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

  • 马尔特手记

    作者:(奥)勒内·玛丽亚·里尔克

    勒内·玛利亚·里尔克,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之一,《马尔特手记》是他惟一一部长篇笔记体小说。读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里尔克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感觉艺术的天才,他能从寂静的物体上感受到喧嚣的人气,他能从人物的动态中捕捉到庄严与痛苦,他的语言能照进灵魂的最深处。他想表达什么?恐惧、痛苦、绝望,以及上帝与爱。 《马尔特手记》是里尔克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小说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小说由七十一个没有连续情节、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这些断片因为共同的主题——孤独、恐惧、疾病、死亡、爱、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里尔克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本书是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出版的《马尔特手记》单行全译本。另外,本书还附有著名诗人卞之琳先生的精彩译文 ——《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之歌》,以飨读者。
  • 铁皮鼓

    作者:[德]君特·格拉斯

    《但泽三部曲》是格拉斯的惊世之作,本书是其中的第一部。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父亲或老师惹了他,他会大声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师的镜片稀里哗啦地变成碎片;他还以此来“扰乱”社会秩序,给纳粹分子集会造成麻烦。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技团赴前线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此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鸽子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鸽子 对深度的强制 一场龙虎斗 梅特尔·米萨尔的遗嘱 ……一点思考——记忆缺损
  • 玻璃球游戏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
  • 魔山

    作者:[德]托马斯·曼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于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它由两条主线构成:描写主人公汉斯同少妇克拉芙吉亚及富商皮尔科佩恩间的三角恋爱,揭示生与死,灵与肉之间的矛盾;围绕民主主义者与军国主义分子间的争斗,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不同思想观点的对立。 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 心兽

    作者:[德] 赫塔·米勒

    1980年,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最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她的朋友不相信她会自杀,想找到事实真相。他们成立秘密小组,写诗,记录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日常生活。不久他们也被盯上,暴力逐渐降临。
  • 物理属于相爱的人

    作者:[德] 尤丽·策,Juli Zeh

    两名顶尖物理学天才在大学时代就展露过人天赋,他们彼此相爱,形影不离。然而一次物理课上联手解开顶尖难题之后,微妙的冲突造成了两人的心结,两个势均力敌的天才从此分道扬镳,一个拥有了显赫地位却骄傲刻薄,一个拥有了美满家庭却渴望逃出。凶手是谁,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但真正的动机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爱有多伟大,就有多残酷。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情感悬疑小说,并用物理学证明了穿越的可能——头脑的世界很美妙,又很恐怖!
  • 疯狂的游戏

    作者:[德]塞巴斯蒂安•菲策克

    一名心理异常的心理咨询师挟持了一批人质,在电台玩起毛骨悚然的游戏:接到电话的听众必须说出正确通关密语,否则将有人质遇害!这个疯狂游戏会一直持续到他未婚妻出现为止,然而,他的未婚妻早已在八个月前,因一场车祸而身亡…… 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变态了,还是另有隐情?一旦翻开书,就无法停下来!
  • 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者: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是歌德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描绘了维特的爱情悲剧,抒发出一代青年的苦闷。小说面世后,即风行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亦带着这本小书。两百余年来,维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代青年。
  • 回归

    作者:[德]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二战遗腹子德鲍尔幼年时偶然读到一部小说片断: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 成年后,对小说念念不忘的德鲍尔开始寻找小说的作者。种种线索指向一个在二战期间身份多变、战后不知去向的纳粹理论家。在儿子的追问下,德鲍尔的母亲终于揭开埋藏了数十年的身世之谜。 当年的纳粹理论家此时已摇身一变,在美国成为名牌大学政治学权威教授德堡。德鲍尔来到德堡身边,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 测量世界

    作者:(德)丹尼尔·克尔曼

    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草原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但高斯一钻出他的马车,他们就已经深深陷进了拿破仑垮台后德国的政治紊乱里。 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的想象力和精彩的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
  • 浮士德

    作者: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列的四大文豪。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 周末

    作者:[德] 本哈德·施林克

    不经历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后,约尔克被总统赦免释放。为庆祝他重获自由,姐姐克里斯蒂安娜在柏林郊区的房子组织了一个周末聚会,邀请约尔克的朋友参加。克里斯蒂安娜希望这是帮弟弟开始新生活的好机会,不过,对于参加聚会的人来说,心情复杂,往昔不堪回首。约尔克曾经是德国红军派成员,这个深受极左思潮影响、发端于西德六八年学潮的团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成暴力恐怖组织,在七八十年代制造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绑架、谋杀事件,约尔克正是这些恐怖事件的参与者。与约尔克的相聚,把似乎已远去的种种选择、评判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约尔克该怎样面对周围的人,怎样认识今天的世界?三天的聚会中,约尔克,他的律师,他的“革命同志”,以前的情人,多年失去联系的儿子,每个人的表现,说话、神态、心情……事过境迁,不仅是约尔克,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自己位置,每个人都再一次面对梦想、责任、罪恶、宽恕、情谊、道德审判的困惑,而今天面临新的恐怖主义威胁的世界让这些不仅仅只是回顾。
  • 呼吸秋千

    作者:[德] 赫塔·米勒

    长篇小说《呼吸秋千》是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甫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季最令人难忘的读物”。 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17岁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动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 作者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
  • 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兰克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出心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德)歌德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家的翻译成就,也让读者了解作家的另一个侧面,以及他们思想储备的重要来源,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天火丛书》,选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兼顾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在当时的文学影响和作用以及当今读者的阅读要求与口味。 这些耳熟能详的曾经为几代作家提供滋养的名家名著或许你已经读过其他的译本,而这些现代作家的译笔也许生硬而拙朴,鲁迅便曾直言不讳自己的“硬译”,但他们绝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这其中浸润的是执着和真诚,是移来他山之石的责任和使命。这些翻译著作是他们与外国作家心灵交流和对话的通道,是他们观察社会看取人生的窗口,也是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坐标。 本书是歌德(1749-1832)二十四岁时的处女作,他起先本打算写成诗剧,但终以四星期的时日写成这样一部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这书是以一七七四年三月初旬脱稿的。 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不仅女主人公的绿蒂实有其人,就是男主人公的维特事实上也就是歌德自己。 这书出版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但也发生了一种值不得欢迎的副作用——那就是受了陶醉的青年男女每因婚姻不自由即以自杀表示抗议,一时形成了所谓的“维特热”,学维特以手枪自杀者,甚至于多仿效维特死时的服装。
  • 朗读者

    作者:[德] 本哈德·施林克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 德语课

    作者:(德)西格弗里德·伦茨

    易北河水缓缓流淌,浓雾中的汽笛声依稀传进禁闭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惩罚性作文《尽职的快乐》。 痛苦的往事打开了缺口:十多年前,身为乡村警察的父亲克尽职守地监视一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画家,禁止其作画。自幼与画家亲近的西吉,悄悄将他的作品藏在一间破磨坊里。战后,禁令解除,父亲却仍然顽固不化地继续“履行职责”。一场莫名大火将磨坊里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到达极点。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览上“偷”画被送入教养所…… 西吉在回忆中一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完成了厚厚一摞《尽职的快乐》。而他自己也不愿再跨出禁闭室,想要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尽职的快乐”……
  • 夏先生的故事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夏先生的故事》是一部貌似幽默,而实际上则是一本十分严肃的作品。小说分二各层面展开,一是叙述了“我”充满喜怒哀乐的童年生活,读者看了回忍俊不禁;二是描写“怪人”夏先生的怪诞生活和言行,人们读了会有一种凄楚和辛酸之感,同时也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