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文人饮食谈

    作者:范用

    《文人饮食谈》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俗语谓:“民以食为天。”饮食一道在作家、学人笔下,更由形而下的“吃饱肚子,免于饥饿”,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感悟,升华而为雅趣或悟道的艺术境界,入于文化层面。这些看似不衫不履、脱略行迹的闲趣文章,或深刻厚重,或轻灵风趣,可谓美食与美文并举,饮食和文化兼重,读来回味隽永,又获益多端。
  • 万物美好.我在其中

    作者:钱红丽

    本书为钱红丽最细随笔集,分四辑,分别为草木本本、枕书记、屐痕处处、人物谱。作者以一贯的温婉沁哈,笔下尽显自然植物、四季轮转,消逝的乡村野畈,以及读书笔记……以与万物同声共气的情怀,书写一己心意,如贴面微风娓娓徐来。
  • 今生此時 今世此地

    作者:古蒼梧

    本書以1942-45 年中日戰爭上海淪陷時期,四本與汪精衛政權有關的刊物為研究及論述對象,從其中反映的具體事實去考察上海在日據時期諸文藝現象,進而揭示此一新文藝斷層較為清晰的面目。這四本刊物是《古今》、《天地》、《雜誌》和《風雨談》。
  • 烟火气

    作者:孔明珠

    《烟火气》收录了作者关于美食的多篇随笔散文,供读者阅读。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也就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
  • 买书记

    作者:张恒

    谁能一口气说出北京的旧书店、旧书摊,谁能像书痴一样为了一本书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淘书与购书之乐的艺术随笔或札记,配以精美的插图,令读者品味爱书之人自书所得之乐。
  • 书边梦忆

    作者:姜德明

    《书边梦忆》的主要内容包括:夏枝巢的《清官词》、《三海秘录》、奉宽的《妙峰山琐记》、《西山集》和《凝碧馀音》、都门三记、《金陵卖书记》、《随园图》别记、毁书与访书、钱基博的油印小册、沪上访书记、香港旧书店、神田旧书店等。
  • 存牍辑览

    作者:范用 编著

    本书由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生前编订,所选胡愈之、叶圣陶、巴金、夏衍、萧乾、唐弢、黄裳、陈白尘、黄永玉、董桥等数十人的数百封信件,均与书有关,时间跨度达五十余年,涉及一些重要出版物如《傅雷家书》、《读书》杂志、《随想录》《懒寻旧梦录》《干校六记》等等编辑出版背后的故事,还雪泥鸿爪般呈现出通信人对学问和社会的真知灼见。 书信的特点是直接、朴素、率性,所言书事,都是当事者的自述,堪称信史;而且由于其私密性,文字表述更具个人色彩,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写信者的性情和学养。 “相交无他事,唯有书与文”,这部书信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书信集,过去很少,将来恐怕也不会再有了。
  • 少年绿皮书

    作者:刘克襄

    十五岁何尝不是一个人童年时光的最后。 在这个末代岁月里,你扮演的又是自己一生的何种角色? 默默地接受一个时代的结束, 还是找到了另一个新的可能? 台湾自然作家、漫游达人”刘克襄,年轻气盛时,经常骑着“野狼125”驰骋四方。那时山刀、望远镜、相机、画簿和笔记本之类配备,几乎样样俱全。旅行心境很接近十九世纪博物学者深入异地,充满探险的乐趣。当孩子渐长,带他们访野地、溯小溪、眺大海、搭火车、逛小镇……旅行的视野除了自然,逐渐增添生活的气息。 这本少年绿皮书,记载了年少时的冒险路径,和与儿女们共同探索的新发现。两代人的童年隔空对话,碰撞出绚烂火花。有对彼此的理解、期望,也有对内心价值的再思考。十五岁这“最后的童年时光”,如同每一年暑假的尾声,孩子们渴望冒险、迫不及待奔向未知世界,却也绕不开种种私我成长的烦恼。而广阔的山林和天空,无边无际的岛屿壮游,是启蒙和疗愈的最佳场所。 全书配有作者精心绘制的插图,或是鸟兽虫鱼图鉴,或山林小径速写,或古镇乡野地图。风格灵动活泼,亲切易读。离家出走的刺激,爬树的兴奋,捕蝶的小心翼翼,打棒球的团结,坐火车流浪的迷茫,游泳溺水的恐惧,闲逛书店的好奇……都被一幅幅铅笔手绘图,凝固在永远的十五岁,那个蝉鸣阵阵的暑假。 而“成长”这一永恒主题,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中,悄然完成。 十五岁的你,要去哪里冒险?躁动不安的暑假,要怎样度过? 爬树,捕蝶,泅泳,打棒球,坐火车流浪,好像全都是些了不得的事情—— 朴拙的铅笔手绘地图里,藏着重返童年的秘密路径。
  • 前卫之痒

