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外汉学

  • 秦始皇石刻

    作者:[美]柯马丁

    秦始皇石刻是中华帝国史上第一个十年间留下来的最为实在的官方文件。本书的研究以译注这七篇石刻文为发端。作者试图将石刻文所使用的表述纳入周代的文学传统之中,同时致力于这些石刻文的宗教仪式语境,在此基础上试图详论周代宗教仪式传统的方方面面,这一传统恰恰融于立刻石于高山之巅的行动之中。
  • 孤军

    作者:柯娇燕

    《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 Ten Thousand Scrolls

    作者:Yugen Wang

    The Northern Song (960–1126) was one of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periods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character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printing and an ensuing proliferation of books. The poet Huang Tingjian (1045–1105), writing at the height of this period, both defined and was defined by these changes. The first focused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printing in Northern Song China, this book examines how the nascent print culture shaped the poetic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uang Tingjian and the Jiangxi School of Poetry he founded. Author Yugen Wang argues that at the core of Huang and the Jiangxi School’s search for poetic methods was their desire to find a new wa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at could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hanged literary landscape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Wang chronicl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negotiation Huang and his colleagues were conducting as they responded to the new book culture, and opens new ground for investigating the literary interpretive and hermeneutical effects of printing. This book should be of interest not only to scholars and reader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but to anyone concerned with how the material interacts with the intellectual and how technology has influenced our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out history.
  • 南明史

    作者:司徒琳

    这是一本真正的论从史出的南明史著作,无论是在国外汉学界、还是国内学术界,在对南明那十八年的论述与梳理上,本书至今仍常读常新,并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再加上文风才气盎然、饶有趣味,实为一本耐读、好读的历史作品。
  • 中华大帝国史

