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术

  • 八大山人画传

    作者:周时奋

    《八大山人画传》毕竟是一部传记小说,所以这里既需要深入的研究,也需要合乎情理的大胆想象,正是在这方面,作者充分发挥了一个作家,在驰骋想象和驾双文字的优势,使得这部作品保持了相当的可读性。不过,即便如此,在八大山人一生的某些阶段,研究不果,想象没有施展而留下的空白依然存在。对于这种状况,我想无论是从画传作者或者读者的立场来说,倒是不需要觉得有多大遗憾的,因为,追求一种纯透明的境界或许本来就是徒劳,而对八大山人来说,他生命中留有的空白、混沌之类的感觉应该是与他的画作相映成趣的。
  • 达利画传

    作者:读图时代

    大名鼎鼎的达利,知道他的人很多,能把他说清楚的人却很少,虽然这位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的艺�在80年代曾影响过许多国内的青年艺�家。人们说达利是一个奇异的符号、一个梦幻的传奇、一个古怪天才的代名词。今天,达利的艺�作品终于来到了中国并被编撰成书。不得不承认,许多作品是颇使人感到费解的。为了帮助观众理解达利的艺�,这本书尝试帮助我们以画传的形式去理解达利。本系列包括毕加索、凡高、高更、达利、雷诺阿等画家的画集和小传,图片精美。世界顶尖艺术大师们的传记及代表著成名著及他们每人在重要时期的照片。书中详尽介绍大师们的性格、爱好、私人生活片断及对整个人类艺术的贡献。
  • 梵高

    作者:何政广 主编

    梵高是天才,是狂徒,也是悲剧的主角。他的画作在生前饱尝寂寞,终其一生仅仅卖出一幅油画、两张素描,却于死后在绘画市场上屡创天文数字的高价,其中缘由耐人寻味。无论撷取梵高生涯中任何一个断面,都有其严肃而具体的面貌呈现,让我们看见一个勇敢、热情、用生命挣扎而全部燃烧自己的人,如何在艺术创造上发光发热。本书以梵高200我张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娓娓述说了他的“生涯和艺术”,另外还有100多张“素描及水彩作品欣赏”。“他的话”是梵高的书信,其中透露了梵高对人生的信念及对死亡的看法。书后并附有完整年表,喜欢和研究梵高画作,或对这位天才画家好奇、有兴趣的朋友,都不能错过这本最有系统完整呈现梵高艺术全貌的画集。
  • 像野狗一样生存

    作者:方力钧

    “方力钧”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灼热的现象,更是一个艺术标志和一种成功方式,是方力钧经营艺术二十多年来最成功的品牌。方力钧这三个字,在艺术学术圈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泼皮文化”“叛逆”“新物种”……在另一个层面上还意味着“高价”“艺术界的话语权”……本书诚实而客观地记录了方力钧的艺术态度、艺术立场、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处世原则等,并附有他的多幅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作品照片,后附艺术家简历及生活、工作、出访交流照片,表现了这个性格复杂又单纯、身份多重又如一的“真生命”。 在线阅读:http://www.artwe.com/onlinemag.php?id=719
  • 天才/疯子-达利画传

