以唐为中心的文化交流盛景。本书由多件宝物的材质、图案、铭文、工艺等关键元素出发,通过解读制造地、经手人及其进入日本的途径等信息,重现当年日本的对外交往与贸易。

    正仓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保存了许多原本难以传世之物。作者东野治之教授在本书中将看似寻常的“正仓院文书”与奈良地区出土的木简结合,进一步揭开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的一角。

  • 马基雅维利:他的生活与时代

    作者:[英]亚历山大·李(Alexander Lee)

    【编辑推荐】

    ★ 近年来西方研究马基雅维利的集大成之作,完整记录这位政治哲学家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

    ★ 语言通俗生动,内容权威,细节丰富,800多页还原马基雅维利的一生。书中包含数十幅彩色插图。

    ★ 重现15 世纪晚期到 16 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将人物命运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

    ★ 除了《君主论》和《李维史论》,关注和剖析马基雅维利写作的全部范围,包括戏剧、诗歌、书信和狂欢节歌曲等,充分表现表现他丰富的个性、活泼的想象力和粗俗的幽默感。

    【内容简介】

    本书将近年来西方研究马基雅维利的成果汇集一册,完整记录了这位政治哲学家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作者将马基雅维利置于15世纪末和16世纪的意大利社会背景之下,全面探讨了他的所有著作,以及他至今还未被人们知晓的思想。这本引人入胜的权威传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地将读者带进马基雅维利的世界。

  • 12世纪文艺复兴

    作者: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12世纪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时代。罗马式艺术登峰造极,哥特式艺术萌芽初露,方言文学蓬勃兴起,拉丁经典著作、拉丁诗歌和罗马法复兴,吸收了阿拉伯因素的希腊科学与希腊哲学复苏,第一批欧洲大学创立。本书重点关注12世纪的拉丁古典著作及其影响、新法学和更为多样化的历史编纂、来自希腊人和阿拉伯人的新知识及其对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新机构的兴起。我们发现,中世纪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黑暗与静止,中世纪展示着生命、色彩和变化,对知识和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在艺术、文学和社会组织方面的创造性成就。

  • 大唐创业起居注笺证(附壶关录)

    作者:(唐)温大雅 / (唐)韩昱

    本唐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是目前存世最早的起居注,记载了李渊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从太原起兵到义宁二年(618)正式受禅建唐三百五十七日的历史经过。温大雅曾任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多预机密,其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不但详细记录了李渊起兵经过,还包含了起兵、称帝时的祥瑞符谶、与李密、突厥的交涉,以及禅让前后的表章诏书等,是目前关于李唐建国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壶关录》,唐韩昱撰,是记载李密事迹的杂史,保存了李密、祖君彦、徐鸿客等人的事迹,以及以李密名义发布的檄州郡文、与唐高祖往来书信等文字多篇,内容与《大唐创业起居注》多可相互发明。

    复旦大学历史系仇鹿鸣教授整理《大唐创业起居注》,以《秘册汇函》本为底本,通校《学津讨原》本、善耕顾氏文房抄本、黄丕烈校本、吴翌凤抄本、《藕香零拾》本,参校《通鉴考异》引《创业注》,并参考《隋书》、《旧唐书》、《册府元龟》等史籍,笺证中注释人物、地理、史事。点校《壶关录》以张宗祥校刻涵芬楼《说郛》一百卷本为底本,校以国图藏明弘治十三年抄本《说郛》,并利用多种文献作他校和辑佚。

    编辑推荐

    ☆ 亲历者记录的大唐王朝开国历史

    作者温大雅曾任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多预机密,本书不但详细记录了李渊起兵经过,还包含了起兵、称帝时的祥瑞符谶、与李密、突厥的交涉,以及禅让前后的表章诏书等,是目前关于李唐建国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 复旦大学历史系仇鹿鸣教授精心笺证

    校勘多种版本,参考相关史籍,注释相关人物、地理、史事,学术含量高。

  • 储蓄来生

    作者:韦兵

    本书作为深描丛书的其中一本,是一部关于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新著作,主要探讨了唐宋以来民间流行的寿生信仰。寿生信仰是唐宋时期发源的一种民间风俗信仰,人们通过烧纸钱来偿还在幽冥所借债务,并在幽冥储蓄,以备身后使用。作者利用出土文献、现存文物遗迹等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寿生信仰的起源、流传与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传统社会生死观念的认识,指出了寿生信仰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反应投射,以及寿生信仰中体现的平等、契约精神、个人主义等观念。

  • 最底层的十亿人

    作者:(英)保罗·科利尔

    为什么非洲明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陷入了贫穷?

