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风格问题

    作者:[奥]阿洛伊斯·李格尔

    李格尔在其不长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艺术科学的理论探索,卓有的建树,被当代西方艺术史学泰斗贡布里希誉为“我们学科中最富于独创性的思想家”。李格尔改变了19世纪的艺术史写作方式,他的每一部著作都为艺术中史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被公认为是现代艺术史学史上的里程碑。以他的三本名著《风格问题》、《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和《荷兰团体肖像画》为线索,评述其主要学术思想以及与西方学术传统的联系,概括了他的理论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史的建立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并对他的著名的“艺术意志”的概念作了初步的批判。

  •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

    作者: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营造魅力,就是唤醒消费者的三种关键情感——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渴望,对神秘未知世界的向往。 1.探寻魅力的本源:尽管魅力所呈现的形式不同,它所揭露的始终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魅力挖掘了现存的不满情绪,展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事物。比如:

    名人的魅力源自对倾慕、崇拜和成为重要人士的渴望;

    时尚的魅力唤醒了我们对于改变生活状态、改变自我的欲望;

    奢华的魅力不仅来自物质享受的诱惑,也来自我们渴望优雅地融入这个阶层的愿景。

    2.解析魅力的构成元素

    魅力有三个重要要素: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承诺以及神秘感。

    对逃离和转型的向往是魅力的情感核心,让我们将自我投射到某种设定或身份认同中,以此来感知我们那些没有阐明的愿望。

    神秘是魅力的感知品质。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没有神秘感,就没有魅力的存在。

    3.还原魅力的进化历程

    本书不仅梳理了魅力史上的大事件(从希腊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到苏格兰精灵,从17世纪后期的江户到18世纪的伦敦和巴黎,再到19世纪的纽约和芝加哥),还对具体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从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橱窗到风情无限的上海外滩),从而展现出魅力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

    4.启发魅力的商业运用

    在商业运用上,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指出魅力能够引发社会性嫉妒情绪,以此来促进商品销售。诉诸魅力的魔法,让商品成为“通往希望与理想的桥梁”,正如你着迷于无印良品的本子或宜家的家具,这种有形的、商业性的“桥梁”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 跟菲利大叔学手绘:创意速写

    作者:[德] 菲利克斯·沙因伯格

    ·该怎么选择我的首本速写本?

    ·翻开崭新的速写本,为什么要从第17页开始画?

    ·看西部电影,能学到哪些绘画技巧?

    ·怎样手绘一本美观的旅行日记?

    菲利大叔告诉你怎样从零开始成为一位速写达人!他将在书中一一回答练习速写时常见的许多问题,囊括了选择工具、构图、人物速写、动物速写、建筑速写、旅途风景速写等多个方面的实用技巧。

    书中所有插画都出自菲利大叔自己的速写本,一共收录超过100幅别具一格的速写作品。翻开书,就好像菲利大叔一边亲切地向你展示他的速写本,一边和你絮絮叨叨他的绘画心得——这样的交流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

    ▲展示超过100幅菲利大叔充满想象力与创意的速写作品,你也可以像他一样,随时带上速写本出发,边走边画!

    ▲解答学习速写时的100多个难题,包括如何构图、如何徒手画出精准的透视、如何给乱跑的动物画速写,等等。

    ▲丰富的速写创作小贴士,来自于菲利大叔的多年教学经验,总有一些你想不到的独门技巧。

    ▲本书是献给速写爱好者、插画爱好者的一本诚意满满的指南。

  • 如何听懂音乐

    作者:  [美] 艾伦·科普兰

    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得主、美国作曲大师科普兰,亲自教我们听懂音乐

    著名古典音乐评论家 曹利群翻译

    听音乐不等于听懂音乐,听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

    著名作曲家威廉•舒曼力荐:《如何听懂音乐》出自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手,翻开它才知道,聆听大师的教诲是多么荣幸。

    --------------------------------------------------------------------------------------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符与音符彼此连接构成旋律,旋律渐次流淌,表达着层次多变的情绪。

    音乐所描述的事情比较抽象,所以“聆听”音乐并不等同于“听懂”音乐。“听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只有掌握足够的聆听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悦。

    如果你是初探音乐领域的爱好者,在这本书里,从贝多芬和莫扎特开始,从喜爱的歌剧和乐剧开始,从电影音乐和当代电子乐开始,扎实地入门吧。

    如果你已对音乐有所体会,那就跟随美国伟大的作曲家一起,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中,深入探寻乐曲里的奥义。

