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波兰

  • 完美的真空

    作者:[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外星人?因为我们早就被发现了。

    比《三体》早40年揭示更深刻的宇宙博弈!

    人类一直孤独地仰望星空,2500亿颗恒星中,我们从没发现一个外星人。

    因为,他们一直在暗处看着我们。

    宇宙是巨大的棋盘,地球只是一颗棋子,作为玩家的高级文明早早 落座,监视着沉默的宇宙。为什么宇宙必须沉默?为什么弱小的我们依旧活着?

    莱姆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他写下16篇不存在的书的书评,以荒诞讽刺的玩笑,在科幻与哲学的边界,解决人类真正的问题——存在。

    翻开《完美的真空》,感受科幻悖论、逻辑谜题、文学实验、哲学思考,化身白痴、哲人、疯子、上帝,玩一场烧脑的思维游戏!

    【编辑推荐】

    ◆ “在我写作《三体》的时候,我认为书里的很多想法和创意都是我自己首创的,包括其中对宇宙规律的一些想法,但我发现很多这样的想法在《完美的真空》里早就有了。”——刘慈欣

    ◆ 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获诺贝尔奖,非莱姆莫属。——《纽约时报》

    ◆ 智商180的科幻天才莱姆,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世界销量超4500万册。

    ◆ 刘慈欣、戴锦华、梁文道、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冯内古特、安东尼·伯吉斯、道格拉斯·亚当斯、厄休拉·勒古恩等一致推荐莱姆。

    ◆ 从过于大胆、难以直言的思想,从白日梦中的一切,我得出了这本书。——莱姆

    ◆ 翻到第224页,原来宇宙只是一场博弈游戏!

    【典藏版价值】

    ① 知名科幻研究专家江晓原导读,比较分析《完美的真空》和《三体》。

    ② 莱姆基金会授权,特别收录番外《论杜撰》。

    ③ 莱姆基金会授权,收录多张莱姆珍贵照片。

    ④ 莱姆御用插画师Daniel Mróz授权封面,精美双封。

    ⑤ 随书附赠莱姆金句书签。

    ⑥ 顶尖译者首次从波兰语直译本书。

    【名人评价】

    ◆ 如果我得带一箱书去荒岛,里面一定会有莱姆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 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三体》作者 刘慈欣

    ◆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莱姆)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库特·冯内古特

    ◆ 波兰的不世出的小说大师、科幻大师、未来学家、很古怪的哲学家。 ——梁文道

    ◆ 莱姆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zui智慧、zui博学、zui幽默的一位。——《发条橙》作者 安东尼·伯吉斯

    ◆ 莱姆是卡夫卡、阿西莫夫、哈勃·马克思卷一块儿掉进了奇妙兔子洞。——《底特律新闻》

    【精选篇目简介】

    ◆ 宇宙的博弈游戏 ◆ 元宇宙的原生居民

    ◆ 鲁滨逊的庄周梦蝶 ◆ 吉迦美什的无限世界

    ◆ 人生规划有限公司 ◆ 落魄天才寻找计划

  • 技术大全

    作者:[波兰]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技术大全》出版于1964年,涉及了进化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热力学、控制论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各种突破带来的深远影响,如香农对信息论的发展,图灵在计算机领域的成果,冯·诺伊曼对博弈论的探索等等,讨论了进化、宇宙、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创造世界等深刻的问题。出版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

    如今,莱姆过于超前的预言中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事物和现象已成为现实,阅读莱姆的最佳时机已然到来。正如莱姆所说:“《技术大全》是我所有这些论述性作品中唯一满意的一本。这本书已经活了下来,而且依然很有生命力。”

  • 猎魔人(卷八)

    作者:[波兰] 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

    他骑马从北方来,一头白发,满面风霜;

    他是异乡客,也是猎魔人,以斩妖除魔为己任,行走在现实与传说的迷雾之间。

    凯拉克国王贝罗恒又要结婚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术士,将会成为他的新娘。

    然而阴谋悄然而至,幸福的开端,也可能转瞬变为人生的终结。

    幸运的是,猎魔人杰洛特正好来到这个国家;

    不幸的是,猎鹰丢失了眼眸,狮子丢失了利爪,而杰洛特丢失了他的双剑。

    他还能力挽狂澜吗?

