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审问与明辨

    作者:刘东,文韬 主编

    “国学热”正持续升温,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代的论述也千差万别。从晚清、民国直逼当下,有关“国学”的学术话语,一再地成为论争焦点,而互不相让的交锋,看来还将延伸下去。 但无论社会上多么热闹,学界本身都应虚一而静,从学理层面推进既有的研究。缘此,围绕“国学”的性质、内涵、范围、取向、方法等根本问题,本书务求全面地搜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文章,希望读者对之的悉心“审问”,能成为获得“明辨”的文献基础。 为明晰地展示此一话语,本书不辞繁难,也不敢懈怠,对于各篇选文的背景与要点,均尽量给予钩沉、提要、注解,并准此写成了长篇大论的导言,冀能对延续至今的“国学”讨论,给予理论性的凝聚与提升,以作为百年讨论的扎实总结,更作为未来研究的更高起点。
  •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作者:Helen Sword

    Elegant data and ideas deserve elegant expression, argues Helen Sword in this lively guide to academic writing. For scholars frustrated with disciplinary conventions, and for specialists who want to write for a larger audience but are unsure where to begin, here are imaginative, practical, witty pointers that show how to make articles and books a pleasure to read - and to write. Dispelling the myth that you cannot get published without writing wordy, impersonal prose, Sword shows how much journal editors and readers welcome work that avoids excessive jargon and abstraction. Sword's analysis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peer-reviewed articl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documents a startling gap between how academics typically describe good writing and the turgid prose they regularly produce.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showcases a range of scholars from the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o write with vividness and panache. Individual chapters take up specific elements of style, such as titles and headings, chapter openings, and structure, and close with examples of transferable techniques that any writer can master.
  • 语法哲学

    作者:[丹麦] 奥托·叶斯柏森

    《语法哲学》是世界著名的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的代表作,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几部语言学著作之一。作者从人类社会的实际活动中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运用其他学科的成果来研究语言,阐述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语言学与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联系。书中充满独特见解。
  • 国学教程

    作者:张衍田 撰

    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衍田所撰,吸收了民国以来的“国学”概念,意在以文献为纲,向读者全面介绍国学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介绍了出土文献,下编介绍四部传世文献,并举出各部要籍.
  • 郝懿行集

    作者:清)郝懿行著

    《郝懿行集(套装全7册)》收录了清代著名经学家郝懿行研治经、史、训诂的大部分著作和诗文、笔记。包括《易说》、《书说》、《诗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春秋比》、《竹书纪年校证》、《汲冢周书辑要》、《荀子补注》、《山海经笺疏》等22部,以及诗文、杂著9部。《郝懿行集(套装全7册)》是国家古籍整理“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
  •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

    作者:(美)汤普森(Thompson,S.)

    本书是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国民俗学家斯蒂· 汤普森(1885-1970)数十年研究民间文学的一个丰硕成果。书中运用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对分布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梳理、排列和分类序号,寻根溯源地探讨各类故事的发展演变轨迹,婆媳不同类型、不同母题故事的形成内核和它所宣示的道德观念,以期显露故事的原始面貌,为认识文化人类的民俗、宗教、巫术、道德、法律、语言、艺术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心态,为了解和研究世界民间文学均提供了丰富资料。这是一部有故事素材述详,以后精到理论婆媳的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书后附有故事类型索引和故事母题索引,可备研究者检索参考。
  • 华语电影明星

    作者:(美) 张英进

    《华语电影明星:表演、语境、类型》是第一部对华语电影明星进行个案研究的明显研究(Star Studies)著作。在《华语电影明星:表演、语境、类型》中,15位来自美国、英国、澳人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分別分析了阮玲玉、黎莉莉、赵丹、张瑞芳、仲星火、凌波、周润发、林青霞、张国荣、李连杰等在华语电影的不同发展时段和区域广受瞩目的电影明星的形象特质和表演风格,考察了他们的明星形象得以建构和传播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背景;涉及了诸如明足表演、角色类型、媒体建构、政治宣传、网络话语、自传性叙述以及性別、类型、记忆和身份等等文化研究的广泛议题。《华语电影明星:表演、语境、类型》不仅适于从事华语电影研究、煤介和文化研究的专业读者,对普通电影爱好者而言,《华语电影明星:表演、语境、类型》提供的新颖的视角也将使他们在欣赏、审视银幕偶像时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

