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设计

  • One by One

    作者:Jianping, He

    本书精选世界各国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最新代表作品,堪称是全球设计的华丽盛宴。
  • 打扮的基礎

    作者:光野桃

    光是看一個人手腕上的錶,就能想像這個人如何度過休閒時光。 穿上細條紋白襯衫的日子,感覺自己保有直率真實的自我,不會迷失方向。 鑲了蕾絲邊的花苞裙,使我擁有一段遠離現實的童話時間。 每個人的衣櫥都該收藏屬於自己的「必備款」:沉穩幹練的黑色西裝外套、可正式可休閒的白襯衫、童心未泯的金色芭蕾鞋、第一份薪水買下的包包、有戀愛感覺的雪紡紗裙、青春回憶的T恤 + 刷白牛仔褲…… 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正是這些散發不變之美的衣著輕輕碰觸我們的心靈,塑造富有個人色彩的生活風格。 基本款是最好的調劑。若不知怎麼搭配新衣服,加上幾樣基本款是避免失敗的好方法——但若全身上下都是基本款,反而掩蓋了主人的個性。所以,針織衫+長褲的輕便打扮,不妨披上亮眼的豹紋絲巾。又如,一般認為最容易搭配的黑色,若使用失當反而讓穿者黯淡無光;同時搭配不同質地的黑色衣物,最能突顯黑色的時尚感。 挑選了好看的衣著,還得靠穿者來詮釋衣著的美感。設計良好的服裝如同對女性軀體的讚美,也提醒穿者要保持美麗的身材曲線。此外,得體的氣質與儀態,和鮮明的自我風格,才是使你獨一無二的魅力配件。 穿衣打扮就像補充養分一樣,不僅為外表增添光彩,同時帶來自信與活力,滋潤深層的真我——這才是所有衣著搭配所要突顯的美麗核心。 就是因為享受為自己妝點生活的樂趣,你才會如此鍾情於打扮。
  • 家-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作者:原研哉,橋本麻里

    MUJI首次推出「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書籍中文版,提倡進化式空間編輯概念,台灣則是海外MUJI首次推出翻譯版本的國家,從一個人的生活到大家庭式的互動,空間都依生活主角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而隨著宅經濟在全球蔓延的熱潮,MUJI引領現代人重新思考「家」的定義,與生活應有的型態,為生活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家 如何打造舒適的家」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企劃,並集結杉本貴志、深澤直人等編輯委員的創意,結合橫跨建築、室內設計、藝術、照明、庭園設計等領域中,有關美學、空間與設計的專家,以打造舒適的家為思考原點,找出家中的五大重點要素-餐桌、電視、光線、庭園、浴室,深入淺出的帶領大家從生活習慣與居家動線出發,找尋自己跟家的連結,依家中成員的結構與生活環境的變化,打造專屬的居家空間。
  •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作者:Ando, Tadao,安藤忠雄

    這是安藤忠雄自剖對建築最深刻的思考、創造的原點,和對環境深切的關懷! 「我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我深深為透過建築描繪出的人們的夢想感動,思考這些,能讓我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唯一一次在日本NHK大眾講堂系列演講結集。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住宅,是建築的原點。 思考「住」的意義能讓我回到原點,把我推回建築為何的命題。 思考建築時,「都市」經常是我思考的對象,也是靈感的泉源。 透過建築孕育出新的「什麼」,是我最想要珍惜保有的。 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遺產。 我時常反問自己聚集而居意味著什麼、公共代表什麼、什麼是豐富多元,以及自己能做什麼。 思考環境時,最後可以依賴的只有人們對自然的感受力了。 我每天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 我希望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 安藤忠雄在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而立志走上建築這條道路,他認為旅行可以形塑人,也能形塑建築,所以安藤以旅行來學習建築。 在旅行各地的同時,安藤為順應當地自然風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深深感動,他看到了建築的生命力──反應出人類的根本欲望,是人們靈魂的依靠,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 因此,安藤從接觸建築以來即不斷詢問自己:「透過建築可以達到什麼?」、「建築究竟能對社會、地區有什麼樣的貢獻?」、「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相對於提出創新具突破性的建築,安藤更在意的是建築對人的尊重、對社會的批判;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都市文化遺產。因而,安藤認為:建築對於其所在的環境,是有回饋義務的。 對安藤而言,現代建築的創造不再只是一般意義的形式探索,而是種精神意旨。建築也不是隨著完成即停止成長的靜止物,只要在社會上人們持續利用,就是種經常變化成長的「生物」。因而,安藤希望能透過邊做邊想的實驗性精神,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而建築對於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也是往後建築家們必須省思的課題。 本書以主題設定來談論建築:建築原點的住宅、群聚而居的集合住宅、集合眾人的廣場、都市、不同領域對話的合作共鳴、創造特定場域特有的建築、培育人的場所、自重建出發、庭園世界,以及邊做邊想等。安藤先從主題的定義切入,接著帶出他親身踏察過的世界建築鉅作,所欲表達的理念與作法,最後陳述自己的實際作品,以及藉此作品所欲表達對建築的內心想望作為結束。
  • 戀上書

