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

  • 爱伦·坡暗黑故事集

    作者:[美] 埃德加·爱伦·坡 / [西] 赫苏斯·加万 绘

    文学鬼才的暗黑系杰作,篇篇动魄,字字惊心

    八场光怪陆离的暗夜残梦,一段欲罢不能的致幻之旅

    2000年西班牙国家插画奖获奖作品

    爱伦·坡研究专家曹明伦经典译本

    装帧典雅大方,封面覆进口触感膜,内文采用高档特种纸,全彩精印

    随书附赠金属烤漆书签1枚

    随书附赠主题明信片4张

    *************

    爱伦·坡素以恐怖小说闻名,他曾在《怪异故事集》序中如是说:“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爱伦·坡暗黑故事集:插图典藏版》从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宝库中精挑细选了极具代表性的《厄舍府之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陷坑与钟摆》《泄密的心》《黑猫》《瓦尔德马先生病例之真相》《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跳蛙》等八篇,选用爱伦·坡研究专家曹明伦教授的经典译本,配以三夺西班牙国家插画奖的插画大师赫苏斯·加万的全彩获奖插画,无论对于初读坡神的读者,还是重温经典的坡迷而言,都是读藏两宜的不二之选。

  • 不对称

    作者:[美] 莉萨·哈利迪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 鸽翼

    作者:[美]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屹立于欧美文学之巅的小说艺术大师、意识流小说先驱、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亨利•詹姆斯代表作,与《奉使记》《金碗》并列为“最后的三部曲”。

    ★被美国现代文库评为“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第26位;格雷厄姆•格林、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明威、博尔赫斯等诸多名家都深受影响……

    ★当清白、丰富、民主的美国遇上古老、腐朽、堕落的欧洲,两种文化将催生怎样的矛盾与冲突?

    ★亨利•詹姆斯说:“对于理想的读者,我的书一天只能读5页!”

    ★一段畸形的三角恋:为了攫取财富不择手段的苦命鸳鸯,家财万贯、重病缠身的清纯女孩,陷于感情泥潭的三人终究不复初心。

    -------------------------------------------------------------------------------------------------------------

    家境平凡的凯特•克罗依与记者莫顿•丹什是一对经济拮据的英国恋人,两人情投意合,却因囊中羞涩无法结婚。一次凯特偶然结识了富有的美国女继承人米莉•蒂尔,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米莉来到英国后,其巨大的财富吸引了形形色色之人来到她身边,有人真心诚意,有人图谋不轨,年轻的米莉见识到了古老欧洲的复杂人心。不久,米莉身患绝症,临终前得知了凯特的计划:她试图让莫顿接近米莉,骗取她的财产。最终米莉给莫顿留下一笔巨款后撒手人寰,凯特与莫顿是否能够如愿获得财富、过上向往的生活呢?

    《鸽翼》曾两次被搬上银幕,1997年由伊恩•索夫特雷执导、海伦娜•伯翰•卡特主演的这版电影更广为人知,口碑票房双丰收,后者还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 沙丘

    作者:[美]弗兰克·赫伯特(原著) / [美]布莱恩·赫伯特 / [美]凯文.J.安德森 / [西班牙]劳尔·艾伦(绘) / [西班牙]帕特里夏·马丁(绘)

    《沙丘》(第一部)漫画正式出版!

    ★科幻史上同时荣获雨果奖、星云奖的双冠之作,绝对不可错过的科幻经典!

    ★影响《星球大战》《阿凡达》《冰与火之歌》等超多科幻巨著的重量级读物,现代科幻的里程碑之一。

    ★同名电影由甜茶、“灭霸”乔什·布洛林、张震等人主演,国内即将上映!

    ★猩红辽旷的沙漠星球,冰与火的权力之争,未来生态的科技迷思,漫画的故事与画风都忠实还原那个充满冒险、权力、宗教和生态的原著《沙丘》宇宙,为读者带来复古又无可替代的视觉盛宴!

