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宗教经验种种

    作者:(美)詹姆士(JamesW. )

    《宗教经验种种》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用常识和心理科学的事实讨论各种宗教经验,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美国宗教哲学家约翰·斯密评价说:“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关涉一个全球论题——东西方宗教经验的多维层面,他的生动实例加上他的精彩描述,激发了国内外好几代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

  • 佛之主事们

    作者:[美] 唐纳德·S.洛佩兹 编

    本书由6篇论文组成,论文作者都是西方著名的佛教研究者,本书被誉为“西方佛教研究的第一部批评史”,它的出版将为中国的佛教研究提供一种参照,有助于中国的佛教研究发出自己的声音。

  • 藏传佛教极简史

    作者:德昆

    你是否自诩为佛教徒,你是否看过很多很多佛学书,对佛陀证道的经历知之甚详,甚至也已经有了自己皈依的上师,准备开始精进修行?是的,这都是好的缘起。

    可是关于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历史,它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神秘的金瓶掣签制度;朗达玛灭佛运动;阿底峡尊者、密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班达拉姆、益西沃;这些历史事件和这些如雷贯耳的菩萨名字,你又真正熟悉和了解吗?

    这本书将给你答案。

    这不是一本高深厚重的佛教学术论著,它更是一本真诚而有温度的佛教极简史。

    从佛教的起源开始,从释迦牟尼的一生开始了解,它详细梳理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脉络。

    从此刻开始,翻开这本书,研读一个古老的故事,复习一个你可能已经看过听过很多遍的故事,它不是传说。

  • 佛陀相佑

    作者:侯旭东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 香火新缘

    作者:[法]吕敏 / [法]陆康 主编 / 作者:[美]韩书瑞(Susan Naquin) / [法]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 / [法]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等

    在明清的帝都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庵观曾经遍布于大街小巷、宫殿园林乃至官府监狱。从皇帝、贵族、士大夫到吏役、商人和普通市民,都是宗教活动参与者。寺庙不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

    韩书瑞、魏丕信等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北京,从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皇家的宗教生活,以及北京几座寺庙的命运等面向出发,考察了城市精英在宗教生活与寺庙管理中的角色,更探讨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围绕北京城的寺庙所发生的关系变化。

    书中出现的碑刻、档案等一手资料,多为首次公开使用。此外,书中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也让我们得以辨识古老庙宇的遗迹,从而找寻对过去的回忆。这些资料与调查提醒我们,尽管如今关于“场所的记忆”经过了修改或文饰,但它们依然是了解旧时城市居民身份认同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

    【编辑推荐】

    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官员为何又频频求助于神佛?

    在城隍庙中,各方势力如何钩心斗角?

    中国的地狱与西方的地狱有何不同?

    寺庙有时是可转手的“买卖”,还能在佛道之间自由切换。

    最热衷于修庙的是皇帝和太监。

    笃信佛教的皇帝与国师的有趣对话。

    念经的真和尚和奏乐唱曲的假和尚。

    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中外学者35人与会,共发表论文23篇,集成此书。

  • 作为文学的《利未记》

    作者:[英]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

    《作为文学的<利未记>》是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晚年著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唐启翠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徐蓓丽、唐铎等译。《利未记》是《圣经》中经典的律法文书,在人类学家深究之下,却显现出文学文本建构和编码的匠心与深意。本书主要解析《圣经旧约》律法书《利未记》叙事结构、思维方式和书写风格中的神话再造关系等问题。在这本精心制作的书中,作者一步步解析《利未记》独特环形结构的文体风格及其文化渊源。逼近《利未记》这一古老文本的本质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神学法则:神圣律法文书《利未记》是叙述者精心设计的文学文本以重构宗教(圣所-祭坛-人体三位一体神话宇宙观)和律法公义的由来。本书对研究《利未记》及其相关解读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和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十架君王

