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科技

  • 人类进化史

    作者:[英]加亚·文斯

    本书循《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的路径,告诉我们人类如何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改变自身物种的命运,让人类这种弱小的物种取得了不可能的成功。

    刘北成、陈嘉映、张小军、王笛、赵世瑜联袂推荐!

    40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诞生,而到2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从一群简单的觅食者变成了支配地球的力量,能够同时制造艺术品和原子弹。是什么让人类摆脱了其他物种的命运,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这些独特之处如何改变了人类自己,又如何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加亚·文斯给我们的答案是四个关键驱动力:火、语言、美和时间。火把我们从能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突破了动物的局限。语言让我们比其他动物能传递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文字、故事、记忆创造了累积性的文化。70万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美的感受,通过共同的信仰和身份凝聚在一起。时间是客观、永恒的,但我们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来记录时间,使用时间,获得理解世界的动力,科学由此产生。

    通过考察群体遗传学、考古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本书使我们重新想象我们自己。本书挑战了认知革命改变人类的主流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是基因、环境和文化三者共同进化的独特产物。使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我们的集体智慧。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和基因、环境、文化的共同作用,人类进化的反馈循环过程正在将我们转变成一个超级有机体:“全能人”。

    人类真正的非凡之处,并非在于我们是拥有强大的工具的聪明的黑猩猩,而在于我们成了所有外在事物的设计师,也创造了我们自己。

  • 生命的起源

    作者:刘大可

    我们要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本书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小时。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运动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海洋,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出现的。根据2017年找到的新证据,最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经典的类比,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凌晨3点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生物,宏观的动物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点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科学读物津津乐道的“进化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植物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最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潜入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命科学在最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最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环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接触许多化学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接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阅读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

    ---------

    【编辑推荐】

    赠送海报(阅读导图+生命起源的图景)

    廖祥忠、马伯庸、邢立达、河森堡、刘朋昕诚挚推荐!

    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在40亿年前是怎样诞生的?这本书要回答“生命源自何处”这个生命科学的根本问题。在中文读物中,你再难找到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全面的。

    作者亲自绘制的大量形象鲜明的图示,轻松愉悦的文笔阐释深刻有趣的知识,图文结合,生动有趣。

    ----------

    请不要把这当作一本常规的“科普书”。

    因为如果那样,你会期待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些确定的科学结论转达给你,解答一些你想不通的问题,让你明白“背后的规律原来是这样的”,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感。

    这种领悟当然是很好的事情,“给出确定的回答”也正是科学在公众心目中关键的魅力,它消除了许多的惶惑,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掌握本质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

    但请不要以为科学只敢说确定的东西,不要忘了科学是“认知的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不可替代的工具,科学更加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抵达了怎样一处从来没有企及的秘境,在那里邂逅了怎样光怪陆离的现象,收获了怎样新奇的知识。我们在课本上,在科普作品里看到的那些“确定”的知识,都是科学远征归来,陈列在展厅里的标本,如果以为这些静止的标本就是科学的全部,那就未免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与奇遇。

    所以,你手中的是一本“科学读物”,因为它并不耽溺于那座宏伟的、已经落成的科学大厦,它想要大着胆子,带你去看看科学在人类的认知边界上,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道路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它并不畏惧科学那尚不明确的一面,乐于给你引荐纷纭的假说。它要提醒你,科学从来不是唯唯诺诺,只负责“正确”的东西,即便对于那些尚无定论的未知问题,科学的回答也总比其他的回答更深刻、更扎实、更可信。

    ---------

    【名人推荐】

    读过这本书,觉得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视角独特,颇具探索的精神,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更对这本书背后,那些科学前沿的智者由衷的钦佩。

    ——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追溯本源,乃是深藏在人类基因中的天性。寻找过去的动力,反而会引领我们迈向未来。偶开天眼觑红尘,方知身是眼中人。这本书就像偶开的天眼,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自己从烟灰走向智慧的奇妙历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这本书太好了,虽然对非生化背景的人稍有些挑战,但却是极少见的、正儿八经说生命起源的、逻辑清晰的书。而且因为是国人所写,在很多细节处,没有引进版那层戳不破的窗户纸。我会向我所有的学生,所有对大自然,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从一顶原始的烟囱,到自私的RNA,再到我们为什么放弃永生。一场知识盛宴,一幅万物浮世绘,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

    ——邢立达 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部书很有野心,作者试图在生命领域里去追问底层的所以然。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有着共同的源头,所以生物之间的互动,抽象上看,就好像是那个原初的生命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这就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河森堡 《进击的智人》作者

    把一个学术问题讲清楚是很难的事情。刘大可先生不是生物学科研从业者,但出于好奇深读文献,多方求问,把生命起源这个很宏大的科学问题搞清楚,已经相当难得。他愿意把弄懂的事情写下来,花心思作图,这就更难得了。

    ——刘朋昕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作者:王兴

    家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跟医生有效沟通?