    为什么全球化的机遇来了,非洲却仍然落后于世界?

    为什么国际社会持续不断的援助,也无法帮非洲走出泥潭?

    跨越政治与经济边界 结合扎实的研究数据

    解释让贫穷国家失败的陷阱

    ★比尔·盖茨、尼尔·弗格森鼎力推荐,世界银行首席专家剖解非洲贫穷根源的经典之作

    本书英文版首次出版于2008年,赢得了包括盖茨、弗格森等知名人物和无数媒体的赞誉。作者在撰写本书时正于世界银行任职,这使得他得以跨越政治、经济、社会的边界,综合宏观地思考和解释非洲贫穷的根源。

    ★以反直觉的观点思路与扎实的数据研究 挖掘非洲贫穷落后的四个底层原因

    丰富的资源不仅无法帮非洲脱贫,反而会使问题雪上加霜;深处内陆的国家,能否致富更依赖邻国而非自身因素……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内战、自然资源、地缘关系与国家治理四个方面着手,解释了非洲何以深陷贫穷难以自拔。他的观点乍看有些反直觉,却均有扎实的研究数据与严谨的逻辑作支撑。

    「内容简介」

    非洲很穷,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为了阐释贫穷问题,本书作者保罗·科利尔提出了“最底层的十亿人”这一概念,他们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在本书中,科利尔结合扎实的数据与简明的道理,分析了制约这些贫穷国家持续发展的四类陷阱:冲突、自然资源、深处内陆且恶邻环伺、不良治理;能否正确应对这些陷阱,决定着最底层这十亿人的未来命运。

    自本书出版,已逾十数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全球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十个国家,有九个来自非洲;如果把时钟拨回本书面世的2007年,全世界最穷的十个国家,非洲占了七个。同时,冲突、治理与自然资源引发的问题未见解决,人口增长又意味着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群已远超十亿——非洲不仅很穷,而且越来越穷了。一切都表明,阅读科利尔的这本书对于当今世界不仅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且比往日更显迫切。

  • 发明人类

    作者:[荷]西佩·斯图尔曼

    面对文化差异的现实,人们如何将外邦“蛮族”构想为“共同人类”?这一努力又如何受到自身视角、经验和历史的局限?在本书中,西佩·斯图尔曼聚焦希罗多德、司马迁、蒙田、博厄斯等人对各自时代的边境经验的思索,分析世界历史上不同宗教经典、哲学、史书、民族志中“共同人类”观的异同,追溯跨文化平等的演进。斯图尔曼认为,诸如“共同人类”和“平等”的观念的“发明”并不描绘社会现实,而是旨在打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想象的世界。人们利用这些思想资源,与现实中的不平等展开持续对抗,正因如此,这些观念也具有了改变现实的变革性力量。

  • 新哲人04

    作者:澳大利亚新哲人编辑部

    《新哲人》系列是澳大利亚独立出版的一系列哲学通识书籍,每一期以哲学的角度探讨当下的人类社会,严肃又有趣。

    本期主题为旅行,探讨在如何把旅行的意义、哲学化的旅行方式,以及如何把哲学运用在旅行之中。书中还就当下十分热门的虚拟旅行展开讨论,博引多国哲学家对此的议论,深入探讨旅行对人生、生活、阅读、思考的作用。

    世界地图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我们的同类人摄影、记录、描述、审查、评分和标记。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新发现。那么,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无论是“当今社会旅行的共通之处”“关于旅行的一些关键数字”,还是“打破惯有思维的旅行”,都是不错的解析。“漫画:关于旅行”“黑白影像:关于移民”是看旅行的新鲜方式,更有哲学问答、心理学试验、道德讨论、思想旅行等洞察。

    本书旨在通过讨论哲学与旅行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发现旅行的真正意义,旅行,从来都不只是肉身之事,更是关乎心灵、自我之事。在疫情不断延续的当下,读者内心或许都充满了对远方,对旅行的渴求,本书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思维和思考,缓解了人们对于当下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 英格兰史六部曲