    作者: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1辑)(套装45册)》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

    作者:卜道成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朱熹与宋代新儒学导论》的资助出版范围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章程为依据,围绕着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朱熹理学这一核心,进而探索唐宋以来中国南方的思想文化、政治社会、民生经济、宗教习俗等各领域的演变发展,以及深入研究在朱熹与闽学影响下的闽台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尤其注重对东南海洋带文化传承的探讨,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区域的演进,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努力建构国学研究的东南风格。
  • 趣味社会学

    作者:尤卡・格罗瑙

    张异宾(笔名张一兵),生于1956年3月17日,山东茌平人,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江苏分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
  • 今日艺术理论

    作者:诺埃尔·卡罗尔

    本书讨论了当下美学研究中一个极受关注和颇具争议的问题,即何为艺术?这一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艺术"概念是否有一个真正的定义,以及"艺术"是否需要一个真正的定义。就此课题,本书的编者诺埃尔·卡罗尔做了相当重要的工作,其他作者都是该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所选择的作品皆代表了当下该领域内最具权威性、最新的研究成果。
  • 流动的现代性

    作者:齐格蒙特・鲍曼

  • 走出中世纪二集

    作者:朱维铮

    作为蜚声中外的一流学者,朱维铮教授以其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在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连贯的发掘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作出了独到地阐述,从而充分显示其不仅把握中国历史昨天、前天的学术修养,更体现其关怀人类社会今天、明天的人文精神。 目录 序 走出中世纪 ——从晚明到晚清的历史断想(续) “君子梦”:晚清的“白改革”思潮 清末的现代化思潮 ——夜读小札 清学史:学者与思想家 在晚清思想界的黄宗羲 一、寂寞“待访”二百年 二、清末鼓动反君主专制的经典 三、推崇《明夷待访录》的角度 四、章太炎由“非孙”而“非黄” 梁启超和清学史 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 梁启超与“五四事件” “迷梦的政治活动” 映现危机意识的“心影” 徘徊于治学与问政之间 并非治清学史的第一人 章太炎和梁启超,兼及刘师培 非天才的天才论述 自己给自己作盖棺之论 胡适《自传》的一则附注 难讲的“原儒”公案 关于钱穆研究 钱穆的文化关怀 民国学术史的过渡人物 新儒家呢,还是史学家? 略说钱著《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与章太炎、梁启超 附记:也说“国学大师”之类 令人将信将疑的回忆录 ——评《银元时代生活史》记章太炎 似已忘却的回忆录 《积微翁回忆录》 杨树达上告杨荣国 杨树达私记陈寅恪 叙史的小小尾声 索解晚清的民间报人 ——廖梅著《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小引 杨度的《杨氏史例》 百年来的韩愈 《伯夷颂》颂错了? 曾国藩与韩愈行情 严复《辟韩》及其反弹 韩愈在“五四”前后 韩愈和民国“训政” 陈寅恪《论韩愈》前后 俞平伯与陈寅恪 陈寅恪在劫难逃 韩愈成了“尊儒反法”的反面教员 对韩愈“一分为二为宜” 顺便说到《拘幽操》 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引言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耶稣会士向往中国 基督教在华梅开三度 十八世纪的相反记录 马礼逊与太平天国运动 从“教难”到“教案” “传教宽容条款” 利玛窦的后继者们 在华的自由派传教士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剪影与参照 晚清上海租界的宗教文化 历史展现的特定文化形态 光怪陆离的宗教现象 新旧基督教 两个租界的“自治” 新教各差会的“学术传教” 仍待深究的课题 过去的“风流世纪” ——关于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龚橙与火烧圆明园 ——以讹传讹的一则史例 附录: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现代大学的中国先驱 ——《马相伯传略》弁言 《壶里春秋》小引 “五四”: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 我看经学与经学史 ——《中国经学史十讲》小引 关于清代汉学 一、三类“汉学” 二、名目的确立 三、名实问题 四、形态问题 五、文化比较 晚清学术的非传统化进程 读《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家谱和年谱 “国学”岂是“君学”? 从儒学史说到新儒学 关于马一浮的“国学” ——答《大师》编导王韧先生 一、介绍马一浮的“价值” 二、关于马一浮拒任北大文科学长 三、马一浮与中西文化 四、马一浮为何强调“直接孔孟” 五、马一浮与复性学院 我的书架没有秘密 ——答《南方周末》编者刘小磊先生 跋
  • 文化研究