    作者:松田哲夫 (Matsuda Tesuo)

    一趟書籍世界的奧德賽之旅 看著書架上一本一本的書,您知道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或許您是一位愛書人,或許您是出版業界人士, 然而,這樣的問題肯定難以全面回答! 日本知名編輯大師松田哲夫深究此一課題, 與細密畫家內澤旬子聯手,帶領您從拆解一本書開始, 梭巡裝幀、手工書、紙張、印刷……的世界。 書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當您捧著手上這本書,請試著想想: 書本的版型如何選?開本如何定? 內文如何排?頁數有定規嗎? 紙材如何選擇?裝訂有學問? 印刷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習於翻讀書本,對於「書的身體」了解卻很少; 除了愛書人,即便編輯、美術編輯等書業人士亦是如此。 日本以「編輯狂」知名的書界聞人松田哲夫, 以「作為物件的書籍」為興趣起始了這趟旅程, 進入各個現場觀察並參與實作,直接訪問專業職人, 以輕鬆的心情說解書籍製作的堂奧。
  • 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

    作者:蔡秀鸞 總校閱,王采芷,黃秀麗,楊瑞珍,

    客觀的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評估臨床能力的方式,藉由模擬臨床情境配合臨床檢驗數據或影像,可偵測傳統筆試所無法測得的臨床技巧、態度及行為。因此建立OSCE作為臨床實務考試,提升醫護理臨床專業能力,保障病人權益,進而提升照護品質。
  • 日本家徽圖典

    作者:丹羽基二,鈴木亨,橋本三喜男,藤文子

    曾經是代表姓氏的家徽,不但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 連LV著名的圖案,就是來自日本古代家徽的靈感。 家紋誕生在平安時代末期,最初是貴族和武士使用,到了近世時庶民也開始使用。以前使用姓氏有所限制。家紋除了特殊的紋(例如菊和葵等等),沒有特別的制限。此外,雖說是庶民,但原本也是氏人之流,武士也沒有這麼隔閤。因此在調查祖先的根源時,最常使用的就是家紋。 西洋的紋章為貴族的特權的象徵,在日本沒有這樣的意識,一般大眾都可以使用家紋,為庶民所共有。 現今家紋只被使用在正式服裝上的紋樣或是被刻在墓石上。但以前,餐具、碗盤、提燈、籃子等日常用品都會加上家紋。 本書裡收錄的家紋及解說是從龐大的圖案和資料中抽取整理而成,只要理解本書的內容應該就能成為家紋通。
  • 設計菜鳥奮鬥記

