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

  • 林徽因讲建筑

    作者:林徽因

    独有中国建筑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布甚广大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重要建筑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可置议的进化至极高程度。更可异的是:产生这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不简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垒出变化,更曾经多次与强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触,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生冲突战斗…… 这结构简单,布置平整的中国建筑初形,会如此泰然,享受几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个最特殊、最体面的建筑大族,实是一桩极值得研究的现象。
  • 建筑的诗学

    作者:岩冈龙夫,奥山信一,曾我部昌史,刘东洋,

    坂本一成是日本当代在建筑设计、建筑教育与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他设计的住宅建筑不追求哗众取宠的形式,而用全部的精力让居者爱其屋,代表了日本建筑关注日常、以人为本的一支传统,越来越受到当下世人的瞩目与推崇。 本书通过坂本大量作品、对话和文章展现了对包括形式意义在内的诸多话题的缜密思考,其整体风格正如坂本一成的建筑作品,平坦、温和,又带有些许惊喜般的构成,呈现给人们的是远离流行的质朴。该书特意选择了“对话”而非“文章”式的说教,目的就是希望以倾心交谈的方式让读者更直观地聆听到坂本的“心声”。在配图上,更多地选择“图纸”来传递建筑语言本身的信息。这是一本为中国读者全新打造的坂本一成专辑,图纸数量史无前例,理论表述在对话中呈现。
  • 作为隐喻的建筑

    作者:【日本】柄谷行人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绝对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 日本近代建筑

    作者:藤森照信

    《日本近代建筑》是研究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史的经典之作,代表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学者关于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并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诠释这一阶段的建筑历史,是对建筑有兴趣的人必备的一本书。
  • 住宅設計解剖書

