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典与解释

  •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

    作者:A.彼珀

    本书围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卷逐节展开,逐段诠释。全书共31部分,完全按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原书排列,既深入纹理,又不枝枝蔓蔓,是西方优秀传统解经的代表,也是汉语界引入的扎实研究尼采本文的少见著作。本书作者彼珀巴塞尔大学哲学系毕业,是久负盛名的德国哲学专家,译者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洁。
  •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

    作者:刘小枫 编

    自由教育是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古希腊人关于“庸俗”有一个绝妙的词:他们称之为apeirokalia,形容缺乏对美好事物的经历。自由教育将赠予我们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经历。 根据事物本身的状况,我们可以期望从正确理解的人性中比从科学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从敏感和精致中比从几何学的精神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如果我没弄错,这就是为何现在的身由教育几乎等同于阅读古希腊经典。 就像别人被一匹良马、一条好狗或一只灵鸟取悦那样,我自己则因好朋友们而获得更高的快乐……古代的贤人们通过将它们写进书中而遗留下来的财富,我与我的朋友们一起开启它并穿行其中,而且如果我们发现了什么好东西,我们就把它挑出来,并当作一次丰盛的收获,倘若我们因此而能相互促益的话。 人不得不在二者之间选择,要么选择令人愉悦的谬见带来的心灵平静,要么选择令人烦恼的真理带来的心灵平静。哲学总在盼着世界的围墙倒塌,它突破了世界的围墙,放弃了对世界的眷恋(attachment the world),这种放弃最令人痛苦。另一方面,诗歌如同宗教,深深扎根于对世界的眷恋,但同时,诗歌有别于宗教,因为,诗歌可以被用来服侍超脱(detachment)。由于诗歌根植于未有哲学之前的超脱,由于诗歌强化和深化了对世界的眷恋,哲学化的诗人既是恋世的,又是超脱的,是这两者之间完美的斡旋者。
  • 经史子集概要

    作者:顾荩臣

    这是一本研究国学的入门参考书。 原名《国学研究》,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以广义的经目为范围(包括《十三经》等),论述各经的内容、体制、优劣等。史部以《二十四史》为范围(从《史记》至《明史》),论述史学的来源、史部的种类,剖析各史的内容、优劣。子部以周秦诸子为范围,论述古代诸子的大概情形、各子书的内容,并于我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嬗递,加以简要分析和说明。集部以自汉以来及《四库全书》有著录的重要作家文集为范围,分“总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与“诗文评类”进行论述,并于各集的抉择去取、各家的学问根源,加以简单说明,以使读者明了集部的概状。
  • 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辨

    作者:吴小锋 编译

    希罗多德政治史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讲述人灵魂世界的战争如何演变为现实政治世界的战争。希罗多德让我们看到,城邦礼法的败坏最终会导致城邦的衰亡,而导致礼法败坏的,正是政治人灵魂之法的紊乱,灵魂之法比城邦之法显得更为紧要。希罗多德修史的意图,就是要校治政治人的灵魂。灵魂就像河水,不断涌动,城邦习俗和自然界限就像河的两岸,希罗多德就在这动与静之间观察城邦治乱兴亡的历史。 我们称王为遵循灵魂法度和城邦礼法的人,称破坏灵魂和城邦法度、纵容自己欲望的僭主为霸。从这个层面来看,理解希罗多德王霸之辨的要津,并不在于他给那些王侯将相安排的名头——当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更应该从德行的角度考量王与霸之间的差异。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本书是列奥 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通过对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这两位思想史人物的碰撞来理解“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问题,并重新提起古典政治哲学这一伟大传统。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云》,第二部分解读所有的阿里斯托芬的谐剧。施特劳斯
  • 《王制》要义

