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帝国的伙伴

    作者:[土耳其]阿里·亚伊哲奥卢

    18世纪和19世纪初,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包括落入转型危机的奥斯曼帝国。为应对政治动荡、体制危机和民众叛乱,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各种改革方案。帝国成了一个政治剧场,其中各种政治行动者发起了斗争、合作和竞争。

    本书研究了三种相互竞争的秩序,“帝国的新秩序”“显要的秩序”和“ 社群的秩序”,或者说集权–官僚的、分权–契约的、参与–民主的。为了解决危机而签订的《同盟誓约》则意味着奥斯曼历史中的一种激进的、基于“伙伴关系”的可能性。这些探索在不脱离全球史框架的同时,对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放大了过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实践,为我们进入土耳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媒体/名人推荐

    不仅是那些对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和中东历史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目,对关心全球史的读者来说也不容错过。——谢夫凯特·帕慕克(Şevket Pamuk)奥斯曼帝国经济史领域的研究先驱

    《帝国的伙伴》是一部卓越的学术作品,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点。作者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第二手文献资料(包括有时被英语世界历史学家所忽视的土耳其文献),还天衣无缝地整合了自己的第一手学术成果。——《布斯坦:中东书评》

    《帝国的伙伴》在档案处理和概念构建方面体现了杰出的学术性,研究了人民主权和欧洲政治发展之相似性的基本问题。作者着重讲述了奥斯曼帝国的“外省阿扬”及其设想的“伙伴关系”,这对我们的知识做出了重大贡献。——《匈牙利历史评论》

  •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作者:(英)罗伯特•斯特恩

    权威导读助你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逐章节解读原著,专业译者,译文精准、流畅,让艰深哲学经典不再遥不可及。大学问出品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一本书带你读懂一部哲学名著,适合哲学专业学生、老师,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第一哲学的沉思》《精神现象学》《恐惧与颤栗》《笛卡尔式的沉思》《存在与时间》《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进行导读。丛书不仅深入地探讨了这些艰深的哲学著作所包含的论点、思想和持久意义,还总括了这些哲学家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并整合了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为国内哲学专业学生及哲学爱好者深入学习及理解原著,并展开该哲学领域研究提供优良读本。

    【本书亮点】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权威导读。《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影响深远、且具争议的作品,是研究当代西方哲学不可跳过的著作。本书精选自劳特利奇出版公司的经典书系——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探究了黑格尔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要论题,有助于读者理解这部关键性的作品。

    2.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考察了黑格尔思想的语境以及他创作这部作品时的背景;联系这部作品的目标、含义和重要性,具体考察了其中的每个章节;考察了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的接受史;考察了黑格尔的思想与现代哲学的关联。

    3.忠实于文本,逐章逐节展开解读,方便与原著对照阅读。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大多关于哲学家思想概览的著作,本书结构编排总体上因循了原著的架构体系,返回哲学文本,按照各篇的内容依次进行阐述,方便读者与原著对照阅读,逐章节读懂经典。

    4.导读简洁明了,逻辑流畅,化解了原著晦涩难懂的尴尬,替读者拨开黑格尔理论的迷雾。本导读包含了对《精神现象学》全书的一个导论式概览,在每一章的结尾有相关章节的内容概要,在最后列出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任何人想要认真对待黑格尔对西方哲学的贡献,都很有必要阅读本书。

    5.装帧精美,版式舒朗,便于阅读。

    【编辑推荐】

    《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首次出版,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作品,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础,是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必读的巨著。同时,《精神现象学》也是一部阅读门槛极高、难度极大的著作,这与黑格尔阐释的哲学观点内容有关,也与黑格尔“幽默”“颠倒”的语言风格有关。总之,绝大多数人进入文本都会感到迷惑混乱、晦涩难解,找不到丝毫头绪。但正如导读的作者斯特恩所说:“《精神现象学》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文本,可一旦我们理解了黑格尔的计划以及他想要达成的东西,它挑战我们的方式就会造就我们良好的哲学感。”

