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本汉学

  • 魏晋南北朝

    作者:[日] 川胜义雄

    日本汉学大师以超越王朝更迭的宏阔视野

    书写华丽的黑暗时代

    ★编辑推荐

    ◎适合大众阅读的经典六朝史

    日本汉学大师川胜义雄写给大众的经典魏晋南北朝通史,日本文库本重印近20次,深受读者欢迎。

    ◎通俗性与学术性的平衡

    以优美的文笔、清通的脉络阐释了作者的代表性学术观点“六朝贵族制社会”,展现了日本汉学界20世纪以来中古史研究的精华。

    ◎罕见的、更宽广的历史比较视野

    以宽广的视野融合政治史与文明史的双重视角,将六朝史置于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史的视域中,在复杂的历史表象下,照见纵深的历史脉络:历经近四百年的混乱与分裂,中华文明却愈发丰饶和深邃。

    ★内容简介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这三百多年乱世的种种因素和历史发展脉络,以超越政权、超越时代的广阔视野,跳出王朝更替、权力斗争等短时段的政治纷纭,综合性地考察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交织,追踪在其中顽强生存着的“贵族制社会”的变迁轨迹,并重点介绍中国文明的结构和特点,探究华夏文明惊人的一贯性与强韧性。

  • 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作者:(日) 川胜义雄

    【编辑推荐】

    *中国被称为世界第一历史大国家,遗留下来的史书之山堪称宝库。如此庞大的历史记载在几千年时间里为什么会如此生生不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为编纂历史而做出的执着努力是由何种精神支撑的?

    *中国人的浓厚现世执着精神,以及豁达的超脱精神,为什么可以产生于同一种中国精神风土之中? 两种精神在其中是否存在共通之处?

    *魏晋贵族社会充满了严格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于文化价值的孜孜追求。这种批判精神来源于何处?

    *这本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遗稿集,正是探讨了这些与中国人文历史息息相关的问题,试图厘清历史根植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发展脉络,还原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如何在社会变幻的漩涡中被层层形塑的历史渊源、场景与走向。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遗稿集。书稿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史研究的十余篇文章,整理为三章,分别包括中国历史和历史意识、道教与佛教、中世史等内容。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其他专著中未收集的内容。作为中国历史学乃至中国学的研究者,作者认为,司马迁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诸学中的地位。中国的“诸学之学”并非哲学,而是以《春秋》为起点的史学。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贯穿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氏著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学习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学术史意义。

  • 王莽

    作者:(日) 东晋次

    “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 晋次

    潜心十年穷究可考史料

    力求还原一个复杂多面的新莽缔造者

    ---------------------------------------

    【编辑推荐】

    王莽如何一步步从“师友归仁”走到“中外愤怨”?

    称帝既“亦天时,非人力之致”为何又成“非命之运”?

    坚定儒家圣世理想的人为何会“毒流诸夏”“害遍生民”?

    执迷“制礼作乐”的新莽与“儒教国教化”有何历史关系?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

    全面、细致追溯其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

    寻隐出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力求还原一个儒家理想信徒的真实一生

    -----------------------------------------

    【出版社推荐】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本书将以“圣”为关键字,通过细致地追溯王莽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

    ——白帝社

    -----------------------------------------

    【内容简介】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然而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晋次先生,源于对王莽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强烈好奇心,潜心十年穷究与王莽相关的可考史料,深入论证、综合分析了王莽的性格形成之环境因素、仕途升迁之家族因素、言行交际之教育因素、制礼作乐之理想因素等内容,力求寻隐出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通过细致、全面地梳理王莽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 《史记》与《汉书》

    作者:[日]大木康

    人们常感叹,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就从《史记》与《汉书》说起。作为“正史”的头两部,二者性格迥异,却都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于贵族社会对骈文的爱好,《汉书》获得无与伦比的地位,而从中唐以后,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更加受到青睐。从这个角度讲,《史记》和《汉书》可谓中国文化的晴雨表。

  • 孔子

    作者:[日] 和辻哲郎

    ★中国古礼最重“天地君亲师”,孔子是其中的“师”。作者从《论语》研究这位“老师”,有四个切入点:一是与世界级的其他“老师”做比较,二是把《论语》当这位“老师”的传记读,三是分析《论语》的“地层叠压”,四是从语录体把握其形式特点。这四点,除第三点存在很大难度,方法可商,其他都是阅读《论语》的不二法门。

