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游艺黑白

    作者:焦元溥

    【作品看点】

    ★当今音乐世界苐一套一手顶尖钢琴家访谈录,经典之作重磅再现,简体版、繁体版、日文版同步问世。

    ——《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于2007年初次出版,主要收录焦元溥自2002至2007年之间的钢琴家访问,共53篇,55位钢琴家,53万字。2019年新版更新与浓缩原访问内容至44万字,原来55位钢琴家中,有30位增加新内容,又添53位钢琴家访问,最终成为容纳106篇访问、107万字、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煌煌巨著,堪称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

    ★媲美小说的真实传奇,字字扎实的纸上大师班。出版、音乐、文化三界领袖几米、林怀民、吕绍嘉、几米、杨照、张艾嘉、詹宏志挚爱推荐。

    ——齐默尔曼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贾尼斯首度披露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细节,白建宇夫妇险遭特工绑架的惊险遭遇,俄国钢琴家对于铁幕年代的集体回忆,波格雷里奇、邓泰山、霍夫、巴维杰等访问跨度长达十年的人生轨迹……从名家泰斗到乐坛新星,从巴黎到莫斯科、维也纳、台北、纽约,访谈内容不仅关乎音乐,更包括了音乐家们对于艺术、文化、政治、社会、家庭以及人生的讨论。爱乐人和习乐人可从中开拓视野,纵览20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与重要名家传承,获益良多,普通读者更可通过本书,展开音乐与文化的思索。

    ★1999-2019,音乐作家焦元溥20年珍贵现场记录,追踪108位世界级钢琴演奏家,辐射全球30座古典音乐之都,勾勒20世纪至今众多钢琴演奏家璀璨星图。

    ——焦元溥以惊人的勤奋和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的演奏与聆听环境,更将影响力扩展到中国大陆及日本等地。从1999到2019,焦元溥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将20年的心血汇聚成这部珍贵的访问记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见,引领音乐人和普通读者走入大师级的音乐殿堂。

    【媒体推荐】

    结合对钢琴音乐的赤子之爱与渊博学养,焦元溥是能直探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性情中人。因此《游艺黑白》不仅是他二十年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的珍贵纪录,更是处处闪烁人生智慧,探究生命真理的精彩故事。本书深入浅出,可读性极高,音乐人、一般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吕绍嘉,国际知名指挥家、台湾爱乐音乐总监

    我没学过音乐,编舞时自卑而焦虑。读元溥的书,去听他提到的音乐,久而久之,竟然“不会作诗也会吟”。元溥的书让人觉得古典音乐充满人的体温,可亲可爱。只有元溥有这本事!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焦元溥带我迈入古典音乐第一步。由于这一步,我排除了因为不懂而产生的莫名抗拒,也开始明白为何年轻的他如此着迷于这些几百年前的创作,以及一生都在和古典音乐谈恋爱的演奏家。每一首曲子都是情感,一如元溥的每一篇访问。作为读者,我除了感谢,更期待他带我聆听更多精彩的演出。在此,就不如先好好享受他《游艺黑白》的最新版。

    ──张艾嘉,知名演员、电影导演

    何其幸运,有这套书为我们开启一扇神奇的音乐之窗。看见当代的传奇钢琴家,如何奏出最动人的音乐

    ──几米,著名绘本画家

    十二年之后,等到了《游艺黑白》的新版。旧版问世时,焦元溥是台湾音乐界一颗前所未见的奇异新星,用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深邃而美丽的钢琴音乐世界;新版堂皇脱胎时,焦元溥已然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不只是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演奏与聆听环境,还将影响力拓展到大陆及日本等地。《游艺黑白》其实从未过时,从旧版到新版,见证的是元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见,而要能有这样的成长,仰赖的是他更辛勤不懈的努力──聚集108位顶尖钢琴家的人生与音乐告白于一书,这背后的准备与坚持,应该足可另外再写成一本书吧!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书写音乐史,梳理二十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重要名家传承、诠释与演奏观点,兼及重要作曲家与乐曲,形成透古通今、纵横交错、迭代更新、交融杂陈的迷人景观。作者对许多钢琴家的追踪和访谈长达三五年到十年不等,碰撞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罕见的深度、广度、密度、高度,钢琴家们敞开心扉、巨细靡遗、畅所欲言,甚至主动参与问题设计与内容讨论,多次来回修订,每一篇均可视为钢琴家的口述自传。