    作者:刘柠

    本书为新生代学者和专栏作家刘柠先生近年艺术评论文字的结集;为“独立阅读书系”之一。 本书谈艺术不拘泥于艺术本身,而是把艺术放到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力求再现其艺术背后的发生机制。本书分三辑。第一辑:人生即艺术。一些在艺术史上并非赫赫有名的画家、摄影家,但其风格独特,颇具影响,如蕗谷虹儿、竹久梦二等。最是经历传奇,属于那种“人生即艺术”型的艺术家。通过对他(她)们生平及艺术风格的描绘、评价,再现一个特定时代的艺术史、文化史。第二辑:前卫之痒。该部分为上海《艺术世界》的评论专栏,谈的都是与前卫艺术有关的问题,话题涉及中外,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理论性。第三辑:中国前卫。中国的前卫艺术已成为一个世界现象,也构成了中国经济泡沫的一部分。何以认识、评价它,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这部分通过对中国前卫的一些总体性评价及个案分析、评论,展现中国前卫的一个侧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物质繁荣及前卫艺术被“提前”政治正确化,直接促成了本土前卫艺术成为经济泡沫的一部分的现实,也使相当一部分“前卫”艺术的前卫性沦丧,真正成了克莱门特•柏林伯格话语中的“后卫”艺术。因此,前卫艺术在当下,是一个颇暧昧的定义。我们已然无法再像十五年前那样,对冠以“前卫”名义的艺术一概脱帽、鼓掌。曾几何时,动静颇大的实验电影、先锋戏剧和小说等先锋文化运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庶几被人遗忘,目前势头正猛的前卫艺术的前途也很难说。事实上,当“前卫”呈现向“后卫”蜕变的症候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可能是不可逆的,其生死存亡甚至也未必取决于其“钱途”。(刘柠)
  • 宣南秉烛谭

    作者:邓云乡

    邓云乡是对民国掌故,尤其是对北京的民国掌故很熟悉的一位老先生。《宣南秉烛谭》谈到了当年胡适无奈地跟后来成了汉奸的王克敏、周作民等人去“吃花酒”的事,胡适还被妓女连灌七杯。邓老先生提醒我们说,那时候的文化人即便是“吃花酒”,也“决不像现在电视剧演员凭想像演的那样粗俗”,不了解时代状况,就无法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的人。 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应该属“学府往事”。邓先生念大学的时候刚好赶上北平沦陷,他进的是伪北师大,读的还是日文系!所以他对那一时期北方学界的气氛是非常了解的。在字里行间,邓先生用细致平实的笔致将那段尴尬岁月种种微妙的关系表述得很清楚,让不知情的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些文字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它们能帮助后人模拟出那个凭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历史“硬件”无法构建的时代氛围和历史逻辑。
  • 中人白话

    作者:周振鹤

    本集子里收的是一些长短不一,内容杂驳的文章,但其基本思路都是由阅读书籍、报刊或其他文献而来,只有个别文章是记游性质。有些文章可以看成书话,有些则不是。大部分文章比较随意,少数篇什近似论文。
  • 相思江南

    作者:吉尔·印象

    第一次多角度全面释放江南印象,深入解读深藏于心的江南情结,细腻感性的江南私人行走视觉,体贴入微的江南自助旅游指南。行走江南完全私藏系列之一,作者在《相思江南:行走江南完全私藏》中整理收集了自己多年行走江南所积攒下来的经验和信息,这些细致实用的信息是行走江南最好的私藏!
  • 那些事那些人

