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

  • 语言学中的逻辑

    作者:(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

    《语言学中的逻辑》是一本专为语言学家而编写的逻辑学教材,涉及经典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还涉及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自然推理系统、语用分析方法等逻辑方法,最后一章讨论了语言逻辑和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语言学家想要了解语言分析所使用的逻辑理论和方法,有此一卷足矣! 《语言学中的逻辑》的特色是将现代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自然语言的分析,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各章后面附有练习,全书后面附有练习答案。 《语言学中的逻辑》是一部长销不衰的经典教材,出版以来重印达11次之多,并有芬兰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语言学中的逻辑》适合于语言学和逻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关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读者使用,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
  •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

    作者:卢梭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的原稿脱胎于卢梭多次修改而成的一篇论文,是作者“最用心的一篇著作”。在书中,作者讨论了最初的语言的显著特征及嬗变过程,以及语言与统治的关系等问题。
  • 语词的创造

    作者:菲利普·佩迪特

    长期以来,霍布斯所持有的极端的政治观点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以至于完全遮蔽了其著作中有关语言、心智、推理、人格与团体构成等诸多方面的论述。佩迪特在《语词的创造》一书中力求展现霍布斯著作中的广泛主题,以批判性地形塑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在《语词的创造:霍布斯论语言、心智与政治》中,佩迪特宣称是霍布斯——而非卢梭等之后的思想家——开创了语言的发明这一主题。这一观念认为,语言是一项改变了人类心智的文化革新。在霍布斯的理论中,这种革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人类可以进行推理、使自己作为人来行事以及联合成团体,但它也使得人们开始为未来与自己相对于他人的地位而感到焦虑不安;它将人类带出了充满动物的安宁的伊甸园,使其进入到‘种无法避免冲突的牛活——即自然状态——之中。然而,在霍布斯看来,如果语言可以将人类带入这一荒原,也同样可以将人们带出。它可以使得人们建立起国家,在那里,法律与道德的语词具有共同的、强制性的意义,并可以诉诸绝对主权者的制裁。 媒体推荐 这部书是迄今可获得的有关霍布斯哲学的最好的简明导论,但它又远远不止于此。其思考的范围,包括语言如何使得政治成为可能的方式,以及语言使得政治如此复杂的原因。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佩迪特用全新的目光为我们解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著作,并为之开启了原创性的洞见与富于挑战的新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霍布斯将人类的处境视为由语词所造就的观点至今依然重要 ——大卫·卢斯曼(DavidRunciman) 《善意的政治学》(ThePoliticsofGoodIntentions)一书的作者,剑桥大学 菲利普·佩迪特是政治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般哲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声音。他具有令人惊叹的广阔的研究视野,在本书中,他将这一范围扩展至更远。《语词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篇导言,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条理清晰且论证严密的知识图景,其中涵盖了霍布斯广博的哲学领域中的大多数基本要素。读者最应当感谢佩迪特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霍布斯的哲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一览无遗的感觉。这样一部内容清晰且充满趣味的著作,将帮助学生们认真地思考霍布斯,也将激发学者们对于霍布斯的不断反思 ——肯奇·胡克斯特拉(KinchHoekstra),牛津大学 这是一次对于霍布斯整体哲学的简洁优雅而富于说服力的阐释——它来自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这部作品是如此清晰与生动——深奥的学术也穿上了相对浅明的外衣——它将因此赢得广泛的读者 ——邓肯·艾维森(DuncanIvison),悉尼大学