    命运之轮正在转动,历史不会停下脚步,现在,你听到远处响起的马蹄声了吗?

  • 莱姆狂想曲

    作者:[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故事简介】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为政府服务了数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

    它曾作为zui高司令官,指挥跨国军事行动。

    如今却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

    然后,就此沉默不语。

    “泥人”再度开口,却面向全人类,道出惊人之语。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

    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

    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

    如果这才是进化的真相,所谓“人类是高等生物”,岂不成了荒诞的笑话?

    5支细思极恐的未来狂想曲,5篇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

    【编辑推荐】

    ◆莱姆,科幻界的博尔赫斯!

    智商180,通晓7国语言,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畅销4500万册。

    如果有朝一日科幻作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非莱姆莫属。——《纽约时报》

    莱姆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厄休拉·勒古恩……

    莱姆作品启发了《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概念。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翻到第135页,只读28个字就让你脸上发烧!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硬核科幻*哲学思辨*怪诞幽默*辛辣讽刺。

    够黑——黑色幽默,讥讽揶揄,让我等人类面红耳热、坐立难安;

    够狂——超前时代,大胆预言,天才的思维超越凡人想象,只能膜拜!

    ◆精美双封面典藏版,科幻迷必入经典。

    莱姆御用插画师Daniel Mróz授权封面。

    著名科幻学者江晓原撰写序言,带你领略莱姆的思想深度与语言魅力。

    莱姆基金会授权,收录多张莱姆珍贵照片。

    随书附赠莱姆照片明信片。

    ◆他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三体》作者 刘慈欣

    【名人评价】

    ◆如果有朝一日科幻作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非莱姆莫属。——《纽约时报》

    ◆他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三体》作者 刘慈欣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莱姆)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库特·冯内古特

    ◆波兰的不世出的小说大师、科幻大师、未来学家、很古怪的哲学家。 ——梁文道

    ◆莱姆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zui智慧、zui博学、zui幽默的一位。——《发条橙》作者 安东尼·伯吉斯

    ◆莱姆是科幻小说中的巴赫,他在本书中对基本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变奏。——《纽约时报》

    ◆人们可以通过莱姆的作品来探观整个宇宙。——《纽约时报》

    ◆不要在这本书里寻找故事,或任何正统意义上的小说——但这是一种奇怪的、令人满意的娱乐,无与伦比的莱姆在书中从各个方面展现着他的深刻、挑衅、幽默感。——《科斯克书评》

  •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

    作者:[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中短篇小说集大成之作

    ▷获尼刻奖的波兰国民之作,余华、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一致推荐!

    ▷19部小说,拓展“孤岛”中的心灵边界:当代版“鲁滨孙漂流记”|“世界上最丑女人”的传奇一生|“疯子”眼中的肃杀世界……

    ▷从波兰语直译 |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中短篇小说集,波兰语原版书名为《众鼓奏鸣》,于2002年获得波兰最高文学奖项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小说集收录19部作品:百无聊赖的女人进入她在读的侦探小说之中;男子对“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迷恋”不已,并追随她一生;英国心理学教授在异域受困一周,险遇重重;女舞者一遍遍给断联已久的父亲写着不会寄出的信;外国人进入陌生城市,受街上鼓声启发,“变换”了身份……托卡尔丘克以19个精灵般的故事,书写形形色色不同意义上的孤独者,铺展独属于他们的、心灵与现实世界交错重叠的奇遇。

    ————————

    【名人及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具独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是)一部美妙绝伦的复调故事,让人手不释卷。”

    ——《莱斯公众新季刊》

    “小说集《世界上最丑的女人》所收录的一篇篇简短的文字中,作者提出了一些真正的‘大问题’:我是什么?死亡的边界是什么?人类行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世界的秩序又是什么?”