    全书共四册,计107万字,收录106篇访问,是焦元溥耗时20年,追踪世界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访问实录,聚焦的钢琴家来自各学派、文化、地域、种族、年代,代表了当今钢琴演奏领域的最高水准,为了尽可能呈现多元面貌,作者还访问了数位古钢琴名家。在编排上,一至四册整体而言以钢琴家出生年排序,第一、二册大致以学派或地域划分章节,第三、四册则渐渐走向个人化。

    【分册内容介绍】

    第一册(1912-1944)

    钢琴的出现,带来音乐创作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是表现性能最强、和作曲家互动最频繁的乐器。它要求对音乐最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也拥有最广泛多元的曲目。因此,要成为钢琴家,必须也得是学者、音乐家、艺术家与运动员,甚至还是哲学家与时空旅人。

    收录在第一册的钢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学派的重要传人、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国际赛事获奖者,更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是时代的见证,受教于昔日钢琴巨擘,又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钢琴学派的演变与发展。贾尼斯是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的代表人物,本书访问是他首度透露相关细节;史兰倩丝卡学承多方,甚至与拉赫曼玛尼诺夫请益,经历尤其特殊;三位亚洲钢琴大师——傅聪、殷承宗、王青云——的人生故事,更是令我们在细细品味钢琴艺术之外,感慨世事多艰,莫测难言。

    第二册(1944-1953)

    收录于第二册的钢琴家,除了科瓦切维奇,皆出生于1944至1953这十年之间,在相似的大时代背景中成长。这是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强权,世界秩序重组的时代,也是百废待举,从断垣残壁重新出发,求新也求变的时代。大环境如此,钢琴家也反映世局,悲欢离合、幸运无奈,都在音乐里细说从头。

    名家辈出的德国钢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何销声匿迹?作为战后德国唯一享有持续国际名声的钢琴家,奥皮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得故事?英国为何长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本册唯一的英国钢琴家多诺霍,将娓娓道出自己对于英国钢琴传统的理解。白建宇夫妇险遭朝鲜特工绑架,曾是昔日欧洲各报头条;陈必先含辛茹苦的学琴过程,或许更令人讶异与震撼。“匈牙利三杰”的访问承接了第一册中桑多尔和瓦萨里的艺术理念,群星闪耀的俄国钢琴家则在这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各自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荣耀有时,痛憾有时。

    第三册(1954-1965)

    随着国际交通往来频繁,音乐学习与交流愈来愈普遍,学派与地域特色也就愈来愈不显著。第三册内容仍大致由地域分类,但访问内容愈来愈个人化,读者将自此看到学派影响如何变化消长,反思学派的定义与意义。

    本册独立成章的齐默尔曼与波格雷里奇两篇独家访谈,前者为齐默尔曼近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后者先后访问跨度长达十年,被波格雷里奇收入个人官方资料,成为他独有的“传记”。所谓“音乐见天地,一人一世界”,正是对两位大师最好的注解。

    本册中同样追踪访谈超过十年的钢琴家还有邓泰山、霍夫、巴维杰与齐柏丝坦,他们或是来自东南亚的山野,以赤子之心琢磨出缤纷灿烂的音色,在孤独中解读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秘密;或是多才多艺,在钢琴演奏之外,于文学艺术亦深有造诣;或是大器晚成,在访问中见证演奏事业的起步与辉煌……

