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一只猫的存在主义思考

    作者:[美]卡尔·史蒂文斯

    这里有一只猫,有那么一点点特别:

    她会引用田纳西·威廉斯的那句“我们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躯壳内,被判处终身单独监禁。”来感慨孤独。

    她常常盯着睡着了的人,疑惑于“我是在观察人类睡觉以确定他们没事,还是说我在等着他们死,然后吃掉他们?”

    她说:“真正的超越必须来自内在。我内心有一片欢愉的绿洲正等着被解锁。”

    她认为:“爱是人类为了活下去而编造的概念。”

    她不解:“让自己屈服于平庸,卑劣吗?”

    这只猫的名字叫潘妮PENNY。

    潘妮曾是纽约街头的一只流浪猫,在被一对夫妻“绑架”后,她被迫开始了与人类的同居生活,不停思考、试图逃跑、坚持梦想,从此成了她生活的重心。

    这本漫画可以说是潘妮的“囚禁”日记,全面展现了喵星人潘妮的清奇脑回路。我们将有幸窥见她对虚无与存在、生命与死亡、自由与安逸、快乐与悲伤的富有哲理的思考,对自我的“精准”定义,对人类的毒舌吐槽,以及时不时冒出的荒唐诡异的行为。

    也许,猫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

    献给每一个喜欢动物和热爱生活的人读到,爱猫人士尤其不要错过。

    搞笑之外,这本漫画一定会让你有意外收获。

    愿世上每只猫都有窝可住、美食饱腹、觉随意睡,有好运遇到善良的人。

  • 艺术的价值

    作者:[英]迈克尔·芬德利

    艺术世界像一场少数人的游戏,激动人心,却有着普通人不懂的规则。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芬德利,从金钱、社会、美三个层面,为你拆解艺术世界的逻辑。

    金钱——

    是什么在创造艺术世界的财富奇迹?在20世纪60年代,你或许可以用几百美元的价格买到安迪·沃霍尔的画,四十年 后,他的作品价值数千万美元。是什么在影响艺术品的价格?为何有的作品可以卖超过1亿美元?艺术品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吗?

    社会——

    艺术对个体与社会的潜在影响,远超我们想象。一幅现代艺术画作被挂进公司食堂,让人们彼此交流起来,提振了士气;艺术捐赠可以悄然改变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把犯罪者塑造成贤人。艺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社交与社会生活?谁在塑造我们的品味?

    美——

    真正的艺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要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学会甄别优劣、体会艺术之美?在拆解艺术的商业、社会逻辑之后,迈克尔·芬德利带着他为艺术工作半世纪的伟大热情,教我们如何观看和享受艺术。无论升值或贬值,无论你是否真的会购买一件艺术品,艺术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

    【编辑推荐】

    ⚪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艺术交易类畅销榜,被誉为“关于艺术世界的*好作品之一”。

    ⚪要想作品卖出好价格,不如画得大一点;要想持有的艺术品升值,可以多多把它送出去展览;拍卖行拍出的“天价”已经足够惊人?跟私人交易中的价格相比,那简直不值一提……一位半生穿梭于艺术世界的老手,将艺术的“内幕”和盘托出。

    ⚪迈克尔·芬德利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品交易商、佳士得前部门总监、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他青年时期便在纽约开办了自己的画廊,经历了波普艺术兴起、艺术投资热、金融海啸等潮起潮落;他是足迹遍及世界的名作猎手,是新艺术家的伯乐,是藏家信赖的伙伴。在这部书中,你将看到一位业内大佬透彻的观察、真诚的经验之谈。

    ⚪总是幽默,偶尔刻薄。伴随花式吐槽,怪咖纷纷登场;金句连连,宛如在看现代艺术版的电影《午夜巴黎》。著名收藏家去其他藏家家中做客时为何总是去二楼上厕所?拍卖行为了拉拢顾客使出了怎样的手段?还有弄潮儿安迪·沃霍尔、古怪的艺术收藏家……

    ⚪在看透营销、虚荣的浮沫之后,让我们与艺术本身坦诚相对吧!怎样才能体会艺术品的本质之美?这个半世纪以来经手名作无数的人,教你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

    ⚪读完这本书,你将——

    了解艺术市场的基本逻辑,能够大致估计艺术品的价格动向;

    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的;

    了解艺术交易,明白哪里有坑;

    入门艺术欣赏,对艺术品形成自己的判断;

    知道一兜儿不吐不快的八卦。

    ⚪封面烫金、覆触感膜,内页全彩印刷,一部值得收藏的精致艺术书。

    ///

    【媒体推荐】

    《艺术的价值》是迄今出版的关于艺术世界的最重磅作品之一,几乎涵盖了你想知道的一切,包括如何购买、出售、观看和享受艺术品。

    ——米尔顿·埃斯特罗(Milton Esterow), 《艺术新闻》(ARTnews)