    作者:増田奏

    用蓋給自己住的心情來設計房子 「從事建築設計工作二十餘年後,今讀《住宅設計解剖書》真有一番溫故知新的感動!它以 ”人” 為本的設計理念闡述住宅建築的真諦,用最淺顯易懂的圖文鋪陳,確是最容易讓人理解的一本好書。」—— 中悅建設 建築金獎, 林永發建築師 推薦 給正打算整修裝潢住家的你 如果你正著手整修房子,現在大概經常與建築師或設計師討論新房子的種種瑣事吧。在這裡,我有一個忠告,負責設計你房子的人,不是只有設計師而已唷,你自己也必須積極地參與設計過程。應該說,請你務必要一起參與。你對於房子的各種需求或期望,就是設計的起點,也會是設計的終點。因此,不僅僅是要向設計師傳達需求,在實現期望之前,可能有許多問題會碰壁,你有與設計師共同尋求解決辦法的權利與義務。 因此,必須具備只「GET」最重要選項,而「CUT」其他部份的判斷力與決心。最終的決定,都是交給身為業主的你來定奪。遇到必須二擇一的狀況之際,在得與失的面前,一定要花時間仔細地端詳。 專業的問題可以丟給設計師去處理,但是問題的原因與結果的預測,這些是業主與設計師必須共享的經驗。在你遇到需要決定 CUT & GET 的狀況時,本書提供你該用什麼樣的判斷為基準,以及類似小提示般的知識。透過本書,如果可以讓你多去了解一些住宅設計的過程以及設計者可能面臨的困難,就是這本書對您最大的助益了。 給正在學習住宅設計的學生們 本書大半的內容都在闡述一般住宅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空間或裝置,背後都有其形成的理由、發展過程與故事來由。希望大家能注意到即使在看似平凡的住宅,在小地方都潛藏著「原來如此」的智慧與技巧。進而讓你想要重新審視現在住的, 或是以前住過的房子,才是本書的目的。 不僅是住宅設計,在任何領域的訓練都是從基本開始入門。以棒球為例的話就是傳接球,網球的話就是揮拍練習。雖然基礎練習累積到一定程度,也不見得可以立刻上場實戰。但是,若是基礎沒有貫徹,很難實際去應用也是事實。連傳接球練習都沒有做過的人,馬上要他投出變化多端的球路,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書可能無法立即提升你目前設計課題的品質,但如果是想要修正準備提交的作業裡面可能因粗心而忽略掉的錯誤或是不對勁的地方,本書絕對是個很好的幫手。 再者,如果你是屬於平常的事物都無法滿足你的那種學生,你可以先暫時試著保持疑問沒關係。透過追溯這些平凡事物的來由,或許你也能找到新的思考方向,做為激發創造力的跳板。 給開始從事住宅設計實務的工作者 本書也是寫給對設計熱心,但有時候可能誤入歧途,讓問題複雜化結果亂成一片的工作者,促使他們可以回歸設計的本質。總之先回到設計的起點,對於空間、裝置或目的、意義等所有的事情都重新再思考一次吧。 特別是住宅,使用目的與用途是橫跨多元,必須先決定各種元素的優先順序。而且,設計的過程是多面向的,有時候會發現已經與原先的問題點離題太遠,或是手邊的圖面因為這個方式或那個技法綜合拼湊,造成特殊的細部或尺寸,整體顯得很不調和。即使是身經百戰磨練過來的資深設計者,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誤觸陷阱。不過,資深設計者當然累積了較卓越的危機管理能力。他們會判斷現在走的路到底是不是自己該走的路,或是與原來的路大概有多少的偏差距離,可以用身體感覺去察知,必要時拿出羅盤,具備立刻就能修正軌道的能力。 在建築的所有類別之中,特別是住宅的歷史與數量都是佔絕對多數的一種建築型式。而在其中,有著前人不斷地嘗試錯誤才蓄積至今的設計基礎。雖說是基礎但可別小看它了,看似平常的東西或形狀,自有其「平常中的道理」。只有知道這些道理,且能充分運用的設計者,才能成為自在操作手中羅盤,邁向正確道路的人。只是,可千萬不要就此滿足。只是安於基礎現狀的話還不能稱得上是獨當一面的設計者。必須回到根本重新考量,才有辦法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突破關鍵。舉例來說,屋頂都有設計斜度,而且一定會有一點點出簷。正因為確實理解這些設計基礎的意義,才有辦法設計出只要背面有適當支撐,屋面斜率可以淺緩且無須出簷的屋頂。 做為這些設計基礎的參考書,並非要表達單一的終點,而是並列著大量出發點的導覽,這才是本書的目的。 本書特色 ■日本專業建築師增田奏 30 多年經驗,整理出最便利、貼心的住宅建築物設計法則。 ■圖解式的住宅設計與規劃解剖書,用易懂的 550 幅插圖搭配解說文字,讓您清楚了解關於家的所有設計與規劃。 ■書中處處可見作者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及巧妙比喻,諸如「住宅設計,就等同於做一個美味的便當」、「冰箱是萬人迷,任何人都會不自覺的靠過來」、「擺錯床的位置,半夜就等著撲床了」…等等,讓你輕鬆吸取住宅設計的箇中巧妙! ■本書清楚扼要地介紹各種住宅設計知識,範圍涵蓋門廊、玄關、樓梯、門、客廳、餐廳、廚房、臥房、收納、廁所、浴室、屋頂、牆壁與開口、隔熱、通風、隔音、地基道路、停車空間、動線、…等,一書在手,就可吸取專業人士的經驗與智慧。
  • 居所中的水与火

    作者:[日]光藤俊夫,[日]中山繁信

    《居所中的水与火:厨房、浴室、厕所的历史》内容简介:我们人类生活的开端,正是从水与火的使用开始的。把水与火纳人居所,就是文明的进程。而厨房、浴室、厕所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见证我们从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变为文质彬彬的现代人。居所中水与火的历史,也是管窥人类文化生活的视角。《居所中的水与火:厨房、浴室、厕所的历史》的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回溯历史长卷的一隅,为我们带来妙趣横生的知识。
  • 日本建築史

    作者:

    内容(「BOOK」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建築は人間生活の舞台として時空間を超えた普遍性を有するとともに、一方で、ある地域、ある時代の社会を映す「鏡」とも言われるように、政治・経済・文化・芸術といった時代のさまざまな情況や精神と分かち難く結びついた、きわめて社会的存在であるというのもまた、否定できない事実である。そのような両義的な建築のあり方は、建築を通して日本の歴史の一端を垣間見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だろう。そこにこそ本書の大きなねらいがある。 内容(「MARC」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建築はその時々の政治・経済・文化・芸術と分かちがたく結び付いた、極めて社会的な存在であることを踏まえ、日本建築の黎明期から前近代までの建築を種別に章立て、様式や細部、その変容と多様性を解明する。〈ソフトカバー〉
  •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作者:[日] 安藤忠雄

    这是安藤忠雄对建筑与生命、建筑与环境最深刻的思考。在游历世界各地时,他被那些与当地自然风土相适宜的建筑深深感动——他看到了建筑的生命力:它反映出人类的根本欲望,描绘出每个居民的梦想,是人们灵魂的依托。 本书以主题设定来谈建筑。安藤从各主题切入,列举他到访过的城市与邂逅的世界建筑巨作,叙述它们身上被寄托的梦想,并结合他自己的作品,阐释人对建筑的真正想望。
  • 设计与死