    作者:[英] 彼得·阿克罗伊德

    “英格兰史六部曲”是历史作家彼得• 阿克罗伊德的代表作品,包含《帝国基业》《都铎王朝》《叛乱年代》《革命世纪》《君临天下》《革故鼎新》共六卷。它以恢弘的笔触书写出这个传奇国家所经历的历史进程:这个曾经封闭的岛国,如何借助宗教改革、议会制度、技术与思想的革命,以及贸易与殖民扩张,一步步成为一个领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以及在帝国衰微的今天,它又如何重新在战后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阿克罗伊德的写作传达出他对这个曾在人类文明中居于顶点的国家的深刻眷恋,既铸就了一部大国崛起的奋斗史和创新史,也成就了一部辉煌的民族史诗。

  • 魔法四万年

    作者:[英] 克里斯·戈斯登

    ★一部迷人的魔法史&新奇的全球史,每个对考古、历史、人类文明感兴趣的读者,都必须认真阅读;

    ★一部极具娱乐性的神秘文化宝典,收录192张精美插图,19幅详细地图,15张历史表格,满足你对魔法领域的一切好奇。

    ★编辑推荐

    入选英国《每日电讯报》年度好书

    入围“洞见趋势图书奖”候选名单

    入围“2021年英国笔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决选名单

    2021年英国笔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评委盛赞:

    “克里斯•戈斯登造出了圣杯,他将魔法、科学、巫术和宗教的不同叙述倒进思想坩埚,熔炼成一部大胆而新颖的思想史。这部巨著具有超越其自身学科的影响力,激发全新的思考。”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倾情推荐:“出色,迷人,前所未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牛津大学欧洲考古学教授戈斯登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超过四万年的魔法故事:从冰河时代到今天不为人知的角落,横跨世界各洲,从蒙古草原到两河流域,从古埃及到伦敦、巴黎的宏伟宫殿,我们将遇到祭司、卜者、萨满、巫师、炼金术师等各色人物,跟随他们踏上精彩的旅程。在此过程中,戈斯登向我们揭示出魔法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远超人们想象的重要地位。

    魔法、宗教、科学的三重螺旋构建了人类文明,其间隐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模式。在宗教中,人类与一或多位主宰世界的神祇建立关系。科学试图建立一种与世界的远距离关系,最终使我们能以抽象的术语来观察和理解世界。魔法则强调我们与其他生物、大地和天空之间有着亲缘关系。通过魔法,我们能够与世界建立深度参与关系,其核心也包含一系列的道德关切。我们需要考察魔法、宗教、科学之间的缠结关系,以便获得一种新的全球史视野。

    ★名人推荐

    ◎克里斯•戈斯登以其带有魔力的笔触,出色地揭示了魔法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跨越冰河时代至今的历史,遍及所有人类居住的大陆。他也展示了魔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常实践,它如何将死者的世界与生者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大卫•阿布拉菲亚,《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作者

    ◎令人印象深刻,必读之书。戈斯登巧妙地从全球视角介绍了魔法的历史,使读者能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之间建立起迷人的联系。

    ——维奥莱特•莫勒,《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作者

    ◎“成为人类即意味着连接。”克里斯•戈斯登展示了魔法如何以值得尊重而不同于宗教或科学的方式探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部关于魔法在古今多种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的巨著。

    ——约翰•巴顿,《圣经的历史:书及其信仰》作者

    ◎这不仅仅是一部考古学和历史学著作:当我们目睹极端邪教的发展和后真理时代的煽动性神话时,它对我们自己的时代越来越有意义。

    ——弗朗西斯•普莱尔,《现代英国的诞生》作者

    ★媒体推荐

    ◎构思精巧而话题广泛……戈斯登的细致描述提供了许多关于早期人类社会的有趣观察。对人类信仰体系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会被深深吸引。

    ——《出版者周刊》

    ◎具有启发性……鉴于目前的气候危机,并受到量子物理学发现的启发,戈斯登为回归大多数魔法传统中的那种相互联系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是对魔法在人类想象力方面的迷人探索。

    ——《图书馆杂志》

    ◎戈斯登像一位站在山顶的智者,充满智慧地劝告我们,21世纪需要一种“新的魔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

