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理论

  • Architectural Theory

    作者:Kunstbibliothek Der

    Illustrated throughout, this volume brings together all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essays about architecture written since the Renaissance, neatly organized chronologically by country.
  • 光辉城市

    作者:(法) 柯布西耶

    《光辉城市》法文版1933年著就,1964年重印,英文版于1993年出版。“光辉”这个词的意义超越了功能上的含义,带有意识特征。作为城市规划界公认的第二位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光辉城市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思想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对工业化本身的弊病进行克服,强调建筑与自然对立中的相互包容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文化总容器的艺术之美。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 明日之城

    作者:Peter Hall

    《明日之城》是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引导城市规划形成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机遇的历史。它文锋犀利,洞察力强,涉及全球,无与伦比地记述了书中极其重要的主题。 《明日之城》的第三版是在它初版之后,考虑到最新出版文献的丰富性,并以历史视角来看待1990年代,从而进行了一次综合性修订。这是回顾了整个20世纪现代城市规划运动的发展修订而成的完整版本。
  • 城市建筑学

    作者:[意]阿尔多·罗西

    英文版前言 在意大利的建筑历史中,很早就有建筑师兼理论家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系统的论著已经成为某些建筑师陈述自己观点的特有方式。在维特鲁威(Vitruvius)写作模式的基础上,阿尔伯蒂(Alberti)创立了文艺复兴的写作模式。塞利奥(Serlio)和帕拉第奥(Palladio)又发展了这种模式。塞利奥的一系列著作如同一部建筑手册,从古代建筑一直写到对未来建筑的构想。与他本人那些已经完工的质朴作品相比,书中那些未被建造的设计方案更为重要。这些方案已经超出了本身作为设计作品的意义,因为它们被开始用来阐述许多建筑类型。这种写作模式后来为帕拉第奥所借鉴。在临终的前10年,帕拉第奥写下了有点儿像其生平简历的《建筑四书》。在书中,他重新绘制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以记录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无论是描绘古罗马的遗迹,还是重新绘制自己的设计方案,帕拉第奥都首先关注现有建筑原型中那些类型的起源、创新和变形。绘图和写作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因而成为建筑传统的一部分。 在意大利,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指20世纪--编者注)。斯卡莫齐(Scamozzi)、米利齐亚(Milizia)和洛多利(Lodoli)等人的著作,更不用说最近帕加诺(GiuseppePagano)的论著和设计,自然都是这种传统的产物,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一书也不例外。为了理解罗西的建筑,我们还有必要去研究他的著作和绘图。《城市建筑学》一书与以往的论著很不一样,因为它一方面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论著一样,意在论述一种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奇特地预示了罗西后来的作品。 建筑师撰写理论著作是意大利的传统,这篇前言的目的是向美国读者表明本书在此传统中以及在意大利60和70年代时期中的地位。本书由罗西的演讲稿和笔记组成,在1966年推出第一版;在那个学生们心怀不满的创伤年代中,它对城市的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论战性的批判。意文第二版连同新写的绪论于1970年出版。以后,此书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和葡萄牙文。1978年问世的意文第四版新增了图例。现我们以英文版的形式,重新发表这部著作以及在其出版历史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补充材料,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识此书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特定文化背景;所有这些材料都是本书历史的一部分。采用这种方法,本书就能独特且平行地记录罗西在过去15年中,在绘图和其他论著中所发展的那些思想。本书因此也是一个"类比作品"。 英文版并没有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对之做了审慎的修改,以便在保留原文风格和特点的同时,又不为其中那些过度修饰和重复的段落所拖累。意文中那些颇具学术味的表达方式有时在英文中显得造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可选择了行文的明确性和简洁性。 在后面的序言中,我从某些方面对本书以及它所预示的罗西进行了讨论。序言因此有点像关于罗西思想的类比文章。同罗西的类比绘图和可以被视为类比工具的写作一样,序言试图消除和摆脱罗西思想演变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我研读了罗西后来写的著作,其中包括《科学的自传》一书;我也与他进行了多次私下交谈;根据罗西的论著和这些交谈,我写成了后面的序言。同《城市建筑学》一书意文第四版一样,本书汇总了其出版史中的所有具有独自记忆的文章,从而同样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集合"的作品。我的序言力图加入到这个记忆的行列之中,成为一种类比的类比,以创造出另一个具有自身历史和记忆的作品。我试图运用这种方法来揭示贯穿于罗西绘图和论著中的那股来回冲击的类比激流。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录: 绪 论 城市建筑体和城市理论23 第一章 城市建筑体的结构31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31 城市建筑体是艺术品34 类型学的问题37 批判幼稚功能主义43 分类的问题49 城市建筑体的复杂性55 纪念物和经久理论59 第二章 主要元素和区域概念63 研究区域范围63 居住区是研究区域65 单体住房70 柏林住房的类型问题72 田园城市和光明城市82 主要元素85 城市元素的动力87 古代城市92 转变的过程93 地理和历史;人类的创造96 第三章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建筑103 建筑是科学107 城市生态学和心理学112 如何定义城市元素114 古罗马广场119 纪念物;批判环境关系概念的总结126 城市是历史128 集体的记忆130 雅典131 第四章 城市建筑体的演变139 城市是各种力量的作用场;经济学139 莫里斯·阿尔布瓦什的论点141 对土地征用性质的进一步思考144 土地所有制152 住房问题155 城市规模158 政治是一种选择161 意文第二版序言165 葡文版引言169 德文版评注179 注释 180 图片来源 205 《城市建筑学》出版史208 英汉人名地名对照209 作者生平216 译后记 218 校后记 220
  •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作者:(德)托马斯﹒史密特