    作者:提摩太·凯勒

    有人说:“耶稣的故事的确很能安慰人,但是,最终那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果真如此吗?提摩太·凯勒以*经《马可福音》为基础,探索耶稣的生平,让我们看到,耶稣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也是终ji的故事,耶稣是那真正的大君王。在十字架上受死,第三日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有权能拯救、更新这个世界被罪破坏的一切,并使相信他的人有力量面对生活中悲伤、痛苦和破碎的深渊。

  • 诺亚的孩子

    作者:[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1942年这年,我被改了姓名与年龄,成了诺亚的孩子。

    法国教育经典Top 10:教会孩子尊重所有不一样的生命

    ...................

    ※编辑推荐※

    ★给孩子的生命礼物:施米特生命教育读本系列

    与莫里哀、伏尔泰、雨果作品一同位列法国教育经典Top 10,以孩童的视角诘问生命的意义,用灵性的文字解释着许多成年人也说不清的问题。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法国版《辛德勒名单》

    1942年,这个犹太男孩被改了姓名与年龄,成为诺亚的孩子。面对生命的难题,他只想变成其他人……但在这场战争中,他懂得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与上帝对话的孩子”: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三项莫里哀戏剧大奖,他的作品全球畅销150万册,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与《小王子》《圣经》一同被列入法国“改变一生的书籍”书单。

    ...................

    ※内容简介※

    我叫约瑟夫·伯恩斯坦,我快八岁了,父母不知去了哪儿。但是马塞尔小姐说,我的名字得是约瑟夫·贝尔坦,今年六岁,父母死于一场流感;因为我是犹太人,要藏在蓬斯神父的黄别墅里。可是,犹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

    在蓬斯神父的秘密基地,我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我懂得了,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而我们的生命不只对我们自己有意义……

    “你知道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藏家吗?是诺亚。他救下了上帝创造的所有生物。”

    ...................

    ※名人与媒体推荐※

    在大屠杀的黑暗迷雾中,施米特的故事如同水晶般清澈明亮。

    ——《比利时晚报》

    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手法:用简单而有力的语言追问人生的意义、甚至悲剧的意义,造就了施米特的成功。

    ——《自由比利时报》

    《诺亚的孩子》是一本神秘的书,最美的那种神秘。

    ——法国杂志《Marianne》

    尽管是纳粹的主题,作者也能让人们在欢笑与泪水中与彼此心连心。

    ——法国《电讯报》

  • In the Closet of the Vatican

    作者:Frederic Martel

    In the Closet of the Vatican exposes the rot at the heart of the Vatican and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today. This brilliant piece of investigative writing is based on four years' authoritative research, including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those in power.

    The celibacy of priests, the condemnation of the use of contraceptives, the cover up of countless cases of sexual abuse, the resignation of Benedict XVI, misogyny among the clergy, the dramatic fall in Europe of the number of vocations to the priesthood, the plotting against Pope Francis - all these issues are clouded in mystery and secrecy.

    In the Closet of the Vatican is a book that reveals these secrets and penetrates this enigma. It derives from a system founded on a clerical culture of secrecy which starts in junior seminaries and continues right up to the Vatican itself. It is based on the double lives of priests and on extreme homophobia. The resulting schizophrenia in the Church is hard to fathom. But the more a prelate is homophobic, the more likely it is that he is himself gay.

    'Behind rigidity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hidden, in many cases a double lif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Pope Francis himself and with them the Pope has unlocked the Closet.

    No one can claim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Catholic Church today until they have read this book. It reveals a truth that is extraordinary and disturbing.