    ——德国广播电台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作者显然深信万事万物皆有灵魂,万事万物都有时间,并且,无论生灵还是事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在她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波兰文学先贤的影子,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她又谁也不像,她就是她自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魔幻和神秘气息、童话和神话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混合。”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

  • 惨败

    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

    ️对于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宇宙的静默,似乎成了一种挑衅。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对于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宇宙的静默,似乎成了一种挑衅。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昆塔星表面覆满怪异的土丘和形似蜘蛛网的物体,但人类科学家探测到昆塔文明可能拥有先进技术,便派出“欧律狄刻号”飞船穿越漫漫宇宙,与其进行接触。面对一个陌生的异星文明,人类远征队一步步将其逼入绝境,出于无畏,抑或无知。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 其主之声

    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一封来自群星的信,折射出未知的自己。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本质。人类意外发现一段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信号,这个信号也许代表了宇宙中存在智 慧生物。在解读这封来自太空的信件时,人类自身的多重面相反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被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搬上大荧幕。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 未来学大会

    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用致幻剂营造虚假幻象?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用致幻剂营造虚假幻象?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个未来幻象中。那里的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

    作者:[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长篇小说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尼刻奖、布克国际奖等多项大奖获得者

    ▷苏美尔女战神独闯冥界|“创世”神话;“废土”科幻;“赛博朋克”冒险

    ▷从波兰语直接翻译 | 随书附赠精美卡片

    ————————

    【内容简介】

    安娜·尹,天地之女神,独闯世界坟墓。那里是她的孪生姐姐统治的冥界,所有生者都将走过七道门,一去不回。为了救回安娜·尹,她的挚友去往天界寻求诸父的帮助,又走到城市尽头、沙漠边缘去找大母神宁玛。

    诸父订立了法则,隔绝地上与地下,让人类处于无休止的劳碌与短暂的欢欣之中。人类无法理解生命的一切,也无法获得幸福。为了给人世找到新的秩序,安娜·尹与大母神欲打开坟墓,撼动世界的根基,把世界重新连成一个整体。

    最终,安娜·尹从冥界归来,死而复生……

    “‘往日’与‘来日’,仅一字之差,‘往来——往来——’,宛如召唤。”

    ————————

    【名人及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独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常常是关于现代人的流浪和漫游的故事,以旅行、神话故事和哲学思考的形式出现。”

    ——《在线报道》

    “作者显然深信万事万物皆有灵魂,万事万物都有时间,并且,无论生灵还是事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在她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波兰文学先贤的影子,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她又谁也不像,她就是她自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魔幻和神秘气息,童话和神话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混合。”

    ——《世界文学》主编 高兴

  • 索拉里斯星

    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这颗星球,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原著小说。

    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人类追寻着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遇见了索拉里斯星的蓝色大洋。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的忧伤与迷惘,恐惧与执念。而它本身是什么,人类却永远也无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据此改编《 飞向太空》,铸就电影史上的经典。

    被无数人誉为无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设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部现代哲学读本。

    ——戴锦华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 玩偶与珍珠

    作者:[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zui私人的阅读分享;直接译自波兰语原著

    ▷从被誉为“波兰《红楼梦》”的文学瑰宝——《玩偶》出发

    ▷探寻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

    ▷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

    【内容简介】

    《玩偶与珍珠》是托卡尔丘克的一部分析波兰作家普鲁斯的长篇小说《玩偶》的散文作品。《玩偶》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波兰的《红楼梦》。《珍珠颂》是由米沃什译为波兰文的一个童话,关于一位王子到民间寻宝而忘记自我的故事。

    从《玩偶》与《珍珠颂》出发,托卡尔丘克向我们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探寻了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她的阅读图谱带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具独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讨论普鲁斯的小说《玩偶》的这部作品,证实了她自身也独具特色。托卡尔丘克可能是她的同代作家中,唯一一个真正理解了传统——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产生的问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精神社区——的人。书中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知识与形而上学,个体的内在自由与外在的历史的关系。但书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普鲁斯。托卡尔丘克怀着对老前辈的敬意,缓缓阅读着小说。”