    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得癌症了?

    癌症病人饮食有哪些禁忌?

    工薪阶层该如何有效应对癌症带来的经济压力?

    什么时候该放弃治疗?

    临终关怀该怎么做?

    本书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主治医生为癌症病人家属写的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以幽默诙谐而不乏温情的叙述,解答了癌症病人及家属广泛关注的困惑和问题:如何正确就医?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如何正确看待癌症?怎样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掌握哪些护理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如果大限来临,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作者不仅分享了科学、系统的医学指导意见,便于病患和家属查询、借鉴,也揭示了很多“只有医生知道”的行业内幕和医学从业者的酸甜苦辣,富有亲和力和实用性,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愚蠢心理学

    作者:[法] 约翰-弗朗斯瓦·马里昂

    当所有的书都在教人学聪明,这本书来教你看愚蠢!

    学聪明,不如学愚蠢。避开所有愚蠢就是绝顶聪明!

    ·

    这是一本专门分析愚蠢心理的书。

    愚蠢不可避免,而且无处不在!

    要想抵制愚蠢,就得先了解愚蠢!

    ·

    愚蠢分很多种,有人造蠢、集体蠢、幼稚蠢、智力蠢、能力蠢、疯癫蠢。

    愚蠢也分等级,有笨嘴拙舌的愚蠢,有理解力低下的愚蠢,有喜欢炫耀的愚蠢,还有精明的愚蠢。

    那些容易轻信、总爱马后炮、缺乏情商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聪明的人都是蠢货!

    身边人越愚蠢,受害者就越百口莫辩!

    ·

    本书由31位全球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联合编写,将带你——

    ★真正摸清蠢货套路:蠢货貌似无所不知,如果你不苟同,他们就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轻视你、羞辱你、伤害你!

    ★透彻了解愚蠢心理:蠢人被抵制时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所以千万别和蠢货讲道理,更别妄想改变蠢货!

    ★自如应对愚蠢行为:当身边一群人在犯傻时,我们敢于不盲从不偏信!

    ·

    从此再也不被花言巧语的蠢货洗脑,不与自信爆棚的笨蛋合作,不跟固执己见的傻子较真!

  • 经济学有什么用?

    作者:[英]泰吉万•帕丁格

    你是否幻想过,让亚当·斯密亲手教导你如何购买彩票?或者让杰里米·边沁(利用经济学原理)帮助你摆脱宿醉困扰?又或者,让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你的圣诞节礼物提一点经济实惠的建议?

    本书旨在通过分析和比较古往今来众多伟大的经济学家会如何利用他们各自的经济学原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让读者在激发思维、获得启迪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重要的经济学知识。

  • 我们为什么上瘾

    作者:[美] 迈雅·萨拉维茨

    成瘾问题专家,亲身诉说25年成瘾自救之路

    通过药物、大脑与学习的机制,解开人类成瘾之谜

    禁毒专家包涵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1.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亲身经历写成的心理学力作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专业高材生、成瘾问题研究者、资深媒体人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科学理论加生动案例,全面讲解人类成瘾的神经学和心理学机制——原来,成瘾是大脑的一种复杂的学习障碍,成瘾也是许多复杂症状的统称,决不可一概而论。

    2.关心成瘾者个体,揭露美国法律对待成瘾者的不公平

    成瘾并非一种天生的道德标签,上瘾者也不应该被社会歧视。出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对待药物成瘾者的法规体系非常不合理、不健全,导致了无数个人与家庭的悲剧。每个成瘾需要具体被关心和对待,由社会和家庭协助他们戒瘾成功。在近30年对成瘾的调查研究和写作期间,作者与其他专家一起推动了美国成瘾治疗相关法案通过,保护了许许多多成瘾者的身心健康。

