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历史

  • 剑桥插图中国史(第2版)

    作者:(美) 伊沛霞

    ★剑桥大学出版社“插图史”系列典范之作,已被译成中文、韩文、德语、波兰语、俄语、希腊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再版不断

    ★刘广京、史景迁、许倬云、葛兆光、赵世瑜等海内外学者交口称赞的经典

    ★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以一人之力十五年磨一剑,中国历史文化必读书

    【本书看点】

    ①另一种打量历史的眼光

    不在帝王将相的政治表演,不在王朝兴替和革命,努力观察中国作为文明的起伏和变化,搜寻历代普通人的生活,叙述探讨思想的变迁和人文艺术的成就,描摹人物性格特征,总结时代框架,严谨而有趣。

    ②有棱有角,讲述数千年中国文明成长故事的精华

    当中国人奋力去寻求真理和追求和平,去施加自己的意愿或与对手斡旋,去生存和发展,去照顾家庭并履行责任时,中国人提出了新的思想,付诸了新的实践。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是这整个的中国故事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中国文明的起源、哲学思想的奠基和发展、官僚体制的创立及其影响、大分裂时代的宗教和民族融合、文化科学的成就、繁荣创新的黄金时代、戏曲与表演艺术、边缘地区与地方社会、庶民百姓和知识分子的心态、重新统一与再度焕发生机活力。

    ③有温度、有色彩的中国文明历史

    两百余幅精美图片、地图,铜版纸四色全彩印刷,绝佳的视觉享受,陶器、青铜器、壁画、摩崖石刻、画像石、山水人物画、敦煌经卷、乐器、版画、书籍、建筑、照片……展示一个真实可感的中国。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的印象,人们大多摆脱不了教科书的框架,好像中国悠久历史,似乎满眼皆是政治上的帝王将相争权夺利、秦汉隋唐盛衰兴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庶民社会的精神和文化、日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二十四史鲜少提及甚至付之阙如。中国的历史、中国文明的故事,难道真的只是一部延续几千年,反反复复、枯燥乏味、灰暗冰冷的政治史?

    在伊沛霞看来,中国正史的记载和叙述以及中国的政治演变显然无法代表中国历史上那些真正引人注目的精彩之处:中国人在每一时代都运用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去确定目标,回应挑战,保卫自己,增强力量;因为一代人的行为对下一代人继承的资源将会产生影响,所以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变化又是同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

    为此,伊沛霞以独特的宏观视野,从史前时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到儒学、佛教、道教的兴起,从王朝、帝国到现代中国,探讨中国文明得以形成的诸多基本问题,侧重考察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涵盖艺术、文化、经济、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等各方面,从复杂、动态、多层的中国历史中,捕捉到最具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现象,把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贯穿成一幅前后相续、特色鲜明的历史图景,赋予读者全新的中国历史视野。

    【学者推荐】

    作者对中国悠久历史仔细而清晰的概述,才是最引人注目的。我相信,本书总有一天会被视为经典。

    ——刘广京(加州大学教授、著名华裔历史学家)

    伊沛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是一本精致且具学术价值的优秀之作。它以非常简练的文字,概括了中国四千年历史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和变化;书中艺术作品和图片的选择与呈现,相当精巧且恰到好处,与文字叙述相得益彰。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耶鲁大学教授、美国著名汉学研究家)

    伊沛霞是史学界的“才女”,她的专长在于宋代的社会与文化史,尤其注意妇女的身分、地位和遭遇。她对于其他时代也有研究,并且能精能博,因此才足以担负起撰写这本剑桥中国史的重任。她的叙述手法,属于宏观的描述,同时也会针对某一项史事进行详细的描绘。此外本书并配有大量插图,图文互证,这是坊间一般通史所缺,当可得到读者的欢迎!