    难以企及又不得不读。那么,则需要一个优质的导读读本来充当梯子,帮助读者攀登《精神现象学》这座高山。

    本书正是致力于此,打算帮助那些初次阅读《精神现象学》,正在寻找道路走出这个迷宫的人。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首先,他对黑格尔及其时代背景进行概括,帮助读者迅速适应该书的写作背景;其次,按照原著的行文顺序,对对象、主体、理性、精神、宗教逐一解读和梳理,并在每个章节最后整理“内容概要”,帮助读者跟上讨论的步伐;最后,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接受史和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被解释和运用的各种不同方式,以及该书在哲学领域的意义。书中还列出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研究《精神现象学》,了解有关该书的其他观点提供了便利。

    【名家推荐】

    这是一部清晰的、易懂的、哲学的导读,针对黑格尔经典著作《精神现象学》。斯特恩的解释与众不同,但通俗易懂,对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都很有用,这本书的确很受读者欢迎。

    ——Kenneth R.Westphal(东安格利亚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带我们突破险阻,几无逗留地一路走到开阔之境,最终让那些萦绕不去的困难得以聚焦和消解。

    ——Tim Themi (期刊COSMOS AND HISTORY)

    清晰简练的导读,对于理清《精神现象学》的基本脉络来说完全够用了,而且所谓导读不就是读完即扔然后开始“刚”原著吗?开头给出的全书结构表和每小节最后的概括很有助益。相比逻辑学,精神现象学是更可读也更易读的,当然它没有那么“纯粹”和“概念性”,但是其中蓬勃的激情、讽刺和批判,不如说恰恰就是实现了的概念。不是从概念中生发出世界,概念史、意识史同时就是世界史。

    ——Cohen豆瓣网友

    斯特恩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指南。它不仅针对黑格尔的文本提供了清晰简明的评论和解读,还向读者介绍了一些传统的概念(例如黑格尔左派、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美国实用主义等)。……在进入黑格尔的迷宫之前,我相信我会再次查阅他的书。

    ——Lee(goodreads读者)

    斯特恩教授用了大约250页的篇幅,不仅解释了黑格尔这本奇特的杰作,并将其置于其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还将其与黑格尔之前和后来的作品联系起来。这并不一定会让阅读变得很容易,但那感觉就像,当你发现自己溺水时,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发光的浮标。

    ——Dr Johnson(亚马逊读者)

  • 悖论简史

    作者:[美] 罗伊·索伦森

    一本书读懂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奇妙悖论,

    关于哲学但不只关于哲学。

    ◎ 编辑推荐

    ☆ 打开幽默诙谐的悖论百宝箱,钻进聪明头脑的微妙卡顿处,从古希腊的民间谜语到20世纪的逻辑学难题……跟随罗伊·索伦森教授,让思维的魔方旋转起来。

    打破讲述哲学的通常框架——既不是“哲学史”也不是“问题集”, 而是关于问题的历史。

    ☆ 如果哲学是通过问题,而不是通过答案整合而成。那么,悖论就是哲学的“原子”。悖论产生于日常概念框架中的麻烦之处,时而表现为从合理的前提推论出的矛盾命题,时而表现为与常识相冲突却并不有悖于逻辑的结论……它让我们在太多个好答案之间无法决策,让矛盾持续存在。

    ☆ 从古希腊的辩证法到奥古斯丁的语用悖论,从休谟吞噬一切的观念到康德的二律背反,从罗素关于集合的悖论到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游戏的思考……在悖论这座思维迷宫中,人类理性一次次误入岐途,也同样是在这座迷宫中,哲学家们跨越常识的局限,修正错误的假设,改进有缺陷的推理技巧。

    ☆ 在《悖论简史》中,罗伊·索伦森教授将打破讲述哲学的通常框架,从五花八门的悖论出发,带领我们周游西方哲学,通过阐述不同哲学家如何处理进退两难的问题,探入伟大的头脑灵感迸发的时刻。

    ◎ 内容简介

    谜语、悖论、难题,几千年来,总有些棘手的逻辑问题既让人类的心灵感到困惑,又让人难以抗拒。如今,罗伊·索伦森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部关于悖论的叙事史。他的叙述从古希腊开始,穿过中世纪、启蒙运动,直到20世纪,引人入胜又让人大开眼界。在书中,他仔细地审视了哲学史上许多著名悖论以及提出这些悖论的哲学家们 —— 始于那些启发阿那克西曼德去建立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的民间谜语,终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 W. V. 蒯因之类的思想家。