  • 言语意味着什么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导 言 在《将负量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Essa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gative Grandeur in Philosophy)中,康德设想了一个有十分程度的吝啬、而又力争十二分程度的兄弟之爱的人,与另外一个有三分程度的吝啬并且有能力达成七分程度慷慨目标的人——而这个人只做出了四分程度的慷慨行为——相对比。他得出结论,虽然按照行为来衡量——二比四——前者不可辩驳地要比后者低劣,但实际在道德上,他比后者更为高尚。我们或许应该使用一种类似于此的算术式的价值评估来评判科学著作……社会科学明显是处在一个有十分程度的吝啬的阵营里,而且,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以康德的方式来将它们必须克服的社会力量的因素考虑进来,我们无疑就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它们的价值进行评估。当所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其影响遍及所有社会科学学科的特殊目标时,这一点就更确真无疑了。这种特殊的目标,即语言,是整体性的和不可分割的,在索绪尔的研究中,它是通过对其所有内部社会变量的排除而建构起来的;或者按照乔姆斯基的观点,它是由赋予语法的形式属性以优先权——这种优先权损害了功能性限制——而建构起来的。 在这种学术研究成为流行时尚之前,我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即以确立“关于文化的一般理论”为目的,停留在对《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方法论的“解读”之上的研究(所幸它没有发表)。因此,对于这一具有至高权力的学科所施加的最为可见的支配性影响,我可能比别人更为敏感,无论它是涉及理论著述的文字手稿,还是按照表面意义对概念所作的机械转换,或者是所有不假思索的借用——这种借用割裂了完工的作品(opus operatum)与操作的方法(modus operandi),导致了一种预料不到的、有时是荒谬的再解释——所作的机械转化。但是对时髦品味的反抗,绝不是一种注定要认可无知的拒绝:最初是索绪尔的著作,然后是——当我开始接近于察觉到作为执行的话语(和实践)模型的不足之处时——乔姆斯基的著作(他的著作认识到了生成性倾向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就是包含一些基本问题的社会学。 这一点仍然是不可否认的,即除非我们超越作为纯理论的结构语言学意图之中所固有的限制,否则这些问题就无法发挥它们全部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的全部命运实际上是由索绪尔的初创行为(inaugural act)所决定的;通过这种初创行为,他把语言学的“外部”要素与内部要素区别开来,并且通过为后者保留语言学的头衔,排除了所有在语言与人类学之间确立一种关联的研究,排除了讲说它的人的政治历史,甚至是语言讲说区域的历史,因为所有这些事物不能对语言知识本身有所增益。尽管结构主义语言学被假定为源自语言被赋予的自治性(这种自治是相对于该种语言生产、再生产和使用的社会条件而言的),但它如果不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即将一种科学性的表象赋予给对历史产品的自然化,即赋予给象征性的对象,它就无法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科学。语言学场域之外的音韵学模型的改变,对各种象征性产品、亲属关系分类体系、神话系统或者艺术作品而言,具有使其初创过程普遍化的效应,正是这种初创过程通过把语言方式与其生产和运用的社会条件分离开来而使得语言学成为了最自然的社会科学。 不言而喻,不同的社会科学对这匹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也具有不同的先天容纳倾向。将人类学家与其对象联系起来的特定关系,以及由其外部观察者的地位所赋予的“公正的观众”的中立性,使人类学成为其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当然,还有艺术或文学的历史传统:在这一领域,引进一种预设了功能的中性化的分析方法只能是使感知艺术作品的模式变得神圣化,而这种模式总是要求鉴赏家的、即“纯”的和纯粹的“内部”性情倾向,而排除任何对“外部”因素的“还原性”指涉。因此,颇像是另外一个理论分支的祈祷轮 (prayer wheel),文艺符号学把对艺术著作的膜拜抬高到了理性的层次,而同时又没有改变它的功能。在各种情况中,社会都被排除在外——这使得语言或者任何其他象征物都被当作了其自身的终极目标——这颇有助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成功,因为它赋予以纯粹内部分析和规范分析为特征的“纯粹”实施以一种没有结局的游戏的魅力。 因此,推导出这一事实的所有结果就成为必要了;而这些则被语言学家和他们的模仿者强有力地压制了,以致如《普通语言学教程》所断言的, “语言的社会属性是其内部特征之一”,并且社会的异质性都包含在语言之中。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事业当中所包含的风险,这种风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粗糙,因为对这种粗糙可以进行最为严格的分析;这种分析能促成被压抑之物的回升,但这也是它受到指责之处。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在接受一种较低的区分性(distinction)利润的同时,选择为真理付出较高的代价。 导言 第Ⅰ部分 语言交换的经济 1.合法语言的生产与再生产 2.价格形成与利润预期 第Ⅱ部分 言语与象征性权力 1.权威化的语言:使仪式性话语有效的社会条件 2.制度的仪式 3.认同与表征:对地区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所需要的元素 4.描述与规定:可能性的条件与政治效力的限制 第Ⅲ部分 对话语的分析 1.审查与塑形 2.宏大话语:“关于对《读<资本论>》的几个评注”的若干社会学思考 3.科学性的修辞:对关于孟德斯鸠效用的一种分析的论证 注释 译后记
  • 论语言的起源

    作者:J.G.赫尔德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赫尔德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人类语言的起源,论述精辟、理论、理性,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语言研究学习参考书。
  • 如何以言行事