    ─—许倬云(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华裔历史学家)

    伊沛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相当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在世界背景下观察中国历史,从这种世界史的眼光中,对中国固有的一些历史观念提出质疑;第二,这部书常常眼光向下,比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更注意社会生活;第三,凸显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在整体的历史叙述中,关注着当下中国的现实,并且相当注意挑选那些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

    伊沛霞的《剑桥插图中国史》之所以好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因为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无论对与不对,它可以刺激和启发读者和学生继续想象和思考,而不像那些似乎提供了所有答案的教科书或入门书,用看似真理的结论堵死了所有可能的思索途径,只要读者按图索骥。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

    文字凝练,叙述概括,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它不大像我们以往的历史书那样,即使是普及性读本,也是社会发展史或政治史的。……这本书是我们身边生活的源头,是身边发生的一切的过去和现在。我相信,任何一个希望了解本国历史的普通读者,包括青少年朋友,都会喜爱这本书。我也希望,我们自己的历史学家也能写出这样雅俗共赏的作品来。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年羹尧之死

    作者:郑小悠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着年羹尧与雍正君臣关系的演变历程,全面回顾了年羹尧一生从得意到失意的宦海浮沉:年少时科场高中,入仕后步步高升,在胤禛继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立下赫赫战功后位极人臣,但最终身死名裂。在此叙述之中,作品从新颖的角度,立体而真实地展现了年羹尧性格的复杂多面。

    全书还依托奏章、信件、皇帝朱批等原始资料,立足于对史实的细致剖析,还原了雍正帝如何精心布下罗网,软硬兼施地分化甚至清洗年羹尧的军政势力集团,并最终下狠手诛杀年羹尧。此外,对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中的虚虚实实,细致地予以客观分析,并对其死因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

    名家推荐:

    历史普及读物不容易写,既要有趣,又要扎实,还要引发思考。小悠的作品,达到了这样的

    要求。

    ——郭润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雅俗共赏,神形俱备。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

    春荣秋叶落,古语剪灯香。

    妙手追前史,殷鉴念尤长。

    《年羹尧之死》——一位轰动朝野的人物史话。

    ——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

    编辑推荐:

    ◎雍正曾向年羹尧誓言,二人要做“千古君臣知遇榜样”,可仅仅一年多之后年羹尧便被处死。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二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权臣年羹尧之死,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深不可测的帝王之心。

    ◎君与臣无法化解的矛盾,既源于不同性格的碰撞,更因为私人情谊与公务职责的难以调和。

    ◎揭秘年羹尧的姻亲关系圈和家庭生活,还原一个真实的年羹尧。

    ◎年羹尧在帮胤禛夺皇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雍正如何步步为营、恩威并用地策划一场“倒年”运动?

    ◎为何说雍正具有“重度文字表演型人格”,而年羹尧具有“独立人格”?

    ◎年羹尧被定九十二款大罪,到底有几款属实?

  • 游牧者的抉择

    作者:王明珂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

    ☆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国的互动 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名家评论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荣新江

    尽管历史事件,或者所谓“史实”并非不重要,但这本书中的“反思性研究”,却无意针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与其因果关系的安排”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正由于这样高远的立意,本书才会写得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姚大力

  • 发现东亚

    作者:宋念申

    重建常识,以崭新的视角认识今日之东亚与世界格局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Asia)”即亚细亚,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16世纪传教士带来了“亚细亚”这个词,而东亚人逐渐接受这个身份标签,却是从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的时代才开始的。

    本书就是书写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

    为什么我们对一水之隔的日韩,总有一种似曾相识,而又触不可及之感?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本书正是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韩某一国别史——是如何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蒙尘已久的过去得以重现。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朝鲜半岛七十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虽然历史不直接为今天提供答案,但本书讲述的东亚遭遇,有助于我们拨开现实的迷雾,重建常识,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编辑推荐】

    1. 读懂历史,有助于理解今朝: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对过去的解读。

    本书有助于加深对当下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深入理解。中国今日的版图是在清朝确定的,今天的很多争议来自于近代被欧美殖民的经验;朝韩领导人再次握手,美朝会面的展开,备受关注,而造成今日美、朝、韩、中复杂关系的源头,要追溯到“三八线”划分的那一刻;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西方文化在近代各自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的,而在二战后又是为何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晦暗不明的国际形势,你我作为普通民众,究竟应该如何判断?虽然历史不直接提供答案,但是,本书对东亚历史的讲述,有助于拨开迷雾,重建常识,在风云变幻中,窥见本质。

