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语文学

  • 毕希纳全集

    作者:[德] 格奥尔格·毕希纳

    毕希纳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却以极高的质量在德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总共只有四部:一部历史剧《丹东之死》,一部讽刺喜剧《雷昂采与蕾娜》,一部命运悲剧《沃伊采克》和一部中篇小说《棱茨》。 除了上述四部作品外,革命传单《黒森快报》(把和平给茅屋!把战争给宫殿!)也可以称之为浸透政治色彩的第一个文学作品。它不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他准备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纲领,对后来的德国传单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里尔克集

    作者:里尔克

    文学史源远流长。回顾时,我们当会发现,这个不断衍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少数作家的天才的艺术创造密切相关。这是一群卓异的人物。对于世界和生命,他们有着独特的发现,而且凭借富于个性的语言,出色地表现这一切,包括伴同这发现的敏锐的感觉、想像力和无尽的激情,以及内在的更深隐的精神结构,比如社会理想、理性、道德、人格、美学原则,等等。他们彼此之间,无疑存在着天才的差异,但都以各自独特的艺术个性构成“范式”,影响同时代人乃及于后世,形成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文学传统。当然也有沉寂一时者,但是,其文本的潜在的影响力是恒在的。对于这些作家,我们习惯地称之为“文学大师”。 在此,我社编辑出版一套大型丛书《世界文学大师纪念文库》,旨在通过系列大师的介绍,显示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学的高度。 丛书呈开放式,选材严格,每人一集;至于时代国族,则不设限界。一集之中,以作品为主,另行选入相关的传记及评论文字;每集前后均置有作者概述及生平年表,使读者对作家有更直接、更完整、更深入的了解。在译文方面,尽可能选用多家,冀有翻译史的线索可寻。对于翻译界前辈所做的开启性的工作,这也当不失为一种纪念。 因译者不同,译文先后发表时间不一,书中有关的人名地名等译法多有出入,为保持原译作的完整性,今仍其旧。 图片由多方搜求所得,是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不独装饰而已。 《世界文学大师纪念文库》的编辑出版,是一个累积性的文化工程。在编辑过程中,承蒙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学者、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同行的襄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意的感谢。 花城出版社 2008年1月
  • 塔楼之诗

    作者:[德] 荷尔德林

    这本书收集了荷尔德林在精神失常期间(1807-1843)创作的全部35首诗歌,以及时人对这位“疯狂诗人”的观察和记述,诗歌部分采取汉德对照的方式。
  • 杜伊诺哀歌

    作者:[奥]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内容简介: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他性情柔弱,精神却最充溢,堪称纯粹意义上的诗人。他的诗上接浪漫派的传统,下开现代派之先河,语言的创意和思想的深蕴,都达到了迄今未被后世诗人企及的境地。《杜伊诺哀歌》选译了诗人各个时期的佳作,尤以国内译介较少的晚期遗篇为重点。译者酷爱里氏之诗,多年来力求译出神形皆似的作品。
  • 城堡 变形记

    作者:[奥]卡夫卡

    《城堡》讲述的是一场孤独的追寻。K在一个冬日的黄昏来到城堡山下的村庄,自称是城堡聘用的土地测量员。不久,他被告知自己的被聘是一系列误会的结果。他开始谋求进入城堡,为自己的遭遇寻求一个明确的解释。他实践了一切他能想到的办法,毫无进展。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些人,他们出场时形象性格各异,退场时却仿佛都失去了表情。城堡无比真实同时又十分虚幻。城堡山下的村庄仿佛为K一个人准备的舞台。在作者停笔的地方,K仍在继续他的追寻。 《变形记》是一则看似荒谬实则并不悖理的对人性的追问。推销员格雷戈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起初,家人尚将他看做一个得了怪病的亲人,慢慢地便失去了耐性,最终完全拿他当一只丑陋可怕的甲壳虫对待了。或许可以说,卡夫卡天马行空的幻想撕碎了家庭生活温情的面纱,但事情似乎不止于此:坚定地把一只大甲壳虫当作至亲之人对待,多么坚韧的神经才可以?血缘、亲情、人性能穿透和超越的极限在哪里?
  •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德] 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 卡夫卡全集(全10卷)