    作者:黑川雅之

    黑川雅之被称为“东京的达芬奇”,作为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黑川雅之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的工业设计文明发展史。“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
  • 安藤忠雄建筑讲座:建筑与我的梦

    作者:[日]安藤忠雄

    自学成才的建筑大师!最生动有趣的十堂建筑课! 本书根据建筑师安藤忠雄在东京大学建筑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作品秉承了安藤一贯的低调真诚,不是深奥晦涩的建筑知识堆砌,而是从作者的经历入手,悉数对自己影响极深的建筑师、艺术家,小建筑、大事件,将自己30多年的所见所闻倾情分享。“建筑”对于安藤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事业,更是不断催生希望的梦想。安藤口中的“建筑讲座”也并非艰深晦涩的理论,更多的是他青年时代的所感所闻,是一段思考与寻觅的人生经历。
  • 龍貓的家

    作者:宮崎駿

    閱讀本書的文章、照片與插畫,真的讓人身心都獲得療癒,內心感到非常的富足。 .這是一本閱讀時彷彿就能感受到自然美景與土壤香氣的訪問紀實。 .這本書讓人經由閱讀體會到,自然的恩賜與住家主人的個性融合為一體的好住宅有多麼的珍貴。 讓我們隨著宮崎駿導演的腳步, 一同來探訪龍貓也會想要居住的「懷舊住家」吧! 充滿昭和30年代人文氣息與生命力的住宅, 將藉由宮崎駿導演的文字與插畫,以及攝影師和田久士的精彩照片, 一一呈現在《龍貓的家》一書當中。 本書所介紹的每一個住家,都飄散著濃濃的昭和30年代風情,而每位屋主對於其所喜愛的住宅風格,要如何配合周邊建物與環境,來營造出屬於個人品味的庭園造景,我們都能透過文字來領略其想法,並且藉由插畫與照片感受每一幢懷舊住家的生命力。當我們每天都面對著冷冰冰的西式都市建築時,這些碩果僅存的老建築總是讓人格外的珍惜。 「坐在向陽的走廊上,一邊抽菸一邊眺望那終於綻放的寒梅景緻。夏天的時候,走廊上的玻璃門全都打開,在通風良好的和室枕著座墊打盹,孩子們會在母親開關走廊防雨窗的聲響中醒來,或在聽到還爬不上沓脫石的小狗鳴叫後,一蹦而起……」(摘自內文)
  • 人类与建筑的历史

    作者:[日] 藤森照信

    身兼建筑史家和建筑家的藤森昭信,看待建筑的角度非常独特。藤森昭信认为西方建筑对日本建筑的文脉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是现代主义破坏性最强,深及建筑与人类的关系。而藤森昭信在这本小书里试图追寻人类发展的线索,重新梳理建筑发展的脉络,将重新解体的文化碎片重新捡起,与破坏之后完全做别的东西的现代主义相比较,破坏之后再重新组合建立的就是藤森流。
  •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作者:Ando, Tadao,安藤忠雄

    這是安藤忠雄自剖對建築最深刻的思考、創造的原點,和對環境深切的關懷! 「我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我深深為透過建築描繪出的人們的夢想感動,思考這些,能讓我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唯一一次在日本NHK大眾講堂系列演講結集。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住宅,是建築的原點。 思考「住」的意義能讓我回到原點,把我推回建築為何的命題。 思考建築時,「都市」經常是我思考的對象,也是靈感的泉源。 透過建築孕育出新的「什麼」,是我最想要珍惜保有的。 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遺產。 我時常反問自己聚集而居意味著什麼、公共代表什麼、什麼是豐富多元,以及自己能做什麼。 思考環境時,最後可以依賴的只有人們對自然的感受力了。 我每天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 我希望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 安藤忠雄在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而立志走上建築這條道路,他認為旅行可以形塑人,也能形塑建築,所以安藤以旅行來學習建築。 在旅行各地的同時,安藤為順應當地自然風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深深感動,他看到了建築的生命力──反應出人類的根本欲望,是人們靈魂的依靠,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 因此,安藤從接觸建築以來即不斷詢問自己:「透過建築可以達到什麼?」、「建築究竟能對社會、地區有什麼樣的貢獻?」、「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相對於提出創新具突破性的建築,安藤更在意的是建築對人的尊重、對社會的批判;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都市文化遺產。因而,安藤認為:建築對於其所在的環境,是有回饋義務的。 對安藤而言,現代建築的創造不再只是一般意義的形式探索,而是種精神意旨。建築也不是隨著完成即停止成長的靜止物,只要在社會上人們持續利用,就是種經常變化成長的「生物」。因而,安藤希望能透過邊做邊想的實驗性精神,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而建築對於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也是往後建築家們必須省思的課題。 本書以主題設定來談論建築:建築原點的住宅、群聚而居的集合住宅、集合眾人的廣場、都市、不同領域對話的合作共鳴、創造特定場域特有的建築、培育人的場所、自重建出發、庭園世界,以及邊做邊想等。安藤先從主題的定義切入,接著帶出他親身踏察過的世界建築鉅作,所欲表達的理念與作法,最後陳述自己的實際作品,以及藉此作品所欲表達對建築的內心想望作為結束。
  • 奈良大佛

