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考古

  • 东平后屯汉代壁画墓

    作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平县文物管理所

    《东平后屯汉代壁画墓》内容简介:在这批墓葬中最引人注目。尽管都被盗扰,但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并且特点十分突出。就其空间分布来看,东平县境内以往也曾多次发现过汉代壁画墓,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科学的记录和保护,因之也没有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山东境内汉代画像石墓多有发现,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汉代壁画墓以往仅有1953年发现的梁山县后银山东汉壁画墓和1986年发现的济南市青龙山东汉晚期画像石壁画墓二例,并且保存状况欠佳。东平后屯壁画墓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资料的同时,使得东平作为汉代壁画墓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得到确认。东平地处鲁西南地区,如果将东平后屯壁画墓和其邻近的梁山后银山壁画墓以及江苏徐州黄陇山壁画墓、河南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安徽亳州董园村壁画墓等联系起来看,鲁西南一带及其邻近地区,应当是汉代壁画墓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在这一地区,汉代壁画墓可望有更多的发现。
  • 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

    作者: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11座西汉帝陵位于关中平原的西安、咸阳一带,是秦汉考古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2001~200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中的8座帝陵进行了大规模钻探调查,基本搞清了帝陵、后陵、陪葬墓、陵邑围墙的情况。
  •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

    作者: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编辑委员会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系统、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它的出版展示了丝路兴衰的全貌,突出了丝路上的杰出人物,塑造了丝路英雄群体像,反映了西北五省区丝路文物资源的互补性,体现了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感、现场感与整体感的有机结合。各部分展览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较全面地反映我国西北地区自春秋战国时期至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和丝路文化。
  • 梁代陵墓考-六朝陵墓调查报告

    作者: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张璜

    《梁代陵墓考·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汇集的民国年间出版的研究南京和周边地区六朝陵墓及其神道石刻的两种专著,不仅对当时所知六朝陵墓及神道石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证,而且书中保存有若干珍贵的石刻图片、地图和手绘线图,代表着那个时代这一领域的最高学术研究水平,是今人研究六朝陵墓的必备参考资料。
  • 晋国雄风——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

    作者:大连现代博物馆,陕西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

  • 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

    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是继下寺楚墓之后在河南发现的最大的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群。墓内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其中许多都铸有铭文,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初对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的发掘报告,书中全面披露了和尚岭一号、二号墓与徐家岭一、二、三、四、五、六、八、九、十号墓的详细资料,是关于楚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 “和尚岭M1出土的克黄升鼎、曾太师奠鼎、卷云纹填漆鼎,M2出土的鸟嘴兽纹鼎、画像铜壶、仲姬敦、镇墓兽座等,都属于文物精品。尤其是克黄升鼎,造型古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楚式升鼎,可作为春秋中期楚式升鼎的标型器;卷云纹填漆鼎,在阴刻的细线卷云纹等纹饰内填满黑漆,并打磨光亮,这种工艺十分少见;画像铜壶器表饰满铸造时镶嵌上去的七层红铜画像,每层又分数组,既有展翅欲飞的凤鸟,头上有角、双手似翼的仙人,还有凶猛的老虎,奔跑的山羊等,整个画像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栩栩如生,实属难得的珍品。 在徐家岭楚墓众多的遗物中,以青铜鼓架——神兽、画像敦和许多带铭文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尤其是M9出土的一对铜神兽,头上六龙探首,分向不同方向,张口,吐舌,颈、身、尾为虎的造型,龟足。兽身脊背正中铸一方座,座上又有一怪兽作直身欲搏状。其口内更衔一龙,头上有三个角,吐舌,躬身。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组成飞龙、凤鸟、虎及涡纹图案。神兽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实乃罕世精品。 在和尚岭、徐家岭楚墓中还出土有3套铜钮钟和3套铜镈钟,其中和尚岭M2出土的钮钟和镈钟上有纪年铭文。这些为音乐史的研究也提供了珍贵资料。 总之,和尚岭、徐家岭楚墓群是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批东周时期出国的贵族墓葬。和尚岭、徐家岭楚墓更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内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及其铭文,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都丹阳的研究,楚国与周围各诸侯国的关系,当时的礼乐制度,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龙树的秘密

    作者:尹荣方

    《龙树的秘密:三星堆的发现》主要内容包括:三星堆的发现,偶然的发现,两个器物坑,伟大的文明,神树的秘密,奇异的青铜神树,扶桑、若木、建木与神树,青铜神树的原型——社树,龙的真相,龙、树一体话“龙树”,鸟与鱼的象征等等。
  • 大宛遗锦