    第四册(1968-1990)

    主观而言,钢琴家的成长与教育背景,自然和其艺术与人生息息相关。然而无论就风格或曲目,收录于本册的钢琴家,整体而言较前辈展现出更大的融合性,学派与地域对其演奏风格的影响也愈来愈淡。这也代表了钢琴演奏发展至今的趋势之一:不同的传统不再是分界或桎梏,而是可以彼此借鉴与吸收的宝藏。

    如毕业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塔霍,现在的技巧概念却得益于俄国大师索科洛夫;当今俄国钢琴学派的顶尖代表贝瑞佐夫斯基,却相当欣赏传统法式“似珍珠的”演奏;横山幸雄与列夫席兹,曲目广到惊人,学派背景对他们而言,像是遥远的过去。还有像费尔纳与弗格特这样曲目多以自身文化为主的钢琴家,但他们的诠释角度也更面向世界……

    至本册第二部分,更收录了更年轻的、比例极高的亚洲钢琴家访问。亚洲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角度与聆听观点,我们更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并非要扭曲西方经典音乐,或恣意比附解释,而是在努力深入了解后,以我们的文化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开创更宽广的表现可能,探索更深邃的精神层次。他们代表了古典音乐的现在,也将成为这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的未来。

  • 十首歌里的摇滚史

    作者:  [美] 格雷尔·马库斯

    《十首歌里的摇滚史》是著名当代美国文化批评家、乐评人格雷尔·马库斯最新的一部音乐文化史著作。在本书中,马库斯打破了以往摇滚史中的编年体例,选取了1956-2008年之间的十首摇滚歌曲,以独特的细腻笔触和他对音乐与历史的庞大知识积累,深究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一首歌曲的诞 生,歌曲的不同版本甚至不同艺术形态的演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风向的变迁、音乐产业的变革,是一部独辟蹊径的、有见地、有深度的音乐文化史和文化批评著作。

  • 贩卖音乐

    作者:[美] 大卫·伊斯曼

    音乐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在美国,音乐是如何成为商品的?音乐的商业进化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音乐出版商是如何宣传音乐产品的?艺人在音乐的商业进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本书作者大卫•伊斯曼在 《贩卖音乐:美国音乐的商业进化》 一书 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美国镀金时代与进步时代音乐产业的起源、发展和变革等历史。

    本书荣获美国商业史哈格勒奖、美国镀金时代与进步时代社会史学会德桑蒂斯奖 、美国国际流行音乐研究协会伍迪•格思里奖等多项奖项,并被《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福布斯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推荐。

  • 音乐与情感

    作者:[美] 查尔斯·罗森

    本书是著名钢琴家、文艺批评家查尔斯•罗森谈音乐何以动人心弦的一本书。罗森从乐理出发,结合自身丰富的演奏经验,清晰、有条理地解释了音乐怎样对人的情感带来波动,什么样的音乐是激发人类情感的音乐。

    * * * * * * * * *

    罗森的文字一如其演奏:巧妙、精确、极富洞察力,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他的分析既清晰又具有说服力,直指问题的核心。倘若你做好准备听罗森讲课,毫无疑问会被他外科医生一般精确的分析风格影响。《音乐与情感》不只改变了我们理解音乐的方式,更涉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艺术本身。——《卫报》

    作为一位可敬的钢琴家,也作为《古典风格》的作者,罗森的声音总是值得倾听。他在本书中选取的范例与所作的细节分析有技巧地解释了音乐究竟如何表达情感。——《星期日泰晤士报》

    力度的变化、速度的不同、连音符的长短—— 罗森切入的方式如此直截了当却又那样特殊,灵巧地带领我们靠近音乐的内涵……罗森之所以如此特别,正在于分析音乐中那些激昂、漫无边际又充满对抗意识的情感时,他所展现的整体审美图景。