    作者:立古和智

    這是一趟有錢也買不到的日本設計之旅!本書直擊博報堂、SAMURAI等目前日本超夯的廣告設計公司,深入設計師們的工作現場,訪問當今日本設計界的頂尖設計師,並針對資歷五年內的「新銳菜鳥設計師」展開貼身的取材訪談。其中許多難得、罕見的工作現場照片、設計師每日工作行程、魅力獨特的手寫履歷等等都一起大公開。 設計工作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都看來光鮮亮麗,但想像與實際情況有多大的落差?設計工作除了需要創意與美感,還需要什麼能力?透過設計師的問答,讓人不禁重新審視對設計工作的印象。除了描述活躍於第一線的設計師青澀的新人時代,也訪談了數個表現耀眼的設計公司,包括日本設計鬼才佐藤可士和創立的SAMURAI設計工作室、日本知名廣告公司博報堂(佐野研二朗團隊)、Good Design Company、Graph、ASYL DESIGN(佐藤直樹)等等公司。 無論是夢想著在未來成為設計師,或是早已打滾業界多年的資深工作者,同樣都可以與本書一起回顧自己過往的設計工作與生活,也從書中獲得感動與力量!在書中找到強烈的共鳴與觸動、感受嚴謹的態度與用心,也可對照經驗及現實……尤其對尚未踏入設計界、嚮往設計工作或希望以設計工作為終生職志的相關科系學生,更不能錯過本書! 從職場倫理到靈感收集、從生澀慌亂到成長累積…… 一本充滿熱血、挫折、心酸、感動的菜鳥設計師工作現場全紀錄! 菜鳥的心酸-- .晚餐總是便利商店的便當 .每天都搭最後一班電車回家 .覺得「跟學生時代的理想完全不一樣」 菜鳥的熱血-- .就是因為埋首設計到夜晚,才能誕生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身邊圍繞著一流的人,希望自己能作一流的事 .設計是策動人的力量 菜鳥的感觸-- .沒想到設計的世界是這麼地辛苦 .自尊心支離破碎後,終於才站上起跑點 .透過工作發現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菜鳥社會學-- .就算忙碌也盡量跟人見面拓展人脈 .社長的話=人生的聖經 .學習社會的架構跟流程也是菜鳥的職責
  • FREESTYLE

    作者:大野 智

  • 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作者:Catharine Fishel

    跨領域設計師、學者一致推薦 王俊隆 Roc/療傷圖釘膠囊設計者,產品設計師 丑宛茹/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副教授 李俊明/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 林怡芬/知名插畫家 林銘煌/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工業設計組教授 周育如/水越設計總監 胡佑宗/ndd design創意總監 聶永真/知名平面美術設計者 蕭青陽/入圍葛萊美獎唱片設計 首度披露設計師的後台人生。設計師如何解決問題而達到今天的成就?設計師是個當紅的行業,我們知道設計師光鮮亮麗的一面、他們秀異的作品、他們完美的理念,但他們如何去調適生涯中的挫折?如何面對現實? 本書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設計師將告訴你: 該怎麼平衡理想與商業?如何經營獨立工作室? 沒有案子時,怎麼撐下去? 當天災人禍毀滅了你辛苦建立的事業,如何東山再起? 為了確保品質,你如何敢於不收新客戶? 身為工作室的主管,如何與同為設計師的員工相處? 獨立工作室如何兼顧家庭與事業?尤其是身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母親時。 該怎麼平衡理想與商業?如何經營獨立工作室? 設計系學生除了要有展示作品的舞台,還需有進入設計職涯的引導。這是台灣書市正缺乏的書種。「設計」已經成為一股風潮,許多工作室紛紛創立,各類別的新秀設計師已經逐漸進入職場,然而,他們如何走下去?如何保持創意與毅力去經營自己的設計事業? 書談的是設計師的成功,還有設計師成功背後的後台人生。 作者說的好,她所羅列的不只是設計師的名號,或是他們的名校背景,而是要成功必須經歷什麼: 但是當我開始跟這些藝術家談話時,在很多案例中發現,「困難」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有人都在生命中面臨戲劇性的轉折,每個人都在掙扎下一步該怎麼作。很多人失去工作,有些人遇過洪水,我是說真的洪水。困境包括胸口疼痛、疲勞、破產、淚水、關係破裂,這一切全都是為了設計。他們仍然一直成長。…… 然而,本書所訪問的藝術家不只應當為他們的堅持不懈而受到敬佩。他們展現了另一種勇氣,願意和你我分享故事,使我們的情緒一如他們的得到淨化。他們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是一個做事並不完美的人,而不是如同一幅從遠方描繪的漂亮風景畫, 這不容易。 友好的伙伴能幫助設計師找出專業與精神上的支持,並且要求保持同等的競爭力,來維持優秀創意。成功的背後會是什麼?本書的訪問不僅是詢問「如何成為設計帥」,還要詢問「如何勇敢的當一名平面設計師」。本書將披露成功設計師的生活、個人未來的願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設計生涯中保有成就,同時又能創意不絕。 這樣的訪問將促使已經小有成就的設計師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謂的「專業」又是什麼。 學習設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因?是不是存在著natural born designer?事實上,成為設計師,除了夢想、堅持與勇氣之外,更要有行銷的創意與智慧,加上經營的視野與承諾。當面臨種種突如其來的考驗:現實環境、經濟因素、企業限制、心理掙扎……等等,能否依然處變不驚地展現優質的設計力?本書以一連串的經驗案例,沒有教條或公式,娓娓道出設計師的故事。至於「如何」?值得讀者各自參考、細讀玩味,進而發展出屬於個人、朝向目標的行進方式。 --丑宛茹/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副教授 這是一本帶給設計師心理建設的書。雖然它涉及設計公司的經營理念、管理及經驗,但它比較像是設計師的心靈補貼,有益於設計師的心靈建設、成長。 我喜歡裡面的一些啟示,例如: 傾聽自己的聲音,什麼能讓你真正快樂,什麼又只是達成目標而已。 設計師的迷網,不在作品好壞,而在要享受什麼樂趣。 想要抵達你所想要到達的地方,一半靠計畫,一半靠機運。 大多數的設計師,工作時常常面臨的窘境是懷疑、是害怕。尤其被人質疑久了,在很多人不信任自己的膽識時,或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直覺,懷疑自己的創意,懷疑自己的決定,動搖信心。當然設計的主觀性和成果的不確定性是造成害怕的主因,害怕選了一種愚蠢的字型,害怕設計作品被羞辱,害怕沒錢支付薪水,害怕破產,擔心在所有銀行家或企管顧問朋友面前失去藝術家的身分等等。這時該如何處之呢?相信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林銘煌/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最近在台灣當一個設計師好像還算挺風光的,我最怕年輕人誤解的恰恰就是這件事。設計這行其實遠不如設計作品那般光彩亮麗。設計是一連串在質疑與否定中不迷失方向、不喪失自信的歷練,是用勇氣與毅力拼搏出來的。沒有經過「經營」這一關的磨練,設計師永遠無法在現實當中站穩腳步,而邁向成熟。 這本書中一個個生動又真實的故事,清晰完整地再現了設計師的現實與心路歷程,感人至深,是讓設計人省思自身創作歷程的絕佳觸媒。 --胡佑宗/ndd design 創意總監
  • ZEЯRO零