    3.一部坦露与真诚之作

    虽是一本心理学科普,却是用作者本人的回忆录来讲述。作者出身优渥,从小天资聪颖,却在青春期后深陷环境造成的药物上瘾泥潭,但是她也通过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学习与家人的支持重回正轨,并且最终解开成瘾的谜题,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一个被成瘾折磨多年的患者,发自真诚的自我坦白,唤起药物成瘾弱势群体的共鸣,令人信服。

    「内容简介」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一刀切”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最终解开上瘾之谜。

  •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

    作者:刘嘉

    概率论是数学学科里很基础、很年轻、应用很广泛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当今大火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不学概率论,就没法看懂前沿科技,没法理解现实世界,更没法预知和抓住未来。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从通识的视角,带读者学习正态分布、幂律分布、大数定律、贝叶斯计算、方差和期望,让这些内容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概念,而是你能运用于自己决策的数学工具。

    只要会四则运算,你就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概率论的相关概念,培养概率论思维,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升决策能力。

  • 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作者:[美]梅丽莎·达尔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丢人现眼的酸爽时刻,

    可你知道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尴尬这种感受吗?

    所谓的尴尬时刻,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呃,尴尬?

    除了找条地缝钻进去,我们能用什么有效方法化解这种感受,

    或者让自己直视这种感受?

    大众科普网站“我们的科学”联合创始人、

    《纽约》杂志前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从“社死”

    到“复活”的妙趣旅程。看完本书,或许你以后

    就能轻松笑对你所遭遇的每一个尴尬时刻。说到底,

    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给“尴尬患者”的“强心”处方

    针对“尴尬”这种普遍心理进行研究,并非教人规避,而是为其正名,告诉读者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让人在尴尬时能勇敢大笑,敢于面对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自己。

    ★亲身经历,让人“尬”同身受

    身为“尴尬易感人群”一员,作者主动报名真人秀,当众朗读自己中二时期的日记、站在路口唱儿歌、参加即兴表演课程……这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亲身经历给予读者超强代入感,也让本书绝非纸上谈兵。

    ★幽默喜感,读心理学就像在刷“社死”段子

    语言活泼轻松,笑料十足,一本心理自助读物也能像“社死”段子一样让你缓解压力,轻松一笑。

    ★资深作者,权威材料支持

    作为资深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科普网站创始人,作者在亲身实践的同时深入研究,以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科学文献为理论基础,权威性、科学性有保障。

  • 寻找金丝雀树

    作者:[美]劳伦·E.奥克斯

    摇摆于彻底的绝望和持续的乐观之间,是现代环保主义者的困境。环保主题重磅作品,屡获殊荣的新自然文学,呼吁人类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编辑推荐:

     《芝加哥书评》2018年“最佳自然写作奖”

     《科学星期五》2018年“最佳科学书籍”

     Buzzfeed 2018年“最佳书籍”

     2019年环境记者协会“蕾切尔·卡森环境图书奖”

    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和工程通信奖”

    《寻找金丝雀树》将科学与信仰完美结合,探索边疆与文明、荒野与社会之间的断层,诉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北美金柏无形的价值无可取代,森林给了人以身份,以“联系”替代“资源”才能使自然和人类重新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

    内容简介:

    早年间,矿工将金丝雀带到矿井中来判断井中是否有一氧化碳泄漏。因此,现代人用“金丝雀”指代环境中的指示性物种。

    在阿拉斯加,濒临死亡的北美金柏便是当地人的“金丝雀树”。为了找出这一金丝雀树所揭示的环境变化,奥克斯和她的团队在阿拉斯加偏远的沿海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书中用积极的文字重现了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此外,她还采访了当地人,以探讨北美金柏对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各领域的深刻意义,及当它灭绝时森林和居民会如何应对一系列的变化。

    奥克斯深信,应对环境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科学研究要和当地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相关评论:

     奥克斯对待写作和她对待科学一样一丝不苟、令人信服。这是一本捕捉生态研究实地工作经验的罕见书籍。——《科学》杂志

     这个故事将科学、哲学、人类的奋斗以及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对生命意义和复原力的追求编织在一起。——环境记者协会推荐语

     《寻找金丝雀树》是一项努力,它超越了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脆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该书通过数据和更多的哲学论证表明,我们也可以改变和适应,最终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生存下来。——《洛杉矶时报》