    同时,他按照编年史的体例将这些内容分为二十四章,每一章都把一位哲学家和一个重要的悖论结合起来,以亲切易懂的方式阐述在解决这些谜题的过程中曾被采用的策略,并且将谜题扩充至更加广阔的领域。随着索伦森教授的生动讲述,读者可以与芝诺、苏格拉底、阿奎那、奥卡姆、帕斯卡、康德、黑格尔等许多哲学家一起深入悖论的纠结之处,一同寻找思维魔方的解决办法。

    ◎ 媒体推荐

    因为悖论同时展现了伟大心灵最灵感迸发和最困惑不解的时刻,所以一本这样的书是对哲学的极佳介绍。通过阐述不同的思想家如何处理问题,索伦森先生带我们周游了西方思想史。

    ——《纽约太阳报》

    ◎ 名人推荐

    如果非要从问题和答案的视角理解哲学,那么哲学是一部问题集,而非答案集。悖论就是问题,解答不如问题重要,也只有人类才能发现如此之多的悖论。《悖论简史》就是一部问题史,刻画了人类思维想象的边界。从悖论入手探究哲学或思想,源自一种完全智性的兴趣,这和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统大异其趣。“见贤思齐”,这提示我们同时也应该关注中国古代的庄子、惠施、公孙龙、墨家辩名析理的思想传统。愿为读者诸君推荐。

    —— 梅剑华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认知科学》期刊主编

    悖论是一些奇怪的说法,相互反对却显得都有道理,极其违背直觉而又难以驳倒。在悖论中,哲学悖论最为基本。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底层思维模式中的麻烦。审视这些悖论,同时也就是在审视当时人类的理性边界。打开这本书,做一回理性的巡边人。

    —— 苏德超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在我看来,《悖论简史》成功地展示了悖论在整个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了西方文明中的经典悖论,还常常顺便指出我们日常思维中的谬误。这既能让我们深刻体会苏格拉底辩证法的睿智与冷峻,在跟随论证的同时意识到远离常识的风险,又能让我们警惕常识的断裂和感性的局限。如果读者想要鸟瞰西方哲学要义,或想要理解逻辑、修辞、辩论术的精妙,我都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

    —— 徐敏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 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

    作者:[德]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 / 朱宗元

    明清鼎革之际,生活在宁波的中国儒生朱宗元,是如何通过思想和精神上的种种努力,去协调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纠葛?

    与以往全球史著作只关注流动中的人不同,本书的主人公朱宗元是一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宁波的在地之人,但我们从其著作中却可以看到他对远西之地的想象和对全球网络的参与。借助全球与地方的双重透镜,本书深刻揭示了中西两种文化在朱宗元思想世界之中的会通与冲突;同时也挑战了以往著作中欧洲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倾向,对相互纠葛的双方都予以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本书是近年来全球史、微观全球史、全球思想史、汉学研究领域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应对、吸纳乃至转换西方的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 生产智慧

    作者:[美] 詹姆斯·阿克斯特尔

    作者追溯大学的历史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感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会如此难以超越?今天,中国的高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关于大学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作者的困惑或许就是所有关心中国大学发展的人要首先了解的问题。本书英文版于2016年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非常贴近当下。国内引进的关于美国大学的研究多集中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经典著作,比如《美国高等教育史》等,此书的出版对于国内的大学研究会起到最新的支持作用。

    --

    本书追溯了大学从中世纪的欧洲发端,历经八百年演变,成为人类生产智慧的重要摇篮的过程。作者重点剖析了国际顶尖大学如何受到欧洲大陆影响,发展成为现代大学的普遍形式。他们的挫折、经验与挑战,比如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资金来源,注重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协同作用,延揽优秀的教员、学者和外国学生,着力于塑造“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等,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借鉴意义。

  • 人类之旅

    作者:[以] 奥戴德·盖勒

    【编辑推荐】

    1. 堪比《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简史》的大历史视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进程中,找寻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共同特点,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 爱因斯坦希望有大统一理论来解释整个物理世界的运转,本书作者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理论”来描述人类经济发展的全程。因开创“统一增长理论”,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潜在候选人。

    3. 技术水平、人口规模、人力资本(教育)构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型齿轮,其背后是制度和文化的深层作用,而终极影响因素则为地理特征和人口多样性。国富国穷、分化收敛、兴衰更替、转型相变……在这一逻辑之下,均是历史洪流的浩荡结果。