    作者: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

    本书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一经问世,立刻在欧洲引起轰动,仅在16世纪余下的区区十多年间,即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共发行四十六版,堪称盛况空前。事实上,《中华大帝国史》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情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百科全书。 …… 在《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门多萨基本上把16世纪中国的形象较为客观、较为真实地介绍给了欧洲。而当时的欧洲国家也确确实实是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他们的对华政策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铠(2009年4月17日)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 ——温家宝总理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的谈话(2009年1月31日) 目 录 推荐序 前言 特许证 教皇西斯特五世特许 国王特许 本书定价 献词 致国王陛下御前会议大臣、印度事物院主席,尊贵费尔南多•德维加• 伊—丰塞卡先生 致读者I 致读者II 十四行诗 译后记 第 一 部第 一 卷 中华帝国在自然方面引人瞩目的情况 第一章 中华帝国及其疆域 第二章 中华帝国的气候 第三章 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四章 再述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五章 古代中国 第六章 帝国的辽阔以及人们所用的计程单位 第七章 帝国的15个省份 第八章 帝国各省的城镇 第九章 帝国宏伟的建筑和它的500里格长城及其周围地区, 这个帝国臣民的体质、服饰及其臣民的日常劳作 第 一 部第 二 卷 中华大帝国臣民的宗教、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奇事 第一章 他们所膜拜的神祗以及在他们中间发现的与我们基督教相通的征兆和绘画 第二章 再述他们的宗教和偶像崇拜 第三章 他们虐待所膜拜的偶像 第四章 他们在做要事之前要占卜,他们如何向魔鬼祈拜 第五章 他们所说的世界起源和人类的诞生 第六章 他们相信灵魂不朽,根据人的所作所为,殁后在另一世界将受到的奖赏或惩罚, 他们为死者所做的祈祷 第七章 他们的庙宇,僧尼活动以及他们的上司 第八章 他们的葬礼和丧服 第九章 他们的婚礼和婚俗 第十章 穷人不能在大街和庙宇前游逛,皇帝关于抚养丧失劳力者的敕令 第 一 部第三卷 中华帝国在道德政治方面令人敬重的新奇事物 第一章 这个大国的各朝皇帝及他们的大名 第二章 皇帝的宫殿及宫廷,他所居住的城市,全国无一人有私产 第三章 十五个省中向皇帝纳贡的人数 第四章 皇帝在十五个省收缴赋税的最确切的记载 第五章 帝国十五个省的步兵和骑兵,他们如何坚守国土 第六章 再述这个帝国十五个省的步兵和骑兵 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 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 第九章 皇帝在各省任命的大臣和官员以及他们在政府中的职能 第十章 再述皇帝的大臣,他们判案和治理国家的办法 第十一章 每年皇帝派遣巡抚巡视各省官员工作,对罪犯的惩罚 第十二章 他们的监狱和对犯人行刑的方法 第十三章 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这个国家的书院以及其他奇闻要事 第十四章 为授予相当于我们博士学位的老爷称号所组织的会考,赐予这种职称的仪式和他们举行的庆祝游行 第十五章 中国先于欧洲许多年就发明并使用了火炮 第十六章 这个国家的印刷术远早于欧洲 第十七章 拉达神父及其同伴从中国带来的书籍和这些书籍的内容 第十八章 中国人举行的宴会和他们的庆典活动 第十九章 这个帝国的臣民相互问候的方式和他们的部分礼节 第二十章 这个帝国的妇女状况,她们深居简出,允许妓女存在的条件 第二十一章 他们用于水运的大量巨大船舶,整年都有鱼类供应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用奇特而又省钱的办法大量养鸭,用有趣而巧妙的办法捕鱼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皇帝招待其他国家由皇帝、太子和民间所派的使者所施的礼节 第二十四章 我主西班牙王国准备遣使拜见中国皇帝,促使其遣使的理由以及遣使延搁的原因 第 二 部第 一 卷 提 要 记述马丁•德拉达和赫罗尼莫•德马林及其随从士兵于1575 年从菲律宾到中华帝国的原因。