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哲学

  • 柏拉图的《会饮》

    作者:柏拉图

    把柏拉图著作当成戏剧来读,不仅不是时下人们所欣赏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背叛”,而恰恰是一种对柏拉图本身的回归。从柏拉图对话的戏剧特征出发去理解柏拉图,既是文本自身构成的要求,也更是进入柏拉图丰富而多元话语系统的前提。既然生活本身不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么,柏拉图用戏剧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自身,也就正是为了更全面、更活生生地呈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大部分人仅仅满足表层生动的故事,让细心而智慧的读者既领悟其中的“微言”也不忽视其“大义“。
  • 生产(第九辑)

    作者:汪民安,郭晓彦主编

    汪民安、郭晓彦编著的《生产》是目前国内介绍欧美新学一个最前沿的阵地。虽然它的译文常常值得商榷,虽然它的版权一直模糊不清,但是它的价值,尤其是对那些渴望了解欧美新思想的内地读者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不容抹杀。本书为第九辑《生产(第9辑意大利差异)》。
  •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作者:马克•里拉

    当思想被激情左右,知识分子还可靠吗? 《读书》、《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国际先驱导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书评》推荐阅读。 知识分子一定是照亮公共空间的火焰吗?理想主义的人要失望了。以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生平行藏为据,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激情或时代风潮所迷惑,这些智识丰赡、影响过人的知识分子也曾笔底战栗,或隐蔽、或公开地偏向、支持极权主义,对暴虐政治制造的人类苦难,或拒绝承认、或文过饰非,甚至视而不见。历史行而无远,本书恰似一记幽微的钟声,既敲响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也提示社会公众保持必要的警惕。
  • 马基雅维里

    作者:迈克尔·怀特

    马基雅维里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基督教。他将有组织的宗教当做一种社会控制的设置和工具,但他也确信宗教有害于社会的演变,因为它引导群众关心虚幻的身后世界而非实在的当下世界。对于马基雅维里而言,《圣经》就像许多古典作品一样,它用玫瑰色的眼镜来透视世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达的观念就是马基雅维里认为的那种不根据真实的人性来定义现实世界、实践现实世界的思想典型,希腊的哲人用不可能企及的理想来构建他们的观念。马基雅维里也用评价柏拉图理想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基督教的道德。对于马基雅维里而言,基督教营造的教义结构是不现实的和不自然的,因而无真实价值可言。 如此这类的意见并没有使马基雅维里名噪一时。事实上,马基雅维里的名字遭到诅咒是因为他1527年逝世前几年有人盗版印制、抄袭、传播了《君主论》。不过那时的马基雅维里也习惯了被人不屑一顾。那些曾经想对他表示尊敬的人,尤其是那些其行为被他鲜明剖析过的君主,都会在马基雅维里阐述的真理世界面前感到难有其立足之地。而那种不屑一顾完全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写照,它意味着大多数统治者和君主对一本揭示他们手段的书本身毫无兴趣可言。
  • 權力的哲人

    作者:[加拿大] 羅斯.金恩

    數百年來,《君王論》一書影響了人們看待權力的方式──包括如何取得與如何維持──從而對本書以及本書的作者產生了混雜崇敬、恐懼與鄙視的態度。馬基維利不是君王,他只是個出身中產階級的朝臣與外交官,也是個擅長諷刺喜劇的作家和詩人,他會找人算命、在自己的葡萄莊園釀酒、騎在馬背上代表佛羅倫斯出使歐洲各國、還是個狂熱的古典學者,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個通曉人性的觀察家。不同於以往總是把馬基維利放在政治鬥爭與外交折衝的場景中,這本最新的傳記透過檢視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的政治社會脈絡,讓這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恢復了他的人性。
  • 罗尔斯