    ——《每日邮报》

    ◎博学、平易、包罗万象……没有一页不吸引人……令人赞叹,趣味无穷的一册书。

    ——《苏格兰人报》

  • 启蒙·生意·政治

    作者:邱雪松

    《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作为首部开明书店研究专著,充分运用开明书店内部文档、各地档案馆所藏档案,以及当事人的日记、书信,报刊新闻时评,以及政府法令条文,开明人访谈等史料,采用叙事史的笔法,细致描绘出版社畅销书籍的生意经,追踪其中所蕴藉的开明人启蒙心结,阐释了政治对人与社无时无刻的作用,呈现了开明书店从1926年创办到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繁复历程。

  • 中国城市文明史

    作者:薛凤旋

    以城市展现文明的形态,用城市串连历史的轨迹

    ★编辑推荐★

    ◎千古华夏,不朽之城。在一场穿越时空的城市漫游中,回望中国历代城市演进背后的文化内涵。

    ◎全书以石器时代开篇,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直到当代中国,从聚落到城邦到城市,作者梳理总结了中国城市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城市为轴,勾连历史与文明的发展,结合考古资料、古籍文献及西方城市发展理论,剖析城市发展变化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全书收录大量幅精细城市局部图,直观呈现城市的历史面貌,带你重游千百年前的中国城市。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非农经济的支点。然而,城市的意义并不只体现在实用功能上。作者极富创见地将城市作为观察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切入口,系统地剖析了几千年来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怎样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本书以大量中西文献及前沿考古成果为依托,从军事和政治体制、经济状况、领土变化等方面梳理了自新石器时代到当下的城市发展脉络,力求细致还原五千年中华文明和城市的变化轨迹。

  • 伯利恒

    作者:[英]尼古拉斯•布林科

    ◎有美食,有风俗,有历史,有现实,一本了解伯利恒。

    ◎从古代讲到今天,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伯利恒指南。

    ◎从遗迹和故事切入,融合了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讲解。

    伯利恒拥有11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是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镇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布林科对伯利恒的爱是如此炽热,就连其历史的复杂性也不回避。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这是一段进入真正的伯利恒的旅程,不仅精彩纷呈,而且博学。书中每一页都会引领读者来到历史、美食和个人轶事那新奇又迷人的切面,每一次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伯利恒,回到其一贯所在的世界事务中心。

    ——雅各布•诺里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中东史专家

    这段从古代讲到今天的伯利恒历史,将是你读过的关于这座重要城市的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指南。它成功地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和形态学见解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描述融合在一起。以遗迹和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个人轶事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带着对人类苦难和希望的不断关注来揭开这座圣城历史的各个篇章。“

    ―—伊兰•帕佩,以色列学者

    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镇,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支点”,那里承载着如此多的意义,有历史,有神话,有宗教。它生动地活在每个人的想象之中,每年有250多万游客前往。对有些人来说,伯利恒仍是《圣经》里描述的沙漠边缘的小镇;对有些人来说,它困在一堵墙内,周围是以色列定居点以及敌对的定居者和士兵。

    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布林科在伯利恒生活多年,他从自己生活在其间的内心体验出发,用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伯利恒的前世今生。他从公元前九世纪的洞穴和雕刻讲到当今复杂的政治,带领读者通过其石街和沙漠洼地、修道院、水渠和果园,从各个角度和时代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面貌,也不可避免地揭示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之一。

    伯利恒是自豪感和财富的源泉,也是一个绝望、贫困和暴力已成为常态的地区。它是共存的灯塔,可以照亮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作者认为,如果那里有形的遗址幸存,而回溯到古代历史的脉络却断裂的话,结束以巴冲突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 海战指挥

    作者:迈克尔·A. 帕尔默

    本书是以海战指挥为专题的著作,作者帕尔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研究了从风帆时代至蒸汽时代500余年海战史,重点分析了英荷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前后的多场辉煌的战例,从中寻求海战指挥方式的演变规律。

    指挥官在海上不仅要与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做斗争,还要与通常被称为“战争迷雾”的不确定性做斗争。多少世纪以来,绝大多数海军将领都抑制不住天性的诱惑,渴望从新技术中找到对部队实施集中控制的手段。但也有一些指挥官已然意识到此“雾”的本质:一种恒定的,仅靠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不确定性。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的那样,战争中的阻力、迷雾和不确定性,只能在战斗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指挥加以解决。500年海战指挥的历史表明分散处理不确定性比集中处理不确定性效率更高,充分发挥下级主动性的分散指挥更具优势

    现代企业管理与军事指挥有异曲同工之处,海战指挥也不例外,因此本书既适合职业军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阅读,也会给企业管理者以启发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