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

  • 拷问法国大革命

    作者:(法) 雅克·索雷

    长久以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直被禁锢在意识形态的坚冰中:完全的赞美或彻底的憎恶成了看待它的两种思维定势,而关于它的神话则世代流传。 半个多世纪之后,法国政治生活的变化以及大量学者的工作为这段历史带来了新的视角,它不再被过度地神圣化或妖魔化。著名近代史专家雅克•索雷展现了这些新颖的观点及其引发的争议,他洗清了覆盖于大革命之上的意识形态尘垢,让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以本来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 正如理查德•伯恩斯坦在《纽约时报书评》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版封面文章上说的:“索雷的拷问,问对了方向。” 借由一种开门见山的问答形式,本书为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人们于此所做的激烈争论,提供了一个概览。革命为何会发生?是否受法国民众支持?是否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它是否遵循着一个可预见的进程?它如何为拿破仑的崛起铺平道路?它对现代世界和后世革命的影响又是如何?雅克•索雷教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出人意料的解答。 从未有过比法国大革命更伟大、更源远流长、更酝酿成熟但更无法预料的历史事件。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法国大革命既使20 世纪的欧洲成为一个革命的欧洲,又使其成为一个无休无止的反革命的欧洲……大革命几乎像圣经似的瞩望着20 世纪。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本书包含了关于法国大革命所有你想知道和所有你想问的事。索雷知道有一个法国经历了大革命,另一个法国则只是从中幸存下来。他的论证方式绝无偏袒。阅读其文字实属一种享受。 ——尤金•韦伯(Eugen Weber) 一本卓绝的作品。对大革命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人手一本。 ——《历史》(L’Histoire )
  •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 托克维尔

    1789年法国人以从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但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阶段要恢复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 恋人絮语

    作者:[法]罗兰·巴特

    《恋人絮语》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 谈谈方法

    作者:[法] 笛卡尔

    本书是笛卡尔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处女作。全书分六部分:一、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二、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三、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四、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五、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六、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 简单的艺术

    作者:【法】多米尼克•洛罗(Dominique

    久居日本的法国女作家从古老的东方哲学中获得启示: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回归质朴无华的自然之美,禅意地栖居。这本笔记表达了她的理想和信念,伴随她在混乱的环境中坚持自我。她不仅详述了回归简单生活的方法,而且不时地在文中缀以哲人隽语,使全书闪烁智慧之光,帮助希望过更简单生活,改善物质、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的人,发掘自身的强大潜能,舍弃一点,赢得无限。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二册)

    作者:罗曼·罗兰

    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在江声与钟声中,音乐家克利斯朵夫成长,反抗,进取,成名……这是一部昂扬奋斗精神与人格力量的书冲破狭窄的天地,迈向更高的境界。浩瀚的篇章,恢宏的蕴涵,使这部长篇超越主人公个人的历险记,而成为人类的一部伟大史诗。十年积思,十年命笔,小说逐卷发表时,已誉满全欧.罗曼·罗兰(1866-1944)亦于一九一五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书早在一九三七年傅雷先生即已着手译介,一九四六年出骆驼版全译本。一九五二年出平明版重译本,半个多世纪来,累计印数百万余部,一代名译哺育了几代学人。
  • 第一夜

    作者:[法]马克·李维

    她是考古学家,致力于寻觅“史上第一人”,他是天体物理学家,沉迷于天文研究之中,竭力想找到“时间的源头”,他们还是分别了15年的恋人。一块儿神秘的石头映照出来四亿年前的星空,也将他们的命运再度联系在一起。时间从哪里开始,空间从哪里终结?虫洞是否真的存在?万物有始,他们将揭开这一切的源头,也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 忏悔录(上下册)

    作者:[法] 卢梭

    《忏悔录》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是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书中,卢梭以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忏悔录》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奠定了卢梭的文学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作者:(法)加缪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插图典藏本)(权威珍藏版)》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100多年以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计数的读者和难以计数的版本,并以其深邃的魅力,至今仍影响着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精熟戏剧写作的的大仲马站立在读者的心弦上完成了《基督山伯爵(插图典藏本)(权威珍藏版)》,他代入戏剧的场景和交响乐的节奏,将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紧凑情节在小说中融会贯通。脉络丝丝入扣,清晰可见。年轻英俊的船长邓蒂斯,在经历了冤狱中漫长的岁月后,以超人的忍耐和智慧掌握了在阴暗处呼吸和生存的一切要领和准则。当他呼吸到第一口自由的口气的同时,就发出了振奋人心的第一声呐喊,爱得蒙·邓蒂斯这个名字,从那一刻起,就注定将成为传奇的化身。
  • 第一日

