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风土与山河

    作者:张承志

    本书是当代最具实力的回族作家张承志的散文精品汇本。内收四十篇作品。从国家、民族、历史大处着眼,从一人一事一曲着笔,追究人性、拷问心灵,讲究文辞。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沐冶灵魂的高品位作品集。
  • 君子爱财

    作者:李开周

    作为一个博学多闻兼心理变态的家伙,李开周用这本书为圣贤和隐士一一打上鲜明的财务印章,让一切不靠谱的浪漫都回归于泥土。 ——王小山 有人说历史就像比基尼,露出来的部分固然诱人,没有露出来的部分才是真正要命的,这本书用独门武器“审计之刀”挑开了比基尼,让我们看到了一帮历史大腕的贪婪和无耻,独立和良知。 ——叶倾城 李开周是当下玩专栏的人当中,春秋笔法用得最好的一位,他的文字带读者忽而进入深邃的历史深处,忽而把读者放倒在灼热且焦躁的现实空间,其语言兼具嫩滑与老道之味,品后余香袅袅。 ——韩浩月 写历史写得生动不难,难在字字有来历;字字有来历也不难,难在事事于今天都能为借鉴。故此,我自从无意中发现开周兄的博客后,就列入为每天必看的文章,如今欣闻结集成书,我可以夜夜反复捧读了。 ——杨智深
  • 饮馔丛谈

    作者:龚鹏程

    当你为他人饮食习惯冠上”粗俗”、”野蛮”之名时,可曾想过饮食文化的形成并非那简单?听到吃狗肉你会吓到,但在韩国可是见怪不怪;驴肉、猫肉、狗肉、蛇肉、孔雀、蜥蜴、蝗虫……作为食物,很奇怪吗? 东方与西方的餐桌礼仪,哪一个精致?火腿的起源与盐尸有关;古代女人也爱放纵豪饮;麻辣为四川招牌,其实是误传……这些知识,都是有凭有据,出自历史典籍。 龚鹏程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学问渊博。从动植物、宗教、地理、文学、医学多方面切入,引经据典,谈饮馔文化。 在批判”文明”与”野蛮”之前,先来认识历史、学学文化、试着尊重他人饮食习惯吧!每一口食物,背景都是源远流长。看完本书,你将会重新定义“奇珍异食”。 ——“知味者,非舌尖之功夫;雅趣者,非水煮清淡之谓。须明此理,乃知饮膳之道。无论吃荤吃素,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可惜现今懂得吃的人太少了,遂令吾人抚遗编而叹息矣。” ——“所重非食物之烹调,而是食材之珍稀、数量之繁盛、排场之闳阔、仪节之讲究、歌舞之欢愉、场地之奢华、宴会设计之别出心裁等。好吃,只固执吃的乐趣,不知贵族飨宴之乐乃是这些总体合起来的。就算是今天的宴会,菜也都不会好吃,宾主尽欢者,其实在椟而不在珠。何况椟本身也确实有可观之处。例如宴会的餐具、摆设,宾客的服装,乃至餐厅均是。”
  • 后而立集

    作者:葛剑雄

    《后而立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好读书

    作者:梁启超,陶行知,王宗仁(主编)

    《好读书》是一部关于名作家抒写“读书”一题的散文集。该书精选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七十余篇。其中既有关于读书的回忆,读书之乐,又有各位文人多年来,对如何读好书,读书作何用的经验之谈。文笔或清新幽默,或大气严谨,是广大读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书于人,如朋似故;书于事,谈古论今。 书之求,非名非利;书之乐,如人饮水。 本书中所收录的文人作家正是以这样的情趣与书结缘,因而以散文做叙,抒写了他们是如何爱书,如何读书,如何用书;书有何须,书有何乐;读书的意义;书与生活,书与治学,书有真言……总之,对于他们来说,书有说不完的话题,书是师亦是友,将他们对书的感悟记录成集于广大读者分享也是本书编写的旨意所在。
  • 种花记

    作者:张秀亚

    本书就张秀亚的二十余本散文作品中选出,共分六辑,计75篇。辑一 “荷塘之歌”;辑二“依依梦里无寻处”;辑三“秋日小札”、辑四“晚香玉”;辑五“代拟的情书”;辑六“字句中的音乐”。这样的分辑当然无法涵括秀亚女士创作的所有主题,但基本上已将她散文作品中精彩的内容与独特的技巧,充分表现出来。 张秀亚是五四新文学以来,美文运动在台湾的传承者、发扬者,她对散文理论的建构,散文美学之完成,诗化散文之实践,都借着一篇篇作品,遗留在人间。希望因这本散文选集的出版,重新得到两岸读者的重视与喜爱。
  • 亂世文談