在进入中国后的四个月又十六天中的所见所闻及所遇之事。中国之行后他们又返回菲律宾。他们的所见所闻均属令人瞩目的奇闻要事。 第一章 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到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他们获悉了中华大帝国的情况 第二章 中国海盗林凤日益强大,他战胜了另一中国海盗林道乾 第三章 中国组织舰队进剿海盗林凤,林凤退守澎湖,在那里他获知了菲律宾的情况 第四章 海盗林凤登陆菲律宾,到达马尼拉城 第五章 林凤派四百名士兵火烧马尼拉,西班牙人进行了抵抗 第六章 马尼拉总督设防抵御海盗的进攻并将其击败,林凤退守班诗兰河流域 第七章 军团长萨尔塞多奇袭林凤,焚烧了他的舰队,将其围困在城堡达三个月之久,林凤狡猾逃走 第八章 中国皇帝派遣的统领王望高前去搜寻海盗林凤,统领和我们西班牙人相遇 第九章 王望高受到军团长的热情接待,客居总督所在地马尼拉,他们决定派奥古斯丁神父前往中国 第十章 王望高携林凤已经陷入困境的消息启航,带领奥古斯丁神父们驶向中国 第十一章 西班牙人和统领王望高驶离布里亚诺港,登上中国大陆 第十二章 统领王望高在泉州登陆,抛锚前和一队长发生摩擦 第十三章 王望高和我们的西班牙人在中左所登陆,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在该省兴泉道 的授意下接受馈赠 第十四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前往泉州拜访总督,沿途看到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五章 西班牙人继续他们的泉州之行,沿途见到这个王国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到达泉州,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给他们安排好住处,沿途他们看到的 该城的一些情况 第十七章 应泉州总督之召西班牙人前往拜谒了此人,有人教他们拜谒时的礼节 第十八章 他们愉快地拜见了泉州总督并向他赠送了从菲律宾带来的礼物 第十九章 泉州诸位要人拜见我们的人,总督派人唤来佩德罗•萨缅托和米戈尔•德罗阿尔恰,在召见时向他们了解海盗林凤的情况 第二十章 总督为我们的人举行宴会,安排他们去福州,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候他们 第二十一章 神父一行从泉州到达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待他们 第二十二章 西班牙人进入福州城,巡抚接待了他们 第二十三章 我们的人谒见福州巡抚,走访了一些达官显贵,人们向我们的人叙述了这个城市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巡抚在他的府邸一连两天宴请我们的人 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人向巡抚馈赠礼物,他从王望高手中接过礼物后当即加封寄给皇帝,他们禁止我们的人外出观光,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六章 我们的人要与巡抚谈话,遭到拒绝,又给他写信,他口头给了回话,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七章 福州传来消息,某海盗在泉州沿海打家劫舍洗劫了一个村庄,巡抚怀疑是林凤所为,我们的人和王望高及中国先生没有向他报告实情 第二十八章 全省官员集中研究神父一行来此所要做的事情,决定让他们返回菲律宾,返回前他们见到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九章 拉达神父一行离开福州返回兴泉道所在的泉州,他令他们前往中左所,他要亲自去那里与我们的人告别,启程时他做了很多善事,举办了告别盛典 第三十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港向菲律宾群岛驶去,每天都登上一个岛屿,岛上的所见所闻 第三十一章 他们获悉海盗林凤逃脱,躲到附近的一个岛屿,有人主张追击,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为好,他们继续航行并驶抵马尼拉 第三十二章 中国船长和我们的人一起到达马尼拉,总督和市民热烈地欢迎他们,庆祝他 们的到来,几天以后中国人返回中国大陆,他们了解了很多天主教的情况,希望皈依天主教 第 二 部第 二 卷 提 要 1579年菲律宾的守护者,幸运的圣方济各修会,圣何塞省神父佩德罗•德阿尔法罗以及同一修会的三名神父的中国行记。记述他们如何秘密地进入该国,在七个月的逗留期间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所有这一切均都令人瞩目并令人感到新奇。 