    作者:程波

    关于达利,有一件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他的爱情。达利的爱人名叫加拉,一个俄国人,原本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亚的妻子。当1929年的某一天,25岁的萨尔瓦多·达利和34岁的加拉相遇之后,一个被达利自己命名为“加拉·萨尔瓦多·达利”的“新人”就诞生了。我们都知道,毕加索和达利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一生有过很多的女人,而达利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始终和加拉在一起。从好的一方面说,加拉多年以来始终像一个庇护者那样操劳着达利的生活,让他可以专心绘画,免受世俗的干扰。可以说,加拉把自己看做是达利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而达利则把加拉当做自己内心世界的寄托。从不好的一方面说,正是加拉对于商业利益的看重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达利从一个天才成为了一个契约的履行者。20世纪70年代末,达利和加拉因为矛盾而分居,直到1982年87岁的加拉离开人世。加拉的去世给达利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几乎让他一蹶不振,他从此拒见故友,不思进食,在负疚苦思中度过了余生,终于在1989年抛弃了现实世界,追随加拉而去。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生活和艺术上多变的人,在爱情和婚姻上却表现得如此专一。达利在家庭生活中十足地依赖着加拉,有时甚至表现出一种病态的软弱和拘谨,但在艺术上他却一直表现着那种玩世不恭的疯狂,同时还不断地利用艺术来渲染自己对加拉的疯狂崇拜和忠贞。在很多人看来,达利把加拉这样一个“妖女”奉为缪斯女神,这两者的矛盾关系,实在让人没法理解。达利曾摆弄着他那上翘的精致的小胡子宣称:“我与疯子的惟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在我看来,达利内心确实有着一种坚硬执著的东西,就如同他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一样,这让他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疯子,让他那疯狂的想象力飞得再高,行为再离经叛道,都始终保持在艺术的良知之内。正由于这样的东西的存在,他的艺术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身上的缺陷,他那种种疯狂的想法和行为才会变得魅力十足。
  • 夏加尔

    作者:Daniel Marchesseau

    1985年,马克·夏加尔,蓝色海岸边继马蒂斯和毕加索之后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在圣保罗·戴·旺斯市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八岁。马黎画派为能接纳众多的外国艺术家在自己的怀抱中成长而感到自豪。在这一画派中,夏加尔是最具独创性的先驱者之一。“醉心梦幻意象”,当年委托他绘制巴黎歌剧院天顶画的马尔罗对他作了如是概括。夏加尔描绘了维帖布斯克“犹太小村庄”的天地,也描绘了他的梦幻,他的爱、马戏世界和普世辉照的《圣经信息》,他至今仍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讲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永恒的诗篇,是建立在上帝与人类的典型形象基础之上的。 达尼埃尔·马尔歇索重新沿着这位两度流亡而今荣归天国的俄罗斯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一番回顾性的综述。这天国,正是画家在漫长的一生中,擅长描绘的主题。 “两年前,安德烈·马尔罗先生建议我为巴黎歌剧院创作一幅新的天顶画。我颇感心绪纷乱,感触良多,而且感动不已。我对自己疑虑重重,日以继夜思考歌剧院的整体结构。 我深深感受到建筑师加尼埃的才华,我要在天顶的高处像镜面似地用一簇簇梦幻似的构图,反映出演员和音乐家的创作活动,唤起底下观众们衣着上色彩的律动,也不讲究演唱方法。我要向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和芭蕾舞编舞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全心全意创和,馈赠诸位此作品,以感谢法国,感谢巴黎画派。没有它们,就不会有色彩,也不会有自由。”
  • 梵高传

    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 凡高画传

    作者:周时奋

    本书内容包涵三方面的信息:凡高的传记、他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与弟弟提奥之间关于创作的有关通信的片断。全书从凡高的角度来讲述他的整个生平,可读性较强,没有普遍人物传记的刻板,图文关系不仅是简单的环绕与穿插,而是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构成一种新颖的图文版的画家传记。 本书是一本凡高画传,他的图画和关于他的文字,我们的思想并非轻松,感情也不会平静,但他的身世一定会深深吸引你,连同他的画作,他的发自内心的痛苦和忧伤,这一切,都会使你的心灵更为敏感,会使你的感情更为丰富,并促使用我们最终确立起一种生活的信念,确立起一种在悲哀中的庄严和在痛苦中的爱!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序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我知道,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我想,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 因为她的鼓励,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单纯地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 我想反复叮咛,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中国美术史”啊! 这本书写作期间,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她是这本书的“顾问”。 我相信,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但是,我高兴自己在“美”和“年轻人”间找到了一种自在,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 写到最后,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这本书因为两个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这本书也应当属于她们——卓刘庆弟及姚若洁,以及更多的青年朋友,谢谢。 ——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最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最简约的篇幅、最概括的手法和最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 一提到美术,更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达芬奇、是梵高,而对我们自己的美术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华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的。让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美’的面前,聆听‘美’的言语,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香港商报) ——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定价95元),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扬子晚报》)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H.W.詹森(H.W.Janson),A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 美人风俗画