    作者:叶廷芳 主编

    这套《卡夫卡全集》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这个校勘本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 第1卷:短篇小说;第2卷:长篇小说《失踪者》;第3卷:长篇小说《诉讼》;第4卷:长短篇小说《城堡》;第5卷:随笔、谈话录;第6卷:日记(1910-1923);第7卷:书信(1902-1924);第8卷:家书;第9-10卷:致菲莉斯情书、致密伦娜情书。
  •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作者:[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德国作家,德国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将其打死,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常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在叫卖时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她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送他东西。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一个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这人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感到很气愤,从此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因霍尔德的人,此人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逼良为娼的流氓和一个盗窃集团的头目,他多次请求弗兰茨将自己玩腻的女孩子介绍给别人,可都被弗拒绝了;后来这个流氓以金钱为诱饵使弗上钩。弗不由自主地做了间接的人贩子。弗想摆脱这种罪恶活动,结果在一次夜间行动时被赖推下汽车,摔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弗回到亚历山大广场做非法买卖,与妓女埃米莉邂逅,两人互相帮助,相处甚好。赖因霍尔德获悉后,把埃米莉骗至树林,奸污了她后又将其杀害了。可弗兰茨却成了杀人嫌疑犯,他再次被捕入狱,经审理后无罪释放。出狱后他当了工厂的看门人,决心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小说是德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当初出版时立刻被译成英、法、俄、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十几种文字,还多次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作者:[奥] 罗伯特·穆西尔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是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于1906年,为作者在大学撰写哲学博士论文期间所写,先后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最后Rowohlt接受了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誉为第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不过,独具特色的穆西尔式精神探索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他精细地分析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穆西尔非常神奇地预测到日后被印证的事实——理性化的现代社会走向专制与暴力的必然性,以及制度对个人的压制。
  • 历代大师

    作者:[奥] 托马斯·伯恩哈德

    《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收了伯恩哈德两个短篇作品集、两篇小说。两个短篇作品集中《声音模仿者》包括一百多了短篇,涉及生活中各方面的人,表现了人世间的冷漠、交流沟通的困难。
  • 纳粹与理发师

    作者:[德] 埃德加·希尔森拉特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转换的故事。雅利安人的儿子马克斯•舒尔茨尽管血统纯正,却从来不知生父是谁,因为母亲常年过着妓女般的生活并导致儿子自幼生活跌宕起伏,饱受身心凌辱。与此同时,马克斯与同一天出生的犹太理发师之子伊茨希•芬克尔施坦,从小形影不离,互相关照。可希特勒上台后,两个人的命运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舒尔茨加入党卫军,杀害了无数犹太人,包括芬克尔施坦一家。战后,为躲过追捕,舒尔茨顶替了芬克尔施坦的身份,化身为集中营幸存者,背着一口袋金牙,巧妙地开始了黑市生意,又凭借酷似犹太人的面孔和从小受到的犹太文化熏陶,成功游荡到以色列,成为犹太人的建国英雄……
  •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作者:(德国)威廉·格纳齐诺

    它堪称格纳齐诺的自传小说,描写一个年轻人如何通过观察周遭的世界,而逐渐进入文学的殿堂,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格纳齐诺将“观察”视作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只有通过冷静和细致的观察,作家才能揭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东西,所以在他的小说中,那些敏感神经质的主人公也都是些出色的观察者。格纳齐诺曾不无自得地说:“灵机一动产生于漫长的观察之中。”
  • 诉讼