  • 为什么人们轻信奇谈怪论

    作者:[美] 迈克尔·舍默

    作者是一位怀疑论者,被称为“头号科学打假人”。该书共分五个部分,从怀疑论的角度来探讨科学与怀疑论、伪科学与迷信、进化论与创世论、历史与伪历史等问题。全书从怀疑精神出发,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一直令人迷惑或被引入歧途的谣言、迷信及伪科学等进行调查与辩论,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有力的驳斥。作者通过讲座、暗访、公开辩论、民意调查、考古调研等方式对人们相信的不明飞行物、遭遇外星人绑架、超感觉知觉、心灵术等种种魔幻现象进行了有力分析,从而希望给那些长期执迷于某观点或信仰的人们带来思辨思维。

  • 史密斯先生到中国

    作者:[美]韩洁西

    【编辑推荐】

    ★为马戛尔尼访华乃至中英鸦片战争的起源提出新的解读;

    ★挑战以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主导的传统亚洲海上贸易叙事;

    ★透过多个国家和多个语种的大量档案史料,将全球史和微观史有机地结合。

    【内容简介】

    18世纪下半叶,受到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经济思想的催动,三个同名为“乔治·史密斯”的苏格兰商人,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绕过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在印度洋海域上掀起了一场商业风暴,最终造成了一场金融危机,而金融信用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最终引发英帝国对亚洲的入侵与殖民。

    本书透过三位史密斯先生极其代表的“散商”群体,展示了大英帝国在全球扩张的内部运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他们以自己的商业活动填补了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贸易中出现的金融缺口,并与伦敦的政治高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甚至通过这种政治联系将他们在远东的贸易需求转化为国家的政治议程,推动了英国首个访华使团的成行,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线。

    【媒体推荐】

    本书是一部对18世纪英国帝国主义扩张的富于独创性的研究,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社会历史著作,作者打破了叙事/分析、社会/政治和微观/宏观二分法,并展现了18世纪英国人对中国观念的变化。

    ——《历史评论》

    在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中,韩洁西为英国海外贸易研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讲述了三位苏格兰人的真实故事,他们都叫乔治·史密斯,并用他们的经历为十八世纪的帝国主义、跨文化贸易和全球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阳泰(《从丹药到枪炮》作者)

  • 世界开始的地方

    作者:[美] 杜鲁门·卡波特

    “或许有人天生孤独,就好像一些人天生失明或失聪”

    《冷血》《蒂凡尼的早餐》作者 杜鲁门·卡波特少年锋芒之作

    十四个短篇故事犹如万花筒,折射出离群索居之人的隐秘心事

    中文版首次面世!

    .

    夏天的夜晚,少女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去见即将分别的恋人。只要道别还没有说出口,她就仍然拥有他。她走到路边,坐在夜晚柔软的草丛中,等待着。

    她躺在院子里,在她的日本山茶树下。她脸上所有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明媚的花朵洒落满地。她看起来那样瘦小,出奇地年轻,发间落有小片雪花。一朵花紧贴着她的面颊。

    那些隐秘的祈望和遗憾,决定了一个人将如何生活。

    .

    内容简介

    以《蒂凡尼的早餐》轰动美国的二十年前,少年卡波特独自埋头打字机前,脑瓜彻夜飞转,字斟句酌地敲击着。

    本书收录了杜鲁门·卡波特创作于青少年时期的十四篇短篇小说。少女初尝爱情的喜悦和痛楚,孤僻的老妇人在山茶树下静静死去,女学生在数学课上幻想自己成为光彩夺目的明星,孩童和成人都在一个险恶的世界中寻求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他的故事中有谎言与忌妒,同时也饱含慷慨与温柔。他努力为一个个离群孤独之人,留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他和他们一样,身处世界边缘。

    .