    2.旅美学者讲述东亚历史,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本书作者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UMBC)教授东亚历史。与国内的历史教育略有不同,美国的历史课堂更注重提供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对历史乃至现实的反思。因此作者努力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历史和邻国的历史。

    3.本书以区域的、全球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四百年来的历史,一洗固有的观念和常识。

    我们是否真的熟悉我们所在的东亚世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关于东亚的历史叙事,一边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一边又要警惕华夏中心主义;在种种定见下,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东亚历史,很容易被误读。作者以跨区域的、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并勾连鲜为人知的重要插曲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既有发人深省的观点、宏观的历史框架,又有妙不可言的细节,让你常有恍然大悟之感。

    4.历史学者写给大家的精彩之作。史学家滨下武志、李伯重、陆扬、罗新、孙歌、杨念群推荐阅读。

    日本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北京大学教授李伯重、陆扬、罗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歌、人大清史所教授杨念群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一致称道,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发现东亚》把以时间与事件为主的各国历史,转变为从东亚空间关系的变化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著者引证历史上的“主角”,并构想把他们重新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脉络中。如“林则徐在纽约”一节,代表了对东亚的新发现,即从美国视野或全球视野表现东亚的新现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东亚历史的过程中,展示了冷战后历史争论的范式。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

    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众了解我们身处的东亚世界的过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

    东亚不仅是实体的地理空间,也是流动变化着的人间世界。发现,因此成为进入东亚的入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发现”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歌

    历史是断裂与延续、发明与扬弃、记忆与遗忘的持续过程,宋念申把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展示在历史过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让它重回我们的思想,带着崭新的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 天朝掠影

    作者:[意]詹尼·瓜达卢皮

    一本书快速了解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几百年历史,这里有真实有想象,有惊羡有鄙视,有征服与反抗……以未刊文献与大量精美历史图片,揭示西方与中国的爱恨情仇。

    ★本书以人物暗含的时间为线,讲述了从马可•波罗到清帝退位几百年间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该书亦涉及到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俄战争、清帝退位等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且配以精美图片呼应内容,其中亦不乏国内首见。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从中都会有所裨益。

    ★【中译者前言】

    中国,这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在欧洲人眼里始终具有某种神秘性,为揭开它的面纱,欧洲人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旅行者、商人、传教士、使臣的报道,留下大量文字,从古希腊罗马人的丝国、马可·波罗的契丹、葡萄牙人的大明、利玛窦的礼仪之邦、英使的康乾盛世,不同时期都做出不同的表述。有鉴于此,意大利白星出版社组织力量,以历史文献为依据,编写了这部《天朝掠影——西方人眼中的中国》(China:Through the Eyes of the West),跨越从古代到末代皇帝的漫长岁月,尤其可贵的是,书里收录了不同时期有关中国的画作,不仅有助于认识不同时期之中国,本身也有一定艺术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因编者本身的立场,在解说的过程中有时对中国的认识有不足,甚至有污蔑,这里为保存原意,也按原文翻译,希望读者能客观评价。

    【精彩摘录】

    若干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逐步发现(这是本书要讲的故事),伴随着一连串或好或坏的错误、误解、沟通困难和夸大。彼此之间,处处不理解。尽管做出努力,两个世纪以来受到帝国朝廷仁慈接待的耶稣会士从来没有完全使聪明的中国人相信奇异欧洲国家的存在,他们声明是从那里来的。欧洲如与大中国相较,不比一个院子大,而且还分成许多敌对的国家,每个大不过一个花坛。18 世纪中叶,最权威的中国百科全书,把耶稣会士用中文写的地理手册说成是空想和不可信的,根据的是仍然流行的蛮族传说。百科全书指出这些原始民族偶尔派遣骚扰的使团到北京,要求允许他们向中国出售它不需要的东西。

