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批评的概念

    作者:雷内·韦勒克

    作者的学术工作一向以透彻的理论分析、渊博的常识和超越国界的广阔视野见长,因此受到欧美学术界很高的评价。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很广,影响深远。由于他的丰硕研究成果,世界各国的最高学府,如牛津、哈佛、罗马、哥伦比亚等大学,都授予他荣誉学位。此外他还担任过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学术组织的主席。 《批评的概念》主要阐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如巴罗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和演变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 风骚与艳情

    作者:康正果

    本书上自先秦,下迄清季,全面讨论了古典诗词中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和批判理论,风骚精神和艳情趣味两大源流对立、融和的趋势则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书中特别分析了政治与爱情、文人与女性、诗歌与音乐的复杂关系,同时对现代批评所关注的读者反应和女权主义理论在古典诗词研究中的运用也做了适当的尝试。该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可对普通读者欣赏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妇女文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摘自本书
  • 台湾的忧郁

    作者:黎湘萍

    台湾的忧郁 此书以“台湾的忧郁”为题, 也可以叫做“陈映真论”。 它以台湾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流变为研究对象, 并以本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 代表作家陈映真为论述的轴心, 通过研究陈氏的小说创作和文化评论, 探讨了影响作家“精神自由” 及其“写作”的内外诸因素, 对台湾文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和陈映真在其中所占的地位, 做了清晰、细微的梳理和论述, 还对陈映真的写作和中外文学传统的 关系及其独创性做了多侧面、 多角度的分析。 此书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突破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旧模式, 把它纳入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学 文化传统中进行透视和剖析。给我的总的感觉, 有新的开拓,内容充实,论述也比较深刻。 ――刘世德
  • 中国文论

    作者:[美] 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英文原名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初译为《中国文论读本》)一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先生早年为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编著的《中国文论》课程教材,后作为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权威教材正式出版(英文版1992年;中文版2003年)。
  • 才女彻夜未眠

    作者:胡晓真

    弹词是明清以来江南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弹词小说在清代的南方,是与白话章回小说分庭抗礼的叙事文学形式。本书以17世纪以降,尤其是18到19世纪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女性的阅读、书写、出版与自我心灵世界中的私密欲望之间的关系;二是现实中面临着世代、变局的弹词女作家在文字世界中所表达的焦虑、困惑 以及 她们由此而构筑的自己的诠释系统与对应方式。全书通过对那些中夜不眠的才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爬梳、整理、描述,与现代女作家所面对的类似的心灵问题遥相对应,在探寻中国最早的女性创作小说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改写了清代小说史的面貌。
  • 反抗绝望

    作者:汪晖

    鲁迅的作品不是畅销书,是常销书,能够这么被出版的中国作家并不多。对于那些求生存而不苟活的人,想庄严的工作的人,鲁迅能够激发人的生命力,是生命力的能源,无论你领会多少或深浅如何。
  • 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

    作者:魏朝勇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治系?应当设在法学院还是文学院?对此我们或许只能回答,政治哲学既不可能囿于一个学科,更难以简化为一个专业,因为就其本性而言,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 要而言之,中国学人研究政治哲学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批判地考察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流,二是深入疏理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有必要说明,本文库两位主编虽近年来都曾着重论述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但我们决无意主张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应该简单化为遵循施特劳斯派路向。无论对施特劳斯学派,还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我们都主张从中国的视野出发深入分析和批判。同样,我们虽强调研究古典思想和古典传统的重要性,却从不主张简单地以古典拒斥现代。就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而言,我们以为更注意的或许是,各主要流派近年来实际都在以不同方式寻求现代思想与古典思想的调和或互补。 绪论 一、文学的历史分期及现代性意旨 二、文学解释中的历史哲学与政治 三、解释的回归:文学的政治想像 第一章 消隐的道路:朝向”未来的”新中国 第一节 时间断裂中的政治伦理 第二节 民族时间、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 第三节 当自由遭遇革命 第四节 消隐的道路 第二章 狂人的话语微言、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一节 政治的诗性哲学追求 第二节 狂人的诞语微言 第三节 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三章 革命的必然谱系 第一节 “堂吉诃德”的“新梦” 第二节 阶级的贫困与阶级的正义 第三节 革命目的、贫困与暴力及道统 第四节 善恶嬗迭与革命的情爱政治 第四章 民主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民族政治之“力” 第二节 “政治统一”与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三节 “英雄崇拜”的历史观及政治 第四节 “文学”的民族主义与伤花“野玫瑰” 第五章 绝望于未来的抵抗 第一节 一个家庭的凋敝与隐示 第二节 一个人的道路:从“英雄”到落寞 第三节 另一个人的轨迹:从漂泊到死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山水与古典

    作者:林文月

    本书收录林文月教授所撰有关六朝及唐代之田园、山水、宫体诗等论著,以及她的外祖父连雅堂之为人与文学生活,并兼及中日古典文学的比较研究。六朝诗为作者的专攻对象,本书所收各篇,于专题多有启发性意义,多年来为中外学者所乐于引用;有关连雅堂的文章,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及有趣的细节,在书中极有分量;而作者译注《源氏物语》,其相关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论著,自亦不容忽略。
  • 忧与游

    作者:李丰楙

    《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内容简介:“道教文学”不仅是指受到道教“影响”的文学,还应该包括“道教性质的文学作品”。作者指出,文人忧愤于“士之不遇”、时局困厄,奉道者忧惧于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因而生发出舍离现世、度脱成仙,从而悠游于仙界的冀望。所以,“忧”和“游”是文人和奉道者进入他界的动机和目的,成为游仙(仙道)文学永恒的主题。秉持着上述的学术理念,作者汇集论文十二篇编成《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纵论六朝隋唐游仙诗之发展与创新,视野深广,新意迭出。 具体内容包括《六朝道教与游仙诗的发展》《唐人游仙诗的传承与创新》《六朝乐府与仙道传说》《严肃与游戏:六朝诗人的两种精神面向》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作者:【美】奚密