  • 佛传与图像:释迦牟尼神话

    作者:赵艳

    编辑推荐:

    深度解析释迦牟尼神话的全新力作。

    古希腊式神话如何被用来讲述佛陀故事,以佛传为基础,生动还原释迦牟尼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从犍陀罗到克孜尔,从于阗到敦煌,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佛陀造像、石窟壁画为证据,揭秘释迦牟尼神话的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八相成道”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摩尼从拥有“人性”到被赋予“神性”,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柯尔克孜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 自然科学史与玫瑰

    作者:[法]雷比瑟

    玫瑰十字会是西方17世纪出现的著名神秘结社,也是西方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秘密结社活动。本书追溯了它的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起源,详述其源头的秘仪,揭示其与“炼金术”传统的历史关联,重点关注它的基本思想,以及对西方18世纪以来的文学的巨大影响。

    本书不仅包含一系列生动的传说与典故,还以将玫瑰十字会的历史秘密呈现给读者,从哲学思想变迁的角度,探索玫瑰十字会通过神秘原始传统来与神圣永恒事物相沟通的方法,使读者了解玫瑰十字会的哲学。

    本书史料丰富、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辅以大量插图,带领读者走进玫瑰十字会的史与秘。

  • 与神作战

    作者:[英]蒂姆·惠特马什

    【内容简介】

    无神论是近代的发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吗?其实,早在启蒙之光把疑神的种子播洒到欧洲这片基督教传统深厚的土地之前,无神论在希腊世界就是公众辩论的严肃话题。

    作者蒂姆·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第一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这是一部内容权威、大胆的作品,既具挑战性,又散发悲悯情怀。在作者看来,人类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以及自由的争论。

    【本书获誉】

    现代人对于无神论问题的讨论大多泛泛而谈,蒂姆•惠特马什对于古代世界无神论却做出一番洞幽察微的探索。读到这样的书真是太棒了。——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

    《与神作战》及时且精彩生动地提示人们无神论与宗教信仰同样古老。怀疑主义……就在那个充满刺激和斗志的古雅典完全形成,并渴望一战。——《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

    早在人类理性最伟大的洞见得到现代科学的实证支持之前很久,就有人质疑超自然现象。随作者去了解这些先贤是一种纯然的快乐。——《自由思想家:美国世俗主义的历史》(Freethinkers: A History of American Secularism ),苏珊·雅各比(Susan Jacoby),

    《与神作战》一书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悦人的文字,讲述了一段古希腊罗马时代无神论的历史,当代宗教和世俗主义之争一时竟成热门话题。——《柏拉图为何写作》(Why Plato Wrote ), 丹妮尔·S. 艾伦(Danielle S. Allen)

  • 清教徒的革命

    作者:[美] 迈克尔·沃尔泽

    迈克尔·沃尔泽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哈佛大学学生的必读经典。

    英国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性要素的国家,在其现代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为什么是加尔文宗的清教徒带头发动荣登推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清教徒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何以具有如此的能量?而在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又为什么迅速地终结了神权性质的共和国?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作者着重关注1530-1660年间清教徒的历史,指出在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政治史上惊人的创新,创新的源泉是加尔文的教义和他的政治实践。作者指出,加尔文的教义不是神学,也不是哲学,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意识形态;加尔文宗注重政治现实,主张政治服务神学,并强调组织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政治是每个信徒的职业,要求信徒圣洁和敬虔,要求信徒平等但要完全遵守戒律和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与荣耀神的政治活动,乃至战争。而英国的清教徒多为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信念,由此经过100余年的准备,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完成了一次激进的革命,成为了后世激进主义者的先驱。

  • 基督教神圣谱

    作者:啸声

    五百余幅经典作品,近三百条基督教典故,精装四色印刷,一本书看懂西方艺术★五百余幅经典艺术作品,精装四色印刷。在西方艺术史上,以基督教典故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本书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百余幅,系统呈现了宗教与艺术之间紧密的联系,使入门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近三百条目,收录基督教文化常见人名、事件典故,了解西方文化必备参考书。基督教文化中的一些常用典故,不仅是多数绘画的主题,在翻译和阅读西方书籍也时常会遇到,本书不仅以图像方式呈现这些典故,更辅以文字说明,指其出处,校正译名,丰富、权威、立体、实用。