    ——《音乐时报》

  •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

    作者:阴法鲁 著 / 刘玉才 编

    名家推荐

    阴先生并不是一位书斋型学者,他的学术追求都是尽力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现实。他为校外音乐舞蹈史学界培养的不少人才,都成为指导古代音乐舞蹈实践的骨干。——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

    内容简介

    本书将音乐史、舞蹈史专家阴法鲁先生毕生关于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的论著集结出版。阴先生利用大量古典文献,结合文物考古资料、社会调查资料,并将中国材料与外国材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文化。

  • 意义的边界

    作者:[美]查尔斯·罗森

    任何音乐学研究在一开始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音乐的意义。罗森和所有伟大的音乐学家一样,都承认音乐必定会传达出某种意义。那么,在讨论和理解音乐时,意义是否存在边界,而边界又该如何划分?罗森认为,音乐的意义只存在于音乐本身,必须在音乐语言自身的框架之中来理解音乐,并在本书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另外,这本书分析说明了历代学者与理论家们在阐释音乐作品的意义时惯常使用的一些方法究竟有何优势与缺陷,为我们应该如何修正理解角度,更好地欣赏伟大的音乐作品提出了诸多精到且睿智的建议。

  • 莱昂纳德·科恩

    作者:[美] 哈维·库布尼克

    没有谁曾像莱昂纳德·科恩一样,集诗人、歌手、小说家、画家、禅僧、情圣、瘾君子于一身。本书作者库布尼克几十年中多次采访科恩和他著名的朋友、情人以及工作伙伴,终于在科恩80岁诞辰之际完成本书。本书不仅披露了大量关于科恩的生活、音乐与文学的丰富资料,还让众多科恩见证者们亲自开口,道出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本书首次公开了超过100幅科恩的珍贵照片,为读者还原一个最复杂、精彩、本真的科恩。

  • 大卫·鲍伊

    作者:(英)克里斯·韦尔奇

    鲍伊,表演家。鲍伊,唱作人。鲍伊,时尚符号。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潮流偶像,像变色龙一样,不断更新自己的舞台形象,模糊着艺术、表演、时尚与音乐之间的界限,给流行音乐与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以多种音乐形式创作了诸多金曲,在全世界卖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唱片。 这本视觉盛宴展现了鲍伊最精彩、最震撼的照片:从早年不为人知的戴维·琼斯,到世界著名的音乐传奇、时尚符号与不断演变的超级巨星;有大众熟悉的著名照片,也有罕为人知的稀有照片,大多出自当代著名摄影师之手,展现了大卫·鲍伊传奇生涯的万千瞬间。

  • 迷途家园

    作者:[美] 罗伯特·谢尔顿

    《迷途故乡》出自已故美国知名记者、乐评人罗伯特·谢尔顿之手,该书从1966年筹备到1986年成书,耗时长达20多年之久,成书后曾得到业界和迪伦本人的认可,是公认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谣复兴新闻主义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发现鲍勃·迪伦音乐天赋的伯乐,谢尔顿的这部“鸿篇巨著”不仅深得传主迪伦的认可,同时也颇受美国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的青睐。2005年斯科塞斯执导了同名传记片《迷途故乡:鲍勃·迪伦传》。

    《迷途故乡》在迪伦众多的传记作品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书中,罗伯特·谢尔顿以严肃的田野工作者的态度,以独到的方式展现了迪伦非凡人生的各个阶段,将迪伦那些隐遁自我的手法层层剥开,真实地呈现了迪伦在创造伟大音乐和自我放逐之间的人生起伏,成为六十年代美国民谣复兴运动、乃至后续的摇滚乐崛起的记录者。

  • 曾几何时

    作者:【英】伊恩·贝尔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出生。 是20世纪最重要的摇滚音乐家,美国文化的符号,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语言大师,也是唯一被诺贝尔文学奖多次提名的音乐家。2016年他终于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者。