    作者:胡蘭成

    因為張愛玲,胡蘭成便名留後世了。雖然胡蘭成抗戰時期曾任偽職,但他關於中國歷史文化、關於中國現代文學藝術的一些論述,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一家之言,不必因人而廢。本書編者為大陸著名學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陳子善教授,陳教授本人也是張愛玲研究專家,曾發掘不少張愛玲幾被湮沒的舊作,因為研究張愛玲,也旁及胡蘭成,這本文集便是他多年搜集得來的資料匯成。 寫張愛玲固然是胡蘭成的看家本領,而他對魯迅、周作人、蘇青等的評論,也獨出機杼;至於談《紅》論《金》,說書法賦新秋,也笿有趣味。文字佻脫不受拘管,將文史哲國情民俗熔作一爐,沒有頭緒中卻有靈光一閃,以為沒甚麼,細想一下又似乎有點甚麼,這大概也是蘭成了。今日來讀胡蘭成,或許同意他的觀點,或許相反,正確的觀點可以參考,不正確的觀點則從反面去審視,對於喜歡閱讀和思考的讀者,讀一讀胡蘭成,相信不是一件壞事。
  • 姑苏食话

    作者:王稼句

    本书设有“天堂物产”、“岁时饮馔”、“中馈摭拾”、“风味随谭”、“小食琐碎”、“花船遗韵”、“茶酒谈往”等八部分内容。
  • 密涅瓦火柴盒

    作者:[意] 埃科

    本书是埃科的随笔集,作者从自己在《快报周刊》上开设的“密涅瓦火柴盒”专栏中选取了一百四十篇随笔结集而成,分为八个部分,写法天马行空,内容包罗万象,从时事政治到文学艺术、从环境保护到新兴科技,笔调轻松幽默,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书名源自一种装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纸质小盒,作者习惯在盒子的封皮背面记录短小的随笔或一闪而过的灵感。每篇文章篇幅在两千字左右,短小精悍,配以诸如“注意:本文纯属一派胡言”、“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在无能为力时闭嘴”、“八卦曾是严肃的”等抓人眼球的标题,作者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以冷静、犀利的笔触,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充满了矛盾和不安的世界,让人捧腹之余,也引发思考。
  • 雅言与俗语

    作者:郑培凯

    从秦汉到今天,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汉字文化积累,其中许多聪明才智的展现、悲欢离合的体会,都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生命追求。 郑培凯是香港著名学者,多年在香港组织学术活动、策划通识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承变有深入的认识。在本书中,他从文字、诗词、绘画、昆曲入手,在语言、艺术的细微之处,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史传统,旨在唤回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内容也许庞杂,但真要追索起来,这本书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古往今来的“雅言”与“俗语”。如果说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结底,也都是仓颉惹的祸。
  • 从前啊,有一只猫小宝

    作者:小七

    ★现实版《猫的报恩》 一只以为自己是人类的猫 千万网友称之为“猫菩萨” 猫小宝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教会人类什么是爱 微博转发数千万条,百位百万粉丝级微博名人疯狂转发。 ★新疆哈萨克草原的女作家小七,喜欢大自然,可以用眼睛和小动物交流。从2011年开始,小七在新浪微博用“小七的瞑想盆”为名,发表她收养的流浪猫——猫小宝和小吉祥的故事和图片,他们因此被广大网友喜爱。 ★猫小宝是一只被人丢弃在冰天雪地里的小猫,在它奄奄一息之时被小七收养后成为家庭一员,这只小猫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可爱、会卖萌之外还很懂事,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后来发生的故事,很神奇,它去捡来野果子送给小七吃、它为小七生病的父亲叼来神奇的药草、照顾比他小的另一只小猫……他陪伴小七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也为患了癌症的父亲带去很多欢乐。在猫小宝真挚的爱的影响下,小七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绝望焦虑,到后来的平和温柔。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始终弄不明白,到底是我收养了猫小宝,还是他收留了我正在走向狭窄的心灵。请允许我在这本书里用“他”来完成两只小猫和我们之间故事的记录。因为,“他们”在我眼里是朋友、家人或者是我的孩子。” ★《从前啊,有一只猫小宝》装帧是以暖色调为主,配上许多猫小宝可爱逗趣的图片,让人读来忍不住微笑,心生温暖。 ★这是沐文文化“治愈系”系列图书的第一部,书中像猫小宝一样暖绒绒的美好一定可以给你一段休憩的时光,治愈你一颗因生活而疲惫的心。
  • 随遇而读

