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

  • 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合力

    作者:[德] 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合力》是经典的合集,《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在一次舞会上与夏绿蒂相逢, 产生爱慕之情,但她已婚。维特内心无限痛苦,绝望之余去公使馆当了下级官员。然而他仍不得志,便愤然辞职,回到夏绿蒂那儿,以便寻求安慰,但夏绿蒂已结婚,维特多情善感却得不到爱情,终于自杀。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抗和个性解放的要求。 《亲合力》爱德华和妻子夏绿蒂在田庄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邀请上尉和奥狄莉来家做客。两人的到来使这个家庭渐渐起了分化,男主人公和女客人,女主人和男客人产生了感情,他们痛苦地陷入道德与爱情的冲突之中……这部小说反映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危机。 坚持自己的理想,始终做一个正直的人,年轻的歌德与所有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但理想和现实始终是矛盾的,许多人都会选择向现实妥协,这一点连歌德也没有完全做到。但幸运的是,歌德在第一次精神危机中遇到了席勒,第二次遇到了贝多芬,他从他精神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重新做一个满怀激情的自由的人,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中,歌德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及理论著作。
  • 铁皮鼓

    作者:君特.格拉斯

    本作品是德国著名作家格拉斯的代表作,作者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狂,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父亲或是老师惹了他,他会大声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师的镜片稀里哗啦地变成碎片;他还以此来“扰乱”社会秩序,给纳粹分子造成麻烦。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利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技团赴前线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中坟坑中,血流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之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期卡最佳外语片奖。
  • The Reader

    作者:Bernhard Schlink

    《朗读者》演绎被禁忌的罪责之爱,采用关乎人性的严肃题材,贯穿全书的却是一个让人唏嘘的爱情故事。《朗读者》被列为年度好书口碑之选。同名影片荣膺金球奖,并获奥斯卡五项核心大奖提名。 伟大的爱情是用来唏嘘的。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不久后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汉娜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汉娜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汉娜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伯格说:因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 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个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它其实和爱情无关;它是德国每间中学课程讨论的话题;它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德语书。本书封面采用了艺术纸印银和烫银以体现书的情调和品位;装饰性腰带则别出心裁地设计成女子形体状。据悉,本书特地选在岁末年终推出,是想在承前启后的时刻,以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启动新年的感动与思考。(随书附送朗读版光盘) 少年伯格与比他大21岁的女人,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发生了一场终生难忘的爱情。他很久以后才知道,汉娜曾经身为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而后者宁愿坐牢也要保守一个秘密…… 朗读,是我跟这个大我21岁的女人约会时的常规节目……我是她的朗读者,从我十五岁开始,一直到她坐牢也没有间断过。 它是一个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它其实和爱情无关;它是德国每间中学课堂讨论的话题;它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德语书。
  •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德] 赫塔·米勒

    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讲述了一名制衣厂的年轻女工,因为在运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夹带一张“我等你”的纸条,被控在工厂卖淫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须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盘问。秘密警察问话的内容,涉及她过去的一切,每项细节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渊。制衣女工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贯注地应对盘问。小说充满诗性的语言,并透过层层盘问,慢慢堆积起主角的记忆。
  • 蚂蚁的眼泪

    作者:(德)大卫·萨菲尔

    《蚂蚁的眼泪》内容简介:金•朗尔,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在如愿获得德国电视界大奖的当天,老旧太空站的洗脸盆从天而降,结结实实砸在她头上,送她进入生死轮回——金顿时从一个聪明性感的女强人变为一只蚂蚁!人生一夜翻转。她千辛万苦爬回家探望,却发现闺蜜妮娜正向丈夫和女儿献殷勤。为了回到女儿身边,金只得多做好事,积攒好卡玛。究竟要积攒多少,她才能再度转世为人?她能否找回曾经不屑一顾、被她万般蔑视的“人间生活?……
  • 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