    无论你是收藏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鉴赏家,迈克尔·芬德利都是你了解当前艺术世界的最佳领路人。他几十年的经验、魔鬼般的机智以及对好作品的激情,引导着读者直面商业、社会和艺术本质之美中的逻辑。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Michael Fitzgerald,三一学院美术系教授)

    芬德利的《艺术的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八卦),这些知识来自他投身于艺术事业的半生。

    ——《外面杂志》(Out Magazine)

    《艺术的价值》首先是对艺术爱好者的一个优雅的请求——永远不要停止欣赏,也不要认为世界已经揭示了它所有的秘密"。

    ——《艺术+拍卖》(Art + Auction)

    关于艺术世界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演变,芬德利传递给了我们有趣的观点。他倡导我们关注艺术的本质和内在价值——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题。

    ——《华尔街日报》

    迈克尔·芬德利写了一本关于艺术世界的权威指南。这本书引人入胜、内容丰富且严谨。

    ——朱迪斯·戈德曼(Judith Goldman),作家

  • 追逐那声音

    作者:[意] 埃尼奥·莫里康内 / [意] 亚历山德罗·德罗萨

    先后荣膺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世界电影配乐之神

    王家卫、马友友深情追忆,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

    殿堂级作曲家、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

    莫里康内最后的口述,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

    “这是关于我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是最真实的一本书。”

    摘引珍贵乐谱手稿,特邀合作导演、专家学者亲撰长文提供专业视角

    ...................

    ♫ 编辑推荐

    “往事长存,心中有过。”

    ——王家卫

    “我永远忘不了莫里康用‘能量、空间和时间’来定义音乐,这也许是我听过的最简明、最准确的描述了。我们真的会想念他。”

    ——马友友

    ***

    他是世界电影配乐之神、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

    他先后荣膺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他与国际影坛多位大师级导演长期合作,《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黄金三镖客》等500余部配乐作品,横跨半个世纪的电影史;其他获奖纪录,还包括11次银缎带奖、10次大卫奖、6次英国电影学院奖、4次格莱美奖、4次ASCAP奖、3次金球奖……

    他曾来华举办“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挥起指挥棒。当莫里康内逝世的消息公布,电影界、音乐界、文化界,人们无不为之惋惜悼念。

    “要做好现在的事,我必须走过之前的路,因为那段路程撑起了我的文化、我的音乐个性,还有我的人格和自我。”作为莫里康内最后的口述,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渗透着生活、音乐以及二者之间奇妙而难以预测的相互影响。全书以问答形式展开对话,在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的“对弈”中,大师深入剖析了自己音乐思想的核心,以音乐的语言揭开了电影故事背后的真实画面。

    ◎ 继意、西、法、波兰、捷克等语言版本后,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

    ◎ 详细梳理六十余年创作历程,深度剖析创作理念

    ◎ 深入讨论电影中音乐乃至声音,在能量、时间、空间方面的表达价值

    ◎ 畅谈与大导演们的合作交往,侧面记录来自“私人视角”的世界电影史

    ◎ 摘引珍贵乐谱手稿,特邀合作导演、专家学者亲撰长文提供专业视角

    ◎ 16页彩插以珍稀照片回顾大师生平,记录生涯高光时刻

    ◎ 独家收录最新修订的莫里康内配乐电影作品年表,以及莫里康内绝对音乐作品年表、应用音乐作品年表

    ♫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莫里康内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于2013—2016年间的对话,呈现了大师毕生音乐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从在罗马的音乐学院接受正统教育到在德国受到先锋音乐洗礼,从立志于投身绝对音乐到为电影服务,“双重音乐人格”的莫里康内,在与莱昂内、托尔纳托雷、塔伦蒂诺等导演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中,不断探索音乐在能量、空间、时间方面的表达价值。一直以来,莫里康内力求重新创造电影的声音,这一次,我们将听到他为自己发声。

    ♫ 名人推荐

    埃尼奥能够挖掘导演的“音乐幻想”,转换一下,为他所用。

    ——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电影导演、编剧,与莫里康内合作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十三部作品

    埃尼奥的音乐就算只在音乐厅奏响也能走向全世界,这一点我们有目共见。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电影导演、编剧,与莫里康内合作过《一九〇〇》《月神》等五部作品

