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史

  • 欧洲漫画史

    作者:(德)爱德华·福克斯

    漫画在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放映了历史的真相。本书作者有意把漫画作为文化现象考察,因而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其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踪迹之上,这是欧洲文化出现重大发展的时期,而其主要的国家则是德国、法国、英国和俄国,另外对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瑞等国的漫画,作者也用一章的篇幅综合评述。本书为1906年出版,515幅插图和65幅插页,均为黑白或彩色艺术珍品,放在开放人文的系列丛书中。本书最早于1906年在德国出版,作者爱德华·福克斯有意把漫画当作文化现象考察。以1848年为界,他将《欧洲漫画史》分为两卷本出版。本卷的主要着眼点放在19世纪下半叶(1848一1900年),而这正是欧洲文化出现重大发展的时期。近600幅漫画,生动地勾勒出欧洲历史文化变迁的轨迹。而作者渊博雅致又略带冷幽默的论述更是点睛之笔。书中约一半的漫画是作者从19世纪欧洲各国约6O0多种刊物中精选而来。更多的素材来自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奧地利的城乡各地的旧货摊、旧书店、私人收藏者。全书共有515幅插图和65幅插页,不仅是黑白或彩色的艺术珍品,更是社会史、风俗史的绝好材料,它们的意义已经远不局限在艺术万面。
  •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作者:Cynthia J. Brokaw,Ka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books and the written word in Chinese society, the history of the book in China is a topic that has been little explored. This pioneering volume of essays, written by historians, art historians, and literary scholars, introduces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book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formed by many insights from the rich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book, these essays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uscript and print culture; the emergence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shing centers; the expanding audience for books; the development of niche markets and specialized publishing of fiction, drama, non-Han texts, and genealogies; and more.
  • 礼仪中的美术

    作者:巫鸿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 艺术哲学

    作者:丹纳

  • 入山与出塞

    作者:李零

    《入山与出塞》一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於二〇〇四年出版的论文选集,除了〈自序〉与〈后记〉外,全书共收录了二十九篇文章,分为「写在前面的话」,「翁仲研究」,「有翼神兽研究」,「早期艺术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艺术中的神物图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国铜器研究」与「读书偶记」八大部分,探讨的课题牵涉广泛且丰富多元.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等研究取径,重新审视中国上古史中,所谓「中国文化」或「华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本书名为《入山与出塞》,开宗明义即表明作者欲从「入山」与「出塞」两个角度出发,解释中国上古文明演变的特色.在全书首篇〈入山与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叙述他近来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祭祀遗址,以及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页3,10).前者(入山)强调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已发展出自身独树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则论述远古时期中外(华夏与蛮夷,中原与境外,东方与西方)交通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方式则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从中寻绎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 美术史的形状

    作者:范景中(编)

    上册 序言 瓦萨里 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名人传 贝洛里 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德皮勒 绘画的基本原理 温克尔曼 古代美术史 歌德 论德意志建筑 布克哈特 历史的沉思 莫雷利 意大利画家 沃尔夫林 意大利的古典凯旋门 维克霍夫 论艺术普遍进化的历史一致性 李格尔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普列汉诺夫 从社会学观点论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旋洛塞尔 论美术史编纂史中的哥特式 瓦尔堡 费拉拉的斯基法诺亚宫中的意大利艺术和国际星相学 德沃夏克 埃尔·格列柯和手法主义 弗莱 视觉与赋形 附录 戴恩斯 哥特式概念 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他的目的和方法 注释 下册 序言 第一章 作品研究与查阅文献 第二章 1 美术书目的历史 2 美术词典的历史 3 美术品目录的类型和简史 4 美术期刊 5 美术史丛书 第三章 图像志书籍的历史 第四章 1 美术史学史书目 2 文艺复兴美术研究书目 3 美术史家及其代表作书目 第五章 瓦尔堡图书馆:古典文化艺术的记忆者 附录 美术文献 瓦尔堡图书馆的历史 美术书籍的艰难诞生
  • 文艺复兴

    作者:威尔·杜兰

    在本书中,您将看到: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那些灿烂辉煌的城市——佛罗萨、威尼斯、曼图亚、米兰、维罗纳,每一个主权国家在商业和艺术繁荣方面的竞争。 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韦罗内塞、丁托列托、多纳泰洛、提香、葛雷基欧、利比、马萨乔。 美第奇家族:科西莫,冷静、机智的佛罗伦萨文化赞助人;洛伦佐,统治时期被誉为“黄金时代的回归”,其子为教皇莱奥十世。 恺撒·博尔贾,强大而野心勃勃的专制统治者。 萨沃纳罗拉,伟大的道德革命家,他看出意大利在财富和衰微的宗教信仰下道德日堕,便勇敢地、狂热地、无效地起而对抗当时的感官和怀疑精神。最终被绞死并被烧为灰烬。 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在被法国和德国残酷劫掠之前,一直被称为“世界的中心”。
  • 巴尔蒂斯对话录