    在《曾几何时》中,作者伊恩•贝尔绘制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将音乐、历史、文学、政治、以及鲍勃•迪伦的个人生活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复杂矛盾、绚丽耀眼的画面。 对于这位传奇歌手、他的歌曲、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时代,让我们目不暇接,本书观点新颖,充满洞见。那个被创造出来想要重新创造美国的艺术家,在这里得到了揭示。《曾几何时》是对鲍勃•迪伦的传记式研究,在这个永远试图理解自己的国家里,它一次又一次地打碎,然后重组。迪伦已经成为一个谜,照亮世人。在这部两卷本的作品中,这个谜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 平克·弗洛伊德

    作者:UNCUT编辑部

    平克·弗洛伊德本书分专辑回顾、经典访谈、附录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我们的音乐和以往的任何音乐都完全不同、把这一切就当一场梦、我们总在吵架,而争吵是因为热情等。 
  • 为什么是马勒?

    作者:[英]诺曼· 莱布雷希特

    美国电影协会评分为最棒的25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乐作曲师受到马勒的影响。他是唯一进入主流文化的交响曲作者,轻易就跨越了文化与政治的樊篱,在所有人心中召唤出共同的欢笑与泪水。不知为何,他总能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为什么是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临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见解。

  • 无乐之词

    作者:[美] 菲利普·格拉斯

    《无乐之词》读起来就像是格拉斯先生最佳状态的作曲:层层推进,伴随着隐秘的感情回潮。

    ——《纽约时报》

    格拉斯是当世作曲家之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位。《无乐之词》中充满了洞见和脚踏实地的常识。在最后的章节中,格拉斯以作曲家的形式感回到了他的青春期,正是这一主题激发出了他最让人共鸣的作品。——《纽约时报书评》

    音乐极简主义的关键人物菲利普•格拉斯是最早抛弃“少数族裔”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之间区隔的作曲家之一。而在这本回忆录中,他解释了他是如何将作曲视为一种渐进节奏序列而非线性叙事的。——《纽约客》

    美国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洛杉矶时报》

    一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讲述了格拉斯勇于冒险、打破传统的职业生涯。——《柯克斯书评》

  •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

    作者:马克·布莱克

    ◆ 从初试啼声的《黎明门前的风笛手》,到史诗级巨作《月之暗面》《愿你在此》《迷墙》,直至流淌不息的《无尽之河》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生动再现了这支无数乐迷顶礼膜拜的乐队横跨半个世纪的音乐历程。

    ◆ 知名音乐文化记者马克·布莱克全新力作,获《星期日电讯报》《卫 报》《观察家报》《奥斯汀纪事报》《科克斯书评》《Q》《唱片收藏家》《经典摇滚》等媒体联袂推荐。

    ◆ 本书从平克·弗洛伊德在“现场八方”演唱会上历史性的重组演出开始,回溯乐队自最初瑰丽奇异的迷幻/太空摇滚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历经巅峰、80年代开始分裂,直至推出最后一张专辑《无尽之河》的完整历程。

    书中再现了乐队五名重要成员席德·巴瑞特、罗杰·沃特斯、大卫·吉尔莫、尼克·梅森、理查德·莱特的隔阂、冲突、分别、重聚,并将这背后种种充满张力而又不为人知的细节串连起来——性格迥异的乐手之间冲突激烈,饱受痛苦纷扰,而灵感和创造力却始终能从中迸发,成就他们音乐中的深刻与复杂。

    马克·布莱克历经数年努力,采访了平克·弗洛伊德的成员及其家人、朋友、爱人、大学同学及音乐伙伴,诚实地将他们与平克·弗洛伊德的种种交往轶事记录下来,穿针引线般还原了乐队的传奇故事。