第一章 圣方济各诸神父到达菲律宾群岛,以宣讲福音的强烈愿望争取进入大陆 第二章 神父和他的同伴们在祈求上帝给他们指引航程后驶离伊洛克港,途中遇到了大风暴,他们抱着对上帝的信仰战胜了它,奇迹般地到达了中华大帝国 第三章 神父一行在广州登岸,他们感谢上帝使他们的理想成真,一个官员前来拜访,他们进行了热烈交谈 第四章 我们的人弃船进城,在一个中国基督徒的家里做弥撒,他们受到另一高级官员的公开接见,其他发生的事情 第五章 我们的人被一个官员叫去,受到他的检查,他给了他们恩典,给巡抚写信,担保神父们的品德,巡抚派一个叫做海道的官员调查此事,澳门大将军控告他们是间谍, 其他奇闻 第六章 教士们为了生存去大街乞讨,总督得知此事便下令从皇帝的财库中给他们每人一份口粮,通译依然贪婪狡诈,我们的人被带到市政官员面向他谈了一些事,官员向福建巡抚禀报了一切,他令人把神父们带到福州 第七章 我们的人前往福州,一路所闻颇多 第八章 我们的人晋见巡抚,巡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并把他们交付给其代理人兵备道,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说了不少友好的话 第九章 神父一行在福州逗留了几天,拜访了城里的各位高官显贵,尤其拜会了 那里的水兵把总,此人十分喜欢他们带去的黑碧玉圣石,极力想把它占为己有 第十章 兵备道召见我们的人,叫他们前往广州。我们的人向他告别后,离开福州,他们到达广州时那里的人命令他们即刻离开中华帝国 第十一章 为离开中国,阿尔法罗神父写信,派信使前往澳门交给主教和那位曾经给过他们施舍的教士,大将军获悉此事下令阻挠,其他一些对我们的人不利之事 第十二章 澳门的一个葡萄牙人发现了大将军的险恶企图,写了封匿名信将此事通报给我们的人,使他们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城里的海道召见我们的人,他谈了自己的境况并宣布允许一些人去澳门,另一些人去菲律宾 第十三章 我们的人又在广州逗留了几天,澳门的一些葡萄牙人此时也来到那里,起初我们的人很怕这些葡萄牙人,但随着不断交往大家都感到安全,最终他们成了朋友,福州巡抚到达广州处理神父等人的事情,还给他们带去丰厚的礼物 第十四章 去菲律宾的人路经泉州,看到很多河流和村庄,其他很多奇闻要事 第十五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国向菲律宾驶去,途中遇到风暴,海员们用符签向魔鬼求饶,受到神父们的谴责。最后他们驶到要去的港口,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第 二 部第 三 卷 提 要 这是一篇行记,概述了从西班牙到中国,再从中国经东印度返回西班牙几乎环球一周的所见所闻。 行记中叙述了沿途所见人民的礼仪、仪式和风俗习惯以及各国的丰饶和富庶、土地的肥沃以及那里的城堡。对这一切的描述均出自本书作者之笔和各位方济各修会的托钵修士在1584年一年的旅途中对他们亲历的一切所作的叙述。 第一章 国王陛下令这些教士前往中国的原因,教士们登船,首先到达加纳利群岛 第二章 他们离开加那利群岛向圣多明各岛驶去,该岛也叫西班牙岛,岛上的见闻 第三章 圣多明各岛,即西班牙岛的奇闻要事 第四章 从圣多明各岛到墨西哥王国沿途和在各岛上的见闻 第五章 辽阔的墨西哥王国及其独有的奇闻要事 第六章 续谈墨西哥王国见闻 第七章 新墨西哥,它的发现和其它情况 第八章 续谈新墨西哥的发现 第九章 续谈新墨西哥和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第十章 续谈新墨西哥 第十一章 神父们从墨西哥城出发前往阿卡普尔科,在南海登船前往菲律宾,经过强盗列岛,岛民的情况和礼仪 第十二章 他们驶离强盗列岛到大吕宋群岛,即菲律宾群岛,那里的见闻 第十三章 在菲律宾群岛的所见所闻 第十四章 托钵修士离开吕宋前往中国,叙述在那里的见闻 第十五章 续谈神父们第二次进入中华帝国的所见所闻和他们所受的苦难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被押到惠州府,他们在那里的遭遇 第十七章 中华帝国的辽阔、丰饶、强大和优越的环境 第十八章 从礼仪、仪式和其他迹象看中国存在的福音戒律 第十九章 日本列岛和岛上诸王国的见闻 第二十章 日本列岛附近王国的情况,在那些王国逗留过的人们所叙述的真实情况,在交趾支那王国发生的奇迹 第二十一章 交趾支那各邻国的情况及奇闻要事,其居民的礼仪和习俗 第二十二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尤其关于著名的马六甲城 第二十三章 新世界几个王国的情况,那里的奇闻要事,关于马六甲城和恒河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科罗曼德尔王国及其周围地区以及萨拉米纳城——光荣的使徒圣托马斯曾在 该城工作并献身,该国的葬礼,国王的权力和财富,其他奇闻要事 第二十五章 新世界的其他王国,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奇闻要事 第二十六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和那里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七章 伊格纳西奥神父一行环球一周到达西班牙前所见其他王国情况和奇闻要事
  • 中国觉醒