    各界评价

    我在高中时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记得我深深地叹息:“这么好,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啊。”

    ——村上春树

    杜鲁门·卡波特是我这一代中无可挑剔的作家。

    ——诺曼·梅勒,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家

    从这些早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打字机上努力劳作,以求充分发挥他天分的年轻作家,这和他留给世人的后来的印象迥然不同。这不是一个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含糊其辞的卡波特,而是一个对每一字词都倾注心血的卡波特。

    ——大卫·艾博肖夫,兰登书屋

    许多作家根本无法做到的一些事情,卡波特却做得很完美。他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取之不尽的丰富性召唤着感官世界。

    ——《洛杉矶时报书评》

    使抽象事物具体化的天赋和惊人的观察力。

    ——《纽约客》

    这些短篇的早熟、技巧性、简洁和温柔令人叹为观止。

    ——英国《独立报》

  • 30岁那天,我长出了一条尾巴

    作者:[美]凯莉·卢斯

    故事可以戛然而止,人生却不能。

    内容简介

    山田夫人那台能预言生死的烤面包机在镇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30岁生日那天,花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她长出了一条尾巴

    久居小镇的家庭主妇误收到一封来自东京一流大学的教授的邀请信

    …… ……

    一个美国小说家笔下的日本,一部穿透现实与魔幻、生与死的怪诞小说集,凝练、诗意的叙述 ,诡谲、奇特的想象,10篇皆不寻常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人心的焦灼、自我的困惑、爱情的角逐、亲情的复杂以及无法言尽的爱恨与生死。

    编辑推荐

    1. 村上春树难以企及的短篇神作!让“美国豆瓣”Goodreads读者惊叹连连的天才短篇小说家。

    2. 魔幻为皮、人性为骨,以天才之想象,勾画一个美国“局外人”眼中怪诞的日本社会。

    3. 荣获多项文学奖:美国知名图书评论杂志《前言》编辑评选小说奖;IBPA本杰明·富兰克林图书。

    4. 同名小说改编短片在第69届戛纳电影节震撼首映!

    ❤️各方赞誉

    村上春树应该学习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用魔幻元素表现人性的幽深以及叙述中恰到好处的幽默,将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强烈推荐!

    ——“美国豆瓣”Goodreads读者

    凯莉·卢斯炽热的文风将读者吸引到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将日本的民间传说与怪诞又令人难忘的人物融合在了一起。

    ——《出版人周刊》

    凯莉·卢斯创造了一种组合,在这里,柔软的肌肤、赤裸又或毛发旺盛,皆是一种对爱或自我永恒又怪异的表达方式。

    ——《芝加哥论坛报》

    凯莉·卢斯应该成为你最喜欢的新短篇小说家。

    ——《旧金山纪事报》

    尽管凯莉·卢斯的文字令人眼花缭乱、满腹生疑,但她确实创造了一种高度。

    ——《洛杉矶评论》

    凯莉·卢斯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外国人的感受,同时以一个日本“本地人”的视角充满说服力地完成了这些故事的写作。

    ——《日本时报》

  • 怀疑者年鉴

    作者:[美]伊桑·卡宁

    ★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把所有的事物都怀疑一次。

    ★约翰·纳什般“美丽心灵”,数学版《斯通纳》《后翼弃兵》,天才数学家被诅咒的一生:一个伟大的头脑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毁掉自己,照亮并燃尽它所触及的一切。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推荐:“一部重要、严肃,并且在今天少有人写的小说”。卡宁创造出了一个真正伟大的“ 文学怪物”。

    ◎ 内容简介

    从小迈洛就意识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父亲的翻版。这个孤独的中年人和妻儿住在同一座屋子里,却似乎执意要和所有人保持距离。在这个世界上,他完全是独自一人。他独自生活在这世上,也随时有可能独自离去。