    作者: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探讨的“文化研究”不能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是“对文化的研究”。作为专门词组的“文化研究”具有更限定的含义,它特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知识—思想探求领域,其先驱人物是威廉斯(R.Williams)、汤普森(E.P.Thompson)、霍加特(R.Hoggart)。文化研究是一种新出现的、特定的研究文化的方式。
  • 民粹主义

    作者:(英)塔格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中国10余年所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 本丛书旨在以社会科学的基本要领为立足点,使社会公众以最简单便捷的途径迅速掌握西方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是一套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蒙学读物”。本套丛书作为欧美大学的基本教材,全部由西方各个领域的首席学者执笔,并不断追逐时代变迁,反复更新,已经成为西方公认的最权威的社会科学基本读物之一,是年青学子进入社会科学圣殿的第一道台阶。
  • 文化研究简史

    作者:约翰·哈特利

    《文化研究简史》讲述了文化研究永远不会再是那副老头老脸、老胳膊老腿了。在这一亩三分地界,不论你是初试啼声的新手还是驰骋沙场的老将,约翰?哈特利的这部新作都会令人遽起整冠而坐,洗耳恭听。章章有新解,节节见创意。可谓里程碑之作。如此讲述文化研究的历史,可谓辉煌,可谓壮丽:不仅满足了表演杂技的欲求,还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大道两侧,既有重要的地界标志,也有出人意料的夕阳斜径。文化研究在中国可谓热火朝天.但知文化研究为何物者,可谓凤毛麟角。作者以三寸不烂之舌,半尺生花妙笔,忠实记录了文化研究的旅程。它对文化研究的孕育、起源和发展,文化研究的理念与实践,文化研究的困境与前景,以及文化研究对中国的意义,均做了极具挑战性的阐释,凝聚了一代杰出学者的全部才智。
  • 中国文化的展望

    作者: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

    作者:[美] 詹姆斯·埃尔金斯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主要内容简介:在这本写给学生和老师的机敏的生存指导中,詹姆斯·埃尔金斯检视了大学艺术教育里普遍熟知的“教授无法教授的东西的奇怪努力”:追溯了现代艺术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了关于基础课的合理性、艺术学校与知识阶层的疏离对传授和学习艺术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认真探讨厂艺术课上无法学到的各种艺术类型,艺术评论中的各种现象,尤其强调先人为主的假设所带来的混乱;最后则提供了可以使评论变得更加有效的建议。 埃尔金斯发现,在艺术教室里“我们对自己的所为知之甚少”。他尖锐的评论为正在进行艺术学习的人阐明了学习艺术的各种经验,也为正在艺术大门外徘徊的人打开了—扇让人有兴趣—一窥究竟的窗户。
  • 云雨

    作者:江晓原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面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值,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员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就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 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国学入门

    作者:朱维焕

    本书是由作者讲授“国学入门”时所备讲义之精华整理而成。其文究国学之根柢,贯其枝叶:首先阐明何为“国学”,接着从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和历史之学四方面加以详细考察,疏证剖析、详尽窍实,博于搜采、深于考证、审辩通微,集众说之长。此书足为后学者深入国学研究之津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