    作者:[意]贡斯坦蒂尼编

    《巴尔蒂斯对话录》系巴黎丛书红色系列之一种。 巴尔蒂斯(1908—2001)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并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变迁。巴尔蒂斯出身于波兰贵族世家,但他本人出生在巴黎,平生几乎游历了欧洲的所有国家,甚至还远游日本。 本书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著名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 中国绘画史

    作者:内藤湖南

    《中国绘画史》是日本中国学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先生关于中国绘画史的论述集成,译自《内藤湖南全集》第十三卷(筑摩书房,1973年),其中《中国绘画史讲座》部分涉及汉至明前期的绘画,是他在京都帝国大学讲演的笔记,其他散论包括元末四大家、清朝绘画史等方面内容。
  • 鹊华秋色

    作者:李铸晋

    赵孟頫被视为元代初年最伟大的书画家,他承前启后,开创一代画风,成为勾连中国艺术史的关键人物。然而,由于他身为宋代王孙,却出仕元朝,这使他在遭受时人讥讽外,也备受后人非议,艺术成就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著名旅美学者李铸晋教授,以如椽之笔,重新梳理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以微观的考察剖析赵孟頫的身世、心境和画作的内涵,也以宏观的视野立论时代背景的困境与无奈,更搜寻上下千年时空,远接唐宋,下启元明清,为赵孟頫的画艺作继往开来的定位,使赵孟頫在艺术史上重新闪光。
  • 味水轩里的闲居者

    作者:万木春

    万木春著《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是作者2002年—200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史学史之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为范景中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全书约二十万字左右。本书以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李日华(1565—1635)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味水轩日记》为主要文献史料,还原明末年间浙江嘉兴地区文人书画鉴藏历史概况。
  • 直观的信仰

    作者:龚缨晏,石青芳

    本书从一个独特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成就。书中以欧洲中世纪抄本插图艺术发展史为主线,通过100多幅精美的插图,直观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基督教信仰,同时也折射出了时代特征与社会风情。这既是一部艺术史著作,也是一部宗教史著作,还可视作是文化史著作。面对着辉煌的人类艺术成就,人们不仅会获得视觉的享受,而且还能得到心灵的愉悦。 目录 上编 欧洲中世纪抄本插图的发展历程 书籍:从泥版到书册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与早期基督教艺术 拜占廷插图艺术 爱尔兰·萨克逊插图艺术 加洛林时期的插图 奥托时期的插图艺术 穆扎拉比与盎格鲁·萨克逊抄本艺术 罗马式插图艺术 哥特式插图艺术 下编 抄本插图中的《圣经》故事 神创造世界 从伊甸园到失乐园 挪亚方舟 巴别塔 雅各夺了以扫的福 雅各梦见天梯 雅各跟天使摔跤 约瑟的故事 摩西的故事 大卫的故事 以塞亚的幻觉 耶酥诞生 受胎告知 生在马厩 博士朝拜 逃往埃及 施洗耶酥 治愈彼得岳母 彼得拿到钥匙 荣入圣城 给门徒洗脚 耶酥被捕 审判耶酥 上十字架 耶酥复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并非衰落的百年

    作者:万青力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以后,绘画在中国不断重复,已耗尽创造力。本书所提供的,是一个不同的答案。 万青力教授倾十数年之力完成大作《并非衰落的百年》,提议“从中国出发来看中国绘画史”,并由之重建19世纪中国绘画史,不仅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也给学术界以新的启迪,同时备受艺术、收藏、博物馆各界关注。 全书十万字,四百余幅精彩图像,探源发微,揭示出在历史蜕变,观念变革,社会转型以及市场主导下,19世纪绘画的多元多样的演变轨迹,为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变因找到了历史渊源。
  • 艺术的终结之后