    4. 作者对未来抱持更乐观的态度,认为“对财富与全球不平等起源的探究将引导我们设计出促进全球兴旺繁荣的政策”,最终实现人类共同富裕。

    5. 诺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国内知名学者钱颖一、蔡昉、巴曙松、张军、秦朔等力荐此书。该书已在全球售出30种语言版权。

    【内容简介】

    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古往今来,无数有识之士力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解答增长之谜的终极问题。

    本书作者将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会和国家跨入现代文明的时机和方式,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

    历史的影响深远悠长,未来却不是命中注定。历史齿轮将继续运转,因地制宜地采纳合适的政策措施和价值观,将帮助实现人类的普遍繁荣。

  • 贪婪已死

    作者:[英]保罗·科利尔 / [英]约翰·凯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经济人”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经济人”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经济人”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极端,社会陷入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开辟的进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极端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编辑推荐」

    ★ 两位杰出经济学家联袂创作,反思个人主义何以将人类社会导向极化与撕裂的陷阱

    本书由两位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合作撰写而成,针对等盛行于当代的个人主义、相关观念传统及其引发的社会和经济行为,分析它何以成为人类社会日益走向贫富差距加剧与极化撕裂的罪魁祸首。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

    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 细数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政策与观念因素,回溯今日世界之源头

    作者从政治局势变化、政策方针以及绩优制盛行带来的观念变化等角度,讲述了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解释战后繁荣与平等的西方社会,何以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 来自经济学家的社群主义倡议,用务实的行动方案尝试唤醒人的社会属性

    两位经济学家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借助众多哲学家思想中的社群主义成分,从哲学角度阐释人类的社会性本质,同时结合经济学的具体实例,指出倡导社群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可行性与紧迫性,呼吁人类的共同行动和通力合作。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作者:[丹麦]博·雅各布森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活在此时此地,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

    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辩证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 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 历史与现实

    作者:濮文起

    追溯中国民间信仰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除了儒、释、道三教之外,还有一种在下层社会盛行的民间信仰,且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甚至至今仍在部分地区的乡村社会流传,形塑着民众的思想与行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宗教信仰研究成为宗教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围绕着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视角,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记录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轨迹,代表了作者的学术研究思想,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追求。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

    一、民间宗教史的宏观阐述与民间宗教断代史、地域史的特色揭示。

    二、民间宗教教派的考镜论证。

    三、民间宗教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介。

    四、民间宗教组织体系的揭示、民间宗教张扬女性价值的发掘彰显、民间宗教运动异化物“神圣家族”的辨正论述。

    五、民间宗教宝卷文本的深耕解读与民间宗教思想的理论探讨。

    六、当代民间宗教活动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七、以妈祖信仰为中心的民间信仰试析。

    八、佛教、道教文化探微。

    九、地域宗教史与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该书观点明晰,论证严谨,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者有指导作用,也能够让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民间宗教史的发展过程、发展源流,认识民间宗教历史人物。该书的出版对学术界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贡献和作用。

  • 战安庆

    作者:周䘵丰

    安庆之战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战前清朝有亡国之忧,战后清朝逐渐掌握军事主动,最终一鼓作气攻下天京,消灭太平天国!本书选取安庆会战这样一个转折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场大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曾国藩在天下大乱之际,非常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终大彻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对赌,最终战胜了安庆之敌——陈玉成,一生功勋奠定于此!

    本书围绕湘军与太平天国会战安庆来布局谋篇,深入地解读了咸丰皇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军政名人在大变局中的选择与行动,堪称一部翔实的晚清军政史。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写的是战争,实际上写的是背后各种人情世故和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拙诚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路,一个敢于担当者的觉醒历程!

  • 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

    作者:馮鵬

    全书以灾异思想为切入点,以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为中心,结合先秦至西汉间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氛围,在细致考察与解读相关文本的基础上,对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观念来源与理论先导、创立过程与时代特色、理论形态与建构方法,以及灾异思潮与现实政治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经学灾异思想何以会在西汉建立、经学灾异思潮缘何会在西汉爆发、经学灾异论造成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以及如何评价灾异论氛围中的西汉儒学与儒生群体等问题,本书也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 中国金银器