    ——北京大学 李零

    ★在对《论语》进行文本梳理、语句分析的同时,作者还以诗人的眼光来欣赏《论语》,以哲人的心灵来体悟《论语》,而这样的眼光与心灵,在诗人哲学家和辻哲郎的身上获得了有机的统一,也在他的这本不同凡响的《孔子》中获得了充分的展示。

    ——浙江大学 傅杰

    ★该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研究孔子的专著,作者精通东西方哲学,被誉为“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书中提出了“人类的教师”的概念,将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等先哲做比较,并分析了“世界四圣”为什么会成为圣人;梳理了四位先哲的传记,重点对与孔子相关的史料,如《孔子世家》《孟子》等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中的不可信性;此外,作者从《论语》 原典出发,对这本书的成书早晚、编排次序、语录体特征进行了分析,重新考察了有子、颜渊、子路等重要人物。

    总之,这是一本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经典小书,有宏观的世界文化比较,有敏锐的深刻洞察,也有充满哲思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形象。

  • 另一种士人

    作者:[日]饭山知保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金元时代,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之下的汉族知识界的整体氛围与环境。宋金元三朝政权的更迭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儒学的速度都导致了华北士人群体的仕途变得格外坎坷。在多种异质文化相碰撞时,一直抱有优越感的汉族知识分子必须要在新的形式下调整心态,重整目标,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为了稳固统治,笼络知识分子以维持政权,异族统治者也面临着一项将儒士招为己用的艰巨任务。然而,只要统治者没有放弃科举晋升之路,知识分子总归会对考取功名保有厚望并因此而依附于朝廷,社会也会因此趋于稳定。

    本书具体考察了这个时段华北的科举情况,对当时北方士人的仕途做出了总结,即在南方士人层作为南方社会领导层的地方形成的同时,北方则形成了其独有的“另一种士人层”。

  • 日本学者中国法论著选译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上册)法史治学历来重视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因而各家之研究方法也是各有所长。中、日均为东亚之主要国家,两国在法制史学研究领域的交流素来频繁,一直有不少日本学者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对中国法制史学的研究之中,并为中华法系矗立于世界法学之林做出重要贡献。《日本学者中国法论著选译》(上册)收入了日本学界近十年间的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供国内学界参阅。此外,本论文集所录之译文均来自日本学者的推荐,所以能够更真实地表达出日本学者的学术倾向,充分向国内学者展现日本学者所受学术训练的独特之处。本书收入的论文在断代上涵盖了从先秦到隋唐的各个主要历史阶段。其中,先秦秦汉部分的数篇文章均以最新的出土文献为基础并结合传世文献分析从先秦至秦汉的法制变迁及其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数篇文章则以关注这一时期的礼、乐、政、刑的实态,且以新发现的宋天圣令为据复原唐令和分析唐、日律令制的异同。它们者是国内学者可咨参照的高水平国外成果。 本书各篇论文论点鲜明新颖,引用资料翔实,条理清晰,语言表述精炼,能给法律专业学生、法律史爱好者或研究者带来良多益处。 (下册)在中国法律史学领域,日本学者是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他们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对中国甚至世界法律史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介绍到我国,可以开阔我国法律史学者的视界,进一步推进法律史学的研究。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编,共收录了12篇文章,时间跨度上从宋代到中国人民共和国,对宋代的“断例”、元代的“投下”、明清的“歇家”以及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等进行了独特的论述。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论述精到,翻译者的译文质量也很不错,可读性较强。
  •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作者:[日] 谷川道雄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由12篇论文组成,分为4编。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检讨与反思,一是对六朝具体历史的分析。书中所收论文集中反映了谷川先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思考,无论对于了解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还是具体认识中国中古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是与日本近代国家同步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日本就受到中国文化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也在两千年之间蓄积,而产生了被称之为“汉学”的学术领域。“汉学”在前近代是作为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之教养的。可是,自从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时候,就与近邻诸国(朝鲜、中国)开始了新的外交关系,由此产生了建立近代亚洲史学的必要性。迄今为止在日本所使用的“东洋史学”的名称,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它是将亚洲史作为与西洋史对等的学术领域来定义的概念。 中国史研究也正是作为这种“东洋史学”的一环而发展起来的。以汉学这一传统学问为素养,采用西欧近代史学之方法,由此才形成了作为近代历史学的中国史学。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大约半个世纪中,如果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已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恐怕也不能算是过分自诩吧!在政治史、法制史、社会经济史、宗教史、文学史、思想史等各个领域,所达成的实证研究成果中,有许多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关于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史的课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内藤湖南(1866-1934)的时代区分说提出之后,时至今日其构想仍在学术界具有着经久不衰的巨大影响。到了三十年代,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尝试,也接连不断地提了出来。
  • 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

