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翻译

  • 翻译匠语

    作者:冯世则

    本书是作者从事翻译工作二十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认知感悟。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我国翻译工作的起始,经历和发展。以及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严谨态度,是从事翻译工作人员的一本必读作品。   本书中所收文章,少数写于1980年及其以前,那时作者还在当教书匠,自然留下了教学工作的痕迹,反映着学生的问题和需要;于今观之,即使在不涉及论战之处略加修订,恐怕仍然失之浅显,但道理或者说观点一仍其旧,并无改悔之意。多数则是1993年起时间较为宽裕之后的作品。中间的一段很少写什么,主要是翻译和编辑作业必须全力以赴,不敢也不可能旁骛;单位以外的翻译、即作者一般称之为“外活”者也能推就推。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大体上与旧世纪同时告终的上班岁月,作者的写作时间维度上的这种显著的分布状况,无形中勾勒出作者近二十四年来的生活轨迹,汇总到一起,编成些书。 这些文字绝大多数发表过。但凡文末注原刊报刊的,我半是未能发表,少数属于发表处失记。发表过的文章,部分因编辑部限于篇幅或其他的考虑,有所删削,现均补上。此外,无论曾否发表,此次整理成集进往往信手更动,有时增删甚多,有时连题目也改掉了。
  • 一个译者的吐槽

    作者:方柏林

    本书是文学翻译和专栏作者方柏林的翻译随笔,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吐槽”,是作者对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的苦乐发出的感慨;第二部分是“前言后记”,是作者为自己译作所写的序言等文字;第三部分是“翻译札记”,是作者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的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第四部分是“译余拾趣”,是作者在翻译工作中的点滴故事。
  • 美语新诠:谋杀英文

    作者:[美] 乔志高

    本书为《美语新诠》下辑。乔志高累积在美国数十年“听”美语的经验,将地道有趣的习语、俚语、谚语,以中国化的观点和智慧加以诠释。美语中涌现的新词语、新用法,它们的来龙去脉、言外之意,凡微妙费解处,都用亦庄亦谐的文字、风趣耐读的故事,或追本溯源,娓娓道来;或三言两语,点拨到位 。 为什么说不懂“双关语”(pun,“喷”),体会美式幽默永远只是隔靴搔痒?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究竟是外国移民谋杀英文,还是移民后裔谋杀他们祖国的文字?为什么说话斩钉截铁说一是一,不是现代美语的美德?为什么美国人说话尽量避免大字眼,严肃场合也要故意掺杂俚语解嘲?选举政治中的log-rolling、barnstorming、platform,都是什么意思?在公司里,上司让你跟各个部门touch base,你该怎么办?为什么美国人害怕接到pink slip?人们老说的the name of the game,是指球赛吗?…… 乔志高优游中西文化六十余载,在他笔下,英文美语不再是呆板严肃的功课,而是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的体验。书中汇集数千条地道美语,涉及华府政治、新闻传媒、竞技体育、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汇成美国本土的南腔北调,最真实的美国之音,为美式英语权威集大成之作。 ▲梁实秋:乔志高关于英语的文章“不但精审,而且有趣”。 ▲夏志清:乔志高对美国语言了解如此之深,正因为他对美国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色人种及其方言,五六十年来日常注意而非常内行,远非一般专治一行的旅美博士、教授可望其项背的。 ▲陆谷孙:志高技高,汉英双语造诣俱深,好弄翻译之外,更是一位two-fisted writer……我深为志老十年如一日关注、追踪美语变化的执着和捕捉新词语的敏感所折服。” ▲白先勇:高先生诠释美语,深入浅出,每个词汇后面的故事,他都能说得兴趣盎然,读来引人入胜,不知不觉间,读者便学到了美语的巧妙,同时对美国社会文化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因为高先生说的那些美语故事,其实反映了美国的社会史、文化史。高先生的英文能深能浅,雅俗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又有深藏不露的一面。 ▲董 桥:第一流的美语专家,功力那么深厚,每一个英文字经他掂量随手写些美语新诠一段段全是珠玑。 ▲金圣华:高先生丰盛的双语生涯,是一般人无法领悟的,他毕生在中英双语中穿插出入,折冲往返,他的学识,他的经验,他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与贡献,岂是一言可以尽道?
  • 我与俄罗斯文学

    作者:草婴

    俄罗斯文学,曾以其狂放细腻、深刻诚挚打动和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作者草婴,六十年翻译生涯,一生浸淫俄罗斯文学,从托尔斯泰到索尔仁尼琴,安娜·卡列尼娜和奥列宁,一程程难忘的读书译文之旅,一段段文字,一幕幕回忆……
  • 译边草