    作者:(法)马克·李维

    她叫凯拉,是一位考古学家,正在寻找“史前第一人”;他叫阿德里安,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希望揭开世界起源的奥秘。他们是分离了15年的初恋情人。15年后,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偷影子的人》作者马克•李维最丰满动人的奇特小说 传说,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孩子知晓创世的所有秘密,从世界起源直到时间尽头。出生时,会有一名信使来到他的摇篮前,用手指堵住他的双唇,从此,他就再也不能吐露别人托付给他的秘密,那是生命的秘密。这根永远抹掉孩子记忆的手指会留下 一个印迹。这个印迹,所有人的嘴唇上方都有一个,除了我。 我出生的那一天,信使忘了来看我,所以,我记得一切……
  • 偷影子的人

    作者:(法)马克·李维

    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了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他该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他将如何信守与她共许的承诺? 一段缠绵多年的爱恋,一段进行中的不完美爱情,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 《偷影子的人》是马克•李维的第10部作品,该书在法国首印45万册,位列全年销量排行榜的总冠军,法国媒体惊叹:“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这部作品完美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 本版译自1876年典藏版(现为法国图书馆官方唯一认证版本)原著。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 ○ 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 ○ 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 ○ 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因其学术地位和内容影响,成为国内各大本科院校社会学、法学、伦理学专业的必读名著。 ○ 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奠定了西方社会形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正是在本书的基础上深论而写成。 ○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学研究、法学发展研究、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是学术名著中公认的不朽经典,也是人文科学爱好者最值得收藏的作品之一。
  • 当前时代的色情

    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

    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2013年1月26日在巴黎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同时附有演讲的法语原文,便于读者参照阅读,全书篇幅短小精悍,但又值得反复咀嚼。阿兰•巴迪欧以文学为切入点,从一部戏剧作品入手,论及当代哲学和政治思想,分析批判了图像的统治与反抗,并对政治伦理中的崇拜物提出了深刻质疑,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新思考。
  • 谁与争锋:蒂埃里•亨利传