    西方基督教国家在史哲、政教、文艺等诸多领域,有一群称“圣”人物,构成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是,在西方几种主要语言中,这些冠“圣”人名虽各指同一人物,却具备不同字形及发音。在基督教作用下历史形成的西方文化同一性,因此被掩盖在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性之下。这一“人同名异”现象,给我国介研西方文化的工作制造了惊人的混乱,成为严重障碍。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旨在从名、实、相的立视角度,全面介绍这一重要群体,以期解决介研西方文化中人物译名混乱、生平事迹难查、艺术表现费解三大难题。

    本书收290条目,以中、英、法、西、德、意、俄七种语言的异名互相参照,统一中文译名。每条目对人物记其传略,对事件指其出典,对象征作出说明,以提供异名之下的实质性信息。本书选印有关西方艺术精品544件,既辅助文字以形象,又得文字作阐述。

  • 巫者的世界

    作者:林富士

    《巫者的世界》探索巫觋在中国古代社会各阶段的发展、变迁及其与政治、社会的互动,并以台湾地区的巫者与巫俗为个案进行精细化研究。既有纵向上从古及今的全面叙述,也有横向上对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考察,也有以台湾本土为对象的个案剖析,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学识。

  • 圣战与文明

    作者:张锡模

    《圣战与文明:伊斯兰与西方的永恒冲突》为作者生前计划写作的《伊斯兰与世界政治》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由于作者去世最终未完成)。作者以伊斯兰的兴起、发展、衰落、转变为叙事线索,借助各个不同时代国际政治体系、权力斗争格局、东西方交流冲突形势的演变,透彻说明伊斯兰的兴衰与世界政治的紧密关系,以及伊斯兰与世界政治的深刻互动影响。作者娓娓道来,向读者表明了伊斯兰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的背景,从而为人们了解今日世界伊斯兰问题的由来,打开了一扇宽阔的窗口。并为人们预测伊斯兰世界的前景,提供了若干宝贵的线索。

  • DK宗教百科全书

    作者:英国DK公司

    ★ 认识世界各种宗教极好的读本。

    ★ 解读人类信仰多元化的指南。

    ★ 全面、客观、系统讲述世界六种主要有组织的宗教的起源、教义、文化特征和发展历史的百科全书。你可以在书中寻找到什么是宗教,印度教和锡克教有何不同,所有的宗教都崇拜神吗,经文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很多问题的答案。

    ★ 1500多幅精美的图片,通俗的语言,将每种宗教的特点和本质生动地展示出来。如此立体而灵动的阅读体验,就是《DK宗教百科全书》。

    ★ 无论你去往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感受哪一种文化,《DK宗教百科全书》都是你储备知识的最佳选择。

    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世界各种宗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特征。涉及土著宗教,印度教,佛教,东亚宗教,锡克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教义、建筑形式、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描述,清晰的构架,让《DK宗教百科全书》同时兼具工具书和通俗读物的两种价值。

  • 禅的行囊

    作者:比尔·波特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之后的又一本力作。

    2006年春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比尔·波特横穿从北京到香港的大半个中国,追寻六位禅宗祖师的足迹,拜访了他们开创的六个禅宗道场。本书即这次旅程的全景记录。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访问地的相关历史背景、与禅宗大师的访谈实录、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有关禅宗最早的文字记录,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描述了中国宗教中心多年来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在世事变迁中保留下来的宗教遗产,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不管是参观中国最古老的藏经洞,参加持续数小时的坐禅,再或是拜见中国第一禅庵的住持,作者始终用充满智慧的视角和幽默的语言描述着他遇到的每一件事,使整本书显得趣味横生,又不乏严肃的思考,是一本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

  • 逆境中觉醒

    作者:加措活佛

    本书是加措上师的人生经历、故事和个人心灵成长分享。用文字,坦诚自己的心声,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心灵力量。很多人都喜欢问加措上师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得到指引,因为人生路上羁绊难免,在最艰难的时候,出路难寻,心灵需要重拾希望。