    作者:J. L. Austin

    The late J.L.Austin's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which ranked with that of Wittgenstein,was substantial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has grown greatly since his death.He was descrbed as'one of the most acute and original minds that England has producde'. His 1955 William James Lectures,delivered at Harvard University,were first published in 1962.For this second edition the editors returned to Austin's lecture notes and their revisions make this a clearer and more faithful record of Austin's works. The lectures set out Austin's conclusions in the field to which he directed his main efforts for at least the last ten years of his life.Starting from an exhaustive examination of his already well-known distinction of performative utterances from statements.Austin here finally abandons that distinction,replacing it by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illocutionary forces' of utterances,which has important bearings of a wide variety of philosophical problems.
  • 语词和对象

    作者:W.V.O.蒯因

    《语词和对象》是蒯因继《从逻辑的观点看》之后关于语言哲学的一部系统的论著。作者以语言的社会性为出发点,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反应关系和机制对语词、语句及其意义做了经验主义的发生学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全然陌生语言的“彻底翻译”和翻译的不确定性、语词的刺激意义和刺激同义性等重要的概念和学说。书中对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多有批评,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义释”、“语义上溯”);对各种指称的语言手段的暗昧性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做了细致的讨论。本书较以前的著作更明确、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在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问题上的物理主义观点及关于抽象对象(类、数学对象)的柏拉图主义观点。
  • 世界上的语言

    作者:[荷兰] 艾布拉姆·德·斯旺

    尽管世界上有五千多种语言,人类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凝聚力。我们只有把语言当成一种经济商品,才能明白为何某些语言如此受人青睐。在日益加速的语言集中进程里,具有有效交流价值的语言已经是可数的了。社会学家艾布拉姆·德·斯旺向我们描写了一种语言获得核心地位的过程。这是一部先锋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引发争议的作品…… 《世界上的语言》是关于研究世界语言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世界上的语言》的研究范畴和方法、语言作为“超超集体物品”、文本作为国际交换中的商品、印度语言政策的嬗变、荷兰语的消失、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的语言政策、种族隔离制度下的语言体系等内容。 《世界上的语言》以整个世界为研究范畴,比较了五个不同的语群,综合运用了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及社会学中的概念。 ------- 目录 序 第一章 全球语言系统 1.1 全球语言系统:语言“星系” 1.2 语言系统的世界历史地图 1.3 当前语言系统中的超中心语群 1.4 本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1.5 本书的思路 第二章 语群的政治经济学 2.1 语言作为“超超集体物品” 2.2 语言的交际潜能:Q值 第三章 语言、文化与不平等的文市交换 3.1 文本作为国际交换中的商品 3.2 文化交换中的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 3.3 单语现象、多语现象和杂语共生现象 3.4 讨论 第四章 印度: 印地语与英语之争 4.1 印度语群的特征 4.2 国家形成、民族建构和语言统一 4.3 印度语言政策的嬗变 4.4 讨论 第五章 印尼语的胜利 5.1 甘地的梦想 5.2 马来语的崛起 5.3 荷兰语的消失 5.4 爪哇语的弃用 5.5 讨论 第六章 非洲: 殖民语言的顽强存留 6.1 “2×3”的比较模式 6.2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三个法语语群 6.3 撒哈拉沙漠以南以英语为中心的三个语群 第七章 南非: 旧语言体系的残存 7.1 种族隔离制度下的语言体系 7.2 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的语言政策 7.3 语群的变动 7.4 讨论 第八章 欧盟:使用的语种越多,英语就使用得越多 8.1 欧洲民间(1):各国的语言统一进程 8.2 欧洲民间(2):欧盟诸语的Q值 8.3 欧盟机构(1):公共层次 8.4 欧盟机构(2):行政机构 8.5 讨论 第九章 结语与思考 9.1 结语 9.2 思考 原文注释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
  • 语言的突破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生活是由他的交往活动构成的。作者们只要付出每周25美元至50美元的工资,就可以雇佣到各种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这种人永远供大于求。但社会上唯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服他人、能领导团队走向成功的人。约翰·洛克菲勒说过:“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够像糖和咖啡等商品一样可以买到,作者会为这种本领付出最多的钱。”学会轻松地当众说话,就算你很少有机会做公开演讲,也可以从中受益。现在,你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目标,在你当众说话或演讲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尽情。把你的思想表现在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上。
  • 普通语言学教程