    作者:(日)喜多川歌麿,(日)歌川国贞,(日)

    浮世绘,意指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画。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语,是泛指现象界的林林总总,亦即眼见耳闻之社会百态。到了十七世纪末期,它被日本文人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由此而来。浮世绘的制作方式是先有较昂贵的肉笔画,然后再出现众所习知的木刻版画。浮世绘包括以美人为中心的风俗画和描绘歌舞伎演员的艺人画,以及风景、花鸟、虫草、动植物画等,其中并称浮世绘二大主题的美人画和艺人画以其独特之魅力,深受世人瞩目,并广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 注意:每一册欧版明信息可以任意撕下其中一张而不损坏小册子。
  • 水彩画的写意生活

    作者:秋草爱+伙伴们,朱丽真

    还记得小学时的郊游写生吗? 带着水彩和画板,以及满满的雀跃心情,颤颤地画下一笔…… 看着实际物体与景色加以描绘,就叫做写生。 只要能够仔细观察、画出眼睛看到的,不需要想太多。 在面对绘画的主题时,回归到孩童般的纯真。 仔细观察,一定会有很多新发现: 原来叶子和形状是这样的、小花的颜色如此柔美…… 不需要太严肃、太紧张,即使初学时有些小小挫折, 只要珍惜每一次的感动与心跳,快乐地画画就够了! 领略了写生的乐趣后,就可以出门上山下海画画了! 从一踏出家门心情便随之轻松、跳跃起来, 尽情地感受微风轻拂、闪亮阳光的照射,让自己完全放松。 看到喜欢的景致可以开始下笔写生了!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透明水彩去写生吧!
  •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作者:蒋勋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2003年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当年即问鼎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是蒋勋先生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2010年增补改版,补充印象派以后至20世纪部分,并定名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关于西方,中国曾用相对模糊的“西洋”指称欧洲,特别是西欧。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影响越来越大,越洋跨国全球传播,成为与东方文明并峙的西方文明。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从北非、西亚到地中海世界,再到整个欧美;全面囊括。 全书共18个章节。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头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数千年历史的血脉初源,这自上古时代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传承密切的文明核心区开讲。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的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一一娓娓道来。读者一卷在手,对西方艺术史,大家杰作,流派变迁,艺术形式变化,都将有非常形象直观的了解。 此次增订,更换和补充了大量图片,近300幅精美珍贵图片,给了古往今来西方美术大师流誉千古不朽之作最精美和最逼真的呈现,加上蒋勋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图交映,将给读者一次阅读和欣赏的美的飨宴。
  • 快乐禅绕画

    作者:[美]托妮娅·珍妮(Tonia Jenn

    【编辑推荐】 禅绕画被誉为来自美国的心灵艺术,风靡欧美。禅绕画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旨在通过轻松地涂画来使人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达到身心平和。禅绕画是一种线条艺术,盘曲缠绕的线条构成了禅绕画的基本纹样,多种纹样的自由组合则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禅绕画。 禅绕画的绘制轻松有趣、简单易学。无须深厚的绘画基础,也无须特定的场地,一支黑笔、一支铅笔、一张纸,就可以随时随地尽情禅绕。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禅绕画的绘制中时,你的身体将会得到放松,焦虑和压力会逐渐减少,自信心将会得到提升,潜在的艺术才能会被激活,同时一个新的、广阔的艺术天地将会为你展开,你将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本书汇集了全球42位艺术家的百余幅精美禅绕画,并配合分步骤的图文详解,教你快速掌握禅绕画绘制技巧,帮助你放松身心、净化思维,发现生活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一起来进行一场头脑和心灵的双重瑜伽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创作以及如何更好地创作禅绕画的书,书中分步解析禅绕画的创作过程,三步一幅禅绕画,教会读者轻轻松松画禅绕。不论你是经验丰富的禅绕高手还是初次接触禅绕画的新手,这本书中大量的创作方法解析和精美的禅绕作品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首先从抽象的涂画开始开启禅绕画之旅,然后将视角转向日常生活,进入到绘制身边常见的形状和物体这一部分,之后再转向自然界,描绘可爱的动物和想象中的奇幻的怪兽。最后一章重点讲解禅绕画表达情感的方法和特色,即用禅绕画表达友谊和爱。通过这四章的学习,你将会在禅绕画学习的道路上一步步获得启迪和提高。
  • 如何看一幅画