    幸好埃尼奥一直在我身边,他是一个手艺人,一位艺术家,一个伟大的人。

    ——朱利亚诺·蒙塔尔多,电影导演,与莫里康内合作过《死刑台的旋律》等十二部电影

    现在我还经常说他不是普通人,是摇滚明星。他真的可以像滚石乐队一样让整个体育馆座无虚席。

    ——路易斯·巴卡洛夫,作曲家

    他的作品联系着世界、社会以及市场需求。他以音乐人的身份完成这一切。

    ——鲍里斯·波雷纳,作曲家

    我相信,莫里康内能够获得不论年龄、不分地域的尊重和感谢,是因为……他有能力让音乐简单而不简陋。

    ——塞尔焦·米切利,音乐学家

    莫里康内的离去使意大利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天才艺术家。莫里康内的音乐可谓雅俗共赏,为意大利音乐艺术在世界上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人们将永远缅怀并无限感激天才艺术大师莫里康内,他所创作的美妙音符让人们遐想、激动、思索,其作品在音乐和电影的历史长河中都将不可磨灭。

    ——意大利前总理孔特

    我在做《赤壁》时,比如剪片时,就一直在听莫里康内的音乐,他给了我很多灵感。

    ——吴宇森

    莫里康内的音乐是心乐,是魂乐,是你永生难忘的伴侣。

    ——谭盾

    与您合作是我一生的荣耀!!!

    ——席琳·迪翁

  • 游于园

    作者:杨振宇 / 何晓静 主编

    【编辑推荐】:

    ★ 各领域大咖云集: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人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建筑师、七月合作社创立者集结于此。

    ★ 高密度知识输出:陆游的造园理念与实景再现,伯林顿文人圈与西方园林发展史……庭院里的故事,经过细细考证,娓娓道来。

    ★ 诗词书画中的园林秘密:古诗词、古画中隐藏的古人造园秘密,在这里揭晓。

    ★ 园林建造背后隐含的科学原理:从物理学、自然科学、人体工程学、建筑学、心理学、视知觉等角度,解读“什么是园林”。

    ★ 上百幅园林图鉴:120余张精彩作品图片,前人油画、山水画、版画刻稿,后人复原线稿、遗迹实拍图,四色精印,选用特种艺术纸,还原真实效果。

    【内容简介】:

    远至凡尔赛宫的花园,近至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各处的园林,甚至我们身边的公园……徜徉其中的你,是否曾注意过隐藏其中的密码,这些存世遗迹,仿佛活化石,记录着前人关于自然、文化、科学的思考。

    中国美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研究学者,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建筑工作室的设计师,从艺术、科学的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为我们揭示中外园林的秘密,回答关于“什么是园林”的困惑。

    从美学上,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细枝末节,以造园者的笔记、历史文献、中西方绘画作品,还原造园思路,带你学会欣赏古典园林之美。

    从科学上,结合实例,分析古今中外园林规划中所蕴涵的物理学、人体工程学、自然科学、心理学、视觉等原理,领略隐藏在园林之中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与智慧结晶。

  • 世纪敦煌

    作者:孙志军

    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点,兴荣交替直至被人彻底遗忘了几百年。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重新发现到现在的这120多年,敦煌学逐渐兴起,莫高窟从默默无名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遗珠,经历了一个世纪,其中既有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沙对莫高窟的侵蚀,也有国家的动荡、残酷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破坏。这一个多世纪,浓缩了莫高窟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也是莫高窟建成以来变化剧烈的一个世纪。通过120年时间跨度的影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留下的、那些逝去的永远不可再见的,那些被破坏的;可以看到莫高窟生命脉搏的跳动;听到她的心跳和呼吸;看到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为什么而奉献,而着迷。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遗迹和死掉的壁画,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生命脉动。

  •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 摇滚乐风格

    作者:[美] 凯瑟琳·查尔顿

    音乐史领域通识经典,摇滚乐百科全书式著作

    出版32年来7次修订,国内第一次引进

    囊括500多支乐队、150多种音乐风格

    200多位摇滚明星、135首名曲聆赏指南

    ·

    ◎ 编辑推荐

    ☆ 摇滚乐经典通识读本,出版32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音乐标准教科书,了解摇滚乐入门必读

    本书初版于1989年,是美国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凯瑟琳·查尔顿的代表作,一经推出即深受美国青少年欢迎,32年来不断修订再版,一直是美国大学音乐课程的教科书、资料书、通识读本书,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

    ☆ 摇滚乐百科全书式著作,囊括150多种音乐风格,500多支代表性乐队,200多位摇滚明星,135首摇滚名曲聆赏指南,一册在手,全面掌握摇滚乐的风格与历史

    《摇滚乐风格——从猫王到披头士》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是时间线索,描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摇滚乐发展的历程和时代背景,介绍了各个时期从山姆·库克到迈克尔·杰克逊、从猫王到鲍勃·迪伦、从蟋蟀乐队到电台司令、从披头士到滚石的数百个摇滚艺人和摇滚乐队;第二条是空间线索,将摇滚乐还原到非洲、南美、中东、西欧、印度,还原到美国南部乡村、西部农场,还原到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孟菲斯,还原到英国、牙买加,追根溯源;第三条是风格线索,囊括了几乎所有摇滚乐的风格种类,从它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从大众熟知的的布鲁斯、乡村摇滚、朋克摇滚、金属摇滚到相对小众的迷幻摇滚、南方摇滚、前卫摇滚,再到21世纪的情绪硬核、另类金属、车库摇滚等,多达150余种。