    作者:(德)弗里德兰德,(美)克里格,(德)沃

    柏拉图作品的篇名译法既需要统一,也需要重拟。在本编中,我有意尝试一些我们认为更为恰切的译法——比如,《法义》而非《法篇》,《王制》而非《国家篇》或《理想国》。这些译法并非不可争议,相反,恰恰为了激发争议。 要搞清楚柏拉图说的是什么,必须首先从他如何说入手。如何说与说的什么没法分开。柏拉图的作品大多是戏剧,要么是演示式的,要么是叙述式的。惟有把柏拉图的作品重演示或叙述一次,才能接近柏拉图所要说的——换言之,惟有以柏拉图的方式才有可能理解柏拉图。 这里辑在一起的三篇论述,都是以复述柏拉图《王制》的方式来阐释《王制》,作者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目录: 编者说明 克吕格《王制》要义 一 《王制》所关注的问题 二 《王制》的结构和情节线索 三 全书主题与结构对观 四 探究理想政制时的玩笑和严肃 五 政治、哲学、教育 六 为什么回到“诗”? 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 一 《忒拉绪马霍斯》 二 《忒拉绪马霍斯》的插入:充满敌意的反对力量 三 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的发言:反对力量的新表述 四 国家共同体的起源 五 护卫者的教育 六 结束——临时的——城邦建造 七 寻找正义 八 二波浪头 九 《王制》的核心定律及其证明 十 哲人的教育以及哲人融入国家整体的教育 十一 败坏 十二 最后的攀登 十三 作品的神话线索 十四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存在方式 沃格林《王制》义证 一 《王制》的结构 二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 三 反抗腐败的社会 四 建立秩序 五 秩序的瓦解 六 尾声
  • 政治制度论

    作者:[法]卢梭,刘小枫 编

  • 古希腊政治的起源

    作者:[德]梅耶

    《古希腊政治的起源》一书所辑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希腊人如何发展出民主制?其二,希腊人的政治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本书作者梅耶致力于给出一系列更为合理的范畴,通过这些范畴,我们得以对希腊政治的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比较与分疏,并借此加深我们对当代政治的认识。
  • 卢梭的自然状态

    作者:[美]普拉特纳 等

    在卢梭丰富多彩的著述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富争议、最难识读,也最具影响力。《卢梭的自然状态》是美国的卢梭研究专家布鲁姆的学生普拉特纳的一篇博士论文,他并不是全面梳解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而是聚焦于该著作的一个方面——卢梭的“自然状态”概念。作者认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其全部理论事业的核心,详细解释这个学说,对理解卢梭思想中看去最为矛盾的诸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全文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去阐释的。 为了有助于学界识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编将古热维奇的《卢梭纯粹的自然状态》和麦克亚当的《〈社会契约论〉与〈论人类不平等〉的关系》两文与之合刊出版。
  •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作者:列奥·施特劳斯,刘小枫编

    施特劳斯接手审理尼采对苏格拉底提出的指控,并得出与尼采相反的结论:西方现代性恰恰是由于西方哲人不再理会或不再能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结果——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尼采提出了“苏格拉底问题”;同样从现代性问题出发,施特劳斯却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看清了现代性问题的深远本相,并由此找到了超克现代性方案的方案。 我们没有充分地阐释古典哲学,这归因于我们欠缺这么做的哲学动力。几代人过后,我们如今认识到有必要对现代原则进行一次自由的重审,而这场重审必定暗含着对古典哲学的充分理解,这一认识第一次弥补了这一欠缺。 编者说明 我们时代的危机(李永晶 译) 政治哲学的危机(李永晶 译)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丁耘 译) 马基雅维里与古典文学(彭磊 译) 《霍布斯的政治学》德文版前言(娄林 译) 论卢梭的意图(冯克利 译) 德意志虚无主义(丁耘 译) 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余慧元 译) 注意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林志猛 译) 斯巴达与色诺芬的品味(陈戎女 译) 论柏拉图政治哲学新说之一种(彭磊 译) 评色诺芬的《希腊志》研究(高诺英 译) 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肖涧 译) 剖白(何子建 译)
  • 道德的谱系

    作者:[德]尼采(Friedrich Niet

    在尼采的所有著作中,《道德的谱系》(1887年)可能是最难懂也最具独创性的。 《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读者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
  • 古希腊政治理论

    作者:[美]格雷纳

    《古希腊政治理论》作者是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著名古典学家伯纳德特的老师。作者“并不打算把修昔底德与柏拉图视为各自正统意义上的纪事家与哲人”,而是打算把修昔底德看作哲人、把柏拉图看作纪事作家,而且明显有两者对观的意图。
  •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