    作者:萨繆尔·弗雷曼

  • 亚历山大·科耶夫

    作者:[加] 莎蒂亚·德鲁里

    由于某些原因,科耶夫开始厌恶他大半辈子投身于其中的现代性事业。他开始认为,理性在全世界毫无羞耻的胜利已经造成了它在全球的暴政;现代性已经阉割了这个世界,并且夺去了它所有的魅力。结果,科耶夫回应了时髦的文化悲观主义,它已成为欧洲知识分子的标志。 亚历山大•科耶夫,一个谜一般的人物。他对后现代思想的影响如此知名,却鲜被理解。同时透过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双重视角来阅读黑格尔,科耶夫创造出了一套狂野的理论,如果说不是一种催眠般的混合物的话。在这本书中,德鲁里展示了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的本质,以及它同时对法国知识分子和美国知识分子所有的那种非凡影响。 根据德鲁里的说法,科耶夫认为历史是一场悲剧,上演着冷酷、无情、工具性的和没有感情的理性主义如何征服这个世界的故事。德鲁里认为,科耶夫将现代性观念视为乏味理性的决定性胜利, 这构成了后现代思想的基石。 从科耶夫提供的这种世界图像中诞生了一种隐晦的浪漫主义,它表现为一种深刻的怀旧。早已被理性摒弃的东西诸如荒诞、疯狂、混乱、冲动、本能、激情和膂力,被重新拾起。在德鲁里看来,这些理念浪漫化了无故暴力和反理性主义,而正是它们塑造了后现代世界。
  •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

    作者:(英)以赛亚·伯林

    以赛亚•伯林之所以享有崇高国际声望,不仅因为他身为哲学家、知识分子、教授、作家和公众人物所作出的赫赫成就,还因为他跻身众多不同领域,与众多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交往,同时还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与文化活动。对许多人而言,他是一位受人敬爱的朋友和导师。 伯林交游甚广,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无可比拟的多产书信作家,他存世的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八十年。这些书信既展示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风貌:杰出的自由思想家、牛津大学的一流学者、洞悉政治风云的外交官、知交遍天下的人情练达者,也呈现出他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庞大的社交圈子、对政治事件的精辟见解,以及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情有独钟。 本书为三卷本伯林书信集的第一卷,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涉及伯林求学、学术生涯早期及政治外交活动,全面展现伯林的早年生活,以及其杰出心灵的成长历程,并为了解二战时期西方政治外交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史料。
  • 马基雅维里

    作者:[英国] 昆廷·斯金纳

    ★大家写大家的小书,思想家评传的经典 ★正本清源,对“邪恶导师”进行历史还原,缕析马氏代表作 ★著名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研究“剑桥学派”旗帜性人物昆廷•斯金纳著 ★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作序推荐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告诫政治领袖们,为了求得善果,必须有为恶的勇气。从此他便成了狡诈与无德的代名词。他果真该承受如此恶名吗?昆廷•斯金纳在本书中力图回答这个问题,主要考察了马基雅维里的三部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佛罗伦萨史》,并以令人钦佩的晓畅文笔将马基雅维里的要旨呈现在读者面前。
  • 柏拉图

    作者:A.E.泰勒

    《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除开首简略叙述柏拉图的生平事迹外,全部介绍柏拉图著作中的思想。他在世80年,平生真正做到把“宇宙内事”看做“即是吾分内事 ”。上天下地,生命起源,灵魂与肉体,性爱与人伦,神性与永恒,道德与法律,科学与政治,知识与教育,语言与逻辑,修辞学与辩证法,特别花了很多笔墨,讨论个人修养,如何建立理想国家,如何培养“治国之才”,以及着重区别“智者”与纯正哲学家(也意味着“政客”和真正“政治家”的区别),等等。作者泰勒结合西方哲学史,夹叙夹议,使柏拉图的思想与近代哲学结合起来,使读者格外觉得亲切。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作者:(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学决斗之起源与遗产 《通论》、《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 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府计划和管控能撑起经济。这一观点很快为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接受。 与此相反,哈耶克是个一丝不苟的逻辑家,他顽强地逆流而上,在市场倡导者和自由意志者中找到了支持。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乔治 W. 布什等数代政治家,在两位学者的想法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这场争辩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 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后恢复到当前,资深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详细梳理了20世纪两位经济学巨人之间的这场论战。两位大师的不同愿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起起落落,迄今仍牢牢地掌控着它的走向。
  •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本书是卢梭晚年的重要作品,与《忏悔录》、《孤独漫步遐想录》一起并称为卢梭晚年三部曲。在该书中,卢梭将自己一分为二:“卢俊”和“让-雅克”,由“卢俊”和“法国人”就“让-雅克”的品格、作品与思想展开了对话,实际上是卢梭针对自己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对自己进行的全面辩护。本书系这一重要著作首次译为中文,是理解卢梭生平和理解其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对话体杰作。 译著前言 再发现让-雅克·卢梭 关于本作品的主旨与形式 对话I 对话Ⅱ 对话Ⅲ 上述作品始末 附录 1、以法莲山的利未人 2、《忏悔录》第十一章中关于《以法莲山的利未人》源起的叙述 3、致卡尔·利内函 4、B.布特比告读者 5、致德·圣-日耳曼先生函 6、卢梭生平年表
  • Karl Marx