    ·

    ☆ 音乐通识读本,集摇滚发展史、摇滚风格探索、乐理分析、音乐欣赏、音乐社会学于一体,尤其适合系统性的学习。

    凯瑟琳·查尔顿通过《摇滚乐风格》建立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系统,从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提供了一个关于摇滚音乐发展的全新视角。由内,作者带领爱好者深入摇滚乐的每一条历史脉络,追踪每一种风格的主要表演者,分析代表性/经典歌曲的节奏、速度、曲式到唱法、特点以及歌词背后的能指与所指;向外,提供延伸阅读的视角,在每一个年代以概览和年表的方式详细介绍历史和与摇滚相关的社会事件,建立其一个大历史和大社会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20世纪及以后的摇滚音乐风格。读者可以跟随本书的体例,循序渐进、分门别类聆听与思考,真正做到专业、专门、系统地学习。

    ·

    ☆ 在保证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也饶有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凯瑟琳·查尔顿对摇滚乐进行了清晰、全面、系统的解构,明确了若干影响摇滚乐发展的音乐风格,并讨论了这些风格中与摇滚乐相关的要素,旨在帮助读者增进对摇滚乐的乐理结构和文化根源的理解,促使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根源与当今流行音乐的联系。为此,她在书中还设置了“聆赏指南”,细致讲解135首具有代表性的摇滚名曲,读者需仔细听节拍、速度、结构,了解每首歌曲的曲式特点、风格元素以及歌词的字面含义与象征意义,听辨和确认这些基本要素,进而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定义某一风格的特征的。每个章节的结尾,还有“问题讨论”等趣味互动版块,让读者带着问题聆听,有思考地聆听。

    ☆ 国内第一次引进,图文并茂,配有150多幅代表性乐队、摇滚明星照片,尽力还原原作语境

    本书属全新第七版,首次引进国内。封面图为设计师原创手绘写意摇滚,在装帧上贴合现代摇滚风格。收录精美图片超过150幅。内文排版参照原版随文附图,符合读图时代读者习惯。

    ◎ 内容简介

    《摇滚乐风格:从猫王到披头士》是一部经典的摇滚乐通史著作,聚焦摇滚乐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为摇滚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全书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是时间线索,描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摇滚乐发展的历程和时代背景,介绍了各个时期从山姆·库克到迈克尔·杰克逊、从猫王到鲍勃·迪伦、从蟋蟀乐队到电台司令、从披头士到滚石的众多摇滚艺人和摇滚乐队;第二条是空间线索,将摇滚乐还原到非洲、南美、中东、西欧、印度,还原到美国南部乡村、西部农场,还原到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孟菲斯,还原到英国、牙买加,追根溯源;第三条是风格线索,囊括了几乎所有摇滚乐的风格种类,从它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从大众熟知的的布鲁斯、乡村摇滚、朋克摇滚、金属摇滚到相对小众的迷幻摇滚、南方摇滚、前卫摇滚,再到21世纪的情绪硬核、另类金属、车库摇滚等,多达150余种。

    作者凯瑟琳·查尔顿对摇滚乐进行了清晰、全面、系统的解构,明确了若干影响摇滚乐发展的音乐风格,并讨论了这些风格中与摇滚乐相关的要素,帮助读者增进对摇滚乐的乐理结构和文化根源进行理解的同时,促使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根源与当今流行音乐的联系,并对20世纪及以后的摇滚乐风格有一个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本书英文原版自1989年初次出版以来,历经七次修订,是了解摇滚乐的百科全书。

  • 忍不住想打扰你

    作者:bibi园长

    随手一翻,嘴角一弯。

    其实最珍贵的爱,就藏在很小很小的事情里。

    ◇ 超人气原创治愈小漫画“bibi动物园”首次结集成书!