    作者:[西德] 凯·赫尔曼,霍斯特·里克 整理

    这本书在德国刚一出版就成为一本畅销书。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个个都争相传阅。 这本书本来可以不存在。因为起初只是两位记者——凯·赫尔曼和霍斯特·里克为了研究德国青年问题而打算广泛进行采访。一般地讲,这类采访往往是感人而有趣的。然而,当他们去采访克丽斯蒂娜的时候,谈话刚进行了几分钟,两位记者就被这位姑娘那流畅、生动的叙述所震惊了。他们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原先的计划,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倾听克丽斯蒂娜和她母亲,以及他们周围有关人的叙述。 这位年轻姑娘感人肺腑、坦诚细腻的诉说生动描述了她如何抽第一支“白面烟”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开始在放学后被迫外出卖淫,以图赚钱支付她那每天所需的两针海洛因,这当中还穿插着姑娘妈妈悲痛的忏悔,从而使得本书成了一本独树一格的写实作品。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吸毒、绝望及至今天世界之腐败的活生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正如霍斯特——埃贝哈德·里希特教授在他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令人肠断心碎的书为我们所描述的部分青年的不幸和苦恼,远远胜过几十篇由社会学家写出来的分析报告。”
  • 茵梦湖

    作者:施笃姆

    德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施笃姆(Theodor Storm, 一八一七—一八八八),按文学史的传统观点在前不如克莱斯特、凯勒“杰出”,在后不如冯塔纳、托马斯·曼“伟大”,可是施笃姆实际受欢迎的程度,却超过了他们所有的人。这种情况在中国特别明显:施笃姆无疑是自“五四”以来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而克莱斯特等的作品在长时间内却鲜为人知。尽管如此,我们对施笃姆这样一位作家也只是翻译得多,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的研究。施笃姆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有哪些特点?他的作品何以在我国特别为人喜爱?本文意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德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茵梦湖》是施笃姆的小说创作前期作品的代表作。小说写得富有诗意,体现了他鲜明、独特和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
  • 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

    作者:[德] 瓦尔特·莫尔斯

    一只来历不明的蓝熊,将带领我们进入幻想和幽默失控的冒险世界。在一个名叫查莫宁的大陆上,海盗是侏儒,船怪是幽灵,智力是一种传染病,沙暴是方形的,海市蜃楼可以居住,城市会飞上天空……那里,每一个美丽的景色后面都潜伏着一种致命的危险,那里住着各种各样被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赶走的生灵。在13个半生命片段里,小说主人公蓝熊历尽艰辛,穿过一个童话般的王国,那里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就是没有无聊……
  • 死于威尼斯

    作者:[德] 托马斯·曼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是作家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他的威尼斯之行正是他告别理性主义,转向古希腊审美精神,寻找感官和道德之间平衡的开端。然而追求精神美或形体美的唯美主义并没能解救艺术家走出陷入的困境。过分沉迷于酒神精神同样导致另一种危机。燃烧的激情一度使他文思如泉涌,写出细腻温柔,字里行间闪烁着爱情光辉的优美文字,而同时也刺激他固有的本能和欲望,使他陷入情感倒错、丧失道德和尊严的境地,不能逃脱悲剧的结局。
  • 我的小村如此多情

    作者:[德] 西格弗里德·伦茨

    《我的小村如此多情》内容简介:伦茨为《我的小村如此多情》写了二十个故事,文中所用的语言简单、活泼、不花俏,故事发生在谷仓、农家与小村酒馆等地方,故事的主角尽是居住于此处的平凡人物。随着第一个故事的展开,我们仿佛看到一名男子正坐在酒馆中的一张桌子旁,将他家乡的故事娓娓道来。他用一种特别的家乡话和口吻,叙述村子里的各式人物,比如那位到老年才开始学习阅读的老祖父等等。当我们惬意地一页页翻阅时,我们会觉得:这不是一部印刷品,因为这些故事与油墨印刷离得如此遥远,而其中的趣闻轶事又与我们如此贴近。我们并非在阅读。而是在听一个人、一个非常奇特的人讲话,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狡猾、带点诡计且别有用心的诙谐的故事,在讲述时,他同时还做了相当小的手势,扬起眼角,嘴边带着几乎让人无法一眼识出的讽刺笑容。通过这位叙述者,读者优游于马祖里这个区域,强烈感受到它的地方特征与色彩,见识到这个奇特的社群,甚至他们的语言、服装与习俗。而在此,我们也看到作者伦茨惊人的叙述才华:他仿佛潜入乡亲父老的灵魂中,成为这些人物的发声简,代替他们述说了这些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
  • 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者:歌德

