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

  • 邬达克

    作者:[意]卢卡·彭切里尼,[匈]尤利娅·切伊

    本书是在意大利学者卢卡•彭切里尼的博士研究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兼具传记和建筑研究双重性质,以年代为经、建筑活动为纬,勾勒出了邬达克动荡漂泊的一生,以及在建筑专业领域的兢兢业业与出色表现。该书堪称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邬达克的最新、最深入和翔实的一部著作。
  • 建筑师梁思成

    作者:林洙

    本书由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记述了梁思成先生的生活、工作,以及梁先生在建筑上的成就。
  • 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

    作者:(美) 迈克尔 坎内尔

  • 作者:梁思成,林洙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随书赠送印有梁思成手绘图的藏书票。
  • 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

    作者:(意)乔治・瓦萨里

    本书记载了三十三位影响艺术史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家们的点点滴滴。正如作者自己所称,从长辈的叙述中,从大师们的子孙后代遗下的尘封虫啮的各种记录和著述中,不辞辛劳地查考大师们的出生地和生平事迹,同时大海捞针般地收集、查证、写下了那个时期重要艺术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从而使我们今天的艺术有史可言。艺术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艺术在这里―一展现。作者不吝丰富细腻的感情和优美朴实的文字,复活了古代的艺术大师们,充实了今天的艺术史。
  • 世界建筑师

    作者:茨威格

    《世界建筑师》内容简介:茨威格把"精炼、浓缩和准确"作为自己传记创作的准则,但他并不稽古抉微,旁征博引,露才扬己,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是出之文献资料,而是惟一出之自觉的爱去塑造一个命运。"这里他用塑造这个词,而不是叙述或者介绍。正因如此,在这部《世界建筑师》——也在他的其他一些传记作品——里,茨威格怀着一种炽烈的激情,以多彩的文笔,为我们描述的如其说是他们的生平,不如说是在塑造出他们的艺术形象。茨威格对一个人生平中外在的、无关宏旨的、可知也可以不知的并不看重,重要的是他要展示出这些大师的独特之处和复杂的幽暗的精神世界,这也就使这部《世界建筑师》有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评论界的看重,为他赢得世界性的赞誉。这部传记在茨威格的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一部自传

    作者:[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书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懵懂与自然的启蒙;初入社会的青涩与憧憬;事业起步的欣喜与磨练;以及他自立门户、与流俗决裂的卓越不群。 在赖特优美流畅的文字与奇巧清新的哲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整个建筑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社会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梁思成传

    作者:窦忠如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传记。作品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大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深刻体现出梁思成身上所凝结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出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继承和创新的精神。   作者语言平实而不乏精妙,理性述说而满含深情,结构宏大而细致入微,情节跌宕而激流奔涌……写得不仅用心用情,而且更粗短理用智,令人感慨万端。
  • 边走边思考

    作者:(日) 安藤忠雄

    四十年里,建筑家安藤忠雄不断思考着属于自己的路向。他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不断抓住机会拼命着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开始是边工作边学习建筑,之后开启了自己的世界建筑之旅,期间从未间断反复思考建筑。包括对住宅建筑的思考、建筑师工作的要考虑问题、新时代对建筑的再思考以及建筑的未来。最终成为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家之一。 本书根据NHK播出的节目“100年的采访——建筑师安藤忠雄”整理,专门写给100年后想当建筑师的年轻人们。
  • 流水别墅传

    作者:富兰克林•托克

    《流水别墅传》这部传记讲的不是哪个人,而是20世纪最著名的别墅。自从1937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瀑布上高高建起这座别墅以来,学界和公众对它的赞誉经久不衰,可它的来龙去脉却始终是云山雾罩的,没人说清过。 当年赖特受命设计这座别墅时,年近七旬,华年已逝,往昔的盛名也早就一去不返。他手头没有工作,而此时正值大萧条期间。匹兹堡的百货商店大亨埃德加•考夫曼是“美国最机灵的零售商”,这位慈善家野心勃勃地要造出一件举世闻名的建筑作品,他走进了赖特的人生。他们二人的合作出人意料:一方是几乎毫不在意现代建筑的犹太裔商人,另一方是对犹太人戒心重重的现代主义大师。然而,这两个人齐心协力建成的非凡建筑影响深远,让他们双方都名满天下,而且把赖特推上了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的宝座。 《流水别墅传》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家庭剧,剧中人包括考夫曼、他美丽的堂妹兼妻子莉莲、他们的儿子小埃德加,这个故事的核心要素是小埃德加如何影响了流水别墅的诞生,并推动它声名日隆。 《流水别墅传》里说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大人物,比如弗里达、爱因斯坦、卢斯、罗斯福,它让我们看到,是什么导致了埃德加•考夫曼的别墅不但成为赖特的杰作,还在整个美国社会中广受膜拜。 本书带给读者的一份愉悦在于它生动描摹了匹兹堡的上流社会,从社会意义上看,这个阶层是倒退保守的,而他们在品位、嗜好和性趣方面却无比热爱奢华和宏大。
  • 中国建筑之魂