     奥克斯将个人的视角、回忆和如何面对失去的希望带入了她研究阿拉斯加海岸濒危的北美金柏的故事中。——《美国科学家》

  •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

    作者:[英]萨拉•托姆利

    ★ 专业又好懂的 心理学入门读物+生活指南

    ★ 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拖延症、社交恐惧、原生家庭、中年危机…

    ★ 78位心理学者的会诊: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艾伦·贝克…

    ★ 助你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引发社会热议,由于行为不当或心情不悦造成的尴尬与不适,你是否感同身受?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境出发,配以通俗易懂而又专业严谨的分析,带领你初步认识心理学的同时,也能帮助你获取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涵盖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从性格分析到习惯养成,从家庭关系到职场社交,都可谓日常生活中难以言说又司空见惯的“心灵痛点”。同时,全书集结了87位心理学大师的著名观点,在你身处窘境或郁郁寡欢时,用温柔而直接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

    根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的根源,《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旨在用科学、理性的视角带你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与自己和解。因此,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

    【书系简介】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属于“日常人文课”系列(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7781)。

    该系列还包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等。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跟动物交换身体

    作者:[日] 川崎悟司 著

    ★ 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重磅作品,尚未出版就已走红网络!

    ★ 风靡日本的科普神作震撼上市!魔性画风+专业知识+奇趣解读,以独一无二的脑洞向你展示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怎样一种体验。

    ★ 绝佳脑洞创意,前所未有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内容独特,画风清奇,吸睛搞笑!

    ★ 图解4大类20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成因、特殊功能、生活方式、进化故事等,专业知识全掌握。

    ★ 知名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作序审定,日本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特别推荐!

    《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本以人体作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全书用多幅生动幽默的插画描绘了爬虫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4大类,乌龟、大象、长颈鹿、企鹅等二十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及背后的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 外科的诞生

    作者:[美] 大卫·施耐德

    全球领先骨科专家,撰写外科手术400年诞生、完善与突破的“深度传记”

    从令人作呕的中世纪“坏医学”,到今日全面修复人体的移植手术革命

    一段科学、艺术、想象、疯狂、勇敢和耐心构造的医学奇迹

    ==========================================

    在过去的300代人当中,只有最近的5代人才享有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而在此前医生的“照护”几乎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致命。只有最近50年里,我们才凭借移植对身体进行“以旧换新”。外科手术从何处诞生?下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外科技术会是什么?

    大卫·施耐德医学博士以自身亲历的鲜活手术室故事,切入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外科学历史。文艺复兴以来杰出而疯狂的医生,凭借其勇气、耐心与想象,剖开人体,探索疾病的成因、认识细菌和感染的由来,用外科技巧干预人的生命进程。今日的医生重访医学先驱的时代,见证这些孤独天才的人生。

    20世纪以来外科学的重大突破,则不仅停留在知识探索的层面,也关系到医疗设施的变革,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和医疗保健制度的突飞猛进。这些共同促成了施耐德医生最为熟悉的领域——植入手术的革命。一百多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以合金替代磨损的关节,用小巧电子装置维持心脏跳动,甚至在大脑中放入电极,调节我们的神经。

    而今体内植入物遍及全球,仅在美国一年的植入性手术超过1 700万例。未来我们将很难找到一个身体中不存在植入物的现代人。外科学的进步从未停止,能够植入我们身体的新零件也不断增加,未来的手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体,改造我们的功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半机器人”时代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

    作者:【法】卡琳•西蒙妮(Carine Simonet)著 / 【法】伊莎贝尔·玛格瑞(Isabelle Maroger)绘

    - 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 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气?

    - 我长大后会变丑吗?

    - 为什么我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

    - 为什么害怕考低分?

    ……

    孩子是通过自己思考问题以及向大人提出问题来发现世界的。

    大人能够妥善地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本书收集了60个儿童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恐惧、信仰……

    本书提供的答案可以算作一个出发点,每个人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答案。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还要继续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这些问题。也许今天找到了一个觉得还不错的答案,但明天又找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其实,重要的是去思考、分享、发现、娱乐……

    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并让你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 Web接口开发与自动化测试