    这是唯一一本名副其实的平克·弗洛伊德传记,它描绘了一代人的画卷,帮助我们厘清了席德·巴瑞特的陨落和谜团,向我们展现了乐队的全貌。

    ——《卫报》

    你的书架上可能不会出现另一本平克·弗洛伊德传记了,因为这一本写得非常到位。

    ——《科克斯书评》

    无可挑剔……这是至今关于平克·弗洛伊德最完整、最有见地、最具时效性的传记。它几乎和他们的音乐本身一样极其重要。

    ——《奥斯汀纪事报》

    目前为止,讲述平克·弗洛伊德历史最为完整和全面的作品。

    ——《唱片收藏家》

    马克·布莱克通过一本饶有趣味的传记揭开了平克·弗洛伊德的层层谜团,他兼具记者的怀疑精神和粉丝的满腔热情,以细节和事实取代了道听途说和杜撰野史……平克·弗洛伊德的权威读物。

    ——PopMatters

    你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平克·弗洛伊德戏剧性的故事之中,这是马克·布莱克能力的证明……它是站在音乐记者的立场写的,不过读起来却像一本历史书。它揭露了许多内情,但字里行间流露着尊重,用的并不是揭丑的方式。

    ——New York Press

    马克·布莱克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他把平克·弗洛伊德不偏不倚地放置于时代背景之下,其挖掘出的细节跃然纸上。

    ——Blurt Magazine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写平克·弗洛伊德最好的一本书。

    ——Oak Park Press

    无论是摇滚史学家还是平克·弗洛伊德的小八卦爱好者,本书都能带给他们愉快的阅读体验。

    ——Aquarian Weekly

  • 瓦格纳与哲学

    作者:[英] 布莱恩·马吉

    《瓦格纳与哲学:特里斯坦和弦》将作曲家瓦格纳的艺术生涯置于他那个时代的哲学背景中,详细而全面地研究了瓦格纳与哲学家之间的密切联系:从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者到费尔巴哈和叔本华。

    在《瓦格纳与哲学》里,布莱恩·马吉探索了音乐与文字,艺术与哲学,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理性而客观地分析了瓦格纳偏执、自我中心和反犹倾向等性格特质,以及他的艺术天分,并以全新的方式阐释瓦格纳和他的作品。

  • 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

    作者:[美]罗森 等

    《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各章内容(导论除外)起初为1978-197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讲座,它们共同构成了第六期塔尔海默系列讲座[Thalheimer Lectures]的内容。这个学术讲座系列因"阿尔文与范妮·布劳斯坦·塔尔海默基金会"[Alvin and Fanny Blaustein Thalheimer Foundation]的资助馈赠而得以成立。

    阿尔文·塔尔海默(1894-1965)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此任教,后步入商界,并热心于慈善事业。他长期致力于为各类社会福利组织提供服务,尤其是犹太慈善联合组织[Associated Jewish Charities]、巴尔的摩社会服务机构理事会[Baltimore Council of Social Agencies]以及马里兰州福利董事会[Maryland State Welfare Board]。但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学术事业的浓厚兴趣,曾出版两部哲学著作,并在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委员会中任职。

  • 缺失的档案:顾圣婴读本

    作者:顾圣婴 著 / 曹利群 编

    顾圣婴(1937—1967)是我国20世纪优秀的钢琴家,被誉为“天才女演奏家”的她早在50年代就蜚声国际,与傅聪、刘诗昆、顾圣婴、李名强、殷承宗等并成为“中国钢琴五圣手”。1967年,顾圣婴英年早逝,也带走了她非凡的音乐才华与艺术魅力。本书收集了顾圣婴的日记和书信和演出手记,以及编者曹利群的延伸性研究。这些文字保留了她关于音乐的最诚挚的心得和感悟,是重现音乐天才顾圣婴艺术场域的开创性作品;这些关于钢琴艺术的珍贵资料,也较为全面地带领读者了解了五六十年代的音乐人的思想与生活状态,既可作为普及性的音乐艺术读本,也是颇具收藏和学术价值的音乐文献。本书还以二维码的形式收录了顾圣婴演奏的八首钢琴作品的录音。

