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教育学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作者:戴维·珀金斯 (David Perkin

    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 自由学习

    作者:卡尔.罗杰斯,伍新春 管琳 贾容芳

    总序 前言 序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困难与机遇 第1章 为什么孩子热爱学校 一 学生访谈 二 公民课堂与观光课堂 三 爱孩子的学校 四 结论 第2章 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改革的成效如何? 二 学习氛围 三 迷失的一代 四 变革中的学校 五 教学意味着什么? 六 什么是学习? 第3章 身为教师,如何成为我自己? 一 我们能以真实,完整的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吗? 二 我如何能做到真实? 三 最快乐的学习时刻――向他人学习 四 你可以成为你自己 五 挑战 第二部分 课堂上的自由与责任 第4章 一位六年级教师的经验 一 一位教师的日记:实验的过程 二 对实验的评论 三 总结 四 后记 第5章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法语教师 一 起步和进展 二 评论 第6章 管理者如何成为促进者 一 管理者与促进者――矛盾还是一致 二 请教我Bob 三 采访Bob 四 校长教师 五 促生伟大的想法 六 美景――短暂还是长远 七 开放的学校/健康的学校 八 自我评价:让老师的职能发挥得更充分 第7章 促成自由学习的其他因素 一 勇气,诚实和一个失误 二 地质学课上的极端民主 三 创造性的知识来自爱和信任 四 运用想象法进行教师培训 五 自由的课外时间及其结果 六 结论 第8章 促进学习的人际关系 一 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品质 二 最基本的促进性态度是什么? 三 过于理想化? 四 总结 第9章 成为一个促进者 一 一根魔杖 二 路在何方? 三 一个案例 第10章 构架自由学习的途径 一 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二 提供学习资源 三 明确学习目标 四 教学连续体 五 契约的使用 六 利用社区资源 七 项目式学习 八 同伴教学 九 分组学习 十 探究训练 十一 自我评估 十二 其它资源 十三 总结 第11章 教育政策 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 传统教育的政策 三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四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政策 五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六 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七 我们能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吗? 八 结论 第12章 “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课堂实例 二 公众的纪律观 三 关于纪律,我们知道哪些? 四 “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有哪些秩序可言吗? 五 有关纪律的神话 六 纪律与学习的三维模式 七 其它资源 八 总结 第13章 对教育中“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事实如此! 二 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哪个更有效? 三 大脑的发展与丰富的环境 四 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五 支持“以人为中心”学习的其他研究 六 关怀:一个避风港 七 总结 第14章 现代的价值与价值判断取向 一 价值的定义 二 婴儿的价值判断方式 三 价值判断过程的改变 四 根本的矛盾 五 成熟的人的价值判断 六 关于价值判断过程的一些命题 七 关于价值判断的结果的命题 八 价值观和学习伙伴 九 总结 第15章 自由与承诺 一 个体是不自由的 二 个体是自由的 三 自由的含义 四 承诺的出现 五 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16章 目标――既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一 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 经过治疗的来访者的特点 三 经过充分发挥总用的人 四 结论 第17章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一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二 “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 三 听课证顿 四 给学校管理松绑 五 由内而外的改革 六 真正的改变 七 我们的发现 八 没有反馈 九 最紧迫的问题――我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 十 蜕变 十一 学习社区 十二 挑战――一次全国性对话 十三 结论 第六部分 已经开始的征程 第18章 反思 一 挑战无处不在 二 给教育工作的出版物 三 和平与全球化教育 四 全人教育理论 五 其它阅读材料 尾注 作者简介
  • 智能的结构

    作者:[美]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加德纳首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七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父母应当了解的基本教育心理理论。 在这本《智能的结构》(经典版)的20周年导言里,作者回顾了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介绍了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一理论未来的发展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区推广人沈致隆先生积累多年经验,再次审校《智能的结构》(经典版)译文,使之更加准确清晰;“经典版”还隆重呈现了大师小传,带领读者走近加德纳。
  • 最伟大的教育家

    作者:弗拉纳银

    《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介绍了18位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福禄贝尔到杜威,生动地展示了从古至今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很好地关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
  • 外国教育史教程

    作者:吴式颖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外国教育史教程》分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现代教育史三编,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别论述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腊的教育、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客观地展示外国古代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近代九章和现代十章,论述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

    作者:[美]杰罗姆•卡拉贝尔

    《被选中的》是迄今为止最具经典性的社会与文化史扛鼎之作,它清晰地阐述了美国顶尖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生动地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美国权力与精英特权的变迁。书中描绘了各色人物(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和金曼•布鲁斯特等),解释了围绕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招生竞争如何塑造了美国精英,并且形成了今日美国所拥有的奇特的大学入学制度。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精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些顶尖大学的取舍标准。本书详细讲述了三大名校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入学标准的变迁史,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美国精英观念一百多年来的演化,是美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 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

    作者: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

    本书为近年来在美国引起巨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研究名著。书中论述了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研究的历史,从美国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与美国教育研究相联系的美国现实问题,把教育研究的历史既看成是一门科学的历史,又看成是正在进行着的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揭示了令人困惑的美国当代教育研究的历史背后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过程。本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教育历史、改进中国教育现实的一面镜子。 译者前言1 中文版序3 英文版序5 导言缓慢的演变:教育成为大学研究的课题1 第一部分 科学的探索:早期的教育研究 第1章 勉强的伙伴:心理学家转向教育23 第2章 专业化与孤立化:教育研究成为一种职业41 第3章 技术带来的影响:测验与学校调查69 第二部分 不和谐的音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课程研究 第4章 政治、赞助和创业:课程改革的动态过程103 第5章 发展的观点:批评家挑战教育决定论128 第三部分 优秀与平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研究的潜能 第6章 对抗的领域:学科与教育163 第7章 提供基础与放弃支持:联邦政府对教育研究的作用184 第8章 促进学习与改革:教育研究的新方向212 结论教育研究的重构231 注 释246 索 引305 译者简介359
  • 中世教育史