    然而正是这些不能让中国人相信欧洲存在的传教士,却使欧洲人相信有一个大大虚幻的中国——一个庞大、安宁,由文人治理的理性国家。

    马可• 波罗的契丹—在《奇异书》(Book of Marvels)中描写的蒙古王朝,着实叫人吃惊,以致某些怀疑论者称之为《大汗的传奇》(The Romance of the Great Khan)。清王朝通过诗情画意的中国风格工艺品(chinoiserie)呈献给欧洲一个全面幻想的国家。从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到巴勒莫(Palermo)的公馆,宫殿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漆具和瓷器装饰,并用绘有迷人风景的墙纸美化—那里青草地和稻田里散布着宝塔,河流弯弯,在棕榈、竹子和垂柳的遮阴下,优雅的帆船缓缓行驶。在这乐园中,农夫不需辛勤劳作,而是在牛背上打着盹儿,面露微笑,吹着笛子。年轻姑娘则用瓷罐去盛泉水。官员乘坐轿子,懒洋洋地挥动纸扇。如果有一条从洞里窥视的龙,那么它看起来并不比栖歇在菊花枝上的斑斓蝴蝶更可怕。

    这些快乐百姓的君王,穿着色彩鲜艳的丝绸,颁发富有哲理的诏书,撰写忧伤的诗。此外这位如同佛陀般仁慈的皇帝手下的官吏是凭他们的文章得到晋升的。但这个中国,在书刊和绘画中看似那样令人喜爱,而且盛产众所渴望的物品,如玉石、瓷器、丝绸、茶叶和生姜,却不情愿屈从西方的逢迎攻势,因种种传说,视西方为蛮夷,并不想认识西方。这种抗拒心态引起不满,因此旅行家的描述,特别是使臣的记录(他们希望缔结贸易协定,但屡遭失败),对它的赞扬变得越来越少。

    19 世纪初,迷恋让位给蔑视。拒绝所谓白人文明的中国终于被视为邪恶帝国,白人在工业上的绝对优势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被说成是个无知、僵化、衰微和迷信的国家,拒绝为发展打开门户。通过使用武力,欧洲国家强迫中国接受鸦片自由买卖和传教士在边远省份居留。国家被剥夺了大片疆域,受到列强难以忍受的傲慢欺侮,此时用一位天生有幽默感的皇帝的话说,他们“正挽救世界免遭黄祸之害”。

    本书引用几个世纪以来尽力阐释中国之谜的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和外交官的著作,讲述一个辉煌世界被发现及其最终悲剧性衰亡的凄美故事。无论是赞颂还是咒骂,他们始终深深被它感动。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作者:杨照

    【编辑推荐】

    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

    讲给普通大众的130堂中国历史课,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

    -----------------

    1.这套中国历史,作者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讲透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演进。

    这是一套专注“讲透中国历史”的中国通史。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也不只是刀光剑影和王朝更替,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历史运作逻辑和丰富的细节。

    -----------------

    2.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

    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史,其实多半是50年前的老书,50年来,有无数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关于中国历史,我们永远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给大家。活在今天,我们要读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的中国历史。

    -----------------

    3.一套当代学者讲给今天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套从史前时代讲到清代结束的通史,它没有吕思勉、翦伯赞、范文澜的中国史那么学术,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么戏说;这套中国史用既正儿八经、又简洁愉悦地方式,讲出了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像《秦谜》《历史的温度》那样讲述有情感、有思想的历史。

    -----------------

    4.这套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新”。

    作者说,“我会比较强调跟传统说法不一样的部分,而如果传统说法在这一百年中没有被挑战或被推翻,我就不讲了”。它吸收了专家学者的严肃认真,却没有学院的刻板僵硬;它采用了轻松幽默的讲解方法,却不是没有节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诨;它主要不是讲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也不是繁琐考证一个新历史知识,而是告诉我们历史演进的脉络,寻找历史运作的逻辑,启发我们新的认知。

     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 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陆续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 隋炀帝

    作者:[美]熊存瑞(Victor Cunrui Xiong)

    【本书看点】

    ★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国,炀帝是古来少有的暴君。

    ★修长城、凿运河、建东都、巡西域,炀帝的功过该如何评估?