    作者:费慰梅

    《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作者费慰梅,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学者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曾任重庆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费正清则在哈佛大学主持中国研究专题,哈佛的“费正清中心”就是为了纪念他毕生的成就而建。1932年,新婚的费氏夫妇在中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梁氏夫妇,彼此之间共同的学者气质,使四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两对夫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联系。
  •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作者:林洙

    本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本书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记录下了“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点滴史实,跳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因而,本书不是名人琐事的堆砌,更非关于名人的猎奇之作,而是以一人、一家经历见证历史的严肃作品。 本书从20世纪40年代写到梁思成先生去世的70年代,图文并茂,全书计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梁思成与林徽因

    作者:〔美〕费慰梅

  •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作者:田时雨

    徽因的美丽,在她的外貌。两条小辫,颇具神采的清亮的双眸,有雕琢之美的精致的五官,脸颊上的笑靥,浅色半袖短衫,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宛若飘逸仙子。徽因的美丽,又不在她的外貌。她读书很多,她有活泼跳跃的思维,明澈清新的识见,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龄。这是她的智慧美。她热爱朋友,有朋友在,她就思路洞开,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火般熠熠闪亮,耀人眼目。这是她的性灵美。她是“古建筑”上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与美丽的阑干。这是她的人格美……
  • 贝聿铭全集

    作者:(美)朱迪狄欧(Jodidio,P.)+

    1983年,当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贝聿铭全集》是这一评语的最好见证,本书以他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 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同时,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等重要作品让他在美国国内也早已家喻户晓。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作为第一本研究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专著,书中由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和卡特?怀斯曼撰写的深度评论,将成为有助后人研究贝氏风格的珍宝。
  • 破土

    作者:[美] 丹尼尔·李布斯金

    也许,我们从没有想过建筑可以是一个叙述载体,一个疗愈空间。 李布斯金的建筑作品,回归地域、文化、族群、个人的历史,聆听石头的声音,讲述流动的时间故事。倾斜的地板、不成直角的墙角,圆弧的屋顶、由罅隙倾泻而下的光、无尽反射的水晶体,没有一个空间不让人驻足反思——从刻满世代伤痕与哀悼气氛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到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旁的螺旋体,拆解冲突本质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重现画家密闭幽室的努斯鲍姆美术馆,乃至世界贸易中心重建项目中呼应自由女神火炬的“自由塔”,将双塔崩塌时刻凝结的“光之楔”。 除了阐述建筑师自己的创作理念,书中还穿插他对生命、家族、文化根源及对建筑这个行业的省思。这不只是一本建筑师的回忆录。
  • 记忆的毁灭

    作者:[美] 罗伯特·贝文

    贝文聚焦于一系列对建筑具有致命破坏性的战争和冲突:从16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将阿兹特克城市夷为平地,到二战对德累斯顿和东京的地毯式轰炸,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事,伊拉克清真寺破碎的外砖,9.11世贸大厦的坍倒。当“图腾”建筑被争端和战事的蹂躏所毁灭时,垂危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本书揭示了一个国家与其景观是多么息息相关,消灭建筑的下意识的袭击中,潜藏着终结一个民族的复杂目标,以及“宿命地缠绕在一起的种族屠杀和文化屠杀的经验”。贝文挑战了“间接破坏”的概念,指出这实际上是蓄意的战争行径,最终提议把“文化屠杀”定为须受国际法制裁的罪恶。作者指出,这样的毁灭不但是粉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心,而且是在蓄意根除文化记忆——从更根本上说,即文化的存在。
  • 图像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这是一部不甚完备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之所以“不甚完备”,是因为它写成于战乱中的1946年,四川宜宾偏远江村李庄。这部英文著作,由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女士追回丢失二十多年的珍贵图稿,直到1984年英文版才成书。80年代末,由梁思成先生的公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
  • 明清室内陈设

    作者:朱家溍 编著

  • 建筑十书

    作者:[古罗马]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是西方古典时代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全书,也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本建筑学著作。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维特鲁威的接受史,两千年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师和理论家对于维特鲁威的认识和评价,折射出建筑观念的流变,也决定了西方城市与乡村的景观。除了建筑史的价值外,它还是一部真正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文献学、数学、几何学、机械学、音乐学、天文学、测量学、造型艺术等诸多领域,它所记载的不少史料在其他文献中已无法寻觅,为科技史、文献学与语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维特鲁威生活在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重要转折期,他在文化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不遗余力地维护着从古希腊继承下来的文化价值观和建筑理想。他在书中所强调的建筑师的通识教育、知识的统一性、建筑的意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建筑与社会伦理、人类健康与环境等问题,至今仍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中译本根据剑桥大学1999年的英译评注本译出,此版本是唯一的英文评注本,也是所有现代语言版本中插图最丰富的版本,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古典学与艺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当今,处于国际视野下的我国的建筑学与美术学,迫切需要系统引入西方经典文献,尤其是经典著作的新译本,以奠定学科的基础,并惠及其他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