    作者:(瑞士)费迪南·德·索绪尔

    在数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如果要撷取百部经典,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必在其中。因为语言学是每个文明人都应该关注和了解的,而正是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语言的基础。此书问世近百年,全世界主要语种都有译本,成为大学生的必读书。裴文的译笔严谨而流畅,典雅而生动,使我们得以走近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聆听他充满睿智的声音,感受他思辨的灵动和深邃。
  • 朗文高级英语阅读(上)

    作者:罗丝·瓦斯曼

    《朗文高级英语阅读》的上、下两册,在出版中保持其作为高等学校教科书的特色,阐述阅读技能的部分采用中译文或中、英文对照,而阅读文选及其配套练习则全部采用英文原文。上册着重指导阅读技巧的提高:从改进阅读习惯、科学地掌握单词、克服各种阅读理解的障碍、分析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手法,到灵活选择阅读方式和新闻记者速度。下册指导高层次读者学会评析性的阅读,即根据读者已有的知识和鉴评能力,对所阅读的文章、作品作出分析和思考,这一部分包括:学会归纳结论和做推论,把握不同类型的语汇、语气、倾向及观点,直观信息和网上信息的研读等。主干书的阅读文选包括散文、教科书和文学作品3大娄,内容涵盖广泛的当代社会、政治、科技、生活甚至哲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兼具有知识性和欣赏性。
  •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作者:[德] 威廉·冯·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马来民族各部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状况、导论的对象、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的考察、特殊精神力量的影响:文明、文化和教养、个人和民族协同作用、对语言作更详尽的考察、语言的形式、语言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语言的语音系统、内在语言形式、语音与内在语言形式的联系、对语言动作的详细分析、词的孤立、屈折和粘着和以词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考察等。
  • 语言学的邀请

    作者:塞缪尔·早川 Samuel Hayaka

    编者序 本书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讨论的问题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们中国,不但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问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连这门学科的名字都不曾听过。照常理来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一门冷僻而陌生的学问与我们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这本书却绝对是个例外,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枯燥。这固然要归功于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译者的译笔灵活通达。在改用中国古诗词代替原书例句这一点上,译者更是功不可没。 虽然我们对这门学问很陌生,可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怎样说话、怎样听话”,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话说错了有什么不好、会惹出什么祸,把话说好是如何重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我们既能读又能写,还要学说话吗?我们一出生就牙牙学语,学到如今还不够吗?谁不会说话,还学它干吗?还要读者本书?且慢,恐怕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便是那些自以为早已会说话的人。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会不会说话呢?恐怕得看完这本书才能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答复。 这本书所说的“话说”或“语言”也包括“文字”在内。第八、九章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协作。对爱好写作的读者朋友来说,本书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 字母表效应

    作者:[加]罗伯特·洛根

    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回答这一难题,罗伯特·洛根耗费数十年心血写就此书。 洛根开宗明义:字母表乃发明之母。与中国象形文字不同的是,字母表和拼音文字培育了西方人分析和逻辑的抽象能力,西方文化中的独有特征一一典章化法律、一神教、抽象科学、逻辑和个人主义一一也与此息息相关。 本书用宏富的材料、严密的逻辑、清晰的语言极具说服力地展现了这一宏大主题。作为媒介环境学者和物理学家,洛根所呈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见,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作者:漏屋