     编辑推荐

    顾圣婴,20世纪杰出钢琴家,虽百年难得一遇。演奏风格轻巧流利,如微风掠叶;云

    飞浪卷,似蓝天一线;细致缠绵,优雅悲怨,又兼有磅礴豪迈的英雄气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际比赛中揽金夺银,蜚声国际乐坛。1967年英年早逝。此读本荟集顾圣婴日记、书信和演出手记,并以音频二维码的形式首都披露其天才演奏录音,在顾圣婴诞辰八十周年之际出版,是一份微薄的纪念,也是对历史遗忘的警醒。

    对于本土钢琴家,人们历来关注得不够。在顾圣婴八十诞辰之际,本书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细致的研究、专业的解读以及珍贵丰富的图片和音频文件,重现音乐天才顾圣婴的艺术世界和内心历程,是对上世纪那一代艺术家的郑重回眸和致敬。

     名家评荐

    顾圣婴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中也充分显露出她的音乐才华……她对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

    性的把握,已趋于完美,她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也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 马革顺

    一个女孩子,琴弹得这样明澈丰满……演奏得那么热情奔放,几乎有贝多芬作品那样的

    气势。

    —— 李嘉禄

    她(顾圣婴)第一次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获金质奖章的时候,就是靠她精彩的手指技巧取

    胜的,那时她演奏的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谐谑曲》(由拉赫玛尼诺夫改编)和伏拉基格罗夫的《幽默曲》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周广仁

    顾圣婴是一位既有感性、又有理性,而感性化更多一些的充满深情、激情和富有诗意的

    钢琴演奏家。

    —— 刘诗昆

    圣婴有着天才钢琴家所必需具备的一切素质:绝好的音乐感、充满灵秀的演奏气质、一

    双匀称柔韧又机能极好、对各种钢琴都能迅速适应和掌握自如的手以及惊人的记忆力。

    —— 鲍蕙荞

  •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

    作者:彭莉佳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分为五大板块:用气发声篇、调控美声篇,咬字吐音篇,表达发挥篇,保健治疗篇。每一板块由若干个短篇组成,既互相关联又各自独立。作者的写作初衷是:提供精致小巧的、系列的、多样的自助式快餐,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化面为点;第一短篇只重点讲清一小点观念理论方面的问题,或提供三两个有效的训练内容,让人们可以拿着书顺着来倒过去地随意翻翻,只须花上三五分钟就可读完一篇,每尝试一篇就有一得;日积月累,一篇一得下来,就能一点一滴地弄明白科学用声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有关发声的各部位肌肉锻炼得健壮、结实、灵活、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咽嗓毛病并获得优美的嗓美。 注:本书附光盘
  • 音乐、语言与脑

    作者:(美)Aniruddh D. Patel

    语言和音乐是与人类生活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方面。尽管音乐和语言的雏形可能存在于其它物种,例如燕雀,这些能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却是人类独有的。因此,人类的进化极有可能为我们的大脑配备了特别适合语言和音乐习得的神经基础结构。音乐、语言和脑之间的交界面正是Aniruddh Patel撰写的这本既精彩又博学的著作的核心。 本书对目前已知的音乐与语言和脑相关的实证研究作了最好、最全面的总结。Patel博士对音乐和语言在元素、节奏、旋律、句法和意义等不同层面进行比较,并以此作为全书章节的结构线索。在每一个层面,作者首先介绍这两个系统的表征形式及其相互间的差异。然后在看似不同的表征背后,阐明它们认知加工和神经过程的相关性或一致性,并继之给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如此结构和表述,既富有思想,又不乏情趣。最后一章论及音乐和语言的进化,对这两个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群体内交流之不同作用进行了阐述,所论深刻而有见地。
  • 从零起步学架子鼓

    作者:孟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