    作者:扬之水

    精装典藏︱扬之水名物研究二十年力作︱器物定名并逐一详解

    ︱中国首部金银器通史︱贯穿先秦至清四千年辉煌文明︱

    ︱古典文学与工艺美术视角︱讲解海内外博物馆馆藏珍宝︱

    ︱一场文化史意义上的考古发掘︱重临历史深处生命岁月︱

    --------------------------- ----------------

    共五卷

    ◎ 卷一 远方图物: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 卷二 别树鸟同声:隋唐五代辽

    ◎ 卷三 自一家春色:两宋金元

    ◎ 卷四 繁华到底:明代

    ◎ 卷五 曲终变奏:清代

    -------------------------------------------

    【内容简介】

    《中国金银器》是我国首部完整展示金银器在工艺美术领域流变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纸上的人类生活史,囊括了先秦至清的金银器皿与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全书依历史朝代和器物功用,于两千页篇幅内,将金银器这一西风东渐之物在华夏之邦的落地、嬗变、融合直至自生光华的过程,以真实可见的图像影写一一作注。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系统性研究,图文互见,可说是其一贯追求的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将沉睡于书典中的名目与往昔埋于地下而今重见天日的器物或重建连结,或直观再现,这也是名物研究的要义所在。

    全书为精装五卷,中式翻身,内括九十万字,图逾四千幅:卷一呈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二讲解隋唐五代辽;卷三分陈两宋金元;卷四宣明;卷五详清,并附录极具资料价值的图片来源总览。这部廿年来耕耘不辍的心血之作,除珍贵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之外,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也极富审美价值,启卷之际,仿若亲临一条通古接今的步道,可见流散于历史时空中的斑斑璀璨,亦可聆听古代载籍中的娓娓解说。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金银器通史

    贯穿三代文明初兴至清末四千年历史

    历代出土器物逐一考证解说,唤醒历史中沉睡的奢华世界

    启卷之际, 一起“回到历史现场,复活古典记忆”——

     观览文物——金银器纯属奢侈品,历朝历代尚俭戒奢,限制乃至禁断金银器制作是经常的举措。金银器更是施展手工技艺的作品,或有造型之美,或有纹样之美,或二美兼具。它多半为实用之器,理想的效果便是有实用与装饰合一之美。

     倾听物语——物的造型、工艺与纹饰如何呈现它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如何理解人对物的命名,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念?艺术语汇的发生与演变可于书中细加观察分析,着力捕捉。

     辨识纹样——由两汉魏晋云气纹,到大唐卷草,再到各种各样的耍花儿……在柔条蔓卷、密叶娇花的聚合中挥洒线条之魅,有时为主人,有时为宾客,或热闹喧阗,或清宁温婉, “野草花叶细”,“绵绵相纠结”。细辨其纹样于此,闻见彼风采其中。

     领会风尚——器皿之外,金银首饰于全书占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所具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大都出现在金银首饰上,虽方寸之地,却是一时代流行纹样之聚珍。

     解悟文学——金银器里有“文学”。长沙窑器上的唐诗,磁州窑器上的宋词,还有宋元墓室以诗歌饰壁,不仅见出时代风气,而且显示了工匠的造诣。从诗词与绘画的意境中汲取设计灵感,创造新的造型与纹样,文学是器皿首饰设计的重要蓝本,形成从容自在、意趣盎然的本土美学。

    察知历史——从尘封多年的出土金银器中发掘关于设计、制作、使用、传承的信息,进而考察它们的发展脉络。在这个由沈从文开启的研究传统中,扬之水通过融“物”入“文”入“史”的书写,赋予金银器生命的气息。它所承载的文化史意义,如西谚所谓:“堪值等重之黄金”。

  • 当代建筑22讲

    作者:[黎巴嫩]埃利·G.哈达德 / [美]大卫·里夫金德 主编

    理想国《现代艺术150年》系列又一力作

    100+经典案例 200+细部插图

    看建筑如何化解中东宗教冲突,非洲热带气候,印度人口爆炸!

    ----------------------------

    【编辑推荐】

    1、跨6大洲20多个地区的全球当代建筑实例,一本书包揽!

    ——一趟纸上全球当代建筑之旅;除去西方地区,非洲、中东、南亚、苏联、中国与日本等等这些在过往现当代建筑史书写中“不太重要的地区”重新被看见,全球主义终于在建筑领域发出了呼喊!

    2、近50年建筑领域30多个最新概念、重要艺术家,一本书说清!