    作者:周克希

    本书不到一百六十页,狭长的小三十二开本,装帧淡雅,编排精心,很有学问。上篇录一百二十二则译事漫笔,下篇记十个译书故事。 作者系数学家改业文学翻译,半路出家,肯虚心求教,于译事能心悟神解,是为难得。翻译上的理论主张,有土有洋,政出多门,到动手翻译时,无非是推敲字句,掂量轻重。作者以钻研数学的求索精神,从大量译作中,披沙拣金,挑出佳译或误句,加以赏鉴或评骘,仿诗话写法,片言立要,文繁理富。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彩,或许有溢美之嫌,但确实没一句废话,无一个废字。看得出作者对翻译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笔下把译事写得颇为诱人,一字一句,深挖细抠,其乐无穷,“惹得读者向往”,倒要羡慕起翻译工作来。其实,每种工作都有其甘苦,译者的苦恼,恰恰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意有所会而言传不出;周君出于对翻译的热诚,这一方面略而不说或少说,此乃行文狡猾处。
  • 译边草

    作者:周克希

    本书分“译余偶拾”、“译书故事”、“走近普鲁斯特”三部分,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记录其翻译生涯种种感受、体验、了悟、探讨的随笔集。其中“翻译要靠感觉”、“好译文是改出来的”、“查词典这道坎儿”具见其心得,“折衷的译法”、“译应像写”、“用心灵去感受”、“追寻普鲁斯 特之旅”谈翻译《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小王子》、《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体会,均深耐玩味。
  • 山阴道上

    作者:许渊冲

    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说:许著《翻译的艺术》和许译《唐诗》“二书如羽翼之相辅,星月之交辉,足徵非知者不能行,非行者不能知”。许渊冲致力于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了道路。本书是他的自选集, 收集了在近年书刊选摘的文章,内容体现了种求善求真的坚韧力量和探索精神。“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柳鸣九说。据责任编辑之一的高立志介绍,这套书每本的前面有二十多页的照片,后面都刊有作者的一篇论文,还有学术小传、著作与译作书目。丛书的策划者韩继海认为,这套散文集有三个特点,首先由于作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所以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更加宽广,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谈论文学现象;其次,由于他们对中外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文学的理解更深刻而不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第三,他们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一针见血,既准确又犀利。
  • 译余偶拾

    作者:杨宪益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从《零墨新笺》到《译余偶拾》 前面谈过,北碚国立编译馆时期是杨宪益一生中的“高产”期之一。近有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王敦叔先生在所著《贻书堂文集》中专辟一章论述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的有关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研究。   朋友要我把过去发表过的文史考证笔记,整理一下,编成一集出版。这些笔记都是旧作。在付印之前,有必要作些说明,交代一下。我开始写这类笔记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寄居重庆北碚,在国立编辑馆做英译《资治通鉴》工作,同卢冀野、杨荫浏、杨仲子等朋友来往很熟。在他们几位的鼓励下,写过一些文史考证文章,寄给上海的《新中华》杂志发表。在一九四七年把其中的二十几篇编成一个集子,卢冀野兄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零墨新笺》,编入“新中华丛书”,只发行了一版。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又陆续写过一些笔记。一九四九年南京解放后,又把这些后写的稿子编成一集,自己出钱印了一本,起名叫《零墨续笺》,分送一些朋友。后来就再没有这种闲情去写这些东西了。有些朋友认为这些考证,虽是我青年时期不成熟的读书笔记,也许还有些参考价值,要我再编一下,重新付印,因为原来的《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去年有些老朋友要我再写几篇这类笔记,由于他们的蛊情难却,曾写过几篇,连同一些旧稿在报刊上登载过,起了一个新名,叫做“译余偶拾”。 ——杨宪益
  • 中诗英韵探胜

    作者: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第2版)》内容简介:百年来,北京大学与中国的科学、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科学的创新精神、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和学者教授。他们坚守教育和学术文化阵地,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写下了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论文和著作。“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精选百年来,北大学者撰写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旨在集中反映北大几代学者的学术成就,展现他们的治学风范,同时,也向中国和世界展示北大在中国教育和学术文化发展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 英美名篇选--杨岂深、杨自伍译文集

    作者:杨岂深,杨自伍

    本书为中英双语 杨岂深部分: Bertrand Russell: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William Faulkner:献给埃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翻译的真好!) C.P.Snow:亨利·詹姆斯 Sir Edmund Gosse:惠特曼访问记 John Ruskin:论书 Bertrand Russell:论具有现代头脑 Augustine Birrell:购书 Robert Lynd:黑暗 William Hale White:一个伦敦人的假日 Benjamin Franklin:读书(天哪,关于书的就有三篇……) 杨自伍部分: William Hazltt:青春不朽之感 David Hume:论人性的高尚或卑鄙 Henry Adams:美国特性 John Dewey:道德有人性 Irving Babbitt:中国的原始主义 George santayana:爱情 Whitehead:科学把握不住的自然 Joseph Wood Krutch:现代绘画 D.H.Lawrence:给她一个模式 Emerson:文化
  • 实用翻译教程