    作者:阿瑟·C.丹托

    本书就是关于艺术史哲学、叙事结构、艺术终结以及艺术批评原理的。它要问的是像里德那样的艺术究竟是如何地成为历史可能性、这样的艺术如何地具有可批评的思辨性。我的文本始终是关注现代主义的终结,而且它致力于减轻最终已经适应了侮辱的敏感性,现代主义不断施加给艺术的传统美学姿态以这种侮辱。本书还力图讲一讲在后历史现实中寻求快乐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作为一种历史事实,知道它一直朝前走的方向,那么我们会有一定的满足的。如果赞美以前各时期的艺术,无论它的确有多么光荣,都是在展开一种有关艺术的哲学本质的幻觉。当代艺术的世界就是我们付给哲学闸释的代价,但是当然了,这仅仅是对哲学的贡献之一,就这种贡献而言,后者欠了艺术的债。
  • 加德纳世界艺术史

    作者:[美] 弗雷德·S. 克莱纳,[美] 理

    本书遵循加德纳以“世界”的框架,”全景“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同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该书力图打破传统的西上方中心论的偏狭观,扩展了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艺术的篇幅,全书体现出权重副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
  • 抽象与移情

    作者:(东德)W-沃林格

  • 现代生活的画家

    作者:(法)波德莱尔

    《现代生活的画家》无疑是波德莱尔论述现代美学和现代性的一部最为深刻、最有预见性的著作。它是美术评论,是对同时代一位画家贡斯当丹·居伊的赞美之作,曾引起极大争议。它也是现代艺术理论的奠基石,文中关于现代性观念的生动“寓言”影响深远。它更是典型的波德莱尔式散文,处处灵光乍现,趣味横生。 贡斯当丹·居伊(1802-1892),法国画家,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人,才华横溢,却腼腆、低调,波德莱尔说他是“怪才”。他画军人、浪荡子、妓女、交际花、贵妇……他速写风俗,表现市民的生活和时髦的场景,波德莱尔称他是“普通人生活的编年史家”。 本书是国内首次为《现代生活的画家》配上贡斯当丹·居伊的画作,图文相嵌,使这本经典之作焕然一新。
  • 商人与收藏

    作者:[美] 汤姆金斯

    本书是《让木乃伊跳舞》的姊妹篇。两者承前启后,异曲同工,在讲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故事的同时,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博物馆以及美国社会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程。《商人与收藏》是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百年史,成书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百年之际,为官方认可的信史。
  •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

    作者:[美]欧文·斯通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米开朗基罗传2》是《痛苦与狂喜:米开朗基罗传》的下部。上部为《痛苦与狂喜:向石而生——米开朗基罗传1》。 =============================================================== ◆欧文•斯通作品 《渴望生活:梵高传》姊妹篇 ◆奥斯卡金像奖电影《痛苦与狂喜》原著 ◆附精美彩色插页,原貌呈现米开朗基罗作品 ◆勤奋的人创造世界,勤奋的天才改造世界 ◆每一件作品都足以撑起大师之名 ◆荣耀又孤独的人生,感动全世界敏感的灵魂 ◆要有耐心,上帝是按一个人要承担的重量来创造他的脊梁的 ◆客厅里女人们往来穿梭,谈论着米开朗基罗。——T.S.艾略特 ============================================================== “艺术对于我是一种折磨,做坏了,我会痛不欲生,做好了,我会欣喜若狂;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艺术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的身心。” ◆ 地球上有500个真正懂米开朗琪罗的人,欧文斯通是第一个。 地球上有10个真正懂米开朗琪罗的人,欧文斯通是第一个。 地球上没有人懂米开朗琪罗,欧文斯通是唯一知道怎么去懂他的人。 ◆ 雕完《大卫》之后,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名满意大利。但他再也不能专心雕刻了:先是被教皇召去铸铜像,之后又为西斯廷教堂画圆顶。 他不喜欢做铜像,但为了做出最好的效果,一锤一锉地打磨了半年。 他也不喜欢画圆顶,但他遣散助手,一个人仰着脑袋在脚手架上孤独地画了四年。画完圆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读信时只能仰着脑袋看。 为了给美第奇家族教堂雕刻门面,他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开山铺路,从高山顶上采出质地最纯的大理石。 他竭尽心力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工作。 他说:“我的自尊不允许一丁点儿的瑕疵。”
  • 从风格到画意

    作者:石守谦

    "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开展新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议题提供新视角,如以族群冲突、交融的观点解析丰富多元的蒙元绘画、或以区域竞争的角度观察地方画派等,其中对於「文人画」发展的重新审视与解读,更是前所未发之真知灼见。 作者就不同研究个案的题材与性质,选择切入视角与适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展现了艺术史微观的深入与宏观的渊博。本书不仅可提供中国绘画爱好者一窥中国绘画精髓的管径,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一组多元、开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错过的一部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