    作者:虫师

    《Web接口开发与自动化测试——基于Python语言》以接口测试为主线,以Web开发为切入点,全面介绍了Web接口开发与自动化测试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Web接口开发与自动化测试——基于Python语言》分为15章,第1章介绍了Python的基础知识,解答初学Python的同学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第2章到第5章以开发发布会签到系统为需求,介绍了Django Web开发技术;第6章介绍了unittest单元测试框架,以及在Django中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第7章到第10章主要围绕接口的相关概念,Web接口开发,接口测试工具和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开发;第11介绍了安全接口的开发与测试;第12、13章介绍了Web Services技术;第14、15章介绍了Django Web项目的部署和接口性能测试。

  • Selenium 2自动化测试实战

    作者:虫师

    《Selenium 2自动化测试实战——基于Python语言》共分 14 章。第 1 章是自动化测试相关基础知识的介绍;第 2 章到第 10 章是《Selenium 2自动化测试实战——基于Python语言》的重点,循 序渐进地介绍了自动化测试所用到的技术;第 11 章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综合运用了前面章节所介绍 的技术与技巧;第 12 章到第 14 章选取了当前最热门的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扩展测试人员的综合技 术能力。 《Selenium 2自动化测试实战——基于Python语言》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告诉读者如何使用一个自动化测试工具,而是希望读者在学习

    《Selenium 2自动化测试实战——基于Python语言》的内容后能够提高综合的技术高度与宽度,从而摆脱简单的手工测试,向高级测试工程师的道路 迈进。

  • Python Web自动化测试入门与实战

    作者:杨定佳

    《Python Web自动化测试入门与实战》由一线测试工程师结合工作实践精心编撰。全书基于Python语言,从环境搭建、基础知识、常用框架、项目实战、持续集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Web自动化测试的必备知识。

    《Python Web自动化测试入门与实战》共三篇14章,首篇(第1~第7章)为基础篇,介绍Python语言基础、Selenium和WebDriver的使用以及两个流行的单元测试框架UnitTest和Pytest;第二篇(第8章~第10章)为实践篇,主要以数据驱动模型和PO模型为例介绍自动化测试项目的流程和应用;第三篇(第11章~14章)为卓异篇,介绍了测试人员如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项目代码质量的建议以及一些与自动化测试相关的面试题。

    《Python Web自动化测试入门与实战》技术先进,通俗易懂,示例丰富,特别适合于想入行自动化测试岗位的初学者和在校学生,也适合掌握了一定的测试基础知识希望快速提升实战能力的读者使用。

  • 工业人工智能

    作者:〔美〕李杰(Jay Lee)

    本书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系统的关系为视角,从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出发,明确提出了工业人工智能的特征和意义,论述了工业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要素与落地途径,创新地提出了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以问题为导向的收敛型应用模式,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介绍了不同场景的应用。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意义;工业人工智能的杀手级应用与赋能系统案例;如何建立工业人工智能的技能与能力。

  • 国际经典交互设计教程:用户体验设计

    作者:Gavin Allanwood / Peter Beare

    本书主要讲解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法则,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工具等,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从而抓住受众的眼球。作者伊瑞斯(Iris)本身就是英国著名的数字交互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常人难以企及的工作氛围,为本书的内容提供了非常丰厚的理论及实践的依据。本书得到英国斯旺西城市大学、西英格兰大学的推荐。

  • 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原理与实践

    作者:魏溪含 涂铭 张修鹏 著

    这是一部从技术原理、算法和工程实践3个维度系统讲解图像识别的著作,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算法专家、阿里巴巴技术发展专家、阿里巴巴数据架构师联合撰写。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本书广度和深度兼顾,既能让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迅速入门,又能让有基础的读者深入掌握图像识别的核心技术;在写作方式上,本书避开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及其推导,从问题的前因后果 、创造者的思考过程,利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来做模型分析和讲解,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仅仅是聚焦于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用技术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

    全书一共13章:

    第1-2章主要介绍了图像识别的应用场景、工具和工作环境的搭建;

    第3-6章详细讲解了图像分类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等图像识别的基础技术及其原理;

    第7章讲解了如何利用PyTorch来实现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专注于实操,是从基础向高阶的过渡;

    第8-12章深入讲解了图像识别的核心技术及其原理,包括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分割、产生式模型、神经网络可视化等主题;