    ——格拉齐亚·鲍尔库夫斯卡, 波兰文化期刊Res Publica Nova

    “《玩偶与珍珠》证明了普鲁斯那部小说的伟大,也记录了托卡尔丘克结合自己的世界观和经历进行的一次私人阅读的体验。她认为《玩偶》是一部启蒙小说,描写了人们寻找,并且找到了生命意义的过程。”

    ——卡兹米尔茨·麦西格,波兰文艺期刊Fraza

    “她以一种来自女性的、天然的细腻与温柔,同时以敏锐的目光,努力沉入万物内心,融为世界的一部分,然后替万物发声,替世界讲述。这是托卡尔丘克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她的不凡之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教授 赵刚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在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欧洲最重要的人本主义作家之一,致力于欧洲大陆的思想和散文主义小说传统。”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 机器人大师

    作者:[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我们的桎梏,因为不可预知性总会伴随着我们创造出的每一样东西!”

    他们是伟大的发明家,从人格交换机到末世论改造机,无所不造。

    他们不仅要一起面对宇宙中无解的难题,还要为谁是更强的发明家争得你死我活。

    他们是特鲁勒和克拉帕乌丘斯,别称:机器人大师。

    ◆波兰科幻名家高口碑代表作,新装上市。

    ◆莱姆100年诞辰纪念版,入选波兰2021莱姆年100大海外版本。

    ◆20个天马行空的脑洞故事,怪诞、幽默、辛辣、讽刺,《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瑞克和莫蒂》《飞出个未来》精神先驱。

    ◆信息量超载的机器人版《一千零一夜》,融入伏尔泰式的巧思洞见,恣意徜徉于科学、文学和哲学之间。

    ◆波兰原版完整引进,全译本无删节,新增5个故事。

    ◆上外波兰语专业负责人历时2年翻译,182条注释深入剖析莱姆的文字游戏。

    ◆收录波兰艺术家达尼埃尔·姆鲁兹绘制的25幅插画。

    ◆膜银卡材质金属感外封,装帧精美。

  • 名望与光荣

    作者:[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 波兰当代史诗、战后小说创作最高成就作品

    ♞ “邪恶有时也可能赢得名望,但是光荣永远在正义一边。”

    ♞ 追忆颓然倾覆之昨日世界,俯览两次大战欧洲动荡局势

    ♞ 《日瓦戈医生》般冷烈沉郁回肠荡气,《灿烂人生》般温暖炽热怅惘柔情

    ——————————

    《名望与光荣》不仅是伊瓦什凯维奇的代表作,也是战后波兰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描写起于1914年夏,终于1947年春,以末代伯爵雅努什为主角的几个波兰家庭三代人的遭遇,反映三十余年的光阴里,时代洪流下的波兰与波兰人民。涉及一战、社会主义革命风暴、波兰独立、苏波战争、西班牙内战、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华沙起义等诸种著名历史事件。

    小说中人物的成长、情节的发展、爱情的波折都与政治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冷烈沉郁回肠荡气,堪称“当代史诗”。又“带着十足的信念和庄重去认识、理解和表现世界和人生”,行文自然含蓄、沉郁优美,书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炽热、怅惘柔情。

    ——————————

    它以一种无法模仿的氛围、一种无法模仿的基调,衬托出对“无情流失的时光的怀念”。

    ——《理想藏书》

    伊瓦什凯维奇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任何从事波兰文学研究的人都不能忽略他。即使有意将其大量文学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排除在外,剩下的作品,作为三个时代的见证,也足以让他拥有比同时代任何人更高的地位。

    ——切斯瓦夫·米沃什

    《名望与光荣》是战后小说中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品。

    ——张振辉《波兰文学史》

    我觉得译得最舒服的是伊瓦什凯维奇的《名望与光荣》,我和作者文风相近,所以比较默契。……他的作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波兰作家,以致战后三十五年被称为波兰文学史上的“伊瓦什凯维奇时代”。