    作者:Jonathan Sperber

    For nearly a century, Karl Marx has been imprisoned by "isms", misinterpreted through the writings of Engels and the totalitarian aspirations of Lenin and Stalin. Challenging this antiquated portrait, Jonathan Sperber demonstrates that Marx had more in common with Robespierre than with twentieth-century Communists. Using the recently opened complete Marx and Engels database, Sperber juxtaposes the private man against the public agitator who helped foment the 1848-49 Revolution and whose incendiary books inflamed the dissident world of Europe. Sperber not only animates Marx'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presents Marx's story against a backdrop of contemporaries. Like Peter Gay's Freud and Ian Kershaw's Hitler, Karl Marx becomes the defining portrait of a towering historical figure.
  •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

    作者: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

    这是一本介绍并评论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生平和正义理论的著作。作为罗尔斯的学生,本书作者博格对罗尔斯进行了专访,提供了关于其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从基本结构、正义的不同层次标准、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基本理念、两个正义原则、正义实现的社会基础、正义理论的证成问题以及罗尔斯与社群主义及康德理论的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评述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社会影响和意义,并在附录中汇集了罗尔斯生平年表、他的作品和二手研究资料。本书列举事实翔实,论证严谨中肯,是一部理解和研究罗尔斯及其思想的优秀著作。
  • 杰斐逊集(上)

    作者:[美] 彼得森 注释编辑

    这本书是杰斐逊写的自传、英属美利坚权力概观、弗吉尼亚纪事、政府文件、演说、咨文和答复、杂集和书信的综合文集。
  • 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

    作者:何卓恩

    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ISBN:9787542618993,作者:何卓恩著
  • 托克维尔回忆录

    作者:[法]托克维尔

    小布什的成功连任,让我们想到太多的东西,也许我们的历史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也曾经使那时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进入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甚至有一位历史学家说:“1848年革命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不过,此后什么也没有改变。” 托克维尔,这位了不起的法国思想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思想记录。 1848年1月,也就是革命发生的前夕,托克维尔在众议院对政客们说:“诸位先生,现在我把我深信不疑的事情告诉大家:我们正睡在活火山上,我对此深信不疑……”可是,所有人报以嘲笑,觉得他夸大其辞。 也许,今天我们也同样睡在活火山上,只是我还半信半疑。是时候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汲取智慧了。
  • 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作者:[美]肯尼斯 R. 胡佛

    本书写的是三个伟大的经济思想家,他们奠定了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基础。书中考察了每位思想家的理念是如何发展成熟起来的,他们的思想为何及怎样演变成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同当代政治经济局势相联系。凯恩斯、拉斯基和哈耶克年纪相仿,在学术生涯中是同事,都参与了20世纪决定性的政治事件。这三个人的经历,也是西方怎样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政府和市场、管制和自由、阶级和大众之间的选择的历程。
  • 马基雅维利传

    作者:[加] 罗斯·金

    传主介绍 尼可罗•迪•贝纳尔多•德•马基雅维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他拉开了政治哲学从古代转向近代的大幕,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基雅维利一生著述颇丰,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主要代表作有《君主论》《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等。 作品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国土分裂,群雄并起,马基雅维利于其中艰难求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先后委身数位君主,政绩平平,著述作品也不被重视,甚至被长期封禁。本书力图展现近代政治学开山鼻祖的生活环境和多舛命途,揭示“邪恶圣经”少为人知的书写动机,勾画一位思想巨人痴狂于梦想、不屈于命运的立体形象。 对于马基雅维利来说,正统的道德要求几乎不值得探讨——它们根本无法转化为社会实践…… ——以赛亚•伯林《反潮流》 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他的《君主论》乃是共和党人的教科书。 ——卢梭《社会契约论》
  • 约翰·密尔自传

    作者:约翰·密尔

    约翰·密尔是自由主义史上最重要的两位哲学家之一(另一位是洛克),他的《论自由》近一百五十年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成为各种自由主义运动的理论源泉。大家普遍认为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是“隐身”的,他们的理论似乎和他们的个人生活经历无关,但密尔却给后人展示了一个丰满的自己,它虽没有引入入胜的情节和华丽的语言,但却完整地层现了一代巨擘的成长历程。即使在这本书中,他也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作风:理性、审慎、克制。以及英国式的保守和绅士风度。他的伟大在于拒绝把思想和行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