    作者:[乌兹别克斯坦]马特巴巴伊夫,赵丰主编

    《大宛遗锦: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蒙恰特佩出土的纺织品研究》所发表的主要资料均出自位于锡尔河右岸,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帕卜市的蒙恰特佩一号和二号墓地。1988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考古学家对该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相关出土物包括苇杆、丝绸、棉花、羊毛、木材、骨、金属等。鉴于这一重大发现,当地政府为其兴建了博物馆,用于常年陈列帕卜市的考古发现。
  • Art, Myth and Ritual

    作者:K. C. Chang

  • 三星堆与金沙

    作者: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与金沙:古蜀文明史上的两次高峰》运用比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两个遗址的遗迹现象、器物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观察。主要是从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等方面,对它们的物质文化、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层面,以较为通俗的笔墨进行了粗略的勾勒。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两个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发展的两个高峰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全书的基本架构是先以简洁的笔调对不同的器类进行概述,然后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再现两个遗址出土文物之间的承接关系,并对每件文物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便于读者加深对这些文物的认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感知古蜀文明绚丽多姿、内涵宏大的历史画卷。
  • 中国墓室壁画史

    作者:贺西林,李清泉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天之骄子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福州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其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寓意能过上好日子。 本书收录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以来的墓室壁画,包括甘肃嘉峪关6号西晋墓、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室壁画展开图、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叡墓等。
  • 丝绸之路

    作者:[瑞典] 斯文·赫定

    《丝绸之路》介绍:斯文•赫定是把自己视为贯《丝绸之路》始终的抒情主人公的,他的情感,他的尊严,他的热忱,他的冷竣,那就是一个探险家面对古道万物的反馈,那就是一个经行者针对古道历史、现况与未来的独白。书中的人物颇多,有中国人、外国人,但写得最成功、最丰满、最有感情色彩,又能引起读者去关注的人物,正是赫定自己。
  • 李济传

    作者:岱峻

    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著名学者。中国第一个哈佛大学人类博士。29岁受聘清华,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成为清华国家研究院“五位导师”。第一个独立主持现代考古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他领导河南安阳的历次殷墟发掘及其出土器物的搬迁、研究和出版等工作,使传说中的商代成为信史,引出一场史学界的大变革。他担任了17年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两度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主持中央博物院的筹建与管理等。本作品是国内外关于李济的第一本传记,是全传。内容涉及传主的生平、成长、求学,南开到清华园的教学生涯,加盟史语所、主持考古组,主持安阳殷墟和山东城子崖的考古发掘,抗日战争期间流寓西南,离开大陆的情形,以及在台湾岛的工作与生活等。传主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民国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生串联着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众多要人,作品充分反映了李济与王国维、徐志摩、傅斯年、胡适等以及安特生、李约瑟、费正清等人的友谊与交往,传主的家庭生活与骨肉分离的亲情与哀痛;反映了李济为推行科学思想在中国生根而始终不渝的科学品德,和认真守护中国文化珍品、防范外盗与侵犯的爱国情怀。本书作者占有大陆和台湾关于李济的第一手资料,许多为首次公开,采访大量相关人员,并对李济唯一的儿子做了大量口述记录。作品图文并茂。
  • 千甓亭古砖图释

    作者:[清] 陆心源

    《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清陆心源著。此书为陆心源倾尽大半生心血收藏的汉魏至唐宋元各代古砖千余方,均出自湖州乌程、武康、长兴各县的古墓。并专门建千甓亭贮之。本书名即来源于此。砖铭拓片纹样别致、字迹奇异,保留着许多古代纪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资料。每间砖旁有陆心源的批注和考证资料。本书对于研究金石考古学和书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

    作者:[丹] 何乐模(Frits Vilhe

    1907年1月,何乐模从英国出发,辗转丹麦、美国、日本等地,跨越大 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深入西北内陆的西安城,意欲获取基督教在华传播历 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于西安本地官民对该碑采 取了保护措施,何乐模最终未能获得景教碑原碑,但在西安仿刻了一通同大 、同质、同重的景教碑,并经由黄河航运、京汉铁路货车运输,以及长江航 运运抵上海,再从上海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由此,何乐模 在完成其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同时,也将景教碑的复制碑从中国西北内陆成功 地运抵美国东海岸。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复制碑的1908-1916年间 ,何乐模以之为模版,用石膏制作了十余通模造碑,分送欧洲、北美洲、中 美洲和亚洲的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与大学,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发表了有关景 教碑及其历险过程的演讲,有力地推进了西方世界对于清代后期中国内地的 认识与了解,也极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 。由此,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活动也成为清代后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 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 《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细致入微地记述了何乐模在华北、西 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行程与所见所闻,内容涉及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寺 庙祠宇、道路交通、官绅商民、风情民俗、商业贸易、农业物产等。书中还 附有大量照片,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作者眼中的清末中国自然图景与社会众生 相。《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不仅是研究基督教在华传播史、景教碑世 界流布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从历史地理、城市史、社会史、环境史、中 西交流史等学科角度出发研究百多年前中国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中西文化 交流的珍贵史料,堪称清末西方人在华考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