    ★美国著名华裔历史学家熊存瑞,以史、佛、道、文等文献为基础,集中、西、日多家之言,旨在抛开偏见,置个人传记于历史长河之中,用西方性格研究法来重新探讨隋炀帝及其统治。

    ★作者学术积淀深厚、才思敏捷,译者翻译准确、专业,文笔流畅生动,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装帧精美,收藏阅读两相宜。知名书法家、历史学家厦门大学侯真平教授书名题签,潇洒大气;高阶映画封面,质朴舒适;深沉黑星雨内封,精致低调;象牙白内文纸,复古护眼;裸背锁线,可实现180度平摊。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杂糅式的手法,既研究炀帝本身,又讨论其所生活的时代。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介绍杨氏家族和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的发迹过程之后,记述了炀帝从少年到王子、从皇储到皇帝的生活轨迹。第二部分从多个层面讨论了炀帝和他统治下的王朝;其内容包括大兴土木、文官制度、军队管理、教育、礼制、法律、宗教、经济政策、对外关系等。结语部分则对炀帝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重新审视炀帝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留给后世的遗产。

    【推荐】

    历史学家将从本书丰富的史料中受益,熊存瑞很好地解释了早期日本和古老中华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接触”。

    ——《宗教研究评论》(Religious Studies Review)

    中国传统的历史学家通常谴责隋炀帝,但作者却更胜一筹,他超越了谩骂,进而揭示隋炀帝的个人经历、政策和功绩。本书作为这一研究的成果,将改变中西方历史学家对隋朝和隋朝对中国历史重要性的认识。

    ——蔡涵墨(Charles Hartma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

    本书的问世标志着对中国历史上一段关键时期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熊存瑞的研究对于研究隋朝历史的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丁爱博(Albert E. Dien,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

    作者:杨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

    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

    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陆续推出——

    第一辑“先秦”,中国文明的奠基,2018年10—12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第二辑“汉唐”,两大帝国的运作,2019年1—4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第三辑“宋元”,中国文化的新活力,2019年5—7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第四辑“明清”,帝国的挑战和变革,2019年8—10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

    【编辑推荐】

    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

    讲给普通大众的130堂中国历史课,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

    1.这套中国历史,作者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讲透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演进。

    这是一套专注“讲透中国历史”的中国通史。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也不只是刀光剑影和王朝更替,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历史运作逻辑和丰富的细节。

    2.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

    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史,其实多半是50年前的老书,50年来,有无数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关于中国历史,我们永远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给大家。活在今天,我们要读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的中国历史。

    3.一套当代学者讲给今天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套从史前时代讲到清代结束的通史,它没有吕思勉、翦伯赞、范文澜的中国史那么学术,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么戏说;这套中国史用既正儿八经、又简洁愉悦地方式,讲出了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像《秦谜》《历史的温度》那样讲述有情感、有思想的历史。

    4.这套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新”。

    作者说,“我会比较强调跟传统说法不一样的部分,而如果传统说法在这一百年中没有被挑战或被推翻,我就不讲了”。它吸收了专家学者的严肃认真,却没有学院的刻板僵硬;它采用了轻松幽默的讲解方法,却不是没有节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诨;它主要不是讲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也不是繁琐考证一个新历史知识,而是告诉我们历史演进的脉络,寻找历史运作的逻辑,启发我们新的认知。

     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 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

    作者:杨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

    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

    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

    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

    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陆续推出——

    第一辑“先秦”,中国文明的奠基,2018年10—12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第二辑“汉唐”,两大帝国的运作,2019年1—4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第三辑“宋元”,中国文化的新活力,2019年5—7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第四辑“明清”,帝国的挑战和变革,2019年8—10月上市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

    【编辑推荐】

    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

    讲给普通大众的130堂中国历史课,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

    1.这套中国历史,作者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讲透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演进。

    这是一套专注“讲透中国历史”的中国通史。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也不只是刀光剑影和王朝更替,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历史运作逻辑和丰富的细节。

    2.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

    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史,其实多半是50年前的老书,50年来,有无数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关于中国历史,我们永远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给大家。活在今天,我们要读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的中国历史。

    3.一套当代学者讲给今天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套从史前时代讲到清代结束的通史,它没有吕思勉、翦伯赞、范文澜的中国史那么学术,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么戏说;这套中国史用既正儿八经、又简洁愉悦地方式,讲出了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像《秦谜》《历史的温度》那样讲述有情感、有思想的历史。