    作者:格莱夫斯

    本书可以让你知道西方文明进化的线索,在中世纪并不会完全消灭,其中尽在许多文明史上不朽的成绩存在;因之“黑暗时代”之称号,实为不公。以后四个反动革新的世纪当中之各种觉悟运动,实导源于中世纪。各种教育而由各种觉悟运动,又产出其特殊教育制度之精神;以是蝉联入于近代。则知教育进化的程叙,始终未曾断绝,即其对于文明史上的贡献,未尝一日懈怠。第一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既是它的环境产物,所以其制度的组织,务求适于环境的需要,无时无处不依时代的要求而修正或改造其制度。 就中尤以末一条为最重要。因为时代环境的变迁无尽,一种制度,适于旧日的,末必宜于今日,宜于今日的,末必合于来日;于此欲使其常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必有赖于“不绝改造”的功效。担任教育改造事业的人,亦须审其所处时代环境的情形,而为相当的改革:应目前环境的需要,导未来进化的先河,不作无谓的牺牲,才有贡献的实际。那么这本书对于今日谈“教育改造”的我们,很可以作一部“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教育史

    作者:孙培青,杜成宪

    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 大学的兴起

    作者:[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最早的大学”主要介绍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南方大学和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北方大学的情况,另外还谈及中世纪大学对后世的影响,即“中世纪的遗产”。第二、三章分别为“中世纪的教授”、“中世纪的学生”,主要介绍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活动、学术的地位和学术自由、学生的日常生活等。
  • 欧洲大学史(第一卷)

    作者:[瑞士]吕埃格

    《欧洲大学史(第1卷):中世纪大学》由欧洲大学校长常设会议(CRE)领导的编委会组织编写。CRE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会员包括东欧和西欧的许多大学,总数超过500个。CRE作为本套丛书的协调者,委托其副秘书长管理全部工作,并任编委会秘书。 在过去的一千年中,大学是欧洲唯一一种基本形式、基本社会作用和功能都保持不变的机构。本套丛书将阐明大学如何且为什么能逐渐包括所有的知识,并遍布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大学是如何形成欧洲共同智力传统的,以及大学是如何培养学术和职业精英的,这些精英的精神气质具有超越国界的特征。
  • 大学的兴起

    作者:(美)哈斯金斯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将从译介西学成果、推出原创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开。译介西学成果拟从西方近现代经典(自文艺复兴以来,但以二战前后的西学著作为主)、西方古代经典(文艺复兴前的西方原典)两方面着手;原创精品取“汉语思想系列”为范畴,不断向学术界推出汉语世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则以民国时期的翻译著作为主。从历史、考古、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着手,在上述三个方面对学术宝库进行挖掘,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以求为21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厦添一砖一瓦。 本书为其中一册,论述了高等教育的有关知识。
  • 无声的革命

    作者:梁晨,张浩,李中清 等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阶层的子女逐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这一变革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本书利用1949—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 哈佛家训大全集

    作者:博文 编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哈佛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300多年间,先后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为商界、政界、学术界及科学界贡献了无数成功人士和时代巨子。哈佛靠什么打造了这些巨人?他们的教育中有什么深藏未露的秘密?《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汇集了哈佛大学300年最顶级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训精华,从人生哲理、优秀品质、杰出本领、人性弱点,以及哈佛家训等多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大学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训的要旨,触及了人生中最朴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并挖掘出成长路上最丰富的成功内涵,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适合其心理需求的精神养分,铸就一个哈佛学子应有的优秀品质,并树立起明确的精英意识,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选择,自我塑造,为成长为社会精英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

    作者:C.F.施文

    《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堪称美国版傅雷家书。 这些文字,是长期担任大学校长的施文的人生经验总结,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青年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际,最应该注意些什么。 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们,需要了解教育的真义,需要这样一部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大学圣经,看到一些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更高远终极的理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寻觅这样一部作品。对施文的发现,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他。 C. F. 施文的文字,在令人拍案叫绝的同时,却也生出了“如果在十年前就有这样一本《大学圣经》造福大家那该多好”之叹。
  • 教育是没有用的

    作者:林格

    本书是是作者若干年对中国教育考察、实践、研究的心得。指出了中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最大问题,我们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在孩子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教育已经失效了。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能让教育提升的根本方法。本书立意深远,说理清透,是一本可能会对中国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念性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魏书生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 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

    作者:王晓春

    《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本书是国内一线教师喜爱的名师王晓春的最新力作。作者从青年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思维方式、教育、教学四个方面共讨论了100个话题,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建议。书中的大多数话题都源于教师网友向作者请教的问题,或源于作者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心得。全书论述精辟,方法独到,可读性强。
  • 乖孩子的伤,最重

    作者:李雅卿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点击链接进入尊师园书坊:希望教室系列: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 好老师在这里 好老师在这里2 种籽学苑教育手记 跟蔡元培学当校长 移动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 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 乖孩子的伤,最重 下一秒,遇见Super老师
  • 陶行知教育名篇

    作者: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