    作者:沈琦华

    序:智慧有趣的文字 那些事 高邮的鸭蛋和巴黎的声音 抛物线定理 关于咖啡那点事 变化 老人情 新装潢 最关键的是心态要好 就这样长大了 掉书袋和假洋鬼子 低俗地娱乐自己和观众 不怕火烧,就怕跌跤 小开的优雅和体面 人生如酒 醉又如何 练一个静字 夜莺再次歌唱 言承旭的牙刷 在网上说一通鬼话 不求味纯,但求达意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小火锅的温情 ……
  • 书衣文录

    作者:孙犁 著,刘宗武 编选

    自来藏书家或爱书人常有把自己的书重新包装以利保护的习惯,也有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传统,孙犁也不例外。但他把书皮上的文字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由随意、精短隽永的文体,是别开生面的独创。 文革后期,孙犁虽然从“牛棚”、“干校”解放出来了,但仍然不能正常地发表文章,便利用废纸来包装发还的旧书,同时在“书衣”上写点文字。后来这些文字整理发表,成为新时期一种独特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叶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饱蕴文化意味的工作平台”。 1998年,由刘宗武编汇的《书衣文录》在山东画报社出版,并加了少量注释,受到广大读者与孙犁研究学者的欢迎和喜爱。
  • 流动的书斋

    作者:南宋

    《流动的书斋》所谈与书和读书人有关。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走读厦门”,辑入二十余篇淘书记,故事发生地均为厦门,充分展示书香城市的魅力;第二部分为“正襟危坐”,辑入二十余篇书评,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第三部分为“双城记”,辑入两篇读城记,一为大城市深圳,一为小县城云霄,各美其美,行路读书两不误。《流动的书斋》文字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现场感极强,读书是钻进去,行走是紧贴着大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人、书、景那生猛鲜辣的味道。
  • 采桑小集

    作者:王稼句

    《采桑小集》是王稼句先生最新写作的文化随笔辑录。收录的文章多涉及乡土风物和江南文化风俗,如苏州耍货、泥美人、虎丘中秋夜、吴门灯饰、春画渊薮等等。《采桑小集》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 白门秋柳

    作者:黄裳

    h70232 书摘 1*:左边一个月,右边一个卷的上面,下边一个贝 2*:左边一个女,左上一个四,左下是一个哀,没有上边的一个点。
  • 在异乡听雨看云

    作者:葛兆光

    异乡有异乡的意思,陌生也有陌生的好处,就是处处都新鲜,欧洲也罢,东瀛也罢、美国也罢,总有一些平常不经见的湖泊林泉、教堂小镇、风土人情,和异文明相遇,仿佛和陌生人交谈,长了见识,也多了阅历。所以,尽管在异乡总是不免想起故乡,但回到故乡也一样会想起异乡。这些关于在境外访问、教书和生活的日记,看起来好像散文或随笔,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外出的日子,却恰恰是我生活特别舒适、心境格外放松的时候,常常有时间看看其他的书,想想其他的事……
  • 诗经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诗经是一枚月亮》:《诗经》是少女时代穿白纱的月亮。淡雅的一点点白光,甚至透着丝丝清冷。 《诗经》是女子用月亮做成的镜子,揽镜自顾,照得见“蒹葭苍苍”,已不再有热烈的向往与奋不顾身,志愿“在水一方”。 沈文婷用极优美清婉的文字解读一篇篇历经千年的传世诗篇,丝丝入扣、沁人心扉。 十年前,她说《诗经》是清洌的水,她在里面养爱情; 十年后,她说《诗经》是一枚月亮,她在夜里做成月光宝盒,却不想再打开了…… 她微笑说,生命充满期待,期待让生命蓄满秘密。
  • 迷人是一件时光的盔甲

    作者:黑玛亚

    《迷人是一件时光的盔甲:魅力女人时尚修养》内容简介:作者从时尚专业人士的角度、从一个都市知性女性的欣赏、品味方式出发,阐述她的生活观点和时尚认知;用隽永、灵动的文字,通过解读时尚来阐述自己的信仰和审美宗旨:“风格就是一切”,“经典就是一种简单的坚持”。她从不说教,而是在五彩纷呈、乱花迷眼的时尚世界时有徜徉,时有跃然而出,揭示时尚背后的秘密,更给予超越时尚之外的、对女性由衷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蕴含在文字中的力量和对美好的执着与坚持,并从中获得追求美好的勇气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