    ★★★★★在中国,90%以上的人,英语学习方法都是错误的。 ★★★★★摆脱错误观念,你也能学好英语。 ★★★★★20年中美双重英语教学实战经验,读者苦寻多年的漏屋老师 解密最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之道 ★★★★★国内外百余网站转载 天涯论坛千万粉丝膜拜贴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全新修订扩充版 ★★★★★中国英语教学中常有的错误观念: 1. 有外语环境,最好能出国; 2. 最好能多跟外国人交流; 3. 有人能纠正我说外语时的错误; 4. 背单词太难,单词量不够; 5. 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6. 要多背诵,外语主要靠记忆力; 7. 一定要模仿纯正的外语发音; 8. 一定要练习连读和吞音; 9. 学外语必须重复练习再练习; 10. 书上教的英语都过时了。 现代外语教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错误的外语习惯以及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基本上是终身无法修复的,造成最大伤害的就是口语表达。所以一定要在开始学的时候就使用正确的方法。 作者通过对中国、加拿大、美国留学生、移民的外语学习及应用情况调查,以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近些年外语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全面论述了外语学习的误区,以及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外语学习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意在帮助读者建立学习英语的正确理念和指导大家制定个人学习策略。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书稿我读了。觉得不简单、不容易。我的听闻见识中,未见如此著者。文字也很俏,比曾经学过中文的还中文。 语言是非常复杂的,近百年来中国人学英语的弊端,纠正此弊端的弊端,以及妥贴的纠正方法;学习外语的规律,规律之规律的自我补充和丰富,具体到个人、个体的必要时的反规律和自我独创,书中都讲到了,讲得很好。 有时我想,人类社会的语音、语言如同自然界的猿声、鸟鸣一样,你琢磨去吧。它除了生活之母,谁也不认。这些也都渗进著作里,很好。 时下,好书出不了,次书、坏书层出不穷。望此书能尽快出版。 贺兴安 2011年5月北京 (贺兴安,原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新华社驻伦敦分社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对外编辑,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网友评论: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29 20:46:07 我想告诉你,虽然我不认同你英语思维作为一种方法的观点,可是这帖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 学英语是件很辛苦的事,对我来说,更难受的是找不到交流感受的空间。谢谢楼主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我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和感想,最重要的是也在其中明确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看到了这帐帖,希望楼主不要那么厌世,肯定自身的价值,希望楼主以后一切顺利。 -------------------- 作者:SammyCT 回复日期:2007-9-30 6:49:47 漏屋老师:万分感谢您的贴子对我的启发和指导。在下收益非浅!这段时间您的贴成了我们家里讨论的中心。我已开始用您介绍的语言习得的思路和方法来教我太太和两个儿子中文,很快发现这种 approach 比我过去用的办法有效得多,看来不用太担心父母亲来访时不能和他们的小孙子交流了……您的辛苦不会白费,相信很多人都会象我一样从中获取教益。 -------------------- 作者:八百里有云无月 回复日期:2007-9-30 11:19:23 急功近利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也是恶性传染病,露屋先生的帖子好就好在告诉大家不要急功近利,静心思考才能找到好的出路,本人不懂英语,但觉得这种思考非常可贵! ------------------------------ 作者:稀饭好似粥 回复日期:2007-9-30 23:51:26 值得热捧的帖很多,但如果这个有理论深度、启迪学习者思维的热贴是诱人上当的,我宁愿上这个当!给楼主奖励座金山都不为过。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个网站如此全面地把外语学习的实质如此有力度地揭示给大家。
  • 横行的英文

    作者:何南林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英汉语法对比研究专著,内容涉及英语的性、英语的格、英语的数、英语的时、英语词汇量、英语的构词、英语外来语、英语缩略语等内容,适合语言研究者参考学习。
  • 如何提问

    作者:伊恩·麦凯

    《如何提问(第2版)》有助你出正确的问题,学会利用正确的问方式得到有的答案。无论在面试、评价或简单的意见沟通过程中,所有管理人员都需要磨练其提问技能。
  • 如何以言行事

    作者:(英) 奥斯汀,J. L. Austin

    奥斯汀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是“牛津派日常语言哲学”公认的领袖之一,在英美哲学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以言行事》一书提出的“施行话语”与“记述话语”区分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最具有建设性,是其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永久性的贡献。前者对真理理论、法哲学和伦理语言的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后者一方面经过赛尔和格赖斯等人的修正和发展,成为语言哲学最重要的意义理论之一;另一方面经过一些语言学者的细致阐发和发扬光大,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等领域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
  • 演讲的艺术

    作者:[美] 卢卡斯

    《演讲的艺术》作者斯蒂文·卢卡斯博士(Dr. Stephen Lucas),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总校交流艺术系的教授,也是专门研究美国演讲学的国际知名学者。近年来卢卡斯博士曾多次访问中国,在多所大学进行演讲和学术讲座,并在全国性演讲比赛上担任评委。 卢卡斯博士精心撰写的《演讲的艺术》是一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教科书,自1983年第一版到最新的第八版,始终高居美国演讲教科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目前,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近千所大学用此书作为英语演讲课程的教材。 点击链接进入: 《演讲的艺术(第10版)(中国版)(附光盘) 》
  • 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

    作者:顾伟勤

    《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多外语学习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过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介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多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原理、认知规律及学习方法研究》引用了大量的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又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采集了第一手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可以说是间接性研究和原始性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体现了该学科多元化研究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