    作者:《天下足球》

    他曾叱咤世界足球顶级联赛,赢得过法甲、英超、西甲三大联赛冠军; 他是杯赛之王,赢得过欧洲19岁以下青年锦标赛,足总杯,社区盾杯,国王杯,西班牙超级杯,欧洲超级杯,欧洲冠军杯,世俱杯,联合会杯,欧洲杯,世界杯,十一大杯赛冠军; 他还赢得过两届欧洲金靴奖、两次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两届英超最佳球员、两届英超助攻王,三次英格兰足球先生,四届英超金靴、五次法国足球先生、英超成立以来50位最优秀前锋第一名、阿森纳历史最佳射手、法国队历史最佳射手…… 他是枪王之王蒂埃里•亨利,创造了俱乐部和国家队冠军大满贯的传奇球星,凭着一身荣誉轻松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世界足球史的人。 2014年12月16日,亨利宣布结束20年职业生涯,正式退役,脱下球衣换上西装加入天空体育担任解说嘉宾。37岁的他还能奔跑,却不甘被自己的22岁拖拽成一道影子。就这样,一代巨星传奇的绿茵生涯就此谢幕,枪王之王远去,留下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 他们是最专业资深的创作团队,制作了中国最火的足球栏目。他们转播比赛、挖幕后新闻,第一时间掌握赛场内外事件。他们比球星本人都更了解球星,他们视足球为生命,对它无比热忱。他们就是本书作者《天下足球》创作团队。 “32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天下足球》在纪录片《亨利:谁与争锋》里为广大球迷奉献上了这样一段经典台词,经典到它已成为《天下足球》栏目的标签之一。 亨利的球迷是幸运的,中国最好的足球栏目把他们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奉献给了他们的偶像。现今《天下足球》主创将这份给亨利球迷的心意延续,在电视纪录片《亨利:谁与争锋》的基础上,精心写作,从十几万张图片中精选出近200张图片,著成《谁与争锋:蒂埃里•亨利传》奉献给大家。 这本书里,内容不再受电视节目播出时长的限制,那些忍痛删减掉的情节,更加深入的细节,一张张将经典定格的照片,都将更新你之前对亨利的了解。 传奇已经远去,留下一个绚丽的背影供我们追忆。而《天下足球》陪着你守在这里,望着亨利消失在绿茵场上的背影,一起回看自己青春的样子。就像《天下足球》在《亨利:谁与争锋》片尾说的那样—— 在时光的隧道里, 总有一个瞬间,让你分不清自己是32岁还是22岁; 总有一次相遇,让你无悔倾尽所有的过往; 总有一幕场景,让你以为青春真的可以重新来过; 总有一次回首,让你怎么也看不清自己年轻的模样。 但走出时光的隧道,你终于豁然开朗, 你感激它,给了你五段精彩纷呈的足球旅程, 给了你一生都无法割舍的枪手情缘,你还可以陪伴, 以另一种姿态,却以同一种情怀。 时间的尽头,不是旅程的终点; 从海布里驶出的列车,回到原点,还将重新启程……
  • 星形广场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星形广场》出版于1968年,是莫迪亚诺的处女作,获当年的罗热-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 小说通过叙述者拉斐尔•什勒米洛维奇的谵妄幻觉展开,这位主人公变换千百种怪诞离奇而又互相矛盾的犹太身份,却将最痛苦的悲剧隐藏于诙谐之下,于是我们看到诸多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鱼贯而行:莫里斯•萨克斯与奥托•阿贝茨,列维-旺多姆与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医生,马塞尔•普鲁斯特与法国盖世太保,德雷福斯上尉,弗洛伊德,希特勒及其情人爱娃……有如旋转木马一般在时空中疯狂地转动,而当我们合上书,星形广场就镌刻在“痛苦之都”的中心位置。 摘选段落: 我那时是个真正的青年,有愤怒,也有激情——今天看来如此天真,让我不禁哑然失笑。当时我以为,犹太文学的未来落到我的双肩了。我回顾一下,揭露那些冒牌货:德雷福斯上尉、莫洛亚、达尼埃尔•阿莱维。我看普鲁斯特由于童年在外省度过,已经过分同化了,埃德蒙•弗莱过于讨人喜欢,邦达过于抽象。邦达,为什么要玩纯洁思想呢?是变幻不定的大天使吗?脱离现实的伟人吗?隐身的犹太人吗?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 夜巡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夜巡》出版于1969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二部小说,进入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决选名单。这也是莫迪亚诺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品。 小说的叙述者为抵抗组织“地下骑士团”工作,但他同时服务于法国的盖世太保。如何成为叛徒,如何不成为叛徒?这个问题始终缠绕着他。通过这本令人震惊的书,这本既温柔又残酷的书,莫迪亚诺试图为这段往昔岁月驱魔,虽然他并未在被占领的巴黎生活过。他唤醒了死者,以一种急促的乐调牵引着他们,完成这奇异的夜巡。 摘选段落: 大逃难开始了。整个白天,我在城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烟囱冒着黑烟:他们逃跑前要烧掉所有文件,摆脱不必要的行李拖累。无数的汽车排成长蛇阵,涌向巴黎的城门。而我却坐在街头的长椅上。真想也随他们逃去,但我却没有什么值得挽救的东西。一旦他们走了之后,幽灵就会出现,将我团团围住。我会认出几张面孔。女人们都浓妆艳抹,男人们也像黑鬼一样,打扮得花里胡哨:穿着鳄鱼皮鞋和五颜六色的衣服,戴着白金戒指。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 环城大道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环城大道》出版于1972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三部小说,荣获当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小说的叙述者出发去寻找他的父亲,这番探寻让他重拾起往昔岁月,以一种幻觉的方式重现法国被占领时期的生活。那是在塞纳马恩地区的一个村庄,枫丹白露的边缘,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常来这里度周末,其中有为疟疾所苦的马什雷“公爵”,杂志主编让•米哈伊,还有他的侄女,一个金发年轻女演员……而叙述者的父亲,则自称戴克凯尔“男爵”,他是黑市贩子,还是被追捕的犹太人?为什么他在这群人中间?通过这个幽灵般的父亲,叙述者最终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根? 摘选段落: 有一天,我猛然下决心去寻找您。我情绪低落到极点。须知局势恶化,令人担忧,山雨欲来风满楼,大祸将至。我们生活在一个“奇特的时期”。无所依托。于是我想起还有个父亲。当然,我经常想到“乔治五世地铁车站的痛心事件”,但我对您并无丝毫怨恨。对有些人,什么都可以原谅。十年过去了。您的情况如何?也许您需要我。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 一度青春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一天上午,他们行驶在尼斯和自由城区间的峭壁公路,路易产生一种奇特的轻松而迟钝之感,他很想问问奥迪儿是否有同感。 后来,他还思忖,这种感觉,也许不过是他的青春,这种一直压抑他的感觉,终于脱离他了,犹如一块岩石缓缓滚向大海,击起一片水花便消失了。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才能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父母双亡的年轻人路易从军队退役,在迷惘中跟人来到父母曾经生活的巴黎,在火车站的小餐馆中偶遇在酒吧驻唱的姑娘奥迪儿。两个单纯的、几乎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从此相依为命。 为了实现出唱片的梦想,奥迪儿在巴黎的污秽中苦苦挣扎。她曾被警察利用去诱捕强奸犯,也不得不忍受唱片界重要人物的侮辱。路易则受雇于一个身份可疑的商人贝雅尔迪,为贝雅尔迪看车库,甚至为他运送大量现金…… 两个无依无靠的年轻人怎样才能摆脱他人的摆布,远走高飞? 多年以后,在山中隐居的路易和奥迪儿,不禁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青春往事。 本书是莫迪亚诺1981年发表的小说,1983年被以色列著名导演、作家莫什•米扎西改编为同名影片。该书德文版译者为德语文学大师彼得•汉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