    作者:(日)仓石武四郎

    《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内容简介:日本现代汉语教育的先行者、日本中国学的翘楚人物仓石武四郎,认定为——留学师大第一人。这份珍贵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他以学问研究为内容的丰富生活,其中有他穿梭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和雪桥讲舍之间,聆听钱玄同、吴承仕、孙人和、范文澜、赵万里、伦明、杨钟羲等学者课程的学习内容。日记还包括他在南北方游历、访学的经过,与之交往的中国学者组成了1930年的“民国学人谱”,其中陈寅恪、陈垣、章太炎、黄侃、胡适等著名学者都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仓石武四郎(1897-1975)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尤其在战后以对汉语研究、汉语教育及辞典编纂的功绩而成为现代日本汉语研究的泰斗。他创立中国语学会、日中学院,一生致力于日本汉语教育的改革,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此外,作者的研究成就还表现在中国经学、文学等多重研究领域。他先后担任日本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教授,在日本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作者:(日) 谷川道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ISBN:9787101074079,作者:(日)谷川道雄 主编,李凭 等译
  • 中国史学史

    作者:(日)内藤湖南

    本书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是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科的第一代教授,亦是日本京都学派的开创者,堪称日本的史学大师。内藤湖南史学特色之一,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地把握。他关于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理论是“唐宋变革论”。他认为中国历史分期以秦汉以前为“上古”,东汉到西晋为“第一过渡期”,五胡十六国到唐朝中叶为“中世”,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为“第二过渡期”,宋朝以后则为“近世”。他的理论被之后的日本学者所继承,成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观念。他撰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论著。本书则是根据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所讲授的“中国史学史”的内容整理而成的。正因为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史学著作烂熟于胸,方能这样如数家珍般地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对每一本中国的史学著作的优劣、特色都能一一加以评点。读之,真可谓获益匪浅。故特约请马彪先生翻成中文,以飨中国读者。 《中国史学史》中文版序 例言 第一章 史的起源 第二章 周代史官的发达 第三章 记录的起源 第四章 史书的渊源 第五章 《史记》——史书的出现 第六章 《汉书》 第七章 《史记》、《汉书》以后史书的发展 第八章 六朝末唐代出现的史学变化 第九章 宋代史学的进展 第十章 元代的史学 第十一章 明代的史学 第十二章 清朝的史学 附录 中国历史思想的起源 章学诚的史学 中国史学史概要——从《史记》至清初 跋 后记 欧洲“历史主义”与中国史学——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译后 索引 凡例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 语录的思想史

    作者:[日]小川隆 著

  • 古绘诗经名物

    作者:【日】渊在宽

    纵使你被生活逼迫,于无限重复中奔忙;纵使你无暇感慨,甚至不曾为眼前的现实而驻足;纵使你匆匆追求,前方依旧茫然却不敢停下脚步,有种美足以感染你,挤出片刻时光,享受沉淀千年的感动——这就是《诗经》赋予生活的意义。 《古绘诗经名物》汲取《诗经》极致之美,辅以古代日本学者渊在宽特为《诗经》所做的百余幅古画,让这些首次面世的古画为您呈现出诗文真实、完整的意境,带您穿越千年,体验图文带来不可抗拒的感动。
  • 京都学派汉学史稿