    听懂音乐,从这本书开始。

  • 古琴

    作者:[瑞典] 林西莉

    《古琴》是一本优美、好读、丰富的书。它从林西莉学琴的经历和进入古琴文化世界的体悟写起,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古琴这件乐器本身,更是深入古琴与中国文人、与诗歌音乐乃至与人的生活方式及命运的关系,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令人感慨的是,如此通俗易懂、清晰详尽却又优雅从容地讲述古琴故事的一本书,却不是出自中国人--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的手笔。

    1961年,28岁的林西莉第一次见到中国古琴。那时她偕夫婿定居北京两年,并到北大继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林西莉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古琴。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

    《古琴》几十年的古琴生涯,让林西莉对古琴的了解深入其中。直到现在,林西莉每周都会在家用六十年代老师们赠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弹上一曲。

    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2006年书甫一出版,即获得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国热、古琴热。

  •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作者:  [美] 巫鸿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系列讲座采用 “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把全球美术看做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许多即独立又互动的地区性美术传统,每个地区传统都对人类美术的整体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二是这些地区性的贡献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人类美术的无比丰富。

    讲座的核心问题因此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对这个问题的注视点不一定一样,回答也不必相同。本系列讲座的关注点是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类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美术传统中可能也存在,但不具有在中国美术中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 向大师学绘画

    作者:[美] 罗伯特•贝弗利•黑尔

    如果你想学习精深的素描技法,就应当求教于杰出的画家,譬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波提切利、鲁本斯……当然,这些大师已经不能亲自向我们传授技法,但幸运的是,他们的作品依然留存于世,成为我们优秀的老师。

    作者罗伯特·贝弗利·黑尔,被普遍认为是乔治·伯里曼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的继承者,从事素描与艺用解剖方面的教学40余年。他选取了100幅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著名美术大师的人体素描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展示了千年美术史上的大师们如何处理线条、光线和块面、体块、位置朝向和方位以及艺用解剖学等基本元素。

    本书思接千载,博采众长,以出色的洞见和明晰的解说,仔细分析了绘画中的基本难题,并一一展示了大师们应对这些难题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将绘画技法的教学落实于真实作品之中,是一本帮助艺术学生与艺术家水平进阶的实用教材。

    ▲畅销全球55年的殿堂级素描教程,影响几代艺术家与学生的绘画指南。

    ▲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名师联合推荐,在各大艺术院校经久不衰的经典教材。

    ▲伯里曼公认的继承者罗伯特·贝弗利·黑尔在本书中总结毕生教学经验,逐一揭示西方美术巨匠的独门绘画技巧。

    ▲书中收录100幅达·芬奇、伦勃朗、丢勒等西方美术大师的原始素描手稿。

    ▲左页图片放大,突出大师笔法细节,右页全幅原图,呈现名作全貌,图上标注一目了然,更加清晰。

    ▲本书可作为艺术学生、绘画学习者的专业指导书籍和工具书。

    适读人群 :艺术专业学生,绘画爱好者,素描学习者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全新彩图本)

    作者:  傅雷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时傅雷先生二十六岁,刚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傅雷先生为了教学,根据自己在法国留学积累的知识和多年的学习体会,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陆续编写了一些世界美术史的讲义,后又于 1934年 离校之时将讲稿重新整理、补充,誊写在“十行笺”订成的本子之上。

    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2017 年,时值傅雷先生作品正式进入公版期,湖南美术出版社重新推出 16 开全彩印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湘美版《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本着尊重傅雷先生原著的初衷,除订正原稿中的错字、别字外,极少改动,由此,与现在的语法和用词规范与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旨在保持其原本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湘美版《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增添了一些新的图片,并对部分图注进行了修订,尽可能使傅雷先生的作品更加丰富。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作者:  傅雷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和必读书,被誉为“中国版《艺术的故事》”。

    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起于乔托,终于柯罗,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大师,如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普桑、庚斯勃罗等无不网罗。

    在对所涉及的美术作品进行精到分析的同时,傅雷先生的写作还旁及哲学、文学、音乐、历史背景等等,能全面丰富读者的艺术修养。

    为便于读者更直观地进入艺术的世界,本书配有近百幅高清插图,全彩色印刷,给读者以视觉的盛宴。

  • 我的观看之道

    作者:[美] 大卫·霍克尼 / 尼科斯·斯坦戈斯 (编)

    从1978年起,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艺术越来越让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脚,其限制性和诸多缺陷越来越让他不耐烦。霍克尼总是抵制把艺术分为具象和抽象这种愚蠢的二分法,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艺术”,再现从来就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一切再现,尽管风格有差异,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设与惯例为基础。与此同时,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虽然他的风格大受欢迎,他却不愿意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他挑战了过去被误以为真实的摄影(摄影虽然是机械记录,但它也不能摆脱对空间感知的特定预设,而且其