    ——一本权威的现当代建筑理论词典;拒绝碎片化的概念讲述,通过平实、直白的语言,系统和透彻地梳理现代、后现代以及当代建筑领域的新兴理论、关键词以及重要建筑师,“高技派”“结构主义”“新陈代谢派”库哈斯、哈迪德、贝聿铭……不再晦涩难懂。

    3、286幅高清插图,全景、细部、结构,一本书看尽!

    ——一次丰富的全球建筑视觉盛宴;不止高清的建筑内外部图景,更包含稀有的建筑设计图纸、细节与局部放大、以及柯布西耶手稿,图文对照紧密,身临其境式阅读。

    4、详实的参考文献,海量的拓展书目,一本书远不止一本书!

    ——一系列浓缩的当代建筑讲座;为突破单一写作视角,本书精心编排了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建筑学者的著作,感受讲座现场般的思想碰撞。每讲附严谨详实的参考文献与海量拓展书目,无论是学术研究或兴趣阅读,都供读者继续延伸与拓展。

    ----------------------------

    【内容简介】

    2022年,普利兹克大奖终于迎来了首位非洲建筑师。他使用本土材料,化解极端气候,并告诉全世界人“非洲也有当代建筑!” 有人质疑:非洲建筑真的能当代吗?到底什么建筑才算当代?能不能把一座伦敦的当代大楼直接移植到刚果的小村子?

    回答这些,我们急需一本这样的当代建筑史:为突破西方中心视角,两位权威编者集合全球不同地区20多位理论学者的多元立场;为排除复杂建筑术语的障碍,本书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白“解构主义”“新陈代谢派”等当代流行的命题;为展开全球视野,本书逐个解剖在6大洲20多个国家,建筑如何解决各自在当下面临的历史困境与社会机遇。

    100多个经典建筑解读,200多幅随文细部插图,邀请你一同踏进不仅西方,还有非洲村落、伊朗小城、前苏联政府、印度贫民窟……这些西方之外,不再遥远和陌生的版图。

    喧闹在远方!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 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 制造宠物

    作者:[美]段义孚

    ◆ 编辑推荐—————————————————————————————————————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代表作首次引进

    ☆宠物是寄托情感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推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导读

    ◆ 内容简介————————————————————————————————————

    宠物,究竟是寄托感情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段义孚先生这本大家小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或许颠覆你的认知,不仅促使你重新审视家里的一盆花或一只猫,还指向对政治、历史、社会、自然、职场、家庭等事务的全新解释。总之,它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温柔以待。

  • 金石

    作者:[美]陈云倩

    宋朝尚古学者热衷于金石古器物及其拓片的收藏、鉴赏和著述,形成了集中体现宋朝崇古之风的金石学,深远地影响了当世及后世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古文字学、书法、绘画、风俗和生活方式。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探究宋朝尚古学者的金石学著述、士大夫的好古生活方式、朝廷仿古礼乐器的铸造以及民间仿古器的普及,再现了崇古之风熏染之下宋朝社会雅俗文化生活的图景。

  • 词语的战争

    作者:[美] 安东尼·伯克

    《词语的战争》包含11个修辞套路,275个具体策略,实例丰富。进可攻: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优势,改变他人态度、促成他人行动;退可守:舆论场中的“风月宝鉴”,照破话术的画皮,帮你保持理性。

  • 波斯锦与锁子甲

    作者:韩香

    【编辑推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中外关系史领域的最新力作,补上了中古时代中外文明交流史中缺失已久的一块“拼图”。

    ◆利用多语种文献和中西方考古资料,搜集了100余幅精美的文物图片,还原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丝绸之路的广阔舞台上,演绎过的神奇壮丽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

    ◆抽丝剥茧、层层揭秘,鸵鸟与鸵鸟蛋、胡人驯狮表演、马球运动等如何传入中国并风行于世。

    【内容简介】

    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性,都建立过帝国,都具有专制及多元色彩。中国与罗马(拜占庭)、中亚等的交往,无论陆海,都是绕不过波斯的。因此,探讨波斯与中国的关系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着重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拼图”。

  • 甚至还未过去

    作者:[美] 托马斯·萨格鲁

    种族,是美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摆脱立场局限,以历史学者的冷静和社会观察者的敏锐,解读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的所思所想,呈现20世纪美国种族政策的成败得失。