    作者:段清波

    本书旨在通过对秦始皇陵的建造周期、文物遗存分布和环境的互动关系、封土建筑、三出阙、外藏系统等秦始皇陵寝制度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纠正长久以来对于秦始皇的错误认识,较全面地展示秦帝国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陵寝对于帝国政治理念与体系的再现。
  • 汉唐考古学讲稿

    作者:冉万里 编

    本书详尽阐述了考古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并对许多难以理解的词汇做了注释,对大专院校的师生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唐考古学讲稿》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秦汉考古 第一节 绪论 一、断代与分期 二、文化分区 第二节 重要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一、都城遗址 (一)咸阳城 (二)长安城 (三)洛阳城 二、县邑遗址 (一)内地县邑 (二)北方边境地区的县邑 三、聚落遗址 四、长城、鄣塞与烽燧遗址 五、其他 第三节 秦代帝陵与墓葬 一、帝陵 二、秦代墓葬 第四节 汉代帝陵与墓葬 一、帝陵与诸侯王、列侯墓 (一)西汉帝陵 (二)东汉帝陵 (三)诸侯王和列侯墓 二、墓葬 (一)分类 (二)地面设施 (三)葬具与葬俗 (四)随葬品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器物 一、秦汉时期的陶瓷器 (一)建筑用陶 (二)陶瓷器 二、汉代铁器 三、汉代铜器 四、秦汉时期的漆器 (一)秦代漆器 (二)汉代漆器 五、简牍、帛书 (一)简牍的基本概念 (二)简牍的发现与研究 六、汉代碑刻 七、货币与度量衡 (一)秦代的货币与度量衡 (二)汉代的货币与度量衡 八、汉代玉器 九、汉代玻璃器 十、秦汉金银器 第五节 周边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汉代遗存 二、新疆地区的汉代遗存 三、西南地区的汉代遗存 四、南越国的墓葬与遗址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一节 中原地区 一、重要遗址 (一)城址 (二)矿冶遗址 二、帝陵 三、墓葬 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一、城址 二、东晋、南朝陵墓 (一)东晋、南朝陵墓的基本特征 (二)陵墓举例 三、墓葬 (一)长江中下游墓葬 (二)闽广墓葬 (三)川黔滇墓葬 第三节 东北地区 一、魏晋十六国墓葬 二、高句丽遗迹 (一)城址 (二)墓葬 第四节 北方地区 一、拓跋鲜卑遗迹 二、慕容鲜卑遗迹 三、北魏城址 (一)都城 (二)其他城址 四、大夏和吐谷浑城址 (一)大夏城址 (二)吐谷浑城址 五、平城墓葬 六、河西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第五节 新疆地区 一、吐鲁番一带的遗迹 (一)城址 (二)墓葬 二、若羌和民丰附近的鄯善遗迹 (一)若羌附近的遗址 (二)民丰尼雅附近的遗址与墓葬 三、库车附近的龟兹城址 第六节 瓷器与瓷窑遗址 一、南方地区的瓷器与瓷窑遗址 二、北方地区的瓷器与瓷窑遗址 第七节 简牍 第八节 货币与度量衡 一、货币 (一)三国时期货币 (二)两晋时期货币 (三)南朝时期货币 (四)北朝时期货币 二、度量衡 第九节 佛教遗存 一、石窟寺及其分区 二、中原地区的佛教遗存 (一)佛教遗存概况 (二)重要石窟寺 三、北方地区的佛教遗存 (一)石窟寺 (二)佛教寺院遗址 四、南方地区的佛教遗存 五、新疆地区的佛教遗存 (一)吐鲁番地区 (二)龟兹地区 第十节 铜镜 第十一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与遗物 一、外来移民墓葬的发现 二、外来遗物的发现 第三章 隋唐五代考古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城址 一、城址的发现 二、城址的分类 三、都城遗址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 (二)隋唐洛阳城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陵墓 一、帝陵 (一)隋代帝陵 (二)唐代帝陵 (三)五代王陵 二、墓葬 (一)分类 (二)地面设施 (三)葬具与葬俗 (四)随葬品 (五)壁画 (六)分区与分期 第三节 渤海、南诏与吐蕃遗迹 一、渤海遗迹 二、南诏遗迹 三、吐蕃遗迹 第四节 瓷器与瓷窑遗址 一、概况 二、瓷窑遗址 (一)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二)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遗物 一、唐三彩 二、唐代金银器皿 三、隋唐铜镜 四、唐代的丝织与印染 五、货币与度量衡 (一)货币 (二)度量衡 第五节 宗教遗迹与遗物 一、石窟寺 二、隋唐时期的寺院布局 三、其他佛教遗迹与遗物 第六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与遗物 一、外来货币的发现与研究 二、外来玻璃器的发现 三、波斯釉陶器的发现 四、外来金银器的发现 五、外来铜器的发现 六、外来宗教的遗迹与遗物 (一)景教遗物 (二)摩尼教遗迹 (三)祆教遗物 第四章 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 宋元明考古概况 一、分期 二、研究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 城址及其他 一、宋元明时期城市考古的特点 二、都城规划的发展与演变 三、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地方城市类型与布局 四、宋元明时期的城址及其他 (一)宋代城址 (二)辽代城址 (三)金代城址及其他 (四)西夏城址 (五)元代城址 (六)明代城址及其他 (七)古格王国遗址 第三节 帝陵 一、北宋帝陵 二、南宋帝陵 三、辽代帝陵 四、金代帝陵 五、西夏王陵 六、元代帝陵 七、明代帝陵 第四节 宋墓的分区与分期 一、中原北方地区 二、长江中下游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地区 三、湖广地区 四、闽赣地区 五、川渝贵地区 第五节 辽墓的分类与分期 一、辽墓的分类 二、辽墓的分区与分期 第六节 金元明时期墓葬 一、金代墓葬 二、西夏墓葬 三、蒙古时期与元代墓葬 四、明代墓葬 第七节 手工业遗址与遗物 一、宋代冶铁遗址 二、宋代煤矿遗址 三、元代铸造遗址 四、瓷窑遗址与瓷器 (一)定窑 (二)汝窑 (三)磁州窑 (四)耀州窑 (五)钧窑 (六)景德镇窑 (七)龙泉窑 (八)建窑 (九)吉州窑 (十)德化窑 (十一)西村窑 (十二)辽代官窑 (十三)西夏瓷窑 第八节 重要遗物 一、铜镜 二、金银器 三、货币 四、漆器 五、纺织品 六、玻璃器 七、三彩器 第九节 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与遗物 一、泉州宋元港与海船遗迹 二、泉州宗教石刻 三、扬州拉丁文墓碑 四、海南岛穆斯林墓群 五、伊斯兰玻璃器 六、外来货币 附录1 图版出处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 斯坦因西域盗宝记