    作者:松田行正

    這是一本蒐羅了各式記號、暗號、符號、文字,以121種概念呈現的圖案集。為形狀著迷的作者,從零(ZERO)為起點鑽入記號的世界,逐漸偏離(ERR/ERROR)了溝通和文法的秩序。從摩斯密碼、棒球記分記號、音樂符號、天氣圖符號,到共濟會暗號、家紋、蘇美文字、西夏文字等等,種種複雜怪異、有的已失去功能、更甚者已消失的文字和記號,聚集成一幅幅系譜式學的符號大觀。
  • 圓與方

    作者:松田行正,向井周太郎(解說)

    日本知名的平面與書籍裝幀設計師松田行正,以圓形和四方形為主題,在本書彙集了81組、520個延伸圖案,包括:與西洋鍊金術相關的護符、宇宙圖像、中國和日本的古老護符、20世紀前衛藝術與具象詩的作品;其中多半屬於接近於形狀的文字,或是和文字相關的圖案。閱讀本書,彷彿踏入語言和符號交錯的迷宮群,既是前衛的視覺衝擊,也透出濃厚的象徵氛圍。 本書特別收錄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科創設人、日本設計與藝術史研究評論家向井周太郎的專文,解說20世紀初由未來派發展而成的前衛美術運動,演變至1950年代的具象詩運動,以及對日本所產生的影響。
  • 为什么设计

    作者:[日]原研哉,阿部雅世

    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 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精采对谈录,他们结合自身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融合彼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在“如何理解设计”、“设计的语言与沟通”、“设计的潮流”、“设计与生活”四个大主轴之下,深入探讨设计的根本,以及种种与设计相关的有趣议题。
  • 日本・中国の文様事典 (みみずくアートシリーズ)

    作者: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

    日本、中国の文様を植物、動物、器物といった具体的な分類でまとめた解説した事典。索引付き。 日本、中国の文様を植物・動物・器物といった具体的な分類でまとめ、豊富な図版で説明。「文様のコラム」で文様にまつわる知識を、「文様の歴史」で文様の移り変わりについてまとめる。
  •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