    ——易丽君

  • 糜骨之壤

    作者:[波]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

    -----

    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

    《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

    ---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

    ----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

    ----

    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

    ——《时代》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

    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

    ——《赫芬顿邮报》

  • Here

    作者:Wislawa Szymborska

    An exciting collection of poems by Wislawa Szymborska. When Here was published in Poland, reviewers marveled, “How is it that she keeps getting better?” These twenty-seven poems, as rendered by prize-winning translators Clare Cavanagh and Stanislaw Baranczak, are among her greatest ever. Whether writing about her teenage self, microscopic creatures, or the upsides to living on Earth, she remains a virtuoso of form, line, and thought. From the title poem: I can’t speak for elsewhere, but here on Earth we’ve got a fair supply of everything. Here we manufacture chairs and sorrows, scissors, tenderness, transistors, violins, teacups, dams, and quips . . . Like nowhere else, or almost nowhere, you’re given your own torso here, equipped with the accessories required for adding your own children to the rest. Not to mention arms, legs, and astonished head.
  • 在克拉科夫的十日

    作者:杨圆圆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是各种经验、信息、我们读过的书所想象过的事物等等的复合体,又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图书馆、一份器物清单、一系列的风格;一切都可以不断地混合起来,并且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记录下来。” ——卡尔维诺 《在克拉科夫的十日》以一种介于旅行笔记和手札之间的形式呈现。尽管这本书并没有目录,但是书的整体结构实际包含了三个隐形的章节,它们被构架在看似零散的排版形式之上——1.战争;2.城市;3.联结(从彼处到此处/从我到你)。书中所出现的素材包括我在克拉科夫逗留的10天之内留下的快照、手记以及收集的老照片,以及对于三件既存作品的引用(电影截图以及文字摘录)。这三件作品包括:《空中杀手》(2008年,导演:押井守)、《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卡尔维诺)以及《我略知她一二》(1967,导演:戈达尔)。对于三件既存作品的引用划分出了这三个隐形章节的框架。来自三个不同年代与背景的既存作品与我在克拉科夫10天之内所搜集的素材交织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而紧密交织,时而又相对松散。通过排版与排列的节奏调和,这些素材逐渐在书中编织出一条模糊而开放的叙事。 一直以来我都对于旅行者的状态很感兴趣。当我们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并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时,个人的经验与知识是否能与城市庞大的时间网络发生关联?我们此时在此地所遭遇的事物,是否能与彼时在此地发生的事件产生联结?这本书呈现的仅仅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倘若我并没有在2013年7月16日去Hala Targowa购买旧照片,没有在7月15日前往波兰航空博物馆参观,或者没有在2011年就看过戈达尔的电影《我略知她一二》,也许这本书依然会诞生,但它最终的叙事和形式可能完全会是另一种样子。 物理学家Julian Barbour曾假设过一个全部由“此刻”(Nows)组成的无时间的宇宙。他这样说道:“隐秘的时间之河是不存在的。但却存在可被称为 时间点(instants of time),或者‘此刻’的东西。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就像是穿过一段连续的此刻,问题在于,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是宇宙中一切在任何时刻彼此关联的排列,比如,现在”从另一个角度去假设,或许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不存在真正的间隔,每一个“此刻”都是由无数条时间轴汇集而成,也因此,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一切都是彼此关联的。事实上,这种假设或许就被投射在我们的日常周遭中,譬如在充满繁复印记的墙面上,或者我们时刻都被多重信号所充斥的头脑里。 ——杨圆圆,2014
  • 波兰!波兰!