    作者:[法]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Franç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里感受到一些情绪,但是仍然无法理解作品。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充分考虑到观看者面对艺术作品细致入微的观赏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与作品的创作环境。本书为一场精彩的艺术之旅提供了权威的指南。画作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艺术家是在美化自然,还是在扭曲自然?艺术家是想要令观看者震惊,还是获得安慰?随着作者简单而微妙的分析,每幅画作的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如何看一幅画的起始点就是作品传递给观者的第一印象。而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拉近艺术作品与人们的距离。如果你以开放的心态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看一幅画。
  • 中国的美术及其他

    作者:[日]冈仓天心著

    《中国的美术及其他》是对日本著名思想家、美术家、美术批评与教育家冈仓天心(1862—1913)作品的选译。冈仓天心熟知中国的美术史,读过很多中国的古代典籍,对儒道释均有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多次的中国之行使他的中国观与中国美术观更趋清晰。他将中国的美术分为三种:一、秦汉之前的美术;二、宋以后的美术;三、盛唐的美术。其中,他最为推崇唐代的美术和文化。作为一个美术家,他从不吝言对中国杰出的美术家与美术品的赞美。冈仓天心并不孤立地解读中国的美术,他总是把它与中国的思想文化联系在一起。 冈仓天心鼓吹“亚洲是一体的”,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的征战口号。确实,我们从他的亚洲一体论、亚洲觉醒说、茶道精神阐释直至他的中国观中都不难看出一些军国主义思想的前文化形态。
  • 日本浮世绘精品

    作者:梅忠智 编

    《日本浮世绘精品》主要内容: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来说,不可能产生出欧洲人那样的惊异,因为浮世绘版画最主要的两在特色从本质上都源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甚至包括形式和内容亦是如此。最早留学到日本学习美术的学生,大多将主要精力用在了研习日本画或“转口的西文绘画”了,一来是浮世绘版画在那些日子里日本人并不看重,浮世绘版画人微言轻印刷品好像到处可以见到;其次是研究日本浮世绘世艺术的专门画集和学术探讨论文还很少见到。中国人对日本浮世绘版画较大普遍的知晓,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事情,即便是那样,也只限于美术界的少部分人士。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出版事业的发达,一般美术工作者和美术院校通过翻阅画册和采取上网查阅的方式,都可以欣赏和了解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但真正要将其作深入地研究,并且能与中国画、中国版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不会多,因为大多数中国画家仍然没有机会较为全面地了解日本浮世绘画及其艺术追求的真谛所在。
  • 浮世绘的故事

    作者:宫竹正

    引子 上篇 在破碎前夕盛放 将被宴乐改写的世界 庶民的浮世狂欢 中篇 曾是草根的艺术 朝向华美的追逐 会“表达”的版刻技术 下篇 震惊西方画坛的大师 大首绘美女画师—喜多川歌 画狂人—葛饰北斋 风雪月的歌咏者—歌川广重
  • 浮世绘

    作者:

    《浮世绘》内容简介:浮世绘所描绘的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人情世态和习俗风物,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与出世超脱相对,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被总称为“浮世绘”。 其内涵并非只停留在歌舞伎演员、艺伎、茶社、春宫画和色情业等层面上。它经历两百年的发展,不断突破绘画技法和印刷技术的局限,极其鲜活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了江户时期日本的风土人情。更加重要的是,浮世绘是迎合商贾市民等火众需求而出现的,它的兴起和流行是一种不太引人注目的迹象,它表达了这个极度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社会中迅速扩大的社会阶层的趣味、欲望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