    作者:丁韪良

    丁韪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要远比其他西方汉学家更为深刻,对于中华民族的感情和同情心也要比绝大部分西方人更为深厚。 本书在介绍清末的地理、人文以及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同时,着重描述了作者所亲身经历的1902—1907年间清政府所推行的新政和改革,并试图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光明未来的极大期盼。 作者的特殊身份和背景决定了他所阐述的观点偶有偏颇,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同情心仍跃然纸上,读来备感亲切。
  • 撒马尔罕的金桃

    作者:[美]薛爱华(Edward H. Sch

    本书是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最新修订译本,内含24页彩色图片,另保留原书风格20幅黑白题图。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本书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在研究中国方面资料最翔实、最博学精深,并且写得最赏心悦目的著作。 ——《亚洲研究杂志》 完全是赏心乐事……薛爱华先生几乎没有漏掉唐代生活的任何一个方 面,以至于一点一滴地为整个文明建立起一幅合情合理的全景画卷……谢弗先生文笔优雅,睿智。他喜欢这些 天方夜谭式的故事,而且把它们讲得非常好。 ——《星期六评论》 对唐代文化一次令人着迷的考察,这可以从唐代对舶来品的使用和需要中反映出来……我们很难得看到这么一本令人愉快而内容丰富翔实的书。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美国学者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著作。……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的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既包含汉族的,也包含其他兄弟民族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成分。 ——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 太平天国

    作者:史景迁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作者在试图追寻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热情时,也在思索: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人们并不陌生,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 中国纵横

    作者:[美] 史景迁

    《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集作者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之精华,涉及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悉心钻研,涉猎范围之广,见解之独特与深刻无不反映出作者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地道的学院派风格。
  • 古琴

    作者:[瑞典] 林西莉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深入古琴世界的经历和体会。它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更有关于古琴之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相互关联,甚至是我们应当怎样生活的解读。 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竞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仿佛这乐器是铜做的而不是木制的。在以后的很多年,正是这音色让我入迷。从最轻弱细腻的泛音——如寺庙屋檐下的风铃——到浑厚低音颤动的深沉。
  •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作者:雷德侯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附录部分则详细整理米芾有关晋代书法的论述和晋代书迹的源流。中国书法的赓续取决于强大而稳定的古典传统。这一传统并不排斥书法家的个人风格。而书法家对传统的经典作品各有所解,形成了中国书法的“风格结构的综合体”。其中,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是这一传统的渊薮所在。有关晋代书法的评定,众口不一,最值得重视的当属褚遂良(596-658)、米芾、赵孟頫(1254-1322)和董其昌(1555-1636)。其中影响之大非米芾莫属。在作者看来,在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米芾所掌握的关于晋代书法的知识起到了筛子的作用。《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即围绕这一基本看法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廓清了中国书法史学研究中的晦黯之处。作者在艺术史训练、汉学知识方面的精湛造诣使他在分析问题时左右捭阖,我们仿佛在谛听他坐在三角琴前弹奏古乐,妙音袅袅,弥漫着古典的庄严和典雅。
  • 说扬州

    作者:安东篱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一书在2006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005年度“列文森奖”,该奖项是为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该书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详细再现了18世纪中国最富庶的城市——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城市与腹地、土著与移民、经济与政治、商人与士人、盐政与水利,以及徽州与扬州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该书对一些重要学术问题有新鲜的阐释和推进,比如关于盐商赞助文学活动之性质、盐商与士大夫交往之社会学意义,以及清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和士、商边界的模糊问题等,在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何炳棣等权威学者的观点。本书为国外明清史、城市史、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新近力作,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反映了国外新文化史学的最新趋势,全书的结构和文笔又很好地体现了史学叙事的传统魅力。
  •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作者:裴宜理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为第一部,是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成名作。运用社会生学态原理和人类学概念来分析华北平原的贫困地区100年来的农民反抗运动,主要围绕三大事件展开论述,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
  •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作者:Immanuel C. Y. Hsu

  •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作者:列文森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著名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 从理学到朴学

    作者:(美)艾尔曼

  • 文学经典的挑战

    作者:孙康宜

    本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供读者学习使用。
  • 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

    作者:卜正民,布鲁 主编

    这本书本身有它漫长且复杂的历史。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视野上观照,针对欧洲与中国两方诠释中国的过程加以处理的原创构想,系承李约瑟。李约瑟以自己所致力之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业绩,来肯定中国对世界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贡献。……在他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欧洲业已经历社会、经济以及知识的转化,而中国却并未发生这些转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质生活组织所产生的诸种因素,而此乃当今学者才开始分辨出来的问题。 本书试图描述的知识轨迹:开始于欧洲的独特性,而终结于中国的特殊性…… 本书的曲折之旅时,我们并不知道完成这趟旅程所需的漫长时间,以及在途中将产生的友情关系。
  • 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作者:(德)顾彬(Kubi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