    芳香文化在人类历史里无孔不入,它涵括了宗教、医学、建筑、园艺、文学、艺术等层面。它既诉诸感官,也触动心灵;既体现恒久的审美尺度,也具有多元的实用价值。芳香文化是人类和自然最古老、亲密与神秘的联系。 本书是一位从事多年诗歌与文学研究的女子施展的一项“芳香魔法”,内容包括她多年来对芳香的来源、名类、特色与创造的整理、研究和实用。书名为“香”,它既是文学的、历史的,也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
  • 重点所在

    作者:苏珊·桑塔格(Sontag.S.)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

    作者:徐贲

    文化批评基于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它是知识分子介入社会事务和公共政治的公民行为;它剖析、评价与“共同的善”相关的政治文化、社会观念和群体价值,难免会触及“不方便”的政治敏感议题。1990年代的“文化讨论”撤离了1980年代业已形成的政治敏感议题,丧失了文化批评的公共政治锋芒,变成一种精致而无目的的游戏,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困境。 叩问“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就需要重申文化批评的公民政治作用和坚持知识分子的思想批判传统。这样的文化批评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和宪政民主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 假如没有“文学史”……

    作者:陈平原

    《假如没有"文学史"》是陈平原先生关于“文学史”问题的学术随笔集。作者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文学史”情结,关注兼及大学课程、著述体例、研究思路、知识体系以及文化商品的“文学史”,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时间。其间,作者始终将“文学史”纳入到学术史与教育史的夹缝中,深入思考其生存处境及发展前景,写出过许多有影响力的述学作品。作者选取其中虽“逸笔草草,也自有其特殊魅力”者,凡45篇,编为此书。而作者“如此反省当今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的学者本分,也有着现实诉求的人间情怀。 如果说《作为学科的文学史》集中讨论学科建立、学人著述、专业领域等三大问题,撰文时正襟危坐,那么,眼下这册小书、更像是作者随手采撷的闲花野草,虽则散漫,却也鲜活。二者互相观照,別有一番趣味。至于以“假如”为书名,并非全然抹杀“文学史”的价值,而是蕴含“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反省与质疑。就像书中同题文車开门见山所说的:“在我看来,‘文学史’是一门既可爱又可疑的学问。”质疑眼下遍地开花的“文学史”著述,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呼唤“兼及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个人趣味、精神境界”的“可爱”的文学史。
  •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作者:程憬 著,顾颉刚 整理,陈泳超编订

    本书作者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专注于神话研究,广受赞誉。全书分“天地开辟”、“神祗”、“英雄传说”三个部分,在尽可能搜罗齐备中国神话断片资料的基础上,以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为标杆,力图构拟出一个全景式的中国古代神话体系,其成果得到顾颉刚等学者推荐和认可。
  • 有知识的文学课

    作者:龚鹏程

    如果说《有文化的文学课》是作者文化深沉之思的杰作,《有知识的文学课》则彰显了作者的博学、明辨。 一般文学阐释之作,引用典籍都是寻常所见,而此书中,典籍众多,新奇醒目,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宏博甚至陌生的知识叙述中,作者以其敏感的思索,纵横捭阖,常常令人意出尘外。 作者摒弃了纵向思考文学的形式,打破了文学高蹈于精神领空的惯式,从横向角度,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花鸟虫鱼。在作者笔下,文学是一朵永恒开放的花朵,在精微、唯美的世界里,有渊博的知识、有惊人的洞见。
  • 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

    作者:万晴川

    《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内容简介:所谓“民间宗教”是指不被统治者和正统文化权力认可、由底层民众组织和参与的宗教体系和组织。它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系统和教义教规,但又与正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样说,正统宗教脱胎于民间宗教,是民间宗教合法化、制度化的产物;民间宗教是正统宗教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资源,有时正统宗教也会沉潜为民间宗教。
  • 小說中國

    作者:王德威

    小說是現代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一種文類,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小說記錄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種種可涕可笑的現象,而其本身的質變,也成為中國現代化的表徵之一。本書討論晚清至當代的小說作品,涵蓋文類則包括了狎邪與政治、科幻與歷史、鄉土與怪誕等多種。藉此,作者不僅探勘現代中國小說的複雜脈絡,也強調「小說」虛構中國的必要。
  • 心灵的探寻

    作者:钱理群

    本书是《回望鲁迅丛书》系列之一。 本书要说的是“我之鲁迅观”。而且,“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同样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透过“我与鲁迅”,可以从一个特定侧面,看到中国的成长于50、60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与20世纪中国变革的先驱者鲁迅的认同与辩异,理解与误解,感应与隔膜……
  • 管锥编(全六册)

    作者:钱钟书

    此补订重排本对《管锥编》所收的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文章分别进行了解读。
  • 中国文学精神

    作者:徐复观

    本书汇集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所有的重要文学论著,题材多、涵盖丰富,完整地反映了著者对于传统中国文学发展之内在史脉、流变经过、基本风貌,以及对一系列义理争辩和诸多重要作家、作品之评估的独家见解。其超越前人的特色,大体在于:一,坚持从具体材料的研究入手,创造性地把文献学作业引入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二,跨越以往多将文学研究对象限制在“俗文学”的藩篱,多方发掘文言典籍中的文学富藏;三,摒弃以今识古偏颇和“进化”观念的盲目套用。成果累累,不惟独具拓宽和掘深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凡起例之功,而且在文献考证及思想把握的态度于方法上,亦能对众多好学深思之士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发生多方面的启迪作用。兹编入文库,用彰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