    歌德的这本《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少年维特的烦恼》虽然以书信体写成,情节也并不复杂和曲折,但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勇敢地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 纳粹与理发师

    作者:[德] 埃德加·希尔森拉特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转换的故事。雅利安人的儿子马克斯•舒尔茨尽管血统纯正,却从来不知生父是谁,因为母亲常年过着妓女般的生活并导致儿子自幼生活跌宕起伏,饱受身心凌辱。与此同时,马克斯与同一天出生的犹太理发师之子伊茨希•芬克尔施坦,从小形影不离,互相关照。可希特勒上台后,两个人的命运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舒尔茨加入党卫军,杀害了无数犹太人,包括芬克尔施坦一家。战后,为躲过追捕,舒尔茨顶替了芬克尔施坦的身份,化身为集中营幸存者,背着一口袋金牙,巧妙地开始了黑市生意,又凭借酷似犹太人的面孔和从小受到的犹太文化熏陶,成功游荡到以色列,成为犹太人的建国英雄……
  • 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者:[德]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回报,因为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的境地,他毅然离开此地,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便得到解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经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德)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 低音提琴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我有一位当的父和一位是音乐家母,从小得不到父母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个官员,母亲希望我当个术家。我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琴表现出一种爱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的暗恋之情…… 作品奇特诠释低调人生,是一部描写悲剧性小人物的佳作。
  • 在轮下

    作者: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轮下》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 格林童话全集

    作者:格林兄弟

    《格林童话全集》主要内容: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等各主面最优秀的成查,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 梦书之城

    作者:[德]瓦尔特·莫尔斯

    ★那些不敢翻开这本书的胆小鬼,祝你们活得长寿又无聊得要命! 书会飞、会伤人甚至取人性命……翻书成为一场惊变百出的大冒险! ★斑斓异境,书之狂梦,以及查莫宁怪奇文学史 一片诗龙和巫魔女等栖居的神秘大陆,一座藏有万千蛰梦书的奇城 ★莫尔斯充满创造力的心灵,仿佛J•K•罗琳嗑了快乐丸。(美国《底特律晚报》) 深谙“阅读魔法”的德国幻想文学大师,凝缩百千故事的想象力和深度于一书。 连脚注都灌满灵感的瑰丽小说+大量作家亲绘精细插画 ★长踞德国畅销书榜42周,10多个国家购得版权 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属于查莫宁大陆上直立行走、全体以写作为生的诗龙族,年届七十七时尚未出版过任何作品。他那热衷描写蓝花椰菜的诗艺教父,在死后留给他一份神秘手稿,手稿之精妙足以令其他作家对写作绝望。为寻访手稿作者,传说雕龙深入住有各色生灵、饱藏蛰梦书的书乡市,乃至它危机 四伏的地底世界……
  •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作者:(德国)威廉·格纳齐诺

    它堪称格纳齐诺的自传小说,描写一个年轻人如何通过观察周遭的世界,而逐渐进入文学的殿堂,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格纳齐诺将“观察”视作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只有通过冷静和细致的观察,作家才能揭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东西,所以在他的小说中,那些敏感神经质的主人公也都是些出色的观察者。格纳齐诺曾不无自得地说:“灵机一动产生于漫长的观察之中。”
  • 德语课

    作者:(德)西格弗里德·伦茨

    少年教养犯西吉·耶普森被关进单人囚室,罚写作文《尽职的快乐》。他回忆自己那个在北德乡村当警察的父亲如何恪守职责,一丝不苟地执行纳粹当局的命令,监视当地的一位画家,不让他作画,还没收他的作品。而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原是警察一家的老朋友,还曾经救过警察的命。小西吉出于同情,帮画家藏过画。战后,冥顽不化的乡村警察还继续搜寻并烧毁画家的藏画,西吉为此得了恐惧症。他生怕画作被毁,继续偷藏画家的画,被发现后当作少年犯送进劳动教养所…… 作品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这一真实事件。小说以传统的叙述手法,剖析和批判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 ”来宣扬的“忠于职守”的思想,激发人们对被纳粹践踏的公民义务进行反思,这不仅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由于其所含的哲理具全球性,值得世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