    一直以来,迈洛都能从六个方位上想象出周围世界的形貌,并确定自己在任何一个三维地 形中所处的精确位置。也许这本领是他多年来独自在无路可循的森林里渐渐掌握的。

    作为一个在密歇根州大森林中长大的孩子,他还从小就学会了雕刻木头:阳光下的放大镜可以凝结出一颗倒置的太阳,游走于木纹之上,青烟升起而后消失,灼出一颗小小的星星;山毛榉树桩能够雕成首尾相接的木头链条,每节链环都刻成了拧转的形状,用手指顺着任意一节链环的表面滑动,都得绕上两圈才能回到原点,而不是一圈。

    其他人也知道会这样吗?对他而言,这些奇异的现象就像是某种秘密,某种只肯向他展示的力量。

    在终于把木链条封进树洞的那一天,他意识到自己越过了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很久以来,他都想创造出一样值得藏匿的东西。

    从那以后,他所做的任何事都无法与之相比——

    森林里来的大学者。汉斯·博兰的得意门生。北奥克兰的伊萨克·牛顿。为拓扑学而生的天才。未经训练却才华横溢的数学家。马洛什猜想的证明者。菲尔兹奖章得主。野心勃勃的玄氏实验数学分部主任。难以相处的怪人。瓦尔登公共成瘾戒除中心的逃犯。被普林斯顿驱逐的教授。极端利己的情人。粗鲁傲慢的丈夫。厚此薄彼的父亲……所有的一切都能够追溯回去,犹如一个证明。

    木头链条如此,数学证明也同样如此,都是向上天发起的微不足道的挑战,注定要失败。毁灭性的失败就像个刺客,日日夜夜都潜藏在他的窗外。

    他再也无法凭借本能找出前行的方向。

    ◎ 评论推荐

    《怀疑者年鉴》不是一本关于数学的小说,而是一个数学家家族与其天才搏斗的故事。由于窥探上帝的秘密,他们被诅咒永远活在对知识的不满足中。......即使你的数学总是挂科也不妨碍你欣赏这部小说。——《华盛顿邮报》

    循环的结构,恰似迈洛擅长的拓扑学:叙事在事件的重复中展开,每一次都揭示出更多的细节。延展的时间,犹如一条莫比乌斯环:拧转的形状,唯一的表面,永无出口的路径,无休无止的循环。——《纽约时报》

    令人焦灼的场景,将卡宁的写作置于契弗、厄普代克、约翰·欧文式的美国东海岸家庭微观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一部重要、严肃,并且在今天少有人写的小说。——《卫报》

  • 隐谷路

    作者:[美]罗伯特·科尔克

    一个家族希腊悲剧级的苦难

    如何让家庭成员走上不同的人生旅途

    被摧毁,被改变,被修复……

    又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

    为所有病患家庭点亮希望的微光

    ·

    一段激荡人心的医学探索

    一个家庭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

    ——奥普拉•温弗瑞

    ·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这种表明的光鲜下,一股这对夫妇无法理解的力量正在涌动。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另6个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等待更多痛苦和伤害的降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和暴力从未饶恕过这个家庭,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也远不止自残和谋杀。基于对所有健在当事人的采访和大量医学档案资料,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和悲悯的笔触讲述了精神分裂症吞噬这个家庭的全过程。

    在承受无尽苦难的同时,这个特殊的家庭也为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带来了一丝希望。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科尔克在书中梳理并穿插了过去一个世纪医学界有关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观点和争论、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演变、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与决裂,到整整一代治疗师将病因归咎于“精神分裂症妈妈”,从理论家们抛弃疾病的概念执着于对其进行颠覆,到医学研究者抽丝剥茧寻找这种疾病的生物学原因,本书都一一做了介绍。《隐谷路》最终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名医学研究者上,讲述了他们以这个特殊的家庭为样本,在过去数十年间为解开精神分裂症之谜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曲折和突破。

    ·

    【编辑推荐】

    ★ 横扫几乎所有欧美著名媒体2020年度好书书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时代》《泰晤士报》……

    ★ 力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回忆录《应许之地》,位居《纽约时报》2020年度十佳图书非虚构类榜首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20年度最爱图书

    ★ 美国亚马逊2020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立25年来迄今唯一入选的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不含回忆录)

