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教育学

  • 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是黄济教授的一部教育哲学研究专著,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第二编,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第三编,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站在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和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力求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通览全书,内容精深,见解精辟,论述精到。作者按照“古今贯通,中西融合”的研究思路,对教育哲学一科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总结和评价,在吸收古今中外教育哲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教育实际问题,构建起了一个既有民族特点又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哲学体系。
  • 脑中之轮

    作者:斯普林格

    书中着重论述了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自由、权威、文化关系、学校制度、人权等主题的讨论。诸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柏拉图的国家教育思想,卢梭的性别教育和契约思想,布鲁姆的文化主体思想,古德曼的自由学校教育思想,艾里什的消除学校教育思想,弗莱尔的批判教育思想等等。 每一个思想家和流派都介绍得简短明晰,作为教育哲学的入门性读本,本书是相当不错的。
  • 高等教育哲学

    作者:约翰·S·布鲁贝克

    本书各章将论述相互关联的八个方面。首先论述的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高深的学问在何时是可靠的;高深的学部是否因为要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而只好被关在密封的象牙塔中,或者应该在具有这些成分和事件的熔炉中得到锤炼(第二章);具有高深学问的专家都是他们各自学科中称职胜任的评判人和鉴定人,大学里的学者社团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自治体(第一章);在进行这些深奥学问的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推进这些学问的发展,学院和中学的教师是否应该享有完全的理智上的独立性----也就是术自由(第三章);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掌握高深学问的才能的,那么学院和大学之门应该向谁开放,选择的标准应该是门第主义、功利主义还是平等主义的(第四章);我们应该怎样为那些进了本科学院的学生组织教育,他们所受的高等教育应该像自由教育一样本身就是目的,还是应该朝着更为实用和专业的方向(第五章);高等教育是否需要高等教育学,深奥的教材如何选择,教材应有怎样的结构和组织,学习的动机应如何形成,学习成绩如何评价(第六章);高深学问的微妙的差异是否需要一种比一般道德更高深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一种具体的职业道德(第七章);最后,是否存在一种意味深长的观念,在这观念中对高深学问的探索具有宗教的内涵(第八章)。
  • 童年与解放

    作者:黄武雄

    谈教育和教改的文献不在少数,就深度和广度而言,《童年与解放》绝对称得上是台湾教育和教改的扛鼎之作。《童年与解放》是一本处处充满智慧的书。表面上,《童年与解放》只是在谈教育,尤其是谈儿童教育的问题。但是实质上,《童年与解放》从教育问题谈到更基本的知识论问题,甚至从知识论延伸,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了存在、伦理、美学等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在《童年与解放》里,知识、道德、美学、情意等,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统一体。作者以其惊人的知识广度,从人文、社会、到数理科学,融会贯通地呈现了这个人类存在的统一体。《童年与解放》一反常情,却是有章有序,主题完整,极为难得……他旁征博引,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到皮亚杰、哈贝马斯,从萨特到昆德拉……反复的论证,揭示儿童成长的真象,又是用心良苦。
  • 罗素论教育

    作者:(英)罗素

    《罗素论教育》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之一,收录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的著名教育论著。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即教育理想、品性教育及智力教育。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罗素论教育》1926年出版后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经久不衰。为便于读者阅读,《罗素论教育》除保留作者的原有注释以外,更增加了大量译者注释,配备了十几幅插图,附录了罗素生平著作大事年表和人名索引。
  • 论人类的教育

    作者:[德]莱辛

    本文集收入有莱辛的绝对原创性论著《论人类的教育》,莱辛通过研究历史上几位重要思想家,思考启示与历史问题,重新思考人类的神圣教育计划,从根本上通过历史性的理解来沟通启示与理性。本书还收有莱辛的精彩对话《恩斯特与法尔克》等以及注疏。
  • 论教育学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论教育学》和《系科之争》是康德的两部与教育有关的著作:前者是他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讲义,后者则是他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三篇论文的集合,内容主要是讨论大学中哲学(康德这里指广义的以理性知识本身为目的的理论研究)与实用学科(以及知识界与政府)的关系。这两部作品是我们了解康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材料。
  • 教学设计