    作者:原研哉 / 阿部雅世

    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采對談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根本,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王增榮: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安郁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作家 官政能: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教授兼副校長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詹徫雄:學學文創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編輯 劉 開:平面設計師 蘇耀昌:JRV International創意總監 序 我與阿部雅世相識是在2004年。在主辦完以「HAPTIC(感覺的覺醒)」?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之後,計劃將展會內容整理成書,便與參展作家舉行了幾次座談會。那時,正好從米蘭回來的阿部雅世也被邀請參加了。可以說跟她初次見面的時候,展覽會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座談會的成員還有紡織品設計師須藤玲子和我,共三個人。記得那時我們基本上是初次交談。 我們的談話很愉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說服力,因為這都是從她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的。在海外工作的人往往以當地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唯唯諾諾地對那種具有異國情調的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感覺表示欽佩。但阿部雅世卻不是這樣。與其說她在國外受到好評,倒不如說她具有在國外才必須要有的那種「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也就是說,她在不同的文化中,鼓勵著那些沒有好好學習或工作的學生和職員,要作為一名積極主動的日本人在歐洲奔走。 阿部雅世認為,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都非常清晰。而且,跟她談話多久都覺得沒有盡頭,感覺在那些話題背後隱藏著更多的話題。就像貪心的小孩兒似的,雖然從聖誕老人那兒得到了禮物,但還總惦記著聖誕老人背著的那個巨大的袋子。從那時起,我就默默地期待能與阿部雅世暢所欲言。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我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相反是以我向阿部雅世...MORE>>目錄 序言 東京篇 第一章 如何理解設計 設計的入口∕創造智慧和想像的容器∕裝飾是力量的象徵∕我在進行「精神」的設計∕平面設計的訓練∕連續不間斷∕為什麼在大學教課∕讓人們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不知道的∕引領價值的轉變 「舒展」不如「褶皺」∕創造存在感的方法/原研究小組的夏季集訓∕採取有成效的方式 第二章 語言與溝通 設計師必須是解釋的專家∕大部分工作是寫企劃書和委託書∕像整齊漂亮的動物毛那樣的設計是最理想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不要隨便說什麼「簡單」∕空白就是在改變秩序中產生的空隙∕日本的富有在於充滿變化∕語言的感受性∕對內的語言和對外的語言∕關注視覺導航∕快樂的使用說明書∕努力研究如何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體力充沛嗎?」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技術驅動和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日本是如何宣傳的∕迅速發展的米蘭沙龍展覽會∕所謂Salone方法∕用來自日本的纖細,嘗試說服世界∕對欲望形式的美化∕於「經濟」之後到來的事物 第四章 設計與生活 從百貨來看日本和歐洲∕廚房是設計的集合∕生活和家用電器格格不入∕「日本車」和組合廚房用品∕建設家庭是一種試驗∕如何在現代中生活∕同潤會建造的公寓明明是集體公寓的好典型∕不要看你擁有什麼,要看你能分享什麼∕創造未知的「和」∕進屋必須脫鞋,這是不能妥協的一點∕最近100年,日本沒有形成居住方式的規範∕何?
  • 创意@东京