    ◇ 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朦胧的好感、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点点滴滴的温柔,汇成一个更温暖的自己。

    ◇ 整个世界都在催你长大,但bibi动物园会一直守护你 的纯真。

    ◇ 一次次小反转,带来一个个小惊喜,读完一篇,暖一整天~

    ----------------------------

    《忍不住想打扰你》是一本治愈系陪伴型漫画集,收录近两年发布在“bibi动物园”各平台账号上的42篇精选内容。这些小漫画以4-10格的篇幅为主,以暖萌的画风和戳人的对话,记录日常生活的暖心时刻。

    bibi动物园是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有爱有趣的小故事,一次次小反转,带来一个个小惊喜。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朦胧的好感、陌生人的善意,点点滴滴的温柔,汇成一个更温暖的自己。

    在bibi动物园,我们都是被爱着的。

  • 朴赞郁的致敬

    作者:朴赞郁

    朴赞郁首部影评集,收录了在成为导演之前,以影评人身份创作的125篇影评。

    除了被认为是杰作的经典作品,在本书中朴赞郁导演还研究了相对被忽视的B级电影和类型电影,并从独特的角度重新评估它们。这是一本可以说是献给朴赞郁导演喜欢和欣赏的电影以及整个电影世界的“致敬之书”。

  •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

    作者:刘毛宁

    世上本没有坏小孩,爱能疗愈唯一的童年

    请给那些偷偷做了错事的小孩,一次释放秘密的机会。

    国际大奖动画导演刘毛宁原创作品

    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单元故事之一

    ◎ 编辑推荐

    ☆独立动画导演刘毛宁首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原创图画书!用生活感的画面描绘中国人的童年故乡

    这个故事是作者刘毛宁对故乡生活的记录,故事背景是河南的乡村,画面中描绘和展现了乡村农民劳作、孩童打柿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小时候的零食焦酥棒等等元素和场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画面里高饱和度的色彩,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风格,既是作者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亦是中国乡村的真实写照。

    ☆讲述普通家庭里的爱与遗憾!聚焦普通农村家庭的情感生活

    故事里小男孩在妈妈的要求下照顾年老孱弱的外婆,而小男孩却常常违背母亲的命令,还偷偷拿了外婆藏在蓝色铁皮柜中的钱。男孩的行为侧面反映了他和外婆之间膈膜的情感关系,而故事的结尾,男孩的妈妈看着蓝色铁皮柜轮椅而落泪,似乎也暗示着妈妈与外婆之间存在着一种略微疏离的爱。这个故事聚焦于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中祖孙三代之间微妙的相处,展现了传统中国家庭的亲情模式与情感联系。

    ☆展现儿童纯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道德情感正向发展、培育责任感

    故事中小男孩陷入了害怕偷钱被外婆发现与希望被外婆责备之间的深渊时,却被外婆的一句话所拯救,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段落,显示了祖辈对儿孙无私的爱与理解,而后男孩自发地为外婆做了一件他能想到的事,以此来消减内心对外婆的羞愧,但更多的是在回应外婆的爱。这个故事是作者与童年的自己和解,也会令有类似“偷钱”经验的读者感到宽慰、获得心灵的解救。

    ☆疗愈童年,释放心灵深处的秘密!以真实地书写搭建两代人相互理解的桥梁

    刘毛宁在作者后记中写道:“当我追问妈妈那时到底有没有发现我偷拿了外婆的钱,正在给我收拾回北京行李的妈妈,并没有很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想了想,说:“那个时候冬天很冷,你外婆常年待在床上很难保暖身体,我一直想给你外婆买条电热毯铺在床上,但总是忙到忘记,现在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很遗憾。”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大人也和孩子一样,藏了许多难以言说的东西在心里,可能很久都没有机会讲出来。因此,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书内附赠作者亲笔手绘纸,为那些没能说出藏在心中秘密与遗憾的读者,创作一个释放和疗愈的契机。如果不能讲出来,那就写下来吧!浪花朵朵童书编辑部和作者,期待大小读者朋友的分享。

    ◎ 内容简介

    讲述羞愧感在一个孩子内心疯狂滋长又安然褪去的成长故事。

    妈妈要求我照顾腿脚不好的外婆,而我只想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天,我发现了外婆藏在蓝色铁皮柜轮椅里的钱,便偷偷拿了去买喜欢的零食吃……我不知道外婆有没有发现,内心充满了恐惧,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怎样的惩罚,也不知道那将是我仅有的一次,在外婆面前大哭的时刻。

    冬去春来,外婆去世了,在参加完葬礼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看见了妈妈的眼泪。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小时候‘偷钱’的绘本,希望小朋友读了以后也能释放自己的‘秘密’。”——中国原创图画书《团圆》作者 朱成梁

    “毛的图文本和画面都做得很好,故事有些伤感,但很令人感动。”——法国著名童书出版人、开心学校出版社前总编辑 阿瑟`霍布施米特(Arthur Hubschmid)

    “这个故事里温暖而厚重的真实与平静的叙述,颇有动人的力量。”——中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作家、翻译 阿甲

  • 图像理论

    作者:[美] W. J. T. 米切尔

    -编辑推荐-

    ★ 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W. J. T. 米切尔的经典代表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必读书目,时隔15年重译出版。

    ☆ “图像转向”时代的理论宣言,为三个简单的问题提供多种答案: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任何实践或理论上的兴趣?