    含义并非绝对客观中立),并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再现方式,对采用新技术“复制”艺术的丰富可能性,都兴趣盎然,为之兴奋。他对空间再现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对之反复实验,因为空间是一切再现形式的精髓。作为这种好奇心的补充,霍克尼越来越频繁地从事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将制造错觉与三维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

    霍克尼的脾气是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天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他对艺术界狭隘、多变、时髦的风气毫无兴趣,只顾走自己的路,这倒不是因为他刻意要摆出一副原创性的姿态,而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对“更广阔的视角”,对未知的宇宙,满怀真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仅按年代编排了霍克尼的作品,同时也追溯了他创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们当然和作品分不开。

  • 《费顿经典:时间的回归》之《安格尔》

    作者:[美]安德鲁•谢尔顿

    本书是国际上最新、最全的安格尔研究,也是国内首部系统而权威的安格尔研究著作。原书由国际顶尖艺术出版机构英国费顿出版社推出,出版后迅速被译成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安格尔》由国内一流的艺术出版品牌“一好阅读”引进,作为《费顿经典:时间的回归》系列之一出版。中文版完整收录了200多幅博物馆级高清原图,不仅有油画,还有大量草图和素描;正文之后的索引、年表、图注也都经过核准校对,100%保留了全书内容。作者安德鲁•谢尔顿,是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系主任,安格尔研究专家。书中呈现了安格尔七十年艺术生涯的整体面貌。结合18、19世纪法国的历史背景,谢尔顿详细分析了王朝的频繁更迭和权力的动态平衡,对安格尔赞助人以及安格尔委托性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勾勒了当时批评界对安格尔作品的种种欣赏或非议。

    安格尔,全名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是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画家。安格尔亲身经历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加冕以及波旁王朝的复辟,亲眼见证了1830年七月王朝的建立、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诞生以及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同频繁的政治动荡相伴的,是群起并立的各式艺术风格和流派,浪漫主义、色彩主义、神秘主义、写实主义等等。安格尔在这样的混乱中坚持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以及学院派的创作模式。但他并不是古板的重复传统,相反,他的创作里融合了拼贴、变形等各种先锋手段,这既是画家的独特追求,也是18-19世纪艺术思潮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反映。

    本书捕捉到了安格尔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这一典型特点,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精到的分析,重新定位了安格尔在艺术史上的坐标。书中利用了传记、报道、书信等丰富的文献史料,在混乱复杂的历史背景中,详实且有条理描述和分析了安格尔及其作品。翻译优美流畅,装帧精美、图片印刷质量极佳。

    ——————————————

    亚洲对欧洲早期绘画大师的兴趣与日俱增,“一好阅读”推出的三本著作《提香》《安格尔》《卡拉瓦乔》即是明证,这套书被誉为是关于这三位艺术大师的‘最全面的中文版艺术史画册’。——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在这次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的出版行为当中,刻意绕开了老生常谈的文艺复兴三杰,转 而选择提香、卡拉瓦乔、安格尔这三个分别能够代表16、17、18-19世纪各自时代的“艺术偶像”, 以三个时间节点延伸了时间的纵向。——英国《经济学人》旗下《1843 智生活》中文版

    《时间的回归》首辑装帧、印制精美,可以说不惜成本,面世后反响很好,据说还得到费顿出版社 的高度评价,认为比原版印制得还要好。——《艺术市场》

    之前我们回到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看的时候,都是看一个个碎片。这套书是比较接近的、比较确切和系统地回到那个时间去。——隋建国(中国著名雕塑家)

    我还想到了从这套书的出版、设计那么用心来说,这个书本身是可以收藏的。里面提到的画本来也是被收藏的。——西川(中国著名诗人)

    一好阅读选的这三个人,实际上是最不同的三个人。(他们的)作品当然非常重要,但我觉得我最 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跟哲学家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一个艺术大师的生活本 身就是作品,本身就是每个艺术作品。——汪民安(中国著名哲学家)

  • 美術館原來如此

    作者:高橋明也(Takahashi Akiya)

    從美術館的發源、運作到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全方位剖析說明!

    東京三菱一號館美術館館長,超過35年策展經驗分享。

    一個展覽如何從無到有,如何推介給大眾,

    而天價的藝術品,又該如何確保其安全?