    作者:郭大成,金孜虞

    卡钦斯基总统的空难发生后,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波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管是不是阴谋论,这一事件只是波兰数百年来倒霉历史中的新的一页——一方面经常被外国当作棋子,另一方面波兰自己的当权者缺乏智慧。加上强敌环伺,因而波兰的历史显得颇为悲情。事实上早年间波兰曾经是东欧地区的一大强国,数次欺负俄罗斯,甚至占领了莫斯科。然而自1700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北方战争”战胜北欧强国瑞典之后,波兰彻底沦为俄国的附庸;继彼得大帝后,俄罗斯的又一个“大帝”——出生于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大规模进行对外扩张,随后在沙俄、奥匈帝国和普鲁士这三个波兰的强大邻国密谋下,波兰先后在1772、1793和1795年被瓜分。在三个强大邻国的密谋下,波兰从此开始了一百多年的亡国史。即将进入19世纪的欧洲迎来一个大人物——拿破仑,这个法国的皇帝矮小的身躯之内蕴藏惊人的能量,这让波兰芳心暗许,期待用他的力量实现复国的愿望。燃而,拿破仑失败了,所谓的“华沙公国”第四次被瓜分,此后的波兰再次沦为沙皇的波兰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欺负波兰的俄、德、奥全部倒台,巴黎和会上波兰“被独立”。信心爆棚的波兰毅然进攻红色苏维埃,结果被红军一举打到华沙城下。既反德又反苏的波兰,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苏联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着二战的爆发,波兰成为苏德眼中钉肉中刺,迅速被两强瓜分。被瓜分已经成为波兰的习惯。冷战时期,波兰成为苏联阵营下的一员,1980年代,工人大罢工又一次使波兰成为世界的焦点,并最终成为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如今,波兰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唯美国马首是瞻,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成为美国安插在欧洲和北约内部的一颗钉子,不惮与俄国和中国发生摩擦,继续作为大国的一个棋子,还是真正找到自己的道路……
  • 波兰

    作者:新加坡APA出版有限公司 编

    这本旅游指南是全世界两家资讯服务商合力打造的经典之作。“异域风情丛书”自1970年以来便成为旅游观光书籍的典范;探索频道则是全世界纪实性电视节目内容的首要提供者。   本书是在对波兰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包含对历史、文化和特色风俗的介绍,以及对主要景点、名胜的介绍,并有数幅地图供读者参考。   旅游指南部分可以使您很容易找到诸如交通、旅行社、医疗咨询、宾馆和饭店的信息。   书中对景点详尽的描述,由擅长写美食与旅游的伦敦自由撰稿人Ian Wisniewski进行了通篇校对,他是波兰和东欧的常客。
  • 穿绿毛衣的女孩

    作者:(波兰) 克里斯蒂娜•齐格,(美) 丹尼

    【继《安妮日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揭露纳粹时期一段不为人知的地下逃生传奇《穿绿毛衣的女孩》】 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黑暗弥漫》之原著 “那件绿毛衣陪伴我在下水道里度过了整整十四个月” 大屠杀纪念馆一件永久展品背后的故事 谨此向战争期间所有艰苦斗争的幼小生命致敬 —————————————————————— 1943年,德军挺进利沃夫,近十五万犹太人被迫迁至贫民区、被投进集中营惨遭屠杀。一群波兰的犹太人急中生智,在城市的下水道系统中寻求庇护。 那一年,克里斯蒂娜•齐格年仅6岁。 我记得身为一个女孩,在利沃夫生活是什么感觉。我记得我们的法国杜宾犬,我们的奥古斯特•福斯特钢琴,还有那名将钢琴据为己有的德国军官。 我记得奶奶给我织的朴素绿毛衣,领口有一圈精美的蕾丝花边。奶奶在一次行动中被带走。每当穿上毛衣,我都有种置身奶奶温暖怀抱的感觉。 我记得飞机的轰炸声。那个又小又阴冷的洞穴。差点闷死我们的大火。冰雪融化时差点淹死我们的大水。某个年轻女人生下的孩子。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作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这不是一本预言书,而是运用经验和智慧去探索人类正在面对的重要挑战。作者以曾经的政治经济领导者的高度审视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势,探讨了包括未来的蓝图、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经济的价值、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未来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的演变、未来科技发展、未来面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能到来的亚洲时代、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精确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对人类及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经济迷途中的人们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