    作者:[美] 谢帕德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施特劳斯集)》以时间为经、问题为纬,借助详实缜密的历史分析和文献梳理,展现了青年施特劳斯思想发展的生动画面,为读者勾画了一幅政治哲人蜿蜒求索的思想地图。无论从思想分期、原初意图,还是理论旨趣方面,要想对施特劳斯思想获得一种恰切的理解和把握,就要对他的流亡处境、生活经历有所了解,在生活与思想的关联中勾勒这位政治哲人的思想肖像。
  • 丹麦王子与马基雅维利

    作者:阿尔维斯 等

    《丹麦王子与马基雅维利》与柏拉图的戏剧作品一样,作为政治哲人的莎士比亚没有学说,他的政治哲学思考无不隐含在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谋篇之中。百年来,我们一直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从帝制到民主共和的政制转变,却鲜有人看到,莎剧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政治哲学财富。晚近三十年,我们的莎剧全译本有了令人欣喜的臻进,但我们对莎剧的政治哲学理解仍然没有起步。
  • 品格的技艺

    作者:(美) 加佛

    本书是第一次以整本书的篇幅对亚里士多德《修辞术》进行哲学处理。为《修辞术》提供一种哲学研究式的读法,这种读法着眼于这部作品本身的完整和其本身的哲学趣味。作者在解读《修辞术》时,心中怀有就当代哲学问题而从中有所收获的希望。此项对《修辞术》的这项研究有可能改变关于审慎、品格和论辩的讨论的未来方向。本书还可能以对《修辞术》更加完整的思考将我们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去促进或是批判阿伦特和麦金泰尔从事的事业。
  • 《哥林多前后书》释义

    作者:克雷格·科纳

    《 释义》内容简介:哥林多前后书是公元后100年左右犹太神学家保罗在旅行期间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当时哥林多教会陷入了分裂和冲突之中。书信中对犹太文化历史作了珍贵、经典评论。《 释义》对理解早期犹太文化、基督教文化起源,早期远东的宗教思想的传播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填补国内关于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 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作者:刘小枫主编

    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论题: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亚里士多德论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制学 亚里士多德对最佳生活的含混解释 亚里士多德论“低俗之人” 古典作品研究 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尼各马可伦学)注疏》 今本《文子》诠释《老子》考 思想史发微 开端之思,思之开端 ——解读海德格尔《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 旧文新刊 《庄子·天下篇》校释 子略 评论 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 ——施特劳斯研究新述 还有多少可以信赖
  •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

    作者:米勒

    当代学科的分割状况很容易使我们孤立地研究古代先哲,一套典型的调查模式、逻辑分析方法,还有对文本中的个别论证进行批判改造。米勒《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立足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立场,使柏拉图论证的概念分析与对话的关键因素相谐,确立了《治邦者》研究的新范式。 米勒认为,柏拉图的《治邦者》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真正的戏剧对话。城邦好比洞穴内的生活,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哲人需要思考,如何把握哲学与政治之间的中道,并告诫那些习惯于以数学思维方式理解复杂政治生活的人。 米勒的《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是当代《治邦者》研究的里程碑,成功扭转了欧美学者的研究风潮。米勒在本书中立足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立场,完美体现了施特劳斯派细读文本、疏解文本的问学工夫,经由本书的解读,《治邦者》指引我们进入柏拉图作品组成的群岛。
  •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

    作者:(德)朋霍费尔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介绍了:这个意义上的死就是所拥有的生命不再是恩赐,而是命令,没有谁能够避开这一命令,哪 怕他通过自我选择的死亡也避不开它,因为死本身便是处在生命命令之下的。死就是必须生。它刺激着我们的自然思维,死并非解决、得救、终级的逃遁方式,遁入死亡害说是遁入最可怕的生的苦役。作为命令的生命之不可避免性——这便是对死的认识。
  • 情节中的论辩

    作者:伯纳德特(Seth Benarde)

    《情节中的论辩》选择了著名的施特劳斯派传人伯纳德特三十年来从对《伊利亚特》的研究到对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智术师》与《治邦者》的重新思考之后所作的多篇重要研究文章。本书关注的主题丰富,不同论文讨论了从荷马史诗到柏拉图思想等内容,逻辑严谨且极富说服力。这些对古典学的重新思考,为经典文本研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评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