    作者:桑农

    对于爱书人来说,“随遇而读”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与书的缘分。围绕着书的话题,永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开始。本书是桑农2010年以来的读书随笔,从毛姆到陈寅恪,从公共图书馆到私人书楼,无论是书还是人,都能在各自的存在中通过纸墨找到彼此的交结点。文章独立成篇,笔致隽雅,或写爱书人的隐事趣闻,或述一本书的细节韵味,最后都离不开书香笔墨的点点滴滴。让人读来回味绵长,在博闻的同时体会书籍所带来的醇厚感受。
  • 逝去的年代

    作者:谢泳

    这是一部关于民国和当代自由知识分子的名著。书分六辑,前四辑:天凉好个冬、毕竟是书生、无奈的群体、谁在思考。1999年文化艺术版《逝去的年代》的第五辑是“《观察》研究”,考虑到谢泳先生已在2005年出版了专著《储安平与<观察>》,故删去此辑,由谢泳先生新增两辑:“第五辑 书生私见:旧史料与新观点” 和“第六辑知识分子的抉择:离开的与留下的”。这两辑采撷自谢泳先生近几年所撰之尚未结集出版的知识分子研究文章,约14万字。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全新的著作。
  • 一起看海的日子

    作者:李欧梵

    “最温润动人的光芒,总隐藏在最简单质朴的生活底层,在流变的平凡年代中,交织着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印记。”哈佛教授的黄昏热恋,一部当代人的《浮生六记》,李欧梵用了一甲子的生命修来李玉莹做妻,也修到了平常的婚姻生活…… 《一起看海的日子》是李欧梵与妻子李玉莹的精彩合著。 透过两双深沉洞察的眼睛、两个敏锐善感的心灵,于是,在不平常的环境中,生活里的风景、人事……,都因而深刻万分。 讲述黄昏热恋与婚后生活的坦白与亲密,直指人心的心灵剖析,生命与爱情的喜悦、人生的恐惧与无奈,乃至共同对抗忧郁症时的愁苦与绝望,共同酝酿出生命的丰美与醇厚。与李欧梵对中国近现代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章有互文之趣。
  • 伦敦浪了起来

    作者:赵毅衡

    《伦敦浪了起来》内容简介:伦敦,雾都?绅士派头?文化保守?——那是过去的伦敦印象了。《伦敦浪了起来》作者将告诉你一个生活时尚、文化前卫、绿树环绕的伦敦。同时,在作者近距离看伦敦的目光中,那些在中英文化交流中有过作为的英、中人士将…复活、栩栩如生。
  • 明星咖啡馆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虽然以小说家名世,但他在散文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成就不凡,《明星咖啡馆》是结集出版的散文集。从类型上看,白先勇的散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学术性较强的文学(文化)评论——议论性散文;一为情感浓烈的怀人忆旧之作——文学性散文。前者主要以序、读后感、书评、评论(演讲和访谈为其变体)等形式出现,后者则以对亲人、挚友和往事的深情回忆为主。从类型分布上看,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散文以文学(文化)评论为主,八十年代以后追思故人和缅怀往昔的作品则逐渐增多。
  • 学魂重铸

    作者:钱理群

  • 无眠在世纪末

    作者:陶杰

    我在香港《明报》副刊写专栏,从1992年开始,每天一篇。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错爱,劝我结集成书。陈教授对港台文学研究甚深,向来不轻易称许,收到他的信很使我吃惊。想想国内有那么多高知识水平的读者,我的专栏文字能野人献曝,汗颜之余,也一定能有所得益。 专栏文字是一种心灵日记,是每天开向世界古今的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里,我有时看见繁星明月,有时看见落日余晖,看风景的人五年来的空蒙
  • 文人的另一面

    作者:温梓川

    《文人的另一面》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了,温梓川去世也已近二十年,但他笔下的那些文采飞扬、神态各异的前辈文人,那些精彩纷呈、有声有色的文坛往事,却还是那样地令人悠然神往。这当然不仅是那些文人文事自身的魅力,无疑也有作者温梓川辛勤耕耘、妙笔天成之功。他为我们在往昔与现今、中国与南洋之间搭建了一条文学对话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文坛的过去、了解他本人的生命历程,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新文学自五四以来,波澜壮阔,而文坛风景也随之竞具百态。马来西亚前辈作家温梓川早年负笈广州中山大学及上海暨南大学时,与汪静之、曹聚仁、章衣萍等一大批师友交谊颇笃,并和鲁迅、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等也过从甚密。其文坛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一道别样的民国风景……
  • 云乡琐记

    作者:邓云乡

    《云乡琐记》: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其著作多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笔隽永,富有情致,常道人之所未道。邓先生将其书斋命为“水流云在之室”,以云为精神故乡,读邓云乡,手中捧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往昔的历史和衰老垂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