    作者:苍井夏树,栗原淳实摄影

    《创意@东京》从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上野国际儿童图书馆与东京大学情报中心到任天堂的感性工学,让我们看到日本设计师对于感性工学的深入研究,其人性化的设计与专注明细的意匠精神,美的竞争力,让作品及产品在潮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的感性、创意、美,已是从事设计、营销、研发等企划工作人不可不知的主流趋势! 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任天堂的游戏机都很了解,很多人也是高手,但你知道吗,它还开发了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衍生产品,作者在第一章趋势观察的“任天堂感性工学”中,告诉我们:“DS Lite掌上游戏软件有趣又多元,最近又新推出了‘大人的DS脸部训练’,人们通过锻炼脸部肌肉的游戏,预防脸部肌肉下垂、避免表情僵硬、让笑容更加灿烂自然。这个新奇的软件,必须外接一个迷你摄影机,让DS的双荧屏一个显示肌肉练习的脸部图解,另一个在传送迷你摄影镜头中显示使用者本人的脸部画面。通过即时左右画面对照,可以详细观察使用者是否跟着指示步骤正确练习。这款新产品的设计背后,其实预告着任天堂企图跳脱旧游戏的框架,借由外挂配件延伸新奇游戏的无限可能。”这项开发给女士带来了福音。 学外语是很头疼的事,作者说“超市,是一个学习生活日语的好去处。”“另外,参加当地义工活动或是教育训练,也可以认识一些热心的家庭主妇或退休老人,增加和日本人聊天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学习日语。”“在东京电车上”,“带着任天堂的DS,目的不在游乐,而是学习日语,让零碎时间也可以累积学习效果。学日文,可以和生活中有趣的各种情境连结,让日语在潜移默化中进步。” 在介绍安藤忠雄建筑时,作者说:“我因为对安藤忠雄建筑深深着迷,特地一一参访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亲身体验他的坚持与细腻,那种内敛的爆发力,让每一个作品都独树一格。在东京,除了观光客去的表参道同润会公寓之外,还有一处较少人知的安藤建筑作品,就是位于东京上野公园、北侧接近东京艺术大学的东京国际儿童图书馆。” “国际儿童图书馆原来是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上野分馆,历经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是日本珍贵的城市遗产。……一个图书馆,三个世代的日本建筑师,一百年的漫长历史,安藤的挑战是:一方面需要维护原始建筑的样貌;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危楼部分又必须修复改建。于是,向来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安藤忠雄,在旧有建筑物外,加上两个玻璃建物,创造出新的方向和空间。一个和原有建筑呈15度角安置,当作通往图书馆的通道;另一个放置在三层附加在原有建筑物上,作为对应的动线。关于原有建筑,安藤尽量忠实呈现竣工时的状态,但在空间使用上,则以新的思考对待。特别是过去的阅览室,安藤也考虑到媒体的多样丰富性,让图书馆不只是收藏图书而已。图书馆的三楼是一个儿童图书博物馆,定期展示世界儿童读物,如法国、北欧、南美等地的儿童读物?这个别出心裁的博物馆内设计有绘本舞台,以3D立体动画展示,让小朋友可以快乐地在这里阅读学习。” “日本的教育,很重视‘ 读书指导’,对朗读训练要求很高,积极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以及工具书查询、图书馆的使用、资讯情报搜寻的能力,希望养成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并注重读书效率的提升,对感想写作的指导可说是非常用心。因此,在东京四楼,特别规划为‘儿童之家’,安排专人说故事及阅读指导等各种有趣活动,让儿童们在文字的森林散步,在思想的天空飞翔。” 《创意@东京》还有一些很开心的小插曲,如:出版《现代用语基础知识》的自由国民社编辑部,每年6月份开始,会通过网络进行“新语·流行语大奖”选拔,反映当代社会现象。2005年得到最佳大奖的流行语是“小泉剧场”。“小泉剧场”的小泉指的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剧场则是“政治剧场”的意思。 《创意@东京》的亮点在于:正文外,增加了“延伸阅读”和“动脑练习”两个版块,使读者了解作者的视野,同时对感兴趣的问题加深理解。
  •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作者: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