    作者:P·L·史密斯,T·J·雷根

    本书协助教学者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和更有意义。本书分五大部分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基础,教学分析与评估,教学策略,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最后是结论与展望。本书注重教学实践,可满足不同教学者需求。
  • 早期教育与天才

    作者:木村久一

    因为忙于工作和个人事业的发展而疏于教育孩子,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本书不适宜他们读。 还有人说当父母会影响他们的私生活,坚持以独身或两工世界为乐,我无意批评他们的抉择,等他们真正想要孩子的时候再读这本书吧。 但是,天下还有这样的人,为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有出息的人,他们言传身教、呕心沥血,紧握着孩子的手,有条有理并引导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千百万个家庭正在受到只会造就庸材的陈腐教育观念的戕害,然而确定有这样杰出的家长能摆脱这一困扰,让孩子成为天才。我通过对这些优秀案例的观察,写下这本拙著,从心里捧出献给他们。 从种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就是一个事实根据。    ——木村久一 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他们的天才。 ——爱因斯坦 在21世纪,要想让孩子成为成功者,并不是忙着去为孩子积累财富,而是让孩子自身成为财富。 ——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
  • 哲学与幼童

    作者:[美] 加雷斯·皮·马修斯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人体、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养护和塑造,然后就被打上种种的印记……其间,幼童感知了什么?思索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发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的热忱探究。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的命题是:幼童与生俱来就有运用哲学的能力,“他们早就喜欢提出哲理性的问题,还要做哲理性的评论,比十三、四岁的孩子做的更多。
  • 学会关心

    作者:内尔·诺丁斯

    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 告别功利

    作者:[美] 玛莎·努斯鲍姆

    《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内容简介:在这《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从根本上批判了一种思想,即教育首先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她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忽视、嘲讽艺术和人文学科,将使我们大家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陷入危险。 作者指出,从教育的历史上说,人文学科曾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的目的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这种以获利的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是短视的,已经腐蚀了青年人质疑权威的勇气与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弱势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心,削弱了人们处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缺失对健全的社会和世界是有害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抵制将教育降格为GDP的工具;相反,我们应该将教育和人文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成为对他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有责任心的公民。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作者:(美)洛林·W.安德森|译者:蒋小平//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修订版)》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4本著作之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完成,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 教育的目的

    作者: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Alfred

    译者前言:这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是影响欧美命运的一本书。 英国与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国家,为什么如此之发达?与这本书有很大的关系。本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英美教育的观察与总结、指导与推动;时至今日,那些智慧的光芒依然璀璨闪耀——毫不过时,更显生命力——这就是经典。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一针见血地洞悉教育的目的。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做任何事情,先要明白:目的是什么? 作为孩童,作为学子,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活到老,学到老,终生教育,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可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湾地区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 近百年前,本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您知道吗?您明白吗? 您想知道吗?您想明白吗?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关乎所有人的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教育者,我们也都是教人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等,可以说,教育——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光仅仅关乎欧美人,日本人,更是关乎您个人、家人、亲戚、朋友,以及所有你所爱人的命运。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翻译与注释齐举,中文共英文一书。 我们深知,通过中文了解西方教育思想,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为了便于您的阅读与理解,我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注解。译者水平有限,不达意或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我们深知,翻译不可能完全呈现原著,所以,我们将英文原版一并呈上,当读者诸君对字里行间有疑问时,可对照英文再看一下。也许我们错了,但是您更明白了——这是我们希望竭尽全力为您做到的。此外,我们特别建议有一定英文基础的人,读一读我们为您特别呈上的原著(中英文对照豪华本,敬请期待预约)。 这是一本奇书! 错过——遗憾一辈子! 迟读——遗憾一阵子! 知而不读——后悔一辈子! 知而细读——幸运一辈子! 所以,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认真研读的奇书! 给你一缕前所未有的有神清新 ! 给你一个千载难逢的拍案叫绝! 给你一个今生难得的相见恨晚! 幸运的你,从现在开始,尽快拥有,尽情地享受吧!
  • 批判性课程