    4.这套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新”。

    作者说,“我会比较强调跟传统说法不一样的部分,而如果传统说法在这一百年中没有被挑战或被推翻,我就不讲了”。它吸收了专家学者的严肃认真,却没有学院的刻板僵硬;它采用了轻松幽默的讲解方法,却不是没有节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诨;它主要不是讲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也不是繁琐考证一个新历史知识,而是告诉我们历史演进的脉络,寻找历史运作的逻辑,启发我们新的认知。

     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 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千年悖论

    作者:张宏杰

    《千年悖论》张宏杰出版的第一本书。本书为《千年悖论》全新修订版,其中收录了作者写作初期大部分优秀的 “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关于历史写作的两篇采访,并配以精美插图。

    书中,作者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叙写了曾被历史和他人书写、评介过多次的诸如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人物以及中国的科举制度、残忍的酷刑、满族的汉化、隐士的真相等历史事件,探究了特定时期的人性,给人以新鲜的阅读体验和发人深省的思索。

    对于历史人物的叙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张宏杰自有一套独特的感觉结构。他以冷静细致的笔法,入木三分的刻画,像写自己身边极熟悉的朋友一样,书写了同处时代裂变下的各色人物的起伏人生,探索了历史剧场里的人性浮沉,引人深思的同时,也让人对标签化的历史人物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悯。

    关注“人性”的书很多,但从历史的剧场里洞察人性浮沉的为数不多。历史学者张宏杰以平等、悲悯之心,对待被标签化的历史人物(如吴三桂、曾国藩、慈禧、隐士们等),设身处地地同他们一起思考,书写他们的生存困境。写他们如何应对生存的世界和自我,如何拼命挣脱时代的枷锁,经历了怎样的精神震荡和灵魂撕裂,之后又怎样一步步走向世人皆知的人生结局……鲜活地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了对古人勇武、高雅与坚强的追思。

    从张宏杰文字中可以发现,他致力于探索每一个历史人物或群体的底色,从帝王、朝臣到平民百姓,从掌权者到社会边缘人物,从男性到女性,从个人到群体,描写了多种不同的人格结构,他们的共性问题是都面临着时代赋予的或自我性格造成的生存困境,不同的是困境下的选择,或坚守,或转变,或对抗,或偏执,或固步自封,或随波逐流,每一种都潜藏着命运的玄机。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能用简单的善恶标准去评判,在善恶纠缠中体现出的生命的挣扎、生存的艰辛以及与时代洪流之间的拉扯才是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因此,跟随张宏杰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历史人物,我们会发现那些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与以往的描述迥然不同,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但不可否认地是他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盈,更多呈现了历史人物的底色,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思考。

    此外,书中保留了作者的一篇自序,是对文学青年时期的追述。结合自序,再读作者的文章,读者能从中看到作者的思想脉络、价值取向和个性逻辑,及其作为历史学者沉浸于史海中探究人性的喜悦与兴奋。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

    作者:杨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4册《帝国的昂扬精神》紧紧围绕“昂扬精神”,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民众心态,你会看到:

    汉承秦制,秦确立的帝国模式和帝制模式通过汉的运作,生长得更加繁茂;

    汉初七十年其实和秦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执行法律上没那么僵硬;

    西汉盛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信,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强有力的行动体现出来;

    董仲舒的儒学混杂了方士的阴阳五行和谶纬之术;

    司马迁在讲匈奴问题的时候,用了三篇列传,排序很有讲究……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第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名人推荐】

    杨照先生是我敬佩的历史学者,其知识之渊博,对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之敏感,在一般历史学家之上。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写法。杨照先生这套中国历史重点不在历史叙事,而在于寻找中国史文化上的根源。这就说明了,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根源。这种写法在阅读中会给我们更多更新的思考,受益无穷。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照穿越学术圈内外,故行文生动而颇具深意。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作者:吴钩

    尽管从军事和国土面积来看,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宋朝却最繁荣昌盛、极具人文精神。那么,宋朝何以如此辉煌?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宋朝拥有一套理性、完备的政治制度。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给女儿讲故事的形式,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通过分析宋朝权力的架构、制衡、运作和得失,作者为“宋朝何以如此繁荣”以及“后来如何走向没落”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答案。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

    作者:杨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6册《大分裂时代》紧紧围绕“分类时代的文化活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所谓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分裂时期,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五胡乱华”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志》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奇书精彩呈现了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