    我在本書所闡述的整理術,並非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種「如何享受舒適生活」的根本方法論。所以,從辦公桌四周的空間,乃至於工作上的問題、人際關係等各種情況皆能適用。──佐藤可士和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也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創意鬼才,不論麒麟極生啤酒、國立新美術館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嶄新的創意抓住眾人目光。事實上,這般精準呈現的極致美學,都是透過「整理」而完成的。 書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設計案為例,將「超級整理術」分為三大階段,從有形到無形分別是:空間整理、資訊整理以及思考整理。從隨身物品、辦公環境開始,透過對於空間整理的習慣,養成對於思考整理的敏銳,只要按部就班,時時刻刻磨練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緒清晰、提高判斷能力、開啟靈感之門,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精緻度! 好的設計,從「整理」開始! 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整理。 唯有整理自己與對方的想法,才能夠掌握本質、面對課題、找出方法, 最終產生感動人心的設計! 思考整理案例1:麒麟極生發泡酒 【POINT】 透過不斷對客戶進行問診、聆聽→→徹底整理對方面對的課題和想傳達的內容→→找出最適當的表現方式。 【SOLUTION】 *當時一般人對發泡酒的印象,多半是「廉價」、「質劣」的負面觀感,客戶想試圖打破這種現狀。 *於是必須先思考如何扭轉負面印象,並換個角度,找出積極的觀點:發泡酒並非風味不足,而是「清爽不膩的口感」;並非廉價版啤酒,而是「可以輕鬆享受的現代飲料」。 *再直接將這種正面形象視覺化──使用極度簡約的冷調風格,包裝直接使用鋁罐的底色,以藍色的單色印刷方式,印上代表麒麟的聖獸和商品名稱「極生」,將包裝設計當成視覺識別標誌,主打平面媒體。 思考整理案例2:本田休旅車「STEP WGN」 【POINT】 唯有確實掌握商品本質,有效表現→→才能製作長留人心的作品。 重點不在於自我表現,而是如何將訊息傳達給他人。 【SOLUTION】 *在那個時代,「全家共度週末」給人的感覺並不正面,總之絕對稱不上帥氣。 *選擇冷靜思考,誠懇面對這輛汽車所具備的核心價值──全家出遊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把焦點放在跟孩子一同出遊的樂趣,徹底強調這個優點,標語是「跟孩子一同出遊吧」。 *縮小車子的照片,畫面以兒童塗鴉般的識別標誌和動物圖畫占滿,是一個猶如躍入繪本世界的宣傳廣告。 思考整理案例3:SMAP的CD銷售活動 【POINT】 如果不回歸事物的源頭,就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SOLUTION】 *預算有限,如果想要平均地執行電視廣告、雜誌、特殊活動等零星企劃,反而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最大的目的並非活動或廣告,而是「吸引眾人目光」即可。 *將停放在澀谷路邊的汽車罩上特製防塵套,並向路人發送貼紙,請他們貼在衣服上,讓整個澀谷區成為一個媒體,掀起震撼,電視和報紙無不爭相報導。 思考整理案例4:明治學院大學 【POINT】 藝術指導的工作絕非捏造虛假形象,而是從對象本質導出靈感,只要改變立場與觀點,缺點也能變優點。 【SOLUTION】 *明治學院大學比起早稻田或慶應這類名校,社會認知度低、欠缺獨特魅力。 *先搜集資訊,找出該校的「應有面貌」。除了訪問校長之外,更在校園大量聆聽學生的聲音。 *將立場從負面轉為正面,目標驟然清晰浮現。如此導出的遠景就是「謹慎,但擁有充滿奉獻精神的堅強」。 *為了一眼傳達出這種感覺,我設計了一款純黃底色,搭配大寫字母M和G的識別標誌。
  • 负建筑

    作者:[日] 隈研吾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 建筑诞生的时刻

    作者:(日)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本书系统地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之源。在书中,森林中自生自发的生态秩序、巴赫的曲谱都可以启发藤本对于建筑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因而超越了建筑层面,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状态,这也使得读者通过他的文字理解其建筑作品成为可能,这是一位杰出建筑师的自我解读,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本书第一部分是藤本壮介对他历年来作品的介绍和阐释,第二部分是藤本对其建筑理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表达,包括一些建筑文论和相关访谈。 藤本壮介在此阐释的建筑理念,或者说创作野心,在于构建一种由局部产生的秩序。他偏爱自然产生的“洞窟”,而非刻意搭建的“巢穴”,他使用语意模糊的“居所”,取代具有终结色彩的“房间”,他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勒•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建筑家,在这些作品和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他试图实现的效果:人类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超越人类控制的范围。
  • 欲望的教育

    作者:(日) 原研哉

    原研哉最新畅销力作,开启未来的设计展望,拓展美学创造力的实践文本,立足本土语境探寻多元文化价值的先驱尝试,以设计为入口畅想人类社会发展可能的不尽之思。 设计是“欲望的教育”。人们从欲望这一“土壤”上获得商品和环境这些“果实”。接触精心的设计能够唤起意识的觉醒,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方式及资源利用形式,甚至生活方式都会因之改变。 设计的职责就是假设、构思事物的形态。设计的本质就是直观地呈现潜在的可能性,照亮未来的具体方向,或者清晰地描绘出众人共同拥有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