    作者: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3版)》主要内容简介:冯庆华教授所著的《实用翻译教程》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翻译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具一格。该教材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往的翻译教材一般都单一地从一个侧面来展开讨论,而该教材从语言、文体、修辞这三个方面立体地讨论翻译方法;以往的翻译教材一般把翻译实践部分安排在全书的附录中,而该教材把翻译练习部分提到与翻译理论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安排;该教材在实践篇里一改传统的部署,精心安排了新颖而又富有实效的多种译本比较、译者风格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回译与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以及文体与翻译等翻译欣赏与实践的方法;在附录里安排了《红楼梦》诗词与章回目录英译比较、《邓小平文选》中英文目录以及课余学习和翻译自学的推荐书目,这对大学师生和翻译自学者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教材既适合大专院校的师生,也适合广大自学者。
  • Wolf Totem

    作者:Jiang Rong

    An epic Chinese tale in the vein of The Last Emperor, Wolf Totem depicts the dying culture of the Mongols-the ancestors of the Mongol hordes who at one time terrorized the world-and the parallel extinction of the animal they believe to be sacred: the fierce and otherworldly Mongolian wolf Published under a pen name, Wolf Totem was a phenomenon in China, breaking all sales records there and earning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second most read book after Mao's little red book. There has been much international excitement too-to date, rights have been sold in thirteen countries. Wolf Totem is set in 1960s China-the time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on the ev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earching for spirituality, Beijing intellectual Chen Zhen travels to the pristin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to live among the nomadic Mongols-a proud, brave, and ancient race of people who coexist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their unspeakably beautiful but cruel natural surroundings. Their philosophy of maintaining a balance with nature is the ground stone of their religion, a kind of cult of the wolf. The fierce wolves that haunt the steppes of the unforgiving grassland searching for food are locked with the nomads in a profoundly spiritual battle for survival-a life-and-death dance that has gone on between them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Mongols believe that the wolf is a great and worthy foe that they are divinely instructed to contend with, but also to worship and to learn from. Chen's own encounters with the otherworldly wolves awake a latent primitive instinct in him, and his fascination with them blossoms into obsession, then reverence. After many years, the peace is shattered with the arrival of Chen's kinfolk, Han Chinese, sent from the cities to bring modernity to the grasslands. They immediately launch a campaign to exterminate the wolves, sending the balance that has been maintained with religious dedic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to a spiral leading to extinction-first the wolves, then the Mongol culture, finally the land. As a result of the eradication of the wolves, rats become a plague and wild sheep graze until the meadows turn to dust. Mongolian dust storms glide over Beijing, sometimes blocking out the moon. Part period epic, part fable for modern days, Wolf Totem is a stinging social commentary on the dangers of China's overaccelerated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a fascinating immersion into the heart of Chinese culture.
  •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作者:陈德鸿,张南峰

  • 翻译辨误

    作者:陈德彰

    《翻译辨误》收集作者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短文共计259篇。全书分析常见的错译、误译和尚需要改进的译文,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分析的同时还适当涉及翻译的相关理论,如翻译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英汉语言的不同、语言和文化、工具书的使用等。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例证丰富多样,兼具针对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 实战口译(教学参考)

    作者:[英] 林超伦 编著

    《实战口译(教学参考)》集合了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专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有志于从事口译事业的学习者而编写,涉及行业领域广泛,全面实用。全书强调实际操作技巧,尤其是笔记的重要性,结合同声体译中的“分脑”和“断句”技能,从实战角度出发,帮你自如应对口译现场难题,扣除冷场尴尬。
  • 翻译论集

    作者:罗新璋,陈应年

    本书辑录散见于各类书刊中有关翻译问题的单篇文字,以期对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史,从事翻译工作或翻译教学,以及对翻译文学或翻译问题感兴趣者,提供较为集中的资料。 本书依学术性资料编纂成例,博采众说,百家争鸣。本书收辑自汉末以迄编定之日有关翻译的文论一百八十馀篇,略按时代,分为五辑:第一辑,汉魏唐宋;第二辑,明末清初;第三辑,近代时期;第四辑,“五四”以来;第五辑,解放以后。
  • 中国翻译简史

    作者: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自周朝到“五四”以前翻译史之回顾。内容翔实,文笔简炼。探讨了我国历史上各种翻译活动,如诗歌、宗教经典、医书、文学,乃至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翻译。 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外语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译艺谭

    作者:黄邦杰

  • 译海求珠

    作者:胡允桓

    “译者未必有学者的权威,或是作家的声誉,但其影响未必较小,甚或更大”,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胡允桓从个人经历的角度,书写了自己在文学翻译和编辑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语言轻松,富于启发。 庄子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照此说来,我即然写了这本书,就已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置于了无知者的地位。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相比,说自己无知,并不为过。这可能算是多年来息只以文学翻译为主。从没想过“著书立说”的重要原因吧。
  • 中国古诗词三百首

    作者:渊冲

    《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分为上、下册,收录周诗、汉诗、魏诗、晋诗、南北朝诗、唐诗词、五代词、宋诗词等诗词。《中国古诗词三百首(上下)》译者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