    中文版译者序 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 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对教授来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转化成了对中国的热爱。后来在德国见面时,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在一个西方建筑专业教育工作者眼中, 中国见到的更多是问题和遗憾。正因为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转化而咸的关切和忧虑, 以及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成了这一本书的写作。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初稿,可以说是他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状触动下的结果。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现在出中文版,应算是"回归"吧。 认识托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后到我们系当客座教授。1996年教授专程带着我们几个教师在德国瑞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建筑考察,参观了不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后来由国家公派留德,经教授介绍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进修。期间对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补习",使我对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而当我读到教授的书.结合起自己的体验,这本"简单"的册子很让人触动。译这本书初稿时我还在慕尼黑.可以常常与教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行讨论,也更加深了对书的认识。我相信书中内容.也是读者们乐意去重新熟悉和思考的。 建筑设计的思想在书中用简明的方式被表达,而简单的道理又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带着问题.这会是一本充满应对思维的小册子,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引伸出丰富的专业内容。因为翻译的缘故我不知来回读了多少遍,但每次仍有新的感慨和认识。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建筑学专业年轻学子和年轻建筑师的.但对于资深建筑师来说,也何尝不是一服"解毒剂"。 最后.要衷心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及徐纺编辑的全力协助,还有德国卡尔卡马出版社的慷慨授权。 2002年12月于广州
  • 外国建筑史

    作者:陈志华

    本教材第四版的改动,主要有两点:第一,文字整理更准确、更精练;第二,换了一批插图,更清晰一些,也有少量补充。
  • 建构文化研究

    作者:弗兰姆普敦

    《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是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rnptorl)继他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之后又一部令人翘首以待的宏篇巨著,必将对现代建筑发展的讨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建构文化研究》是对整个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思考。弗兰姆普敦探讨的建构观念将建筑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它向迷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思想提出有力的挑战,并且展现了一条令人信服的别开生面的建筑道路。确实,弗兰姆普敦据理力争的观点就是,现代建筑不仅与空间和抽象形式息息相关,而且也在同样至关重要的程度上与结构和建造血肉相连。 组成《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十个章节和-篇后记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当代建筑形式作为一种结构和建造诗学的发展历史。弗兰姆普敦对18世纪以来法兰西、日耳曼和不列颠建筑史料的近距离解读为《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清晰地阐述了结构工程与建构想象是以何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佩雷、赖特、康、斯卡帕和密斯的建筑之中,以及建造形式和材料特征是如何在这几位建筑师的建筑表现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的。此外,弗兰姆普敦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元素贯穿在某位建筑师作品中的方式也就构成了评判该建筑师整体建筑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弗兰姆普敦对佩雷、密斯和康的建筑作品和思想态度的历史威份的分析之中。 在弗兰姆普敦看来,积极主动地挖掘建构传统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性和“先锋派”历史地位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
  • 城市设计(修订版)

    作者:(美)埃德蒙.N.培根

    著 作 者: (美)埃德蒙.N.培根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书 号: ISBN 7-112-05819-8 出版日期: 2003-8-1 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 空间意识作为一种感受 设计的性质 感知自我的方式 希腊城市的成长 古罗马的设计法式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文艺复兴的兴起 巴洛克时期罗马的设计结构 荷兰的插曲 18、19世经欧洲的城市设计 巴黎的发展 圣彼得堡的演变 约翰.纳什与论敦 维特鲁威的学说传到新大陆 勒.柯布西耶与他的新憧憬 伟大的尝试——巴西利亚 北京 同时运动诸系统 决策 思想付诸行动——费城 格里芬与堪培拉 一座富有人情味的城市——斯德哥尔摩 展望未来 附录 伟大的创举——巴西利亚 译后记
  • 建筑的永恒之道

    作者:[美] C. 亚历山大

    《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筑设计、建筑和规划的新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成员按照他们自己的存在状态设定他们生活的世界秩序,这一古老方式从根本上构成了新的后工业时代建筑的基础,这些建筑由人们创造。
  • 建筑经典读本

    作者:(美国)杰伊·M·斯坦等编、王群等译

    本书精选了建筑历史中,特别是现代建筑中最经典的理论和实践论著,撷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辑成36个读本,分为序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终篇、三部分又分为9个专题,全面涵盖了从建筑历史和理论、建筑文脉到建筑过程的方方面面,每篇读本又配以中英文的导读介绍了每本书的背景和价值。 本书的精彩内容和编排方式都决定了它可成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一本难得的学习辅导书,同时也可作为该专业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
  • 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