    第13章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讲解了图像识别算法的部署模式。

    购买本书的读者请在http://www.hzcourse.com/web/refbook/detail/8376/226

    下载源代码

  • 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作者:韦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认知,让人们开始担心因知识的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为此许多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要摆脱这种焦虑,单靠大量的阅读,简单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也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在时代更迭的大潮中,想要突出重围,就应该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智能社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的方法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从古至今,从中国传统文化到西方思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论证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有理有据的科学方法,才是我们了解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也是帮我们认清问题所在,摆脱困扰的最佳方法。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名对:“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就是具有审时度势的清醒头脑。在智能技术被过度解读的当下,只有清醒地认识智能技术,才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其实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就没有停止过革新的步伐,智能社会的来临,也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台阶,最多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台阶。要想有效地应对即将来临的变化,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惧怕变化的包袱,然后不盲从,不迷信,在科学方法论的引导下,努力学习并掌握智能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应具备“知行合一”的精神,不要纸上谈兵,而要做到身体力行。

    本书中会介绍“云- 物- 大- 智”(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发展次第论,并说明每一个步骤都已经或多或少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附录中,我还为读者设计了一套自己动手实操的DIY 教程,并放在GitHub 开源网站中,让大家有机会自己动手,亲身体验“云- 物- 大- 智”每一步环节,为迎接智能社会提前做好实际应用的准备。

    在智能社会来临的前夜,我所思、所想的就是这些,和读者分享这些观点,是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智能社会已在眼前,当我们准备迈入新时代的时候,为你展开的是一幅美好画卷,还是一片惨淡未来,答案不必外寻,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中。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使用方法。本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巨变的时代”开宗明义,介绍时代的特点和科技革命的历程,希望帮助读者理解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从哲学高度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创新本就是社会发展的常态以及数字化的本质,从而解释清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威力与挑战和思想僵化在中国近代史产生的严重后果。

    第三章“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开始以实际案例解释实现社会智能化的“云- 物- 大- 智”次第步骤,以及为什么只有充分依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够一步一步地真正实现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智能社会。由于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我在这一章里试图采取浅显易懂的比喻和要点总结方式,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次第和要点。

    第四章“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则以通识/ 博雅教育作为出发点,强调无论是在什么时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都源于思想的开放和正确的方法,接着尝试与读者共同探讨人与机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人类作为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在人- 机关系中所应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人”的作用。

    第五章“科学家的情怀”是个有趣的章节,这其实是基于我的演讲和培训反馈专门为读者准备的。这一章试图打破大众对科学从业人员的误解,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科学与哲学和艺术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共同体,进一步鼓励读者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文武双全”、知识体系发展全面的科技达人。

    本书的特点还体现在最后两个附录中,前面提到,我的学习方法极其重视“知行合一”的手段。我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技巧和艺术。尤其在这个科技高速增长的年代,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读者们仅停留在表面的书本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新技术的特点及实效,因此很难在没有参考项目结果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我在附录一中设计了一个涵盖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的智能设备实际制作方案,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个项目的实施更好的地理解“云- 物- 大- 智”的次第方法和效果。启动三个工程的源代码和项目说明都可在本书的GitHub 项目网站(网址:ecowisdom.weiqing.io)中找到。

    最后,让我以我非常尊重的微软全球负责科研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执行总裁沈向洋博士为一本书写的致辞作为附录二的注解。这本书是介绍演讲技巧的国际畅销书《说服》(Presenting To Win)的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 年在国内出版,《说服》介绍的是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极其经典,作者杰瑞·威斯曼(Jerry Weissman) 是一名难得的既有演讲理论知识,又有大量演讲实际经验的商业演讲大师,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商务演讲教练。在此书的扉页上,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博士就写下了“70 年代,要么发表,要么毁灭;80 年代,要么演示,要么消亡;90 年代,要么拉关系,要么失败;新的世纪,要么演讲,要么投降”的箴言。这是每一个立志在当下的科技社会有所成就的读者都应熟练掌握的一门基本功。既然是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功底是不行的。本书中文版已绝版,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找一找二手书商或英文版。为了达到给读者的借鉴意义,我把我的技术培训教材附于书后,并加上每一页讲解的内容纪要和演讲技巧供读者参考。我希望读者一方面能够参考本书成稿所借助的原始培训资料,同时如果时间有限,也可通过阅读附录二得到本书知识体系的快捷印象。世界正在改变,科技正在发展,历史无数次告诫我们,与时俱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能有这次机会向读者表达以上种种,是我的荣幸,同时也是我们大家的机会。我希望每一个和这本书“相遇”的读者,都能行动起来,主动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