    作者:内尔·诺丁斯

    《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本书内容包括: 导论; 学习与自我理解; 战争心理学; 房与家; 他人; 为人父母; 动物与自然等。
  •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作者:本社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教师资格制度制定的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6 年,根据《教师法》的授权,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至1997年底,完成了1993年12月31日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教师资格过渡工作。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至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元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师资格实施工作会议,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点击链接进入: 《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培训指定教材:教育心理学(中小学适用)(附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统精讲网络课程)(2012超值版)》 《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培训指定教材:教育学(中小学适用)(附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统精讲网络课程)(2012超值版)》
  • 教育学是什么

    作者:励雪琴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既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如何设法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的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得学习、掌握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补严重缺乏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这一人生缺撼的机会。……我知道把专业知识和精神用浅显有趣的方法和文字表达出来是极其困难,也是最能考察作者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的。从各种细节来看,本套丛书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编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永续的过程,做成一个像法国《这是什么》丛书的品牌。本书是丛书之一,本书从先历史到现实的途径向你介绍教育学是什么。在介绍之前想作点说明和提点建议。采用历史的途径介绍,作者的意图不是介绍教育学的历史,而是介绍历史上的教育学是什么,因而,作者是围绕问题、原理、旁及方法,介绍历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作者:Paulo Freire

    First published in Portuguese in 1968,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wa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70. The methodology of the late Paulo Freire has helped to empower countless impoverished and illiterate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Freire's work has taken on especial urg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where the creation of a permanent underclass among the underprivileged and minorities in cities and urban centers is increasingly accepted as the norm. With a substantive new introduction on Freire's life and the remarkable impact of this book by writer and Freire confidant and authority Donaldo Macedo, this anniversary edition of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will inspire a new generation of educators, students, and general readers for years to come.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pedagogyoftheoppressed.com.
  • 教育的科学研究

    作者:(美)理查德·沙沃森、丽萨·汤

    美国学术界就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已经争论了100多年。由于美国的政治家、教育者和研究者对对教育研究质量的担忧,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01年成立了由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委员会,就科学研究的特点、教育科学知识累积的过程、政府机构如何鼓励和保护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育的科学研究》就是该委员会最终在几个重要方面达成共识后产生的成果。 《教育的科学研究》描述了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异同,总结出六条适用于所有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阐述了教育的五个特点和教育研究的二个特点,列举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并为联邦政府如何最好地支持高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最为突出之处也许在于,它是由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其中有些人之间的学术观点甚至存在分歧)最终在几个重要方面达成共识后产生的,这些方面包括:科学研究的特点,教育科学知识累积的过程,设计一个联邦机构来鼓励和保护教育研究的途径等。 委员会认为,在教育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科学研究的本质特点基本相同,虽然这些领域内部与这些领域之间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极为不同。由于问题和方法的多样性,给教育科学研究下一个唯一的、简单的定义是不现实的。与此相反,本委员会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有一套指导原则:提出重要的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联系;使用能直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提供合理、明确的推理过程;进行各种验证性研究与推广性研究;发表研究结果以鼓励专业人员的检查和批评。 概述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科学知识的积累 第3章 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第4章 教育和教育研究的特点 第5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方法 第6章 联邦教育研究机构强化科学性的设计原则 参考书目 附录 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简介 译者简介
  • 当代教育学

    作者: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分上、下篇,上篇是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各种要素:理论要素、人员要素、信息要素(课程内容)、管理要素。下篇是讨论教育外部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的两大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我不能说这个体系是最好的,但可以说它是新颖的、有新意的。旧的教育学体系是先讲教育的外部问题,后面讲的都是学校具体工作。越讲越具体,越讲越没有理论,学生越学越没兴趣。1980年我在编中等师范学校用的《教育学》时就发现这个问题,第一版我就把它颠倒过来,先讲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再讲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最后再讲教育的外部问题以及国际教育的新动向。谁知,中师教育学的老师说,这样的体系不习惯。第二版又只好改过来。可见习惯势力之顽强。这次《当代教育学》打破四大块的体系,把内容分成两大块。第一块把教育诸要素统一起来,从教育目的到教育评估和管理,形成一个整体。第二块作为提高部分,再讲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颇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