    作者:马克·奥利尔·斯坦因

    《斯坦因西域盗宝记》知名度很高、学术性强,如果要大众读者去读那专业性很强的考古报告,是很不现实的。笔者从大众读者阅读需求出发,将《斯坦因西域盗宝记》进行整理,保留原书中考古、探险、游记的故事情节,减低学术性,试图使大众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详细了解《斯坦因西域盗宝记》,了解这段历史。 《西域考古记》是斯坦因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它不仅字数最多,学术性也最强,在东西方的东方学研究以及东方的西域、中亚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引用。书的名称过去也有多种,有音译作《塞林底亚》的,亦有译作《西域》或《西域考古图记》、《西域考古记》等的。
  • 南宋临安城考古

    作者:唐俊杰//杜正贤|主编:王国平

    《南宋临安城考古》介绍的就是杭州城现今遗留的南宋时期的各个重要遗址。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南宋临安城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代表。南宋临安城遗址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考古发掘后,已初步再现了七百多年前那个繁华都市的历史印记。南宋虽偏安东南一隅,但其在杭州城的发展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依然清晰可见。
  •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

    作者:张庆捷 著

    《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围绕北朝民族融合与文明互动这两大特点,重点结合北朝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选取了作者近些年来发表的20多篇优秀论文,从“北朝多民族社会与政治”、“多元文化与经济”、“外来艺术与文明”、“汉唐社会文化散论”四个篇章,对北朝时期民族间的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进行了论述,有利于北朝历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