    作者:渊上正幸

    本书以现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叉流为主题,介绍了51位活跃在世界建筑舞台上的国际型建筑师。之所以称他们为国际型建筑师,是因为他们的建筑创作活动,并不局限在本国之内,而是世界性的。很多建筑师都在本国以外开设有自己的分事务所,甚至,有些建筑师还主要活动在母国之外,所以当今的这种文化交流现象,也可以被看作是本世纪末世界建筑发展的特征之一。 这本书中共介绍了51位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可谓异彩纷呈,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了世界建筑界的最新动向。许多创作理念和作品都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走在前面的就一定是好的,它的真正意义也不是仅仅提供一些新的创作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当今世界上的新的建筑观念和新的艺术价值取向。勿庸置疑,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建筑的发展状况,开拓创作思路,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且,有些建筑师还是首次在我国亮相,很多资料都非常珍贵,是我国近年来翻译出版的精品建筑图书之一。
  • 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

    作者:克拉克 , R. H,波斯 , M

    译自: Precedents in architecture/Roger H. Clark, Michael Pause. -- 2nd ed. -- 美国: VNR, 1996. -- 汉英对照序言、再版序言、简介、目录、分析目录. -- 附建筑师索引
  • 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作者:赫曼·赫茨伯格

    《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进一步充实了《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拥有深厚的内涵。《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追溯了他近10年来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思想,同时引证了许多艺术家、前辈建筑师、名家巨匠和其他同行的不朽之作。“空间”是《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的核心议题,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触及物质空间,以及人的精神、文化领域。
  • 交往与空间

    作者:[丹麦]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这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 空间·时间·建筑

    作者: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空间·时间·建筑》一书具有以下特点: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用恒与变(Constance and Change)来揭示发展的本质;用大历史衬托具体建筑现象,又用具体现象的深刻分析来呼应时代;种种直笔与曲笔的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结合使人在雄浑的历史感中体会到建筑真意。   内容上时段起始文艺复兴直至当代,范围跨越规划、建筑,所用材料丰富翔实、富于启发,实际上它不止检讨建筑和规划各方面与工业技术的并行发展与相互影响,还呈现了它们与艺术结伴而行的情形。此外在它之前许多建筑与规划不为人知,而经它之后为人重视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史料所作的重新诠释之功也是不可忽视的。 该书第五版汇集中吉迪恩在第一版、第二版、第四版、第五版所写的重要序文。作者在一序中指出现代文化外表混杂,内部依然潜藏着统一和综合,一个新建筑传统有望成长。三序中则饶有趣味地提到了他的先辈布克哈特和沃尔夫林。四序中揭示了“恒与变”这一深刻主题并表示意欲进一步研究原始艺术和上古文明恒与变的问题,撰写《艺术的起源》和《建筑的起源》两书以深入人类经验底层,在意识中作探幽索隐的工作。作者在五序中对所添内容作了说明,意使全书轮廓更为清晰整一。
  • Louis I. Kahn

    作者:Heinz Ronner,Sharad

    This book owes its concept to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work process of Louis I. Kahn, whose ideas are preserved in the wealth of sketches he did whenever developing new concepts or working out details for new building projects. Sketches and plan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his projects are laid out in a basically chronological order and these are complemented by relevant extracts from his writings and speeches and by his commentary while this documentation was being prepared in 1973 - the year before his death. As in the first edition, the authors` aim has not been to interpret or evaluate. Rather, they wish to provide the scholar with a solid base for further research, allowing him to follow the traces of a remarkably creative mind that revered architecture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n´s spirit.
  • 城市意象

    作者:[美] 凯文·林奇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作者:罗伯特·文丘里,丹尼斯·布朗,史蒂文·艾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群众不懂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版、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因此他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中呼吁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接受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

    作者:[美] C. 亚历山大 等

    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是美国杰出的建筑理论家。由他领衔撰写的《建筑模式语言》一出版就受到建筑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赞誉,并对建筑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模式语言》别出心裁且有根有据地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共253个模式,提供了一幅幅设计、规划、施工等方面的崭新蓝图,构思新奇,妙想迭出,不同流俗。 作者写道:“我们深信无疑,本语言要比一本手册、或一位教师、或另一种可能的模式语言略胜一筹。这里的许多模式看来在今天和以后的500年间将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成为富有人情味的行动的一部分。”诚如美国《建筑设计》一则评论所说:这也许是20世纪出版的关于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了。 这本书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它是此书的主题思想,像一条鲜艳的红线贯穿始终。各模式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如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绿化美化城镇和住宅,反对建筑风格的千篇一律,鼓励人际交往,强调人、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等等。
  • 图解思考

    作者:[美] 保罗·拉索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是一本关于建筑师运用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因特网的内容,并对其他原有章节的次序及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书中详尽论述了徒手画完善和发展设计构思的多种技能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的笔法优美的徒手画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