    南北朝文学在诗歌创新和声韵结构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为唐诗铺好了路;

    北魏是联结秦汉与隋唐这两大帝国的关键,理解隋唐,必须先理解北魏的制度创举;

    梁武帝努力争取寺院势力,以便与门第庄园抗衡,却未能如愿……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第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名人推荐】

    杨照先生是我敬佩的历史学者,其知识之渊博,对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之敏感,在一般历史学家之上。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写法。杨照先生这套中国历史重点不在历史叙事,而在于寻找中国史文化上的根源。这就说明了,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根源。这种写法在阅读中会给我们更多更新的思考,受益无穷。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照穿越学术圈内外,故行文生动而颇具深意。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

    作者:杨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第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名人推荐】

    杨照先生是我敬佩的历史学者,其知识之渊博,对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之敏感,在一般历史学家之上。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写法。杨照先生这套中国历史重点不在历史叙事,而在于寻找中国史文化上的根源。这就说明了,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根源。这种写法在阅读中会给我们更多更新的思考,受益无穷。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照穿越学术圈内外,故行文生动而颇具深意。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战国歧途

    作者:刘勃

    本书所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国历史。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并结合新近考古资料,以年代为经,以国别为纬,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

    战国历史本来纷繁复杂,加之秦始皇焚烧六国史书,更显扑朔迷离。晋国 的消失,强楚的一蹶不振,田齐的身死国灭乃至西秦最后定鼎天下,在史籍中多有自相矛盾的记述。本书没有照搬史书译文,简单罗列史实,而是利用史籍、研究著作和舆地等资料上下引证,多方比勘,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

    在这本书中,有邦国兴亡之道,游士沉浮之思,也有英雄失路之悲,展现了一幅革故鼎新的多彩画卷。

    本书由读库出品,新版订正了个别讹误。购买请移步读库天猫旗舰店。

  • 赵云

    作者:赵春阳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是无数三国史家心目中的“完人”;他是金庸Z喜欢的、是易中天为其委屈的、是朴槿惠初恋般的三国人物;他浑身是胆、浑身是智,不仅兼有关羽的信、张飞的勇、马超的技、黄忠的义,还有忠有颜,有政治头脑。关于他的故事已经流传了1800多年,常胜将军、单骑救主是他的符号,人们为他着迷、为他鸣不平、为他创作无数形形色色的形象,然而这却是他难得的以这样的方式跟世人见面,这是一本专属于他的传记。本书以赵云形象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历史上不同三国作品中的赵云形象,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主,兼顾评书、京剧、相声、连环画、电视剧、游戏,以求完整还原赵云这个三国红人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 鼎革之际

    作者:秦晖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

    全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

    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

    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

    第四辑探讨了李自成的归宿,追溯了一个被虚构的李自成谋士如何从小说进入史料的过程,评价了崇祯帝的作为,分析了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

  • 简读中国史

    作者:张宏杰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并未改变中华文明的本质,反而更彰显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本书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同时,本书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 大汉荣耀:帝国建立与政权巩固

    作者:上医治国

    媲美《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以故事写人物,以人物写历史,以历史写人性!全网阅读破1亿,天涯年榜总榜第一。一本书读懂400年巍巍大汉兴亡史。

    《大汉荣耀》系列详细记述了从汉高祖刘邦到汉献帝刘协四百年间大汉王朝的成败兴亡。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鼎盛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久远的影响,与几乎同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大帝国。时光流转,这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本书试图拨开时间的迷雾,将一个真实、精彩的汉朝呈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想看历史,这里有真实的历史;如果你想看故事,这里有好看的故事;如果你只想娱乐放松一下,这里也不会让你失望。

    秦末动乱之际群雄揭竿而起,平平无奇的刘邦是如何一步步完成从一介布衣到一代帝王的转变?大汉初建后,看似规模强大,实则内忧外患,汉朝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将这一庞大帝国经营得盛极一时?其中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汉荣耀》系列分为东汉、西汉两部分。西汉部分为《大汉荣耀:帝国建立与政权巩固》《大汉荣耀:王朝鼎盛与命运转折》。东汉部分即将出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