    ★ 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杰作,在从古至今的媒介和再现模式中打开“形象/文本总问题”。

    -内容简介-

    什么是形象?它们与语词有什么不同?更确切地说,W. J. T. 米切尔所追问的是,在20世纪后期,在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研究中“图像转向”已经取代了“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及图像理论)在起什么作用?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图像在关于文化、意识、再现的理论中的作用方式,并将理论自身视为一种图绘的形式。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生产一种“图像理论”,而是要将理论图绘为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借用当代有争议的电影,比如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和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以及媒体对国家新闻的报道,米切尔考察并说明了视觉形象在唤起或压制公开辩论、集体情感与政治暴力上的塑造性力量。

    作为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本书作者为贯穿文化(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到大众媒体)的可见性与可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解释。

    -媒体/名人推荐-

    这是最精彩的作品……米切尔分析和评论的深度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可以说,没有其他作者能够如此特别地切入形象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如此出色地使作品生机勃勃。

    ——爱德华•萨义德

    这本书十足是一个巧克力盒子,装满了成熟的思考……对外行读者来说容易理解,对研究者来说非常迷人,对课堂来说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图书馆杂志》

    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都消融在这场令人着迷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或者也可以被命名为“图像意欲何为?”它们是想与文本和平相处,还是要把文本推开?在这个能从微软公司获取全部艺术画廊作品、字母的多样书写不再是能指的必然选择的时代,米切尔“将威廉•布莱克、维特根斯坦与斯派克•李相联系”这一戏谑而广博的尝试正当其时。

    ——《村声•文学副刊》编辑精选

  • 古画新品录

    作者:黄小峰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最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的风俗习惯,上至帝王、下至乡野村夫的所思所想,等等——向我们呈现出千百年前生机勃勃的社会景观。

  • 无敌救星

    作者:[法] 帕斯卡尔·茹瑟兰

    笑傲漫画界的零败绩超人来了!

    名副其实的漫画超英,穿梭画格大战恶徒,二维漫画无敌之作

    令人捧腹又拍手称奇的超级英雄日常

    利用分镜穿越时空,非漫画不能成的另类正邪对战

    2017年漫画评论人与新闻人协会“青春活力奖”

    编辑推荐

    ◎社区里的复仇者联盟VS企图摧毁世界的蹩脚反派

    隔壁的居家小胖子,是打破时空规则的零败绩超人无敌救星

    变声期的中二少年,是化立体为平面的实习超人2D男孩

    没脾气的眯眯眼老大爷,是用语言作利剑的谎言惩罚者铁球伯伯

    低调的短发假小子,是能任意控制颜色的超能力少女彩琳娜

    超人们就在我们身边,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同时,他们也在闲庭信步间造福邻里,茶余饭后拯救世界。你从没见过如此有烟火气的超级英雄!

    ◎利用漫画分镜打造无敌超能力,打遍地表无敌手

    漫画是用“分镜”来表达时间推进和空间转移的艺术形式,而各个分镜头有规则的排列使得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并列出现在同一页面上。作者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赋予无敌救星穿越时空的超能力。在漫画的世界里,无敌救星只需要迈迈步、伸伸手,就能上天入地、往返古今,秒杀其他一切对手。在漫画书里,无敌救星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温暖淡定的蒙面小黄人魅力值爆表,打怪日常爆笑又暖心

    无敌救星永远穿着一身非典型超人装,黄衣黑裤、头蒙面纱,胸前画着象征分镜的漫画画格。他善良亲切,性格温吞,老好人的形象和超级英雄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任何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任何危险对他都是小菜一碟,巨大的反差萌和笑料百出的日常令人没法不爱他。

    ◎层出不穷的创意带来惊喜连连,突破纸书形式,更精彩的永远在下一页

    救猫咪、抓小偷、解决纠纷、摧毁绝世武器……每个小故事的创意和脑洞都不相同,作者仿佛永远不会才思枯竭。加长页、特殊剪裁、利用边空……作者用多种方式打破图文书在形式上的限制,让超人们活在书页之间,在故事里满场跑。

    ◎还未引进就有国内知名度的热门欧漫,终于正式出版简体中文版!