    作者:香取忠彥,穗積和夫

    ◎在日本銷售已超過60萬冊 ◎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選定圖書 動員260萬人(約占當時日本一半的人口)齊心協力建造的奈良鑄銅大佛 佛教於西元六世紀中葉傳至日本,當時百濟的國王送了佛像與佛經給日本天皇。首次接觸異國佛像的日本百姓都非常訝異,然而雙手合十膜拜之後,油然產生莊嚴情緒,心境也跟著祥靜平和起來。這樣的體驗一點一滴吸引著日本百姓…… 西元八世紀,在天平時代的奈良便建造了一尊跟龍門奉先寺大佛一樣的盧舍那大佛像,那是一尊高度約十八公尺的鑄銅大佛——即現今東大寺的大佛。只是這尊大佛後來仍難逃戰火摧毀,後來屢經數次的修葺復建。今日所建的奈良大佛便是江戶時代所重建。 只是一千二百年前的天平時代,人們是如何建造如此龐大且具高度鑄造技術的大佛像呢? 一千二百年前的平城京(奈良)是座宏偉繁華的京城。西元七二九年時,年號改為天平,當時為聖武天皇。然而即使繁華如天平時代,卻是天災不斷,盜賊充斥,加上政局動盪,整個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安混亂。聖武天皇為了將民心導入正途,安定局勢,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皆應拜佛。如此日本不但國家能繁榮,民眾的心靈也能平安。」接著在天平十二年(西元七四O年),聖武天皇行經河內國(大阪)的知識寺,在此遇見了一座盧舍那佛像。聖武天皇被盧舍那佛像的莊嚴尊貴所深深打動,因而決定用銅建造一座雄偉不下於中國唐朝的大佛像,作為日本的鎮國大佛。然而建造巨大佛像將會是日本開國以來最浩大的工程,聖武天皇極力呼籲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參加建造大佛的工程。…… 本書是由金工、美術史的研究者,巨細靡遺的推敲天平時代的鑄造技術,再交由繪圖專家根據這些研究,逐一畫製出大佛建造過程,是一本史無前例的書籍。 我們不僅可從中得知大佛建造經過,也會為天平時代的人們建造世界少數巨銅佛像的熱情和執著而驚嘆不已。此外,許多大陸的技術人員渡海來到當時的日本,活躍於各領域,可見當時其實是日本相當國際化的時代。 1. 由首席木工以及建築史、都市史、美術史、考古學的第一線研究者所撰寫,文字深入淺出 2. 以近年來的挖掘、解體修理的發現為依據,收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3. 建築系出身的繪圖者,通過最綿密的考證,將各時代的面貌清楚重現 4. 針對如謎的建造過程、技術加入大膽推理的學術性觀點 5. 透過設計、建築、土木、鑄造等技術可以理解日本傳統技術的基本知識 6. 總共十卷,以圖片表現日本自太古時代直到現代為止的歷史軌跡
  • 桂離宮