    作者:[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一1924),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生前鲜为人知,他的作品也未受到重视。可在他身后,文名鹊起,蜚声世界文坛。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他留给人们的文学遗产是不朽的,留给人们的思索是永恒的。《诉讼》是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小说,它披露了黑暗社会的司法内幕和腐败的官僚机构:银行襄理K为人正直,勤奋能干,可在三十岁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觉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有一个秘密法庭在对他进行调查。在一次审讯中,他当众揭露司法机构草营人命、诬陷好人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试图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可无人理会;他想求见法官为自己申辩,可也是枉然。他很无奈,最终却在三十一岁生日前夕被两个神秘的黑衣人杀死在采石场。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发人深思。
  • 玻璃球游戏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
  • 测量世界

    作者:(德)丹尼尔·克尔曼

    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草原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但高斯一钻出他的马车,他们就已经深深陷进了拿破仑垮台后德国的政治紊乱里。 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的想象力和精彩的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
  •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

    作者:(瑞士)弗·迪伦马特

    本书收入瑞士侦探小说家迪伦马特的四篇代表作《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嫌疑》《诺言》《司法》。 著名的贝尔拉赫探长是无可非议的主角,为主持公道、惩治犯罪而施展才华,从容面对上司的冷谈、重病的折磨、世俗的偏见,成为维护法律的一把利剑。
  •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作者:[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许多年从一个人身旁走过,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现在我知道了,数十年我曾从一个人身旁走过,而不知道他是谁。”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书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极富音乐性的文字,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
  • 周末

    作者:[德] 本哈德·施林克

    不经历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后,约尔克被总统赦免释放。为庆祝他重获自由,姐姐克里斯蒂安娜在柏林郊区的房子组织了一个周末聚会,邀请约尔克的朋友参加。克里斯蒂安娜希望这是帮弟弟开始新生活的好机会,不过,对于参加聚会的人来说,心情复杂,往昔不堪回首。约尔克曾经是德国红军派成员,这个深受极左思潮影响、发端于西德六八年学潮的团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成暴力恐怖组织,在七八十年代制造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绑架、谋杀事件,约尔克正是这些恐怖事件的参与者。与约尔克的相聚,把似乎已远去的种种选择、评判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约尔克该怎样面对周围的人,怎样认识今天的世界?三天的聚会中,约尔克,他的律师,他的“革命同志”,以前的情人,多年失去联系的儿子,每个人的表现,说话、神态、心情……事过境迁,不仅是约尔克,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自己位置,每个人都再一次面对梦想、责任、罪恶、宽恕、情谊、道德审判的困惑,而今天面临新的恐怖主义威胁的世界让这些不仅仅只是回顾。
  • 德语课

    作者:(德)西格弗里德·伦茨

    易北河水缓缓流淌,浓雾中的汽笛声依稀传进禁闭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惩罚性作文《尽职的快乐》。 痛苦的往事打开了缺口:十多年前,身为乡村警察的父亲克尽职守地监视一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画家,禁止其作画。自幼与画家亲近的西吉,悄悄将他的作品藏在一间破磨坊里。战后,禁令解除,父亲却仍然顽固不化地继续“履行职责”。一场莫名大火将磨坊里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到达极点。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览上“偷”画被送入教养所…… 西吉在回忆中一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完成了厚厚一摞《尽职的快乐》。而他自己也不愿再跨出禁闭室,想要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尽职的快乐”……
  • 夏屋,以后

    作者:(德)尤迪特·海尔曼

    本书是德国青年女作家尤迪特·海尔曼迄今为止唯一的作品,该书包括九个短篇,多描写柏林普通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其中,艺术青年的生活更是她喜爱的主题,因为她原本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他们疏离于扰攘的主流社会,没有确定的生活目的和生活轨迹,也无法以常规来衡量他们的喜与悲,但他们并不是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怪物。海尔曼以女性的细腻,大量描写细碎的生活琐事,然而那不是为了铺垫或渲染,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姿态,似乎便可以使读者产生“蓦然回首”的感动,对这些艺术青年的情绪产生共鸣。 图书目录 红珊瑚手镯 飓风 索尼娅 某种东西的了结 巴厘岛女人 洪特尔-汤普森-音乐 夏屋,以后 暗箱 在奥德河的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