    《无敌救星》不但在法国漫画读者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而且在中文版引进之前,就已经被很多国内的欧美漫画爱好者熟知,故事的片段还曾在网络上引起国内读者的热议。如今,原版两册合一的简体中文版终于问世。中文版采用精装原开本、铜版纸、内外双封面、模切工艺,旨在原汁原味呈现原作,以飨读者。

    ◎大人们碎片时间里的轻松一刻,孩子们的假期好伙伴

    《无敌救星》是一本面向全年龄层读者的超级英雄幽默小故事合集,形式妙趣横生,幽默感浑然天成,并且在幽默中蕴含有关生活的哲思。里面一群可爱的角色带给我们放松的同时,也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好帮手。正能量满满的小黄人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内容简介

    大到阻止疯子科学家摧毁整座城市,小到解救不敢从树上跳下来的猫咪,打破时空规则的无敌救星全部信手拈来!这里还有化立体为平面的实习超人 2D 男孩、用语言作利剑的谎言惩罚者铁球伯伯、能任意控制颜色的超能力少女彩琳娜,以及会穿越书页的邪恶妄想家搞笑神偷。

    我们的口号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漫画界战无不胜的社区超人!

    媒体推荐

    《无敌救星》的故事从不会无趣,每一个格子都值得阅读。

    ——法国亚马逊书评

    我为作者的智慧和巧思所折服。无敌救星在画格中穿梭,借此飞跃时空,在我看来,其他超级英雄都相形见绌。这本书推荐给7到77岁的读者!

    ——法国Dupuis出版社书评

    帕斯卡尔•茹瑟兰对漫画形式的突破使《无敌救星》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九艺术,并且让人不得不想起《梦之囚徒》的作者,法国实验派漫画大师马克-安托万•马修,尽管这两位作者的风格如此不同。

    ——法国Dupuis出版社书评

    你看烦那些肌肉发达、威风凛凛的超级英雄了吗?那就来认识一下这个矮个、微胖、黄色制服不离身、会穿越画格的小伙子吧!《无敌救星》充满想象力、幽默、轻松、激动人心,所有的页面都有精巧的设计。我要说:这就是漫画的魔力!

    ——法国Babelio漫画网站书评

    《无敌救星》不但是对传统法国—比利时漫画的承袭,也是实验和探索。他把漫画变为一种游戏,给予人物真正的自由,让他们任意穿梭在纸页间。无敌救星不是世界无敌,但他是漫画界独一份的名副其实的超级英雄!

    ——法国Bdtheque漫画网站书评

    忘了蜘蛛侠、蝙蝠侠、超人等等大西洋彼岸的超级英雄吧,真正笑傲漫画界的superman在这儿呢,他叫——无敌救星。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一个社区版的复仇者联盟呢!在时空悖论之下,我总担心作者的故事最后圆不回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多么无用,作者的才智足以解决这种问题。

    ——法国Bdtheque漫画网站书评

    获奖记录

    2017 年法国漫画评论人与新闻人协会“青春活力奖”

    2020 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青少年漫画奖”

  •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作者:扬之水 著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时代,“唐”也成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日本正仓院,除中国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正仓院的唐代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为传世品保留至今。并且文物规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是出土文物不可比拟的。因此正仓院备受日本当地及中国研究者、爱好者的关注。可以说,正仓院反映了大唐“最真实”的样子。

    从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先生都会赶赴正仓院,她被誉为“新一代名物学开创者”。她将赴正仓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约会”,正如她书中所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带着唐人故事走进正仓院。”七次“约会”之后,她将所见唐代宝物与生活史的细节以及诗歌对应的物事结合起来,十年后写成了这本书。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全书共分八个篇章,均为扬之水七赴奈良正仓院观展所得,另附录一篇与正仓院文物工艺相关的文章。她以细腻的文笔,记录在展厅观看到的点点滴滴,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

  • 中国妆容之美

    作者:李芽/陈诗宇

    [内容简介]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 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

    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撰写。

    [编辑推荐]

    专业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芽与《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共同撰写

    独到性

    29组古代妆容复原,历时一年多拍摄,完整呈现至美中国妆

    知识性

    逾150幅文物插图,以文献图像为基础,以古代文物为佐证,系统梳理中国妆容史,看见中国历代文化和审美流变

    话题性

    影视剧、综艺节目参考,花木兰的鹅黄、杨贵妃的面魇、萧太后的姑姑冠、慈禧的一耳三钳,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通俗性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潮流与古妆的相遇,亲手制作的古代妆品,轻松读懂中国妆容之美

    [推荐语]

    作者由一个“妆”字,追寻中国女性的历史处境和审美情志,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女性妆容的历史,以小见大,由此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中国的精神气质。

    ——钱文忠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的妆容如何从“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从属性妆扮,发展到自我活泼生命的真实呈现,其间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这部饶有兴味的著作,带着读者进入这一斑斓的世界,使我们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好,也看到被支配的从属性存在在妆容中刻下的屈辱和坚韧。

    ——朱良志

  • 中世纪之美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 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