    加措上师尽己所能回答着,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人生路上羁绊难免,在最艰难的时候,出路难寻,心灵需要重拾希望。 佛法不仅在逆境中才会被提起,它在任何时刻都被关注和应用,可就像 身体产生疼痛了才会察觉到需要保养一样,逆境,往往可以促生人们觉 醒的力量,也是觉醒最好的老师。

  • 卢丹的恶魔:法国神父“附魔”案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知觉之门》作者、英国文豪阿道司·赫胥黎晚年“知识井喷式”写就的大案纪实作品。他梳理了近300年来针对“卢丹神父附魔案”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详实、精密、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件足以被钉在人类历史耻辱柱上的真实事件。

    *法国历史上的巨大污点:究竟是俊俏的风流神父,与17名修女之间因荒淫无度引来魔鬼附身,还是被权力精英阶级嫉妒,故而栽赃陷害?身临其境地看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失去自己作为人的所有权利,并在酷刑后被火刑处死。赫胥黎用400余页的文字带领我们走入那个狂野荒蛮的时代,并分析了“卢丹冤案”对此后300余年来欧洲社会、文化、宗教、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中文图书里罕见的、详细纪录了人类历史上容易被学界忽略的一段时代——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之后、大革命的曙光来临之前,那个荒蛮与文明、蒙昧与进步并行于世的怪异时代——的精妙著作,堪称法国版《叫魂》,写作时间却比孔飞力早了近40年。

    *英国《卫报》评选的“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图书佳作总榜,排行第9名。同名改编电影《卢丹的恶魔》由著名艺术电影大师肯·罗素执导,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外国电影”等多项大奖。时至今日,由本书改编的同名歌剧仍在欧洲大陆上巡演,经久不衰。

    ---------

    《卢丹的恶魔》记录了欧洲历史上一件巨大的冤假错案。事情发生在黑暗的中世纪结束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的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当时法国小城卢丹的教区长名叫于尔班·格兰第,此人博闻强识,仪表堂堂,只可惜他同时也是一枚情种,暗中欠下许多风流债。这些丑闻令他在卢丹与很多人结仇,敌人们决心要报复他。

    不久,当地修道院的一群修女被“魔鬼附身”,并声称全是因为格兰第神父与魔鬼签下了契约,使群魔来到中间与她们荒淫无度,才令她们被污鬼附身。经过宗教法庭和世俗法庭的审判,格兰第被判有罪,不仅身体受到非人的酷刑,最终还被火刑烧死。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梳理了近300年来针对这一真实事件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进行了严肃缜密的推论,推翻了修女们被魔鬼附身的说法,同时点出了十七世纪的欧洲在政治、民生、宗教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赫胥黎在写作这本书时,语气上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行文奇特,读起来相当有趣,尤其是用大篇幅对修女们的淫乱行为、驱魔人的驱魔仪式、普通民众的野蛮无情进行的记录。

    ---------

    “《卢丹的恶魔》用真实的史料曝光了法国教会内部在处理‘卢丹附魔案’时的腐败和勾心斗角,对愚昧的群众也做了最独到的点评,是赫胥黎最好的作品。”——《卫报》

    “像是一本奇怪的历史小说,但它的描述却基于坚定的事实和艰苦的研究……赫胥黎敏锐锋利的写作技巧、他重现那个消失时代气味和味道的能力无可匹敌。这无疑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故事听起来像小说,但它不是。”——《纽约时报》

    “《卢丹的恶魔》让就连不喜欢历史(尤其是法国历史)的读者都兴奋万分!作者的博学和活力同样让人着迷。”——《泰晤士报》

    “通过这次臭名昭著的附魔冤案,赫胥黎将宗教的神秘主义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了与众不同却令人信服的历史画面。”——《华盛顿邮报》

    “赫胥黎的杰作,也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灵性最有趣的书。”——《华盛顿邮报书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