    ★ 2021年度美国笔会非虚构文学奖决选作品,2021年度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图书奖入围作品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作序推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倾力推荐

    ·

    【媒体、学者推荐】

    一部叙事新闻的杰作,也是对同理心的研究。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加尔文一家的故事,同时也梳理了医学界在诊治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科学进展。——《纽约时报》

    必将成为非虚构叙事写作的经典之作。——《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一项杰出的病例研究,一部调查报道的力作。——西尔维娅·娜萨,《美丽心灵:纳什传》作者,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获得者

    从当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易感素质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不良经历磨合的结果。然而,要找到帮助患者解脱“心魔”的路径并消除疾病带给患者的各种折磨,从正常人的角度艰难地去感悟和理解患者那种“疯狂”的感受,有时比努力寻找致病基因更有意义。《隐谷路》对一个高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经历的细致描述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剂良药,我相信它在这方面能达到的效果会远远超出了解这种疾病本身。——李凌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我在儿童医院的工作中接触过与《隐谷路》中故事类似的家庭,但这本书揭示的苦难比我既往了解到的还要深重许多倍。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类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李清晨,外科医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第一种被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脑疾病。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对遗传与基因爱恨交加的世纪。从一开始对基因的无比崇拜,到纳粹灭亡后所有人都对导致疾病的遗传因素讳莫如深,现代医学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隐谷路》提供了一份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绝佳资料,一个被疾病困扰的大家族。在逐渐揭开精神分裂症神秘面纱的同时,医生也发现了各种药物,可以逐渐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痛苦。人类也许暂时还无法治愈精神分裂症,但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的孜孜探索终将使人类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占有还是存在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弗洛姆语录

    无节制的欲望满足无益于人类的福祉,它不会带来幸福,甚至也不会带来最大化的享乐。

    人们拒绝承认的是,并非自私自利的人类本性使得工业社会产生;恰恰相反,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工业社会大环境的产物。

    现在的语言风格表明当今社会已高度异化。几十年前,病人不会说“我有一个难题”,而会说“我很困扰”;不会说“我有失眠症”,而会说“我睡不着”;不会说“我有幸福的婚姻”,而会说“我结婚了,很幸福”。

    在占有型模式中,人们的幸福就在于高人一等、在于拥有权力,并且归根结底在于征服、掠夺和杀戮的能力。而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幸福在于爱、分享和给予。

    只要我们仍然活在占有型生存方式中,我们必然怕死,任何理性的解释都不会消除这种恐惧。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重建与生命的纽带,回应他人的爱并点燃自己内心的爱,那么哪怕他在弥留之际,恐惧感也会大大减少。

  • 人心

    作者:[美] 艾里希·弗洛姆

    《人心》是弗洛姆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之一,从善恶、暴力、生死、自恋、自由等六个角度,对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独特的分析和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精神病患的核心。

    弗洛姆善于将当代心理学研究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行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弗洛姆《人心》语录:

    人类面临的主要危险,不是穷凶极恶的人,也不是施虐狂,而是寻常人掌握着非同寻常的权力。

    善是一切服务于生命的事物,恶是一切服务于死亡的事物。善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一切助力于生命、成长和延展的事物。恶是一切扼杀生命、缩减生命、使其支离破碎的事物。

    成年男女之间的爱往往也具有自恋性质。爱上一个女人的男人,一旦她成了“他的”,他可能会把他的自恋转移到她身上。因为他带给她那些特性,他便对她心生欣赏和崇拜。仅仅因为她是他的一部分,她便成了一位具有卓越品性的女人。

    恶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是个体想要回归到前人类状态的企图,消除这一企图需要专属于人类的特质:理性、爱和自由。

    在他人的痛苦不幸或亲切目光、鸟儿的婉转欢鸣或小草的青葱碧绿面前,倘若我们丧失了为之触动感怀的能力,那么没有任何认识能帮助我们。倘若人变得对生命无动于衷,那么任何他可能选择善的希望都将不复存在。