    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读者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范景中

    艾柯的《中世纪之美》带领读者走出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中世纪不存在美学;二、即便存在,那也是以智性美代替了世俗意义上的审美感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史和美学学者 沈语冰

    博学如艾柯,也有他的起点,那就是中世纪美学。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坩埚。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字之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美,爱留根纳的秩序之美,直到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中世纪经院美学的庞大系统。这是著作等身的艾柯在博士论文后的第二本书,他自嘲说:“我以年轻学者的笨拙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这个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相信艾柯。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豆瓣网艾柯小组组长 马 凌

    这部轻松易读的作品直到今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艾柯显然对中世纪艺术充满了热爱。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专栏作者 罗伯特•泰勒

    如果你是一位想了解中世纪美学的读者,你会发现市面上没有哪本书比艾柯的这部作品更审慎、更优美、更精妙、更予人以启发。

    ——《艺术月刊》书评作者 A. C. 巴雷特

  • 家族往事

    作者:[俄] 亚历山德拉·利特维娜 文 / [俄] 阿尼娅·杰斯尼茨卡娅 绘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

    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俄罗斯“历史百科全书”及

    “生活博物馆”

    1 栋老房子、5 代人、80位家庭成员、100 种珍藏物件

    集体讲述俄罗斯百年家族的悲欢往事与国家沧桑历史

    编辑推荐

    英、法、德、日、韩、意等十余国版权售出,2017年出版以来,不断加印、再版,在全球媒体上获得压倒性好评,赢得无数奖项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 (简称BIB)”

    ●俄罗斯图书插画大奖赛“图书形象奖”

    ●入选2019年博洛尼亚书展“最佳作品奖”

    ●插图作者获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第二大文学奖“林格伦文学奖”提名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堪称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由一个家族,读懂一个国家,20世纪时代集体画像与心灵史。

    ◎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百科全书”。完整讲述俄罗斯从1902年到2012年,100年间的大事件。涉及10个重要历史阶段。

    ◎俄罗斯复杂多面的 “生活博物馆”。百余件真实物件,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各个面向。

    · 在20世纪各个年代,人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聊什么?

    · 诗歌、歌曲、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涉及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供读者延伸学习。

    ◎鼓励代际对话的礼物书,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点滴时光。

    历史是你,你的家人,你的故事,而不是窗外的某个地方。

    ·我们总是爱谈论外面的世界,对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故事却一无所知。本书鼓励读者关注家人,提问、寻找并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每个人都会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伤感与喜悦并存的普通人生活。

    内容简介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媒体评论

    非同寻常的俄罗斯历史视角,触动人心的百姓生活。——《出版人周刊》

    我愿意把它看成一本家庭相册,或是一座生活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掩饰任何历史真相。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

    作者:[美] 斯泰西·希夫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王子》被译成了三百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圣埃克苏佩里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五十法郎上有他的头像,许多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街道、山峰和行星,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小王子”展览、开发“小王子”创意产品。圣埃克苏佩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小王子》《南方邮航》《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等都充满了其真实生活的映射。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希夫是普利策奖得主,在传记领域颇有成就,《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猎巫:塞勒姆,1692》均斩获大奖。作者写作本书时参考了极为庞杂的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作者将精湛、严谨的学术写作与优雅动人的文学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精彩的一生,使读者宛如亲历亲见。

  • 物·画·影

    作者:[美国] 巫鸿

    ◆ 编辑推荐

    ·

    美术史家巫鸿全新力作

    一场跟随穿衣镜的时空漫游

    崭新视角串联奢侈品、绘画和影像

    聚焦全球贸易流通中关于镜像的视觉想象与艺术创造

    ·

    ◆ 内容简介

    ·

    从凡尔赛到紫禁城,穿衣镜是否为东西方联合创造的结果?

    从怡红院到养心殿,镜屏如何引发中国人关于真与 幻的文学和艺术想象?

    从欧洲到全球,穿衣镜摄影模式怎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从程式到主体,摄影师和艺术家如何以镜子表现个人身份和主观意识?

    有座架、可移动的落地玻璃镜被发明,并通过跨国贸易在世界上流通,物品、绘画和摄影由此在全球历史进程里串联起来。帝王、艺术家、作家和民众在与镜像相关的视觉联想和艺术创造中,构建出繁复无尽的时空幻象,既参与着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又总是映射着超乎现实生活的信息。

    ·

    ◆ 专业评论

    ·

    在巫鸿的研究里,穿衣镜这一不为传统艺术史关注的器具获得了新的生命,它的“物”与“像”串联起世界贸易、新的再现媒介和现代人多元化的自我表达方式,同时也对艺术史的叙事本身提出新的要求。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 媒体评论

    ·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