    ★人物、事件、思潮,一部美国种族“不平等”简史

    杜波依斯、亚历克斯·黑利等黑人作家,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等民权领袖,夸梅·图雷、约翰·刘易斯等种族活动家,乃至哈罗德·华盛顿、汤姆·布拉德利等黑人政客……他们既是美国现当代种族不平等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奥巴马种族意识形成之路上的一个个坐标。

    小杰里米·赖特引发轩然大波的布道视频、小亨利·刘易斯·盖茨被捕让奥巴马首次在种族问题上“失态”,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文化战争,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思潮引领,各派政客的相互攻讦……种族问题是美国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一颗小小的火星就能引发燎原大火。

    ★种族,是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提纲挈领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

    书中不仅有具体的历史和事件,更有关于种族问题的若干理论和思潮,寓分析于叙事,深入浅出,易于普通读者阅读,但也不失严谨和科学性。

    ★求学、从政、当选,奥巴马与种族问题的爱恨纠葛

    奥巴马,他是广泛思考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知识分子,也是为了赢得选举而有意打造公共形象的政客,更是将理想与政治计算相结合的政策制定者。

    他的成功与他的种族身份不可分割,而种族却成为政敌攻击他的有力武器。人们期待他的当选会结束美国的种族不平等,但种族问题并不在他的优先处理清单上。

    ★政策、效果、辩论,班克罗夫特奖得主摆脱立场局限的清醒之作

    在美国,阶级不平等比种族不平等更加重要吗?难道真如许多人所说,不平等仅仅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标榜自己是无视肤色的“色盲”是种族不平等的终结还是另一种虚伪的主张?美国种族问题到底是毫无进展还是前景乐观?肯定性行动、取消种族隔离、扶持黑人社区……这些政策法规到底效果几何?

    史学大奖班克罗夫特奖得主托马斯·萨格鲁,摆脱立场局限,以历史学者的冷静和社会观察者的敏锐,不盲目,不极端,不站队,提纲挈领,呈现20世纪美国种族政策的成败得失。

    【专家推荐】

    美国最杰出的种族历史学家托马斯·萨格鲁用敏锐而诚实的眼光审视当下。如果你想要了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境况和与之相关的争论,以及贝拉克•奥巴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么《甚至还未过去》就是必读之书。

    ——丹尼尔•T.罗杰斯,《大西洋的跨越》作者

    在这部杰出的现代史作品中,托马斯•萨格鲁生动地重构了贝拉克•奥巴马成长的美国,并娴熟地探讨了这位总统受到的各种政治和智力影响。作者技艺高超、极富洞察力,也颇为博学,为我们展现了种族政治的复杂性,也清晰地指出了奥巴马的种族妥协。这是一本有力而发人深省的书。

    ——加里·格斯尔(Gary Gerstle),《美国熔炉》(American Crucible)作者

    【内容简介】

    《甚至还未过去》涉及的是种族这个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提纲挈领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

    书中不仅有具体的历史和事件,更有关于种族问题的若干理论和思潮,寓分析于叙事,深入浅出,易于普通读者阅读,但也不失严谨和科学性。

    《甚至还未过去》告诉我们,那种认为奥巴马的当选意味着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的论点过于乐观,美国依旧深陷种族的悖论,承受着种族分歧的重负,并不能指望黑人总统本身能为美国社会带来根本的改变。

    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中国读者加深对美国社会的理解。

  • 弃民

    作者:[美]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

    ※ 《午夜将至》《1945年的六个月》之后迈克尔•多布斯再出新作

    ※ 一部特殊的犹太大屠杀口述史

    ※ 鞭辟入里的美国难民政策分析

    ※ 2019年荣获缅怀欧内斯特•W. 米凯大屠杀纪念奖

    关于纳粹德国暴行与犹太人的可怕遭遇的书汗牛充栋,采取的视角也各不相同。本书作者迈克尔·多布斯博采众长,以基彭海姆小镇为切入点,通过引用日记、信件和访谈记录等材料,辅以优秀的文笔,描 述了当地几个主要犹太家族在纳粹迫害下的悲惨遭遇。同时,作者也通过对罗斯福政府内部、政府和社会及外国的互动的多角度描述,展示了外界围绕犹太人难民产生的政治风云。全书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双线并进,引导读者思考这样几个问题:遥远如美国的政坛风云,是如何影响到千里之外的犹太人的?美国在救援犹太人方面是否做的不够?对于当下的我们,纳粹的历史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