    作者:刘正

    今后国际汉学研究应当如何发展,有待大家磋商讨论。以我个人的浅见,历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考察应当并重。国际汉学研究不是和现实脱离的,认识国际汉学的现状,与外国汉学家交流沟通,对于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以至于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经提议,编写一部中等规模的《当代国际汉学手册》,使我们的学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组织出版《国际汉学年鉴》。这样,大家在接触外国汉学界,不会感到隔膜,阅读外国汉学作品,也就更容易体味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汉学有着长久的历史,因此现实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不了解国汉学的历史传统,终究无法认识汉学的现状。 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国际汉学史的著作及论文。实际上,公推为中国最早的汉字史专书,是l949年出版的莫东寅《汉学发达史》,尽管是通史体裁,也包含了分国的篇章。这本书最近已有经过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尽管只是概述性的,却使读者能够看到各国汉学互相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有组织、有系统地考察各国汉学的演进和成果,将之放在国际汉学整体的背景中来考察,实在是更为理想的。
  • 魏晋南北朝

    作者:川勝義雄

  • 北魏胡族体制論

    作者:松下 憲一

    4~6世紀、中国華北を支配した北方遊牧民族の鮮卑拓跋部。鮮卑拓跋部を中心とする北族は北魏の支配層「代人集団」を形成する。北魏のもうひとつの国号「大代」は代人集団における統合原意「代人意識」の表出である。本書は、「代人集団」と「代人意識」の形成と変容の過程を代国から隋唐までの時間枠で論じる。
  • 日本宋史研究の現状と課題

    作者:遠藤隆俊,平田茂樹,浅見洋二

    宋代社会を周辺国家との交流も含め総合的に考察する――宋史研究の最新の総括なる! 【前言より】 本書は1980年代以降における日本の宋史研究をテーマごとにまとめ,その現状と課題を示したものである。近代日本の中国史研究は100年以上の歴史があり,世代的にはおよそ6世代から7世代,時代的には大きく3つの時期に分けることができる。第1期は戦前すなわち1945年以前の研究であり,第2期は戦後すなわち1945年から70年代頃まで,そして第3期は1970―80年代から現在に至る時期である。 本書はこの第3期における宋史研究を政治制度,法制,財政経済,地域社会,家族宗族,都市,地方志碑文,儒学思想,仏教道教,文学,古典小説,絵画美術の分野から考察し,あわせて五代十国史と遼金史,日宋交流史研究の成果を収めている。・・・・研究の第1期とは日本の研究の開拓期であり,宋代の政治制度や経済財政,社会文化について,基礎的かつ包括的な実証と見通しが示された時期である。いわゆる「唐宋変革論」など大きなテーマが提起されたのもこの時期であり,開拓期の研究は現在に至るまで大きな影響力を持っている。第2期は戦前の研究を基礎に,あるいはその反省のもとに,マルクス主義の立場から階級論的な分析が盛んに行われた時期である。この時期の研究としては,地主佃戸制や農民闘争,民衆反乱などのテーマが多く見られる。第3期は階級史観に代わってアナール学派や民俗学,人類学の考えを取り入れた分析方法が盛んとなった時期であり,日常性や心性,女性,風俗など社会史や文化史に関わるテーマが多く研究されている。 本書は初学者への入門書あるいは手引書を目指したものではなく,研究途上にいる我々執筆者が自分の研究フィールドで抱えている現状と課題を,中長期的な展望の中でとらえ直したものである。第3期もおよそ30年という歳月が経過し,研究の潮流も次第に変化しつつある。この中でこれまでの研究を総括し,次への展望を図ることも無意味ではないと考える。優れた入門書や研究書に屋上屋を重ねる危険性を顧みず,敢えて本書を公刊する理由もここにある。本書で取り上げる第3期宋史研究の潮流およびその特徴は,大きく分けて3つある。1つは「専制国家論」すなわち国家史,国制史,法制史の深化,発展であり,2つめは「士大夫,地域社会論」すなわち社会史,文化史の盛行,そして3つめはモンゴル元朝史の隆盛である。
  • 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

    作者:竺沙雅章

  • 近代日本漢學家

    作者:[日]江上波夫

    本書集結林慶彰教授翻譯近代日本漢學家學術成就的系列之一。譯者長期關注日本漢學,書中介紹多位國內讀者耳熟能詳且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日本漢學家,如:內藤湖南、狩野直喜、諸橋轍次等學者,文章深入淺出的描述,使讀者從中了解近代日本漢學家的研究成果,並凸顯日本漢學家在東亞地區的研究狀況與特色,以及如何影響日本學術的發展。本書是研究近代日本漢學的重要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