  • 棋盘与网络

    作者:[美]安妮-玛丽·斯劳特

    政客和外交家长期以来将世界看成一个棋盘,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战略优势博弈中分析大国的决策,预判各方的反应。然而,当今世界互联互通,国家、组织、机构、企业、个人等各类行为体共享全球舞台,网络权力成为新的权力形态,博弈论不再适用于解释和处理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外交政策》杂志连续四年评选出的“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安妮-玛丽·斯劳特打破棋盘与网络的界限,提出了一套新的网络战略理论。斯劳特认为,尽管目前各领域中棋盘式的竞争关系仍然存在,但网络时代的问题势必需要网络化的应对方式,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塑造并建立网络联系,打造全新的“网络战略思维”。作者介绍了恢复力网络、任务网络和规模网络三种具有不同结构和作用的网络类型,阐述了建立网络领导力的方法,同时明确了构建网络大战略的重要意义。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商业、管理等众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网络化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 跨洋的粤剧

    作者:[美]饶韵华 (Nancy Yunhwa Rao)

    本书荣获

    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年度最佳书籍奖”(美国音乐研究领域的重大奖项)

    美国音乐学学会2018年“最佳著作奖”(美国音乐文化类)

    美国亚裔研究学会2019年“最佳著作奖”(文化表演类)

    美国录音收藏学会2018年“特殊优良学术奖”(历史研究类)

    一个世纪以来,华人戏院从来没有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对话者”,而“只是沉默的他者”。更为严峻的现实是,许多北美华人也不自觉地将历史隐形的状态内在化。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以唐人街粤剧及其戏院为中心所建构的音乐活动不只是华人的北美“音乐飞地”,它也应该作为美国主流社会音乐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踏遍20世纪20年代粤剧戏院在北美的所有场所,经过严谨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细诉一个又一个华埠唐人街的故事、美国音乐文化的故事、海外华人生活日常的故事、粤剧跨国流动的故事、北美华裔记忆的故事,以及美国历史上沉默的他者的故事。

    本书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梳理大量原始材料,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粤剧女伶如李雪芳、关影怜、张淑勤、牡丹苏等在北美的演出史;另一贡献,是从印刷文化(剧院戏桥)和听觉文化(粤曲唱片)切入华埠小区的生活日常,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粤剧粤曲在北美唐人街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粤剧曾在北美唐人街盛极一时,是北美音乐史、演出史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在美国音乐史中,长期以来它都是缺失的一环。

    本书作者基于这一现状,经过数十年的资料收集和潜心研究,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数据、巧妙的构思、严密的逻辑,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一辉煌时期粤剧演员的演出和生活,以及粤剧戏班和戏院的经营,并以此勾勒粤剧乃至华人戏曲文化在北美的发展脉络。书中搭配丰富的历史数据及图片,介绍20世纪20年代北美七个华埠鲜为人知的戏院历史,描绘华人移民生活的音乐文化,并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探讨此元素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其在北美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荣获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年度最佳书籍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本书属于《音乐人类学跨文化研究译丛》。

  • 美利坚帝国

    作者:[英] A.G.霍普金斯 / A.G.Hopkins

    《英国广播公司历史杂志》2018年年度图书之一

    颠覆美国例外论神话,以大胆的、全新的全球视角揭示了美利坚帝国与欧洲帝国的类似轨迹。

    ◎ 编辑推荐

    美国是如何崛起的?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看待殖民主义?《美利坚帝国》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视角:将帝国历史和全球化进 程相融合,论证帝国是全球化力量的传播中介。

    美国并不是例外的国家,它也经历了和其他西方帝国相似的命运。这些帝国面临相似的矛盾和危机,转向殖民扩张,这个过程将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地区拉进全球化的复杂大网。借助殖民剥削,帝国列强完成了民族-工业国家的建构,发展了资本主义。