    「策展人」的頭銜,或是看似風雅的美術館工作,並非如此簡單。

    本書作者以其曾任職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奧賽美術館、三菱一號館美術館的扎實經歷,

    娓娓介紹日本與西方近代美術館的發源歷史、美術館的工作分工、當代展覽最新風潮、

    舉辦展覽背後的眉眉角角等知識與趣聞軼事,與面臨轉捩點的美術館未來等諸多面向……

    更分析日本與歐美的美術館相關人士所需能力與策展狀況的差異,比如:

    .在義大利,美術館館長基本上都是長袖善舞、有權有勢的政治家型在地人士

    .在法國,美術館館長以學者型為主,但需要有高度社交能力,社會地位也很高

    .在日本,美術館辦展與報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自身的經紀能力仍不能獨當一面

    透過清楚的架構與豐富實務案例,為大家揭開美術館幕後廣闊深奧的世界。

  • Ren Hang

    作者:Ren Hang

  • 布封:鸟的世界

    作者:[法] 德·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著 / [法] 弗朗索瓦-尼古拉·马蒂内 等绘

    《自然史》这部自然博物志巨著,包含了《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闻名于世,至今影响深远。他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还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性格,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变得形神兼备、趣味横生。

    正是在布封的主导和推动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邀请同时代法国著名设计工程师、雕刻师和博物学家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手工雕刻插图,最初这些插图雕刻在42块手工调色木板上,每块木板上雕刻24幅图,没有任何文字解释。在这1008幅图中,其中973幅是鸟类,35幅是其他动物(包括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和4种珊瑚)。自1765年到1783年间,巴黎出版商庞库克公司(Panckoucke)将这1008幅图以Planches enluminé;es d'histoire naturelle(1765)为书名,分10卷陆续出版,距今已经过去两百多年。

    在中文世界,上海九久读书人以“布封:鸟的世界”为题,首次将这1008幅图整理并结集出版。除了精心修复图片,保持其古典和华丽特色的同时,编者还邀请译者精准翻译鸟类名称,并增加相关的知识性条目介绍,力图将这套鸟类图鉴丛书打造成融艺术欣赏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深具收藏价值的博物艺术类图书,以飨中文世界的读者。

  • 声音与感受力

    作者:王婧

    声音研究是当下前沿的跨学科领域。王婧编写的 《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关注 中国声音实践,从人类学视角,思考关于自由、感受 力和城市空间三个核心概念,探讨声音实践的社会背 景和文化意义。本书采用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同时 结合四十多张图片,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那些难忘的声音

    作者:张稼峰

    “上译厂”出品的译制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是一个文化现象,它给那个时代的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独特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尤其是“上译厂”的配音演员们创造出的独特的“外国语言”,带给观众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本书撷取了“上译厂”老一代配音艺术家各自的代表性作品,赏析了他们在电影配音中的艺术造诣,为读者更加深入理解这些电影作品,如何欣赏这些配音艺术家的配音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 美的交响世界

    作者:[日] 川端康成 / [日] 东山魁夷

    本书以两位艺术家相会为主题,其中东山魁夷世界也是以川端康成关于东山作品的评述为主轴展开的,让读者以新的视角和感觉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

  •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作者:熊秉明

  • 自画像文化史

    作者:【英】詹姆斯·霍尔

    本书是“影响力艺术丛书”中的一本,在这本全面探讨自画像艺术的著作中,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詹姆斯•霍尔创造性地将自画像的发展史展现了出来,从最早的有关自恋主义的迷思及基督教传统的“作见证”到当代艺术家们丰富的自画像作品。他用形象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自画像都是艺术家们的宠儿这一事实。中间他还揭示了中世纪时期“镜子热”的重要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画像热潮;提香和米开朗基罗自我剖析的自画像作品;自传对于系列自画像画家如库尔贝和梵高的影响;蒙奇、勃纳尔和莫德松-贝克尔作品中展示的有关性的主题和才华;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中自画像的最新发展。

    书中几乎涵盖了自画像所有的类型,包括漫画、讽刺画以及自创的或假想的自画像作品。当然也少不了经典的收藏品,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Medici)家族的收藏品。通过仔细推敲艺术家们的字句和想法,霍尔始终在探求他们是何时何故决定创作自画像的。

  • 蓝围巾男人

    作者:马丁.盖福特

    蓝围巾男人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全书简称弗洛伊德)的肖像画《蓝围巾男人》是以马丁·盖福特(Martin Gayford,全书简称盖福特)为模特的。盖福特在同名书里以自己参与该画整个创作过程的经历,从模特的角度讲述了该肖像画诞生的经过。该书的主题是前所未有的:它写出了一个人在为一位杰出艺术家做模特时一点一滴的感受,也写出了大师是怎样将一个人坐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