    作者:齊藤英俊,穗積和夫

    桂離宮位於京都市西郊,遊客想一攬其建築庭園之美,必須向掌管皇室事務的宮內廳申請,因為始自17世紀起,桂離宮就是皇室家族的別墅所在。 元和元年(西元1615年),八条宮家的智仁親王取得了桂地,馬上投注心力興建別墅。桂地向來是王公貴族心目中的桃花源,也是《源氏物語》故事發生的舞台,自幼學習和歌與古典文學的智仁親王,早在心中描繪了一幅離宮庭園圖,想要重現光源氏的「桂殿」風光。 智仁親王首先興建了一座「古書院」,有四個房間、廚房、廁所、浴室等;然後整頓庭園,引桂川之水入池塘,在池中島架橋、植栽,在假山上搭設小茶屋,在庭園鋪設碎石和飛石步道。到了寬永元年(西元1624年),這座「桂別業」已是粗具雛型了。可惜寬永6年智仁親王辭世,「桂別業」遂就此荒廢。 寬永18年(西元1641年)左右,總算長大成人的長子智忠親王決定繼承父業,重現「桂別業」風采。他大刀闊斧增建「御座之間」,又在庭園各處增設御茶屋,工程一直進行到慶安2年(西元1649年)才終告一段落。寬文2年(西元1662年)為了後水尾上皇即將駕臨,又營造了「御幸御殿」;智忠親王雖未能在生前親眼目睹御殿的完成,卻已將桂離宮打造成日本建築史上的傳奇。然而,其中的建築工法由於皇室的高貴神秘,外界一直無法窺知。 西元1976年1982年,桂離宮展開「昭和大整修」計畫,作者齋藤英俊以古蹟維護專家的身份實際參與,總算有機會拆解御殿的建材組件,從中了解當年的建築工法;在這六年之中的調查紀錄,成了世人了解桂離宮的第一手資料。錯綜繁複的建築經由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一道道建築謎題瞬間豁然開朗。這一因緣際會,讓三百多年前的建築奧秘得以在世人面前解構;皇室離宮不再高不可攀,親王別業終能成為平民百姓欣賞日本傳統建築之美的媒介。
  •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作者:(日) 稻叶和也,中山繁信,Kazuya

    本书从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平实直观地再现了日本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断与自然相调适,建立起美观实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形式的历史。藉由本书,我们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领略当时当地的风情地貌、世情百态;细致的描画,甚至每一个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讲述故事。
  • 京都千二百年 下

    作者:西川幸治,高橋徹/ 穗積和夫

    平安京一進入近世的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因應新時代的變遷,大幅改變了市容。町眾在街町設置簡單的柵欄、望樓、圍牆等防禦設施,成立「集會之眾」,建立自衛與自治的組織。於是京都不再是過去的左京與右京,而逐漸轉變成「上京」與「下京」,朱雀大路退卻,改由室町通大道貫穿南北。 慶長8年(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一攬天下霸權,將幕府設在江戶,京都不再是政治中心,街町擁有兩個核心:一是天皇權威所在的御所,二是展現武家權力的二条城。御所與周圍的公家町、二条城和周邊的武家屋敷,以及下京的平民世界,共譜近世京都的面貌:市民的贊歌祇園祭、貴族的離宮庭園、水路運河的開通、鷹之峰的藝術家村、二条通的書店街、西陣織及友禪染的華麗……。 慶應3年(西元1867年)「王政復古」,慶應4年正月發生了「鳥羽伏見之戰」,朝廷一舉消滅京都的幕府勢力,接收了二条城。豈料,不到兩年,明治天皇即將首都東遷至東京,京都轉眼凋落。遭受苦難不斷襲擊的京都町眾,將如何展現活躍的原動力?透過本書,京都人的智慧與力量,將在保存文化傳承以及迎接近代開發的夾縫中展露無遺。
  • 负建筑

    作者:[日] 隈研吾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 建筑诞生的时刻

    作者:(日)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本书系统地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之源。在书中,森林中自生自发的生态秩序、巴赫的曲谱都可以启发藤本对于建筑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因而超越了建筑层面,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状态,这也使得读者通过他的文字理解其建筑作品成为可能,这是一位杰出建筑师的自我解读,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本书第一部分是藤本壮介对他历年来作品的介绍和阐释,第二部分是藤本对其建筑理念更为系统而深入的表达,包括一些建筑文论和相关访谈。 藤本壮介在此阐释的建筑理念,或者说创作野心,在于构建一种由局部产生的秩序。他偏爱自然产生的“洞窟”,而非刻意搭建的“巢穴”,他使用语意模糊的“居所”,取代具有终结色彩的“房间”,他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勒•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建筑家,在这些作品和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他试图实现的效果:人类创造出的物体可以超越人类控制的范围。
  • 自然的建筑

    作者:[日] 隈研吾

    《自然的建筑》是隈研吾从对20世纪的建筑反思出发,通过对建筑史的回顾、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对混凝土、天然素材、自然的建筑等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下,探讨了日本建筑的特点及意义,对于木材与环境问题、和纸建筑的环境负荷、环境技术与文化等问题做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