    以这种开阔的视角,作者挖掘了美国历史很多有意思或被忽视的方面,例如美国独立后英国对美国的非正式影响力,美国的民族-工业国家建构过程与全球化的关联,从古巴、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的视角观察美帝国,美国在伊拉克重演英国的悲剧等。本书篇幅巨大,细节丰富,引发我们多多思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著作,视野开阔,又有丰富的材料,作者以比较史学的方法指出了全球化进程中殖民帝国一再重演的衰败命运。彻底颠覆了美国例外论,以大胆的、全新的全球视角来看待美国的历史。论证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遵循了类似的发展轨迹,走上帝国扩张道路,成为全球化力量的中介。

    作者以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分析美国历史。在早期全球化阶段,欧洲军事-财政国家陷入扩张危机,引发英属北美殖民地的革命,美国是帝国殖民的产物。

    在现代全球化阶段,美国和欧洲诸帝国一样,困扰于国族建构、民主化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动荡纷争。为了转移矛盾,美国逐步侵吞加勒比和太平洋的诸多岛屿,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帝国列强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重现了欧洲的帝国主义。

    二战后的后殖民全球化时代,民族独立浪潮冲击全球,终结了欧美帝国罪恶的殖民时代。

    ◎ 媒体推荐

    《美利坚帝国》的叙述引人入胜,细节闪闪发光,展现了作者对广阔学识的深刻把握。因此,在未来的数年里,它将成为这一主题学术研究的一块试金石。

    —— 布兰登·米尔斯,《美国历史评论》

    一部集雄心壮志、宏富学识和启发性洞见于一身的宏伟历史书……任何研究现代诸帝国以及美国在其中地位的人,都不能忽视这本书。

    —— 戴恩·肯尼迪,《外交史圆桌会议评论》

    霍普金斯的智慧和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史中的美国现象,从美国的殖民起源到伊拉克战争,特别关注美国如何成为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大国。……此书既是一部新的美利坚帝国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一个示范,展示了美国问题如何让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更广泛的帝国和全球化的历史。

    —— 理查德·德雷顿,《自然的政府:科学、帝国式不列颠以及世界的“改良”》作者

    霍普金斯写了一部出色而博学的著作……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线索。他认为,只有在全球化和世界范围的帝国形成和竞争的动态下,才能理解美利坚帝国。

    这本书很可能成为关于美国史和世界史的典范书籍。

    —— 伊恩·蒂勒尔,《浪费之国的危机:西奥多•罗斯福的美国的帝国与节约》作者

    霍普金斯把美国的历史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历史中,克服了例外主义思想的局限,将美帝国的发展与包括英国及欧洲帝国主义的叙述联系在一起。

    —— 朱利安·戈,《帝国模式:英帝国和美帝国,1688年至今》作者

  • 电力商人

    作者:[美]约翰·F.瓦希克

    这是个引人入胜的警世故事, 关于一个你们从未听说过的、有趣的历史人物。

    ——《财富》

    一部讲述创新、创业和金融探索的故事。英萨尔帝国的崩溃与近七十年后的安然事件遥相呼应。瓦希克不仅出色地记录了英萨尔的生平和经历,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20世纪初丰富的社会画卷。

    ——乔·曼苏托,美国晨星公司CEO

    英萨尔是美国商业史上最重要的工业企业家,他造就了现代大都市。

    ——乔治·A. 兰尼,《2020芝加哥大都市区规划》总裁兼CEO

    真正让美国家庭不再靠点蜡烛照明的人,不是爱迪生。当时,电只是富豪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爱迪生的得力助手,来自英国的送奶工之子塞缪尔·英萨尔将爱迪生的理念付诸实践,推广中央电力系统,创建广泛覆盖的城市供电网,通过自然垄断降低用电成本,让电在平凡家庭中得到普及,彻底改变了 人类的生活方式。

    英萨尔的经历无疑是“美国梦”式的奋斗史:他白手起家,凭着天赋在商界大显身手,与政界回旋游刃有余,铸造起庞大的电力商业帝国,成为辉煌一时的电力大亨,身价一度超过1.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7亿美元)。然而大萧条让他失去了一切,成为无数人憎恨的对象。

    英萨尔掀起的电气革命开启了消费时代,其商业帝国的崩溃是美国当时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案件,直接促成了一系列影响至今的证券监管法律。这位企业家被时运毁了名誉,并未受到历史善待;他的遗产却早已扎根,泽被后世。

  • 美利坚的民族

    作者:[美]科林·伍达德(Colin Woodard)

    自由意味着什么?公共生活中宗教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成为一个美利坚人代表着什么?

    为何美国人对这些极其基本的问题见解截然不同?历史学家、获奖记者科林·伍达德认为,原因在于北美大陆的居民其实是由十一个民族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几个世纪之前;北美大陆被拥有不同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和人种特征的人殖民,他们创造出的区域文化自一开始就相互抵牾。从南方腹地到远西地区,从新英格兰到新尼德兰,每个民族坚持自己的独特理想直至今日,其结果可反映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中。

    从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再到最近的总统大选中地图所呈现的“红-蓝”之别,伍达德为美国的多重身份提供了富有革命性和启发性的观点,展现了其多重身份之间的冲突如何打造了美国的过去,并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未来。

  • 金斯伯格访谈录

    作者:[美] 杰弗里·罗森

    本书记录了杰弗里·罗森与金斯伯格两位老友持续近二十年的对话。金斯伯格在此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位大法官眼中的时代议题:法律应该为少数群体做些什么,两性平等在司法案件中推进了多远,最高法院如何应对党派政治的趋势,等等;也谈论友情、生活与爱。对话既呈现出金斯伯格在具体案件中追求平等、正义的深思熟虑,也还原了法袍之下的这位女性,时而严肃时而风趣,真诚而意志坚定,对生活充满热情。

  • 她们

    作者: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

    ♦ 美国国家文学奖作家代表作!外科手术般犀利剖析现代女性的困境,读者落泪推荐:“一本值得反复看的书,越看越是想哭!”

    ♦ 话题涉及到性、爱、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写尽现代女性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渴望。

    ♦ 震撼全美的现象级畅销书:所涉话题因过于前瞻、描写“过于犀利而坦白”而被澳、意、爱三国列为禁书,作者直到去世都因此备受非议;私底下读者疯狂传阅,出版一年,即卖掉30万册!

    ♦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纽约时报》连续两年度畅销书、《格兰塔》杂志年度最佳图书!三大布克奖获奖作家、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洪晃、张莉齐声推荐!

    ♦ 人气剧集《欲望都市》灵感之书、《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广告狂人》女主书单。

    -----

    凯、多蒂、波莉、海伦娜、莉西、普瑞斯、波奇、莱基,八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刚刚从美国知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

    身为受过最好教育、也自认最新潮的年轻女性,她们个个满怀理想和热情,不甘于像母亲一辈那样,做一个没有姓名的家庭主妇,一心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在纽约这座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而当她们一出校门,种种现实问题却让她们应接不暇:婚前性行为、避孕、丈夫出轨、职场上艰难打拼、辛苦育儿、和原生家庭的相处,甚至同性的攀比。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却发现社会留给她们的选择少之又少。

    在这本书里,作者麦卡锡犀利而全面地剖析了现代女性的种种困境。看似冷酷无情,却又直指人心。麦卡锡仿佛看透了女性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或许我们和她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却又面临着极其相似的选择。她们即我们。而什么是女性力量,她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她们》或许会给你答案。

  • 心灵之歌

    作者:[美] 安妮·普鲁

    本书是安妮·普鲁于1988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短篇小说十一篇,均以作家的出生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通过这些故事,安妮·普鲁勾勒出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传统、自然风貌和小镇习俗,并剖开平凡的日常表象,揭示原始而永恒的人性主题——复仇、贪婪与激情。《心灵之歌》